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国学常识之古人的消暑绝招

时间:2023-07-21 10:21:09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国学常识之古人的消暑绝招

  正值三伏天,躲在空调房的我们根本不舍得出来,不知道以前古人又是如何度过夏天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常识之古人的消暑绝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常识之古人的消暑绝招

  国学常识之古人的消暑绝招

  盛夏来临,炎热难耐,不开空调实在难以入睡。在没有空调、冰箱、电风扇的古代,人们又是如何消夏纳凉的呢?闲暇之余,学习古人的消夏纳凉,能从中探究到消夏的奥妙与乐趣。

  古人爱玩,尤其是在自然的山水中嬉戏,常常会有大人和小孩一起游泳、戏水的欢闹场面。明代李时珍说,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而暑天炎热的气候,往往使人烦闷、焦躁,容易“上火”,所以夏天钓钓鱼是不错的选择。古人云:“湖边一站病邪除,养心养性胜药补”,钓鱼的修身养性作用不可小视。除了垂钓,古人喜爱的夏趣活动还有很多,比如养金鱼、钓鳖、捕蛙、夏猎等。

  刘禹锡喜欢在亲水之处纳凉,他写下这样的诗句:“千竿竹翠数莲红,水田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宋代的秦观说:“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有水的地方就有细风,有树的地方就有荫凉。古人们常常能够在炎夏里轻易找到凉爽的去处,何况气候更为炎热的今天呢?没事多去树下喝喝茶,去水边散散步。不仅能得到清凉,还能收获一份心旷神怡的快感。

  唐代还出现了一种供人消暑的“凉屋”。它一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使凉气进入屋子。“凉屋”既绿色又环保,只是普通百姓是很难享受到的。不过,古代老百姓营造阴凉的方法也是五彩斑斓的,譬如屋檐前面挂帘子,院子里面搭凉棚,屋子里面放竹床、竹凳,床头上安放石枕或玉枕等等。

  北宋时期曾流行一种瓷枕,其中以定窑产的瓷枕最为有名。瓷枕的枕面上了釉,头枕着睡觉自然凉快。瓷枕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瓷枕两侧还刻有诗句,如:“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久夏天难暮,纱厨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等。这些诗句明白地告诉后人,在当时瓷枕也是人们夏季纳凉的主要寝具。夏夜里枕着瓷枕入睡,身心自然凉爽、畅快。

  南宋时代的寒翠堂,一到夏季堂前水池中红白莲花盛开,宽敞的前庭上,还摆放着多达几百盆在南方引植成功的香花,如茉莉、素馨。殿内装有风扇,鼓转不已,把花的雅香吹扰得满殿弥漫。更奇妙的是,殿中纱橱上挂满一串串名贵进口天然香料制作的香珠串,以便纱橱内幽香怡人。当时一般人家虽然不能拥有皇家的豪华,但也喜欢悬挂茉莉、素馨等香花穿成的长络,因此纱帐中也是一帐流香。入夜之后,清香四溢,让人在芬芳的气息中捕捉到阵阵凉爽,由此进入好梦。

  明清以来,老百姓伏天最盛行吃莲子汤。中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具有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中老年人食用,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在清朝宫廷中,消暑冷饮的种类就有很多了,冷饮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糕等料制成,冰镇后吃起来绝对爽口,真是“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

  古人防暑降温妙招

  古代虽然没有“厄尔尼诺现象”一说,可大暑小暑的时令季节却一个不少,古人在实践中也曾发明了不少对付炎夏酷暑的绝招。

  绝招一:贮冰降温法

  《诗经·七月》里曾经提到过春秋时期的冬季凿冰情形:“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意思是腊月里凿冰“冲冲”响,正月里搬到背阴处的冰窖里贮藏。这里的二之日、三之日是指农历的十二月、一月,此时正当三九寒天,人们在结了厚冰的河中凿下大冰块贮藏起来,到盛夏酷热时拿出来消暑。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了皇上和后妃们的消暑情景:皇宫内专供皇上和后妃消暑的“翠寒堂”外浓荫夹道、飞瀑临空,堂内置备数十只堆满冰块的大盘,寒气袅袅、冷风阵阵,以至炎夏时节坐在堂内“竟似凉秋”。

  绝招二:水冷降温法

  唐宋时能工巧匠们发明了一种木制器具用以引水上屋,凉水自上而下地向房屋四周喷淋达到降温目的。与此同时,民间匠人还设计制造出了水力推动的风扇这一近代电扇先祖。史书记载,唐玄宗曾于宫内建造避暑“凉殿”,该殿除“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外,屋内还装有水力风扇,“凉殿”加风扇,确实够爽的。

  绝招三:冰鉴冷藏法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铜鉴缶”可说是我国最早的冰箱了。取下方盖俯视鉴缶,其形状如同“回”字,缶在中间,内外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酷暑盛夏,缶内盛上饮料,中间放置冰块,人们就可以享用冰凉可口的饮料了。

  明代黄省的《鱼经》叙述了当时渔民常将鳓鱼(南方也叫曹白鱼、鲞鱼,北方称之为鲙鱼、白鳞鱼)“以冰养之”,运抵远方,是为“冰鲜”。

  绝招四:冷饮消暑法

  《周礼·天官》一书记载:我国周朝时已有名为“六清”的饮料了。

  诗圣杜甫诗云:“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比珠。”描写了有名的冷饮“槐叶冷淘”。它和宋代流行的“甘菊冷淘”一样,都是用米、面先做成稀薄粥汤,再加入作为香料的槐、菊叶,用清凉井水降温而成。

  炎炎夏日里,古人的“消暑”小妙招

  NO.1

  时蔬瓜果配冷饮,生活那叫个惬意

  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曾写到:

  “京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包炸新荷,远还竿歌,通夕而罢。”

  其中“浮瓜沉李”,指的便是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

  炎炎夏日里,坐在绿树浓荫的庭院中,吃上一块刚从沁凉的井水中捞出的瓜果,生活那叫一个惬意啊!

  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

  洗砚石于飞泉,试茗奴以积雪;

  欲食瓜而瓜生户外,思啖果而果落树头。

  ——明·李渔《闲情偶寄》

  青杏园林煮酒香,浮瓜沉李雪冰凉。

  ——张可久

  散发披襟,纨扇轻摇。

  积雪敲冰,沉李浮瓜,不用百尺楼高。

  ——刘秉中

  NO.2

  林间水边荷塘侧,处处纳凉好风景

  “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酷暑炎炎,古人可不会傻傻地闷在家中,深幽的空林、澄碧的水边、清香阵阵的荷塘侧,可都是他们纳凉的好去处。

  比如荷塘中央,一般设有水阁,门窗卸下,四面来风。阁中摆有床铺,上铺竹席、瓷枕。床头更有冰盘,盛满大块的冰,靠近则凉意阵阵。

  炎天何处可登临,须于物外寻。

  松风涧水杂清音,空山如弄琴。

  宜散发,称披襟,都无须暑侵。

  莫将城市比山林,山林兴味深。

  ——宋·张抡《阮郎归》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李白《夏日山中》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

  ——宋·辛弃疾《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国学常识之古人的消暑绝招】相关文章:

国学常识之《大学》02-03

国学常识之禅让制09-19

国学常识之禅让制07-29

国学常识之京剧行当的分类10-29

国学常识之科举四宴05-22

国学常识之吴中四杰04-21

国学常识之所谓宗法制09-27

国学常识之戏曲脸谱的色彩01-17

国学常识之所谓六艺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