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沈宋与初唐文学

时间:2021-08-14 13:30:43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沈宋与初唐文学

  导语:沈佺期、宋之问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初唐文学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伊始,对于后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初唐时期的沈宋吧!

  唐初的时代是宫廷诗充斥诗坛的时代。

  一方面,从创作思想上看,以唐太宗李世民为首的诗人对南北文风的差异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对南朝齐梁文风有所批判,提出了融合南北文风,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

  但在创作上,仍承袭着南朝诗歌的绮靡诗风。

  魏征《隋书·文学传论》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

  用声律、辞采来表现大唐恢弘的气象和刚健的情思、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形成唐诗的风格。

  初唐承袭南朝绮靡诗风的原因

  历史的积习与传统的惰性 。

  与这一时期作家队伍的构成有关 。

  和帝王的审美趣味有关 。

  宫廷诗与宫体诗的区别

  宫廷诗:多应制奉和、宴饮赋咏之作,内容多以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辞藻华美,讲求对仗。但更多地去掉了宫体的浮艳淫靡。

  宫体诗:以艳丽华美的语言写艳情以及女子的.容貌神态,风格浮艳轻薄。

  宫廷诗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1、贞观诗坛——唐太宗及其周围的诗人。

  特点:

  (1)多君臣唱和、应制奉答、宴饮赋咏之作,内容多以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

  (2)典雅绮丽、雍容平和

  1、贞观诗坛

  1、贞观诗坛

  2、龙朔变体——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体,也称“上官体”。

  宫廷诗人主要有上官仪、李义府、许敬宗等

  上官仪

  上官仪(616?—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人。贞观初年进士。是继虞世南之后深受太宗、高宗宠信的文学侍臣。

  《旧唐书·本传》云:“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又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焉。”是当时著名的宫廷诗人。

  所谓上官体,就是指以初唐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体。他的诗今存二十首,大都是奉和应诏之作。其诗以“以绮错婉媚为本”,追求形式的工偶精对。因其官居显位,时人争相效仿,称为“上官体”。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归纳了六朝以来诗中的对偶方法,加以程式化,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为后人写作律诗的对仗作了规范,对律诗形式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旧唐书·上官仪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引《诗苑类格》:“唐上官仪曰: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傍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

  所谓八对:一曰的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二曰异类对,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三曰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四曰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五曰连绵对,残河若带,初月如眉;六曰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声花;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

  3、“文章四友”与沈宋

  高宗武后时期,是初唐文学的变化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诗坛上出现的宫廷诗人,在诗歌的格律上进行探索并取得了新的成绩,从而使六朝以来就开始萌芽的近体律诗,到这一时期趋于完全成熟与定型。

  3、“文章四友”与沈宋

  沈宋与律诗的定型

  二人为同年进士,在高宗武后时期都是活跃于宫廷的得宠的宫廷诗人。

  《旧唐书·宋之问传》:“则天幸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及之问诗成,则天称其词愈高,夺虬袍以赏之。”

  他们的人品都未足为人称道。

  《新唐书·沈佺期传》:“之问与阎朝隐、沈佺期、刘允济倾心媚附,易之所赋诸篇,尽之问、朝隐所为,至为易之奉溺器。”

  “匿张仲之家,会武三思复用事,仲之与王同皎谋杀三思安王室,之问得其实,令兄子昙等上急变,因丐赎罪,由是擢鸿胪主薄,天下丑其行。”

  二人的创作大致以贬谪为界,内容与风格都有很大的不同。

  贬谪之前,创作大多以奉和应制为主。

  遭受贬谪后,由于生活境遇的变迁,诗歌有了更为真挚的感情,同时在风格上也显得清新自然。如宋之问的《度大庾岭》、《渡汉江》,沈佺期的《独不见》。

  《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独不见》

  《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有归日,不敢恨长沙。

  《度大庾岭》

  此诗抒发的是作者去国远谪的忧伤与怀土思归的向往。

  感情很真挚

  风格自然流畅

  结构严谨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终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沈、宋创作的价值在于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诗歌创作声律方面的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

  《新唐书·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王世贞《世苑卮言》云:“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文章四友

  指高宗武后朝的四位宫廷诗人,即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四位诗人都工于律诗。

  《新唐书·杜审言传》:“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

  杜审言

  他才高而狂傲,是一个恃才傲物、极为夸诞的人。

  “恃才高,以傲世见疾。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其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又尝语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侯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

  《春日京中有怀》

  今年游春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独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中。

  杜审言使五律的创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胡应麟《诗薮》:“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创。”

  “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

  李峤

  李峤有律诗一百六十余首,其中一百二十首咏物。多为奉命或应制之作。

  崔融

  乐府《关山月》很有气势,五律《吴中好风景》也颇有风致。

  苏味道

  《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行歌莫相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