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班固汉书的历史价值

时间:2024-01-30 08:14:56 帅帅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班固汉书的历史价值

  导语:《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班固《汉书》的历史价值,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班固汉书的历史价值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由唐朝颜师古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汉书》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这一部分,《汉书》常常移用《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易。《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有关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的记载更加引人注目。《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食货志》是由《平准书》演变来的,但内容更加丰富了。它有上下两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论“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汉书》八表中有一篇《古今人表》,从太昊帝记到吴广,有“古”而无“今”,因此引起了后人的讥责。后人非常推崇《汉书》的《百官公卿表》,这篇表首先讲述了秦汉分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十四级、三十四官格的简表,记录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它篇幅不多,却把当时的官僚制度和官僚的变迁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集中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分歧。所谓“圣人”,就是孔子。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正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见识却不及司马迁。从司马迁到班固的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已在史学领域立稳了脚根。《汉书》喜用古字古词,比较难读。

  编写体例

  《汉书》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记载,以西汉一朝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终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体例上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凡一百篇,共八十余万言。

  宁波天一阁收藏的《汉书》(明朝刻本)

  到了唐代,颜师古认为《汉书》卷帙繁重,便将篇幅较长者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成为现行本《汉书》一百二十卷。

  《汉书》的史料十分丰富翔实,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汉书》的这一部分,多用《史记》旧文,但由于作者思想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动。

  汉武帝以后的史事,除吸收了班固遗书和当时十几家读《史记》书的资料外,还采用了大量的诏令、奏议、诗赋、类似起居注的《汉著记》、天文历法书,以及班氏父子的“耳闻”。不少原始史料,班固都是全文录入书中,因此比《史记》更显得有史料价值。

  纪

  《汉书》中的“纪”共十二篇,是从汉高祖至汉平帝的编年大事记。

  虽写法与《史记》略同,但不称“本纪”,如《高帝纪》、《武帝纪》及《平帝纪》等。由于《汉书》始记汉高祖立国元年,故将本在《史记·本纪》的人物,如项羽等,改置入“传”中;又由于东汉不承认王莽建立的政权——新朝,故将王莽置于“传”中,贬于传末。

  表

  《汉书》中的“表”共八篇,多依《史记》旧表,而新增汉武帝以后的沿革。

  前六篇的记载包括:记载汉初同姓诸侯王的《诸侯王表》,记载异姓诸侯王的《异姓诸侯王表》,记载汉高祖至汉成帝的《功臣年表》等,借由记录统治阶级来达到尊汉的目的。

  后二篇为《汉书》所增,包括:《百官公卿表》、《古今人物表》,其中的《古今人物表》,班固把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分为四类九等,表列出来;《百官公卿表》则详细介绍了秦汉时期的官制。

  志

  《汉书》中的“志”共分十篇,是专记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

  由于《汉书》已用“书”为大题,为免混淆,故改《史记》中的“书”为“志”。

  《汉书》十“志”,是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成的:将《史记》的“礼书”、“乐书”改为“礼乐志”,将“律书”、“历书”改为“律历志”;将“天官书”改为“天文志”,将“封禅书”改为“郊祀志”,将“河渠书”改为“沟洫志”,将“平准书”改为“食货志”。

  同时又新增“刑法志”、“五行志”、“艺文志”、“地理志”,各志内容多贯通古今,而不专叙西汉一朝的历史。

  其中,如《地理志》详述战国时期、秦朝、西汉时期的领土疆域、建置沿革、封建世系、形势风俗、名门望族和帝王的奢靡等。

  《五行志》集有关五行灾异之说而编成。但从另一角度看,却保存了大料的自然史资料。

  《天文志》则保存上古至汉哀帝元寿年间大量有关星运、日食、月食等天文资料。

  《刑法志》则概述上古至西汉时期的刑法,并且点出汉文帝、汉景帝用刑之重,更指出汉武帝进用酷吏而导致的恶果。

  《食货志》则详述上古至汉代的经济发展情况。

  《沟洫志》则记述上古至汉朝的水利工程,并说明治理水文的策略。

  传

  《汉书》中的“列传”共七十篇,仍依《史记》之法,以公卿将相为列传,同时以时代顺序为主,先专传,次类传,再次为边疆各族传和外国传,最后以乱臣贼子《王莽传》居末,体统分明。

  至于传的篇名,除《诸侯王传》外,一律均以姓或姓名为标题。

  《汉书》列传中有关文学之士的部分,多记载其人有关学术、政治的内容,如《贾谊传》记有“治安策”;《公孙弘传》记有“贤良策”等,这些都是《史记》没有收录的。

  而列传中的类传有《儒林传》、《循吏传》、《游侠传》、《酷吏传》等,此外又新增《外戚传》、《元后传》、《宗室传》,这些也是《史记》所没有的。

  四夷方面,有《匈奴传》、《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西域传》等三传。

  此外,又仿“太史公自序”之意,“列传”最后一篇作《叙传》,述其写作动机、编纂、凡例等。“列传”以记载西汉一朝为主。“列传”各篇后均附以“赞”,即仿《史记》篇末“太史公曰”的体例,说明作者对人或事的批评或见解。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主要记述了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语言精练,叙事严谨,被誉为中国史学和文学的杰作。

  班固在《汉书》中不仅记述了西汉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和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念。同时,班固在《汉书》中运用了纪传体的形式,使历史事件和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历史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汉书》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作为一部记述西汉历史的史书,《汉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西汉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汉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记述和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展现了班固的史学和文学才华:班固作为一位杰出的史学和文学家,在《汉书》中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智慧。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刻画和评价,班固展现了他的史学眼光和文学造诣,成为了中国史学和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书》作为一部重要的史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后世的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汉书》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展现了班固的史学和文学才华,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汉书》在中国史学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班固汉书的历史价值】相关文章:

班固的名言02-17

班固《幽通赋》欣赏09-05

石勒读汉书09-15

汉书·京房传06-25

《汉书》的手抄报精选08-30

《汉书》节选阅读解析09-22

关于石勒读汉书的故事05-10

《汉书·循吏传》阅读练习09-18

汉书文言文翻译10-12

汉书文言文阅读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