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人为何青睐黄金

时间:2021-08-18 11:56:59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古人为何青睐黄金


  明代金锭

  眼下,有关黄金的两大新闻正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热点。一个是流失海外二十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文物回归故里;另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自2009年来,中国黄金储备增加了近六成,截至2015年6月底为1658吨。在中国古代,人们是如何看待黄金的?黄金消费和储备又如何?

  古人为什么将黄金视为好东西?

  《周易参同契》记载:“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

  先秦时,人们把银、铜都称为“金”,为区别于黄金,分别称为白金和赤金——黄金、银、铜被先秦人称为“金三品”。“金三品”都是贵重金属,但有上下之分,《汉书·食货志》称:“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与铜比起来,黄金的作用并不大,用当代货币史学家彭信威的话说:“既不能制造武器,又不能作生产工具”;老百姓说得更直接:黄金“既不能吃,又不能喝”。既如此,古人为什么会认定黄金是好东西?

  一种说法是,可能与太阳崇拜有关。因为黄金拥有比铜和其他金属更加美丽的光泽,而这种光泽只有太阳能发出来,黄金因此被视为太阳的化身。同样的,银子比铜值钱,也因为银子的光泽如月光般漂亮。

  上述分析只是民俗学上的观点。黄金受宠的原因,其实与古人对黄金的过分迷信有关。尤其是秦汉时期,人们不是崇拜太阳,而是崇拜黄金,认为黄金万能。据《盐铁论·散不足》,秦汉时有一种说法:“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地相保。”在“不老药”中,黄金是重要的.配方,与珠玉一样,常食之可长寿。

  这一观点在中国本土宗教门派道教中最流行。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称:“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东晋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对黄金的神奇更是赞不绝口,他在《抱朴子·内篇》中称:“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因为对黄金如此迷信,古代曾出现了一股“药金”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服食金屑被作为一种长寿、保健的秘法。

  实际上就价值论而言,根本上还是物以稀为贵,黄金的产量稀少,所以值钱。对这一点,晋葛洪其实相当明白,他在《抱朴子·内篇·明本》中即称:“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

  古代哪朝黄金储备最多?

  《汉书》记载:王莽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

  在中国各个朝代中,西汉的黄金储存量最为惊人,学术界认为,西汉是中国真正的“黄金时代”。有一事可以说明,魏晋以后,黄金计量单位一般用“两”,现代用“克(g)”,而在秦汉时,多用“斤”。为什么会这样?侧面说明——秦汉时黄金多。

  西汉到底有多少黄金?彭信威在其《中国货币史》中统计,仅以各位皇帝在位时所赐出黄金数量便达899530斤。这一数字当然不是西汉所储存黄金的总数,当代历史学家王仲荦认为,仅西汉初期,黄金总量便在百万斤以上。

  到西汉末,黄金储量仍不少。《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说法:“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臧府、中尚方处处各有数匮。”当时一匮为10000斤,仅按60匮来算,储存黄金多达60万斤,折合现代150吨,这是公元一世纪时中国国库的黄金储量。

  除了国库外,西汉民间尤其是王公贵族家里藏金量也相当惊人。如汉景帝刘启的同胞弟弟梁孝王刘武家,《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府库金钱且百巨万”,可以说富可敌国。刘武死后,“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

  怪异的是,西汉这么多黄金后来却突然不见记载了。黄金弄哪去了?这成了中国金融史上的一大谜团。有的学者认为,可能通过丝绸之路流到了国外,彭信威即持此观点。但笔者认为,更多西汉黄金或许仍“藏”于地下。

  古人素有窖藏黄金和随葬金银的风俗。如梁孝王就把大量的黄金随葬到其墓中,让曹操盗掘了出来。据《太平御览·珍宝部十》引《曹操别传》称:“操引兵入岘,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古人为何青睐黄金】相关文章:

为何古人都偏爱兰花03-26

为何古人独爱水03-31

古人为何节令时爱“食草”08-14

为何微笑,为何流泪01-19

古人的造句05-05

古人经典座右铭04-07

古人的座右铭08-16

怀古人12-23

标点古人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