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浅谈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

时间:2022-11-16 10:55:03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浅谈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是一千多字。其余的或者不可释读,或者学者们分歧严重。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了。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汉字产生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

  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其演变包括文字结构的演变和文字形体的演变,它们不仅与时代有关,也与国家或区域、文字用途、书写材料等等的不同都有关系。汉字的形体,是指的文字的书写外形,即通常所说的字体。

  人们一般习惯把自汉字产生以来至小篆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古文字;把用秦隶书以后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今文字。

  1、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一般用于占卜的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远在新石器时期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和龙山文化时期的陕西省长安县花园村遗址就已发现了甲骨契刻符号。现已发现的商代甲骨,约有十余万片,有字甲骨总数在62000片左右,整理出单字3978个。现能识读确认的甲骨文有900多个,多为较常用字;不能识读确认的有3000多个,多为人名、地名、族名等专名字。

  2、金文:

  金文,是指先秦刻铸在各种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人称铜为金,固得此名,实为铜器铭文的省称。青铜器中,乐器以钟最多,礼器以鼎最多,一般用钟鼎代表古代青铜器,故又称钟鼎文。其中凹下去者称为阴文,也称作款,款是空的意思;而凸起来者称作阳文,也称为识,识是标志的意思。合称款识。至今刻铸有铭文的先秦青铜器,已出土8000多件,上有不重复的单字3000多个,可识读者在1800字左右。

  3、大篆:

  大篆,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文字。上承西周金文,下启小篆,笔画更加线条化,文字逐渐走向定型。

  4、小篆:

  小篆,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通用的秦国文字,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了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之一就是统一文字,以改变战国时期文字异形的纷乱局面。小篆文字形体定型化,一般每字只规定一种统一的写法,废除了古文字许多旧有异形字。字体进一步符号化。字形向着简化的方向发展。

  5、隶书:

  隶书,是在战国晚期的秦国以篆书的草率写法即俗体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较篆书简便易于书写的字体。这种字体开始时专供秦代的狱卒使用,故称隶书。隶书汉字形体上全面符号化,即完全抛弃了古汉字的象形因素,使文字变成纯由笔画组成的符号,失掉了原有的象形和以形会意作用。例如:鸟、马、鱼、燕,小篆多少还有象形的遗意,而隶书把鱼和燕的尾巴与鸟和马的足、尾都改为四点,原形再也看不出来了。彻底笔画化,即解散篆体,改圆转的笔画为方折或截断了的笔画,把字形分解成若干基本笔画的积累,逐渐形成点、横、直、曲、撇、捺、挑、钩等几种笔画。

  6、草书:

  草书,是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今文字字体。草书之“草”是草率的意思。常见的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草书由于难写难认,不便于使用和流传,加上在相当程度上破坏了汉字的结构体系,使其失去了交际的作用,故一直是辅助字体,不能正式使用,只作艺术品供人欣赏。

  草书由于笔画比其他字体简单,故对后来的汉字简化影响很大。今天所用的简化字中就有许多草书楷化来的变体字,可见草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7、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魏晋,直到今天,还是日常写信、记录、起草文稿等时运用得最广泛的手写体。

  行书的特点是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篆、隶、楷、草各种字体,均各有一定之规,惟独行书,却没有一定的规则。如果写得规矩一点,楷书成分多的,就叫行楷或真行;写得放纵一些,草书成分多的,就叫行草或草行。晋人王羲之,历代推为书圣,公认其《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8、楷书:

  楷书,是由汉隶经过简省演变成的一种字体。本名正书或真书,唐以后改称现名。楷,指法式,即规格整齐,可为楷模的意思。

  人们多认为西汉末年已有楷书的萌芽,魏晋南北朝是楷书逐渐趋向成熟,隶书逐渐趋于消亡的阶段,至于现在通行的楷书,其风格大体上是由唐代书法家的作品所奠定的,唐人楷书完全革除了南北朝楷书中残存的隶书遗意,因而唐代楷书才完全成熟。

  楷书的主要特点是形体方整,横平竖直,笔画清楚。

  楷书同汉隶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有些字楷书比汉隶简化,隶书有的还残留一点儿篆书的结构、笔画,而楷书却没有了。二者主要区别在于笔形不同,汉隶长横有波势,而楷书没有,汉隶的长横和捺最后要上挑,而楷书则不然。

  扩展资料:

  文字的使用,是人类文明一大进步。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而在人类语林中独树一帜,它在文字、语言上的优点,也正在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汉字起源于何时,又是谁创造的,至今并没有一致的说法。

  《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古文献,都说汉字是在黄帝时代由仓颌、沮诵两人创造的。许慎《说文解宇》试图作出比较圆通的解释,认为伏羲作八卦“以垂宪象”,启发人们根据不同事物去作不同的符号。神农氏时代“结绳而治”,但庶事繁多,终于不能满足。在黄帝时代就出现了仓颌,“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并说仓颌初造书契时,“依类象形”谓之文,后来形声相益谓之字。经过长期演进发展,总结成构成汉字的六种方法,称为“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惜”。《元命苞》则说,仓颌仰观星象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甚至手掌纹路等,都是他据以创作文字的基础。在近代文字学建立以前,《说文解字》有关汉字起源的学说,无疑是最权威的。

  然而,《尚书孔传》和《拾遗记》则说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文籍也在他那个时代兴起,这显然要比黄帝时代早得多了。而后来《经学六变记》提出另一种看法,认为汉字实际上是孔子亲手制定的。幸好此书流传不广,而且甲骨文的发现迅速粉碎了这种神化孔子的说法。甲骨文的发现也动摇了《说文解字》有关文字起源的传说,对传说的“六书”理论也提出了各种质疑,河南学者董来运先生对这个问题的阐释是非常精辟的。

  随着仰韶文化陶器记事符号的发现,我认为那些应该是具有汉字性质的符号。根据考古发现,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二里头文化中出士了一大批带有记事符号的陶器,有些确实非常接近于文字,特别是大汉口文化陶符图形被释读为斤、戌、炅、炅山或斧、锛、旦等,所以我认为中国文字起源于陶器刻符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也比较可靠。然而,平心而论,现有陶符接近汉字的还不多,而且能释读的更少,汉字起源于陶刻符号的结论并不非常具有说服力,不过陶刻符号的发现和释读,应该说对于汉字起源有巨大贡献,毕竟这些是非常可靠的真凭实据,而须对为学著作中提出的汉字演变应该说都由作者主管想象的成分,且据汉字产生的年代久远,说服力毕竟有限。

  一、汉字的起源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就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符号用来记事,以后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或“图画文字”。后来图画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象形的汉字。

  二、 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

  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现代汉字。隶书的出现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三、汉字的演变趋势

  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今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和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今文字阶段即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和字形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由圆变方,笔画由曲变直。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来。随着楷书的出现和汉字多行书写整齐的要求,汉字方块化定型了,汉字字形与笔画的长短、粗细被约束在方框内,笔画分布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约,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对称。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过程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支流。

【浅谈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相关文章:

汉字的起源或演变过程01-19

汉字的演变04-04

关于地图的起源与演变08-16

汉字的演变的作文03-31

汉字的起源02-26

经典作文汉字演变04-17

汉字的演变作文04-17

汉字的起源故事03-17

汉字的起源介绍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