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国古代器乐的发展过程

时间:2022-10-08 18:14:26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器乐的发展过程

  中国是礼仪之邦,其中的器乐文化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中国传统乐器发展演变的国学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秦时期

  根据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先秦时期的乐器已有鼓、鼗、鼛、贲鼓、应、田、县鼓、钟、镛、南、钲、磬、缶、编磐、铃、陶铃、雅、祝、敔、和、鸾、簧、哨(陶制、骨制等)、埙、籥、龢鼇、言、箫、管、篪、笙、琴、瑟、筑等多种。在原始社会里乐器的出现多与神话传说、求神祭祀、民间舞蹈、劳动生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乐器除用于宗教、礼仪等场合外,主要是供统治者娱乐享受。在乐器制作上精美豪华,规模越来越大,如《吕氏春秋·侈乐》中所载:“夏桀、殷纣作为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钜为美,以众为观;俶诡殊瑰,耳所未尝闻,目所未尝见,务以相过,不思度量。”

  秦汉至魏晋时期

  当时出现的乐器主要有筝、琵琶(有秦汉子和阮咸两种不同的形制)、笛、方响、箜篌瑟(即卧箜篌)。筝、琵琶、笛均为《相和歌》的伴奏乐器。这一历史时期,吸收外来乐器数量不少,如随着鼓吹乐的引入,还使用了笳、角、中鸣、长鸣、羌笛等吹管乐器。由于与西域文化的交往,传入的乐器主要有竖箜篌、波斯琵琶(即曲项琵琶)、荜篥等。竖箜篌亦为波斯乐器,魏晋之际传人我国。曲项琵琶约在公元350年前后通过印度和新疆,传入甘肃一带,据《梁书·简文帝本纪》所载,至少在公元551年(南北朝)已传入南方。

  隋唐时期乐器

  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乐器数量骤增。特别是鼓类乐器,这可能是由于歌舞音乐的发展所致。打击乐器有铜钹、拍板、节鼓、杖鼓、腰鼓、羽葆鼓、棡鼓、桴鼓、齐鼓、担鼓、羯鼓、都昙鼓、毛员鼓、答腊鼓、鸡娄鼓等三十多种;弦乐器有独弦琴、三弦、匏琴、轧筝、风首箜篌、五弦琵琶、奚琴等二十多种;吹管乐器有幢箫、义嘴笛、叉手笛、太平管、桃皮荜篥等二十多种。这一时期在乐器上的重要变化是出现了拉弦乐器轧筝和奚琴,开辟了乐器演奏的一个新的领域。

  宋、元、明、清

  这一时期弦乐器有突出的变化和发展,继奚琴之后,宋代已出现了马尾胡琴。见于记载的还有胡琴、大阮、五弦阮、月琴、胡芦琴、渤海琴、火不思、二弦、丹布拉、基他尔、喇巴卜、提琴、哈尔扎克、洋琴等五十多种(实际上存在于民间的弦乐器其类别还远不止于此)。吹管乐器金、元时期从北方传入唢呐(又称金口角、苏尔奈、唢哪),按鼓吹乐的演奏组合形式又一次产生重大的变革,从音色、音量和风格上进一步丰富了鼓吹乐的演奏。唢呐最初用于军乐。如明王磐所著《王西楼先生乐府》中之散曲《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您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办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据王圻所著《三才图会》的记载,明代唢呐已应用于民间。

  中国民族器乐发展历程

  一、地方乐种的发展,清中叶的后期,许多的城乡音乐生活中日益增多并活跃的民族器乐合奏形式,主要有河北的“吹歌”,山东、山西地区的“鼓吹”,华中的“八音”,浙江、闽粤的“吹打”、“丝竹”和“锣鼓”等,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传统合奏曲目,如《放驴》(河北吹歌)、《百鸟朝凤》(山东鼓吹)、《三六》、《行街》(江南丝竹)《一封书》、《满庭芳》(苏南吹打)等。清末戏曲音乐的广泛发展也使得这时期的民族器乐增添了一些新的形式,如在“吹歌”等乐种中出现了所谓“咔戏”,以及王玉峰的“三弦弹戏”、沈易书的“三弦拉戏”和王殿玉的“丝弦拉戏”(后改名为大擂拉戏)等都是当时利用器乐来模仿戏曲演唱所形成的民族器乐合奏的作品。

  二、民间艺人的艺术活动,民族器乐的演奏在民间有着非常深厚的基础,但是由于绝大部分搞民族器乐的民间艺人社会地位低微,他们的艺术活动和提高几乎无人关心他们之中有些人在戏曲、说唱班社里担任伴奏,或作为“红白喜事”的吹鼓手,有些甚至沦落街头沦为乞丐,。华彦钧出生于无锡的道观,从小就在其父华清和道士指导下精于琵琶和二胡的演奏,并曾与江苏民乐界的周少梅、刘天华、杨荫浏黎松寿等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后因双目失明而流落街头,主要依靠卖唱为生。有关当局于1950年找到他时,他正处在贫病交加而多年未动乐器的时刻,当时仅只进行了一次实地录音的机会,勉强录制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浪淘沙》等六首乐曲。通过这些录音资料,不仅充分证明了他在演奏上的精湛,同时也充分表露了这些民间艺人的艺术创造的深厚功力。

【中国古代器乐的发展过程】相关文章:

汉赋的发展过程12-16

中国古代经典的对联09-21

中国古代谚语09-05

中国古代经典对联01-01

中国古代的胎教方式11-04

中国古代的警枕02-27

中国古代的帝王的名号10-19

中国古代历法常识10-19

中国古代诗人的雅号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