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昭明太子萧统

时间:2024-01-31 13:31:46 夏杰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昭明太子萧统

  萧统,南朝的照明太子,也是梁园文学的发起者。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萧统的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昭明太子萧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介绍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祖籍江苏武进)人。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丁贵嫔(丁令光)。

  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萧统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中大通三年(531年)去世,谥号“昭明”,葬安宁陵,故后世称其为“昭明太子”。天正元年(551年),侯景立豫章王萧栋即位,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 大定元年(555年),其子萧詧建立西梁,又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汉族诗文总集《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南朝齐中兴元年(501年),萧统生于襄阳。父亲萧衍时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南朝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

  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萧统被立为皇太子。[7-8]

  天监八年(510年)九月,萧统于寿安殿讲《孝经》,尽通大义。讲毕,亲临释奠于国学。年十二,萧统极富同情心。他十二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错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 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

  天监十四年(516年)正月朔旦,梁武帝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旧制太子著远游冠、金蝉翠緌缨,至是诏加金博山。太子仪态优美,举止端正,读书数行并下,过目都记忆下来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有的时候作剧韵,都思考一下便出来了,无所点易。帝大弘佛教,亲自讲说。太子亦素信三宝,遍览众经。乃于宫内别立慧义殿,专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自立《三谛法义》。

  萧统画像、塑像

  普通元年(519年)四月,甘露降于慧义殿,都认为是至德所感。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

  普通七年(526年),萧统因为蜡鹅厌祷事件与父亲有嫌隙。[12-13]

  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葬安宁陵。有子萧欢、萧誉、萧詧、萧譬、萧鉴。

  天正元年(551年),侯景立豫章王萧栋即位,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

  大定元年(555年),其子萧詧建立西梁,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文学

  萧统笃好玄学,编有或著有《文集》二十卷,典诰类的《正序》十卷,五言诗精华《英华集》二十卷,历代诗文而成的总集《文选》三十卷。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亦信道教、术数、佛教,相传曾为汉传大乘佛教经典《金刚经》。

  萧统热爱读书,记忆力极强。五岁就读遍儒家的“五经”,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他更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所以他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经常在一起“讨论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继以文章着述,率以为常。”《南史》本传称“于时东宫有书籍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政治

  萧统极富同情心。他十二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错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 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

  梁普通年间,由于战争爆发,京城粮价大涨。萧统就命令东宫的人员减衣缩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他在主管军服事务时,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当时世风好奢,萧统“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萧统性爱山水,不好音乐。曾经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宜奏女乐。萧统不答,咏左思招隐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他十六岁时,母亲病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永福省他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切欲绝,饮食俱废。他父亲几次下旨劝逼,才勉强进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来身材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羸瘦不堪,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

  个人著作

  文选

  《昭明文选》是现存编选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它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100多个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主持编选的,故称《昭明文选》。

  萧统主持的《昭明文选》,主要收录诗文辞赋,除了少数赞、论、序、述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外,一般不收经、史、子等学术著作。

  选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偏于一面则不收。萧统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同学术著作、疏奏应用之文区别开来,反映了当时对文学的特征和范围的认识日趋明确。后世注本主要有两种:一是唐显庆年间李善注本,改分原书30卷为60卷;一是唐开元六年(718)吕延祚进表呈上的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本。近代以来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及中华书局以胡刻本断句,于1977年出版的影印本。

  萧统的轶事典故

  萧统与慧娘是在路边的茶摊上认识的,萧统从小喜欢文学,在顾山有一处宅子,萧统经常在顾山隐居,醉心写作。萧统在一次去顾山的路上,在茶摊上喝茶,遇上了慧娘。慧娘是卖茶女,萧统却喜欢上了卖茶女。

  萧统与慧娘的身份有很大差别,但是他们两个却相爱了。慧娘是卖茶女,经常接触到很多的过路客人,这些客人讲述了很多奇闻异事。慧娘将这些奇闻异事告诉了萧统。萧统将这些事情编纂进了自己的文选中。

  萧统和慧娘是互相吸引。萧统来自皇室,身上有着一种贵气,并且喜爱文学,很儒雅,慧娘见惯了乡间的粗野汉子,非常喜欢这个翩翩贵公子。萧统在宫中见到的女性都是温顺的,而慧娘生活在民间,性格爽朗,让萧统眼前一亮。

  萧统与慧娘相爱了,但是他们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桎梏。萧统与慧娘间的身份差距太大,萧统的父亲萧衍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和一个民间女子结合。而作为太子的萧统,在朝堂上也受到很多大臣的发难。

  萧统最终赢得了斗争,萧衍答应了萧统的请求,可以将慧娘接入宫中。但是萧统在见到慧娘的时候,慧娘已经香消玉殒了。萧统非常伤心,看到慧娘留下的红豆,想起了自己和慧娘的点点滴滴,心中悲痛万分。萧统回到宫中后,心情忧郁,不久萧统就去世了。萧统和慧娘的爱情是非常凄美的。

  萧统的轶事典故中,顾山红豆是关于萧统爱情的。萧统笃信佛教,在一处佛寺中认识了一位叫慧如的尼姑。慧如很懂佛法,经常与萧统谈论佛法。萧统渐渐与慧如产生了情愫。但是两人间的爱情得不到当时人们的认可,慧如郁郁而终。慧如送给萧统的红豆被萧统种下,长成了一颗大树。

  衣冠冢太子庙也是萧统的轶事典故。萧统深受池州人民爱戴,有一年池州大旱,萧统上书给皇帝,请求皇帝给池州赈灾。萧统的善举得到了池州百姓的爱戴。萧统去世后,池州百姓将萧统的衣冠请到池州,为萧统建立了衣冠冢太子庙。古玄圃是昭明太子的私园,昭明太子经常在园中与自己的幕僚举行宴会,他们在举行宴会的过程中还会谈论诗词。古玄圃到现在还保存着,里面的历史遗址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

  昭明钓台也是萧统的轶事典故。贵池有一年发生了旱灾,颗粒无收,百姓无法生存下去了。昭明太子闻讯后,亲自赶到池州,为当地的百姓祈雨。当时昭明太子所建的祈雨台就是昭明钓台。

  萧统读书招隐山也是萧统的轶事典故。萧统在招隐山曾经读过书,招隐山山清水秀,萧统在这里读书。并且在山上修建了馆舍,萧统在馆舍里跟随老师沈约在这里读书。萧统是一位文人,他的典故多是和文学有关。而他又是一位太子,因此典故中还有政治方面的。

  萧统怎么死的

  萧统怎么死的,萧统是因为游湖的时候,不慎跌入湖中,大腿在湖中被刮伤了一个口子,萧统大腿上的伤口被感染后,不久萧统就去世了。按照现在的医学理念,萧统的死亡是因为破伤风死亡的。

  萧统的死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在古代的医学条件下,根本无法治疗。萧统的伤口在大腿处,大腿处有人的动脉,细菌从动脉处进入了人的血液,然后进入人的心脏,使得人的心脏发生病变,最后导致了死亡。

  萧统因受伤而死,与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萧统性格随性,喜欢放浪形骸。他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但是还是像年轻人一样在游湖的时候摘荷叶,然后不慎掉入了水中。大腿被划伤了。萧统在受伤后,当时梁武帝萧衍请了很多名医来为萧统治疗,但是这些名医面对萧统的症状一点办法也没有。萧统的症状是在里面的,而当时中医是治疗外伤的,因此,萧统的病根本无法治疗。

  在历史上,也有一些重要人物因为意外死亡,萧统就是这样。如果没有这次意外,萧统也许是一个长寿的人,但是因为这次意外,萧统只活了四十多岁。萧统做了四十多年的太子,最终没有当上皇帝就去世了。萧统的死与他自己有关,如果他不是这么放浪的人,在年纪很大的时候还去湖里嬉戏,他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意外。萧统的死与李白的死很像,李白也是掉入湖中死亡的。

【昭明太子萧统】相关文章:

萧统十二断案的名人故事09-22

朱昭字产明阅读理解09-21

萧寂06-04

萧郎的典故03-18

萧风残月07-08

萧湖作文08-30

游太子湾08-27

好玩的太子山05-07

游太子山06-29

康熙废太子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