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描写寒食节的古诗

时间:2023-11-11 18:55:11 锟宇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描写寒食节的古诗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为"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寒食的古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描写寒食节的古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 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和子由寒食【唐】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南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壬戌清明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寒食日献郡守【唐】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寒食节的诗句(四)

  寒食下第【唐】武元衡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寒食野望【唐】熊孺登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寒食山馆书情【唐】来鹄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寒食郊外【唐】贯休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寒食看花【唐】张籍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颠狂绕树猿离锁,踊跃缘冈马断羁。

  酒污衣裳从客笑,醉饶言语觅花知。老来自喜常无事,仰面西园得咏诗。

  寒食节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历史溯源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

  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节日特色

  寒食节还有“一百五”的别称,这是由于寒食节时在冬至日后的105天。宋代苏辙的一首诗《新火》:“昨日一百五,老穉俱寒食。”宋代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

  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唐代诗人王表的诗:“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介子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后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寒食节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变为一日。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国各地。

  由尊崇介子推忠君爱国,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发展为聚民心、凝国魂,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并形成饧、青精饭等系列养生长寿的寒食食品。

  寒食节时期有拜扫展墓、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植树、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描写寒食节的古诗】相关文章:

描写关于寒食节的古诗04-11

寒食节的古诗02-04

寒食节古诗12-05

[精选]寒食节古诗07-05

热门寒食节古诗05-06

有关寒食节的古诗03-10

与寒食节相关的古诗03-01

寒食节的古诗(精华)07-05

寒食节古诗通用06-17

关于寒食节古诗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