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如何写有意境的诗

时间:2021-03-25 17:51:11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如何写一首有意境的诗

  先说意境。意境这一词的提出在唐朝。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说: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著在景物上。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因为写出了诗人的美学观点,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意境。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再来看什么样的诗才算有意境。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联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范围内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下面举出具体例子: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下面就来看看刘勰所举的例子。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状少好),灼灼(状鲜明)其华。之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宜其室家。灼灼描写桃花的红艳,是图貌,也赞美新嫁娘容貌的美艳,是与心,即情景交融,就是有意境的诗。这里好像没有写出一种境界来,为什么说有意境呢?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在这里,写桃树的少好和桃花的红艳,用来兴起新嫁娘的年轻和容貌的红艳,反映了诗人喜悦赞美的感情,这就是有境界。不过这种用意没有明白说出,这就属于三境中的情境。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助词,犹兮),雨(下)雪霏霏(状雪大)。依依写军人出征时看到柳枝的`柔弱,是图貌,又反映了依依不舍的感情,是与心,即情景交融,写出了意境。

  《诗经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gǎo gǎo,状明亮)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头痛)。妇人想望丈夫回来,像天旱想望下雨,却是太阳照耀,不会下雨。杲杲是状日出,又反映妇人失望的心情,也是情景交融。

  《诗经小雅角弓》:雨雪瀌瀌(biāo biāo,状雪下得大),见(xin)曰消。受到谗言毁谤的人说,谗言很多,像雪下得大,看到日光说雪要融化,为什么不融化,还是相信谗言呢?瀌瀌是图貌,也反映受到谗言毁谤的人的失望心情。

  《诗经周南葛》: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喈喈描写黄鸟的鸣声,也反映妇人喜悦的心情。

  《诗经召南草虫》:喓喓(yāo yāo,状虫鸣声)草虫,趯趯(t t,状跳跃)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妇人想念丈夫,独自听到虫鸣,感到节令的变化,引起心忧。喓喓描写虫声,引起感触,也是情景交融。

  以上引了《诗经》中的六个例子,灼灼依依是图貌,描绘形貌;杲杲瀌瀌是写气,写气候;喈喈喓喓,是附声,写声音。这里既随物宛转,又与心徘徊,做到情貌无遗,即情景交融,有意境。作者把感情色彩着在景物上构成境界,含有感情,即情意,所以是意境。这是《诗经》中有意境的诗。

  《物色》里又说:及《离骚》代兴,触类而长,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到屈原宋玉的《楚辞》中描绘意境的作品,就比《诗经》写得丰富了。

  《九歌湘夫人》:帝子(女)降兮北渚(小洲),目眇眇(状远视)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描写秋风的柔弱细长,也反映情思的婉转波动。在秋风中,洞庭湖波的起伏,也反映情思的起伏。这里也是情景交融,对景物的描绘更为丰富,像诗中有画那样,境界也更突出了。

  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状风声)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犹凄怆)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xu)寥(状空旷)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积蓄的雨水)而水清。憯(惨)凄增欷(叹息)兮薄寒之中人。这里写秋天气氛的可悲,下面还有描绘,且不说,光就这里写的,写风声,写草木凋零,写天高气清,潦水尽而水清,写轻寒袭人,再结合远行送别,去故就新,用这样多方面的景物来衬托人物愁苦的心情。这里用景物构成的境界内容更丰富了,情感也极强烈。这就构成 《楚辞》的特色,与《诗经》中的写意境不同了。

  《物色》里又说: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唯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这是讲南朝刘宋时谢灵运的山水诗,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这首诗里,窥情风景,钻貌草木,不是诗人把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来描绘草木的形态,是诗人看到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如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结合上联出谷日尚早,不作林壑有微明,结合入舟阳已微,不作云霞无夕霏,却作敛暝色收夕霏,太阳出来前的夜色被林壑收起来了,晚霞的飞动被云霞收起来了,这是写林壑和云霞本身所具有的情态,带有拟人化,它们会收敛暝色和夕霏了。再像芰荷迭映蔚,菱花和荷花反复地光采照映,菱花照荷花,荷花照菱花,蔚是光采,即互相照耀,这也是写菱花和荷花本身所具有的情态。蒲稗是两种水边的草,因依是互相依靠、非常亲密的样子,这也是写出蒲稗的情态。诗人把山水花草当作有情物,看出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各种情态,这是谢灵运山水诗所具有的特点。上引这首诗的末了,作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者,试用此道推。虑澹,思虑安静对于名利就看得轻了,情意恰合自然合理,寄语养生的人,试用这个道理来推求吧。即满足于山水景物的情态,忘掉争名夺利,有利于养生。这就是志唯深远。这首诗写景物的情态写出了意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里讲的有我之境,即《诗格》里讲的情境或意境;无我之境,即物境。冯延巳《鹊踏枝》: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用泪眼问花写妇人的悲哀孤独,无人可问,只好问花了。用飞过秋千,秋千正是她同丈夫亲爱时打秋千处,现在丈夫出外游冶,看到秋千,不堪回首。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写出在外漂泊的游子孤独、寂寞、凄凉、哀怨的心情,把这些心情着在景物上。无我之境像谢灵运的山水诗,写出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像元好问《颖亭留别》: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写出寒波白鸟本身所具有的情态,没有把自己怀归人自急的急迫心情加到寒波白鸟上去。所谓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就是用我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与不用我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不用我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还是用我的眼光来看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像淡淡悠悠,像上引的映蔚因依。这种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还是诗人的眼里所看出来的,带有诗人的主观成分在内。因此用以物观物来说明,还不大确切。倘用摄影来说,照相机是物,所摄的影也是物,但摄影时还要选择角度,注意光线距离,要选择美的镜头来摄影,这里也有摄影者的美学观点在里面。因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里,含有诗人爱菊的感情,所以要采,含有诗人爱庐山的感情,所以说见南山。所谓无我之境,就是《诗格》里的物境。

  《人间词话》又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境界。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要是作者没有自己的感受,只是把人家写过的意思再写一遍,人云亦云,既没有作者的情意,也看不到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那就是没有意境的诗了。

【如何写有意境的诗】相关文章:

如何写出一首有意境的诗12-04

诗的意境阅读理解04-29

意境唯美现代诗12-14

意境优美现代诗11-20

描写有关春天的现代诗02-06

写有关离别的现代诗01-30

童话意境优美现代诗07-21

唯美意境的现代诗09-12

意境优美的现代诗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