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朗读者文化节目观后感

时间:2021-03-20 14:30:4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朗读者文化节目观后感

  文化节目《朗读者》是一部值得观看的节目,《朗读者》带给了大家许许多多的感动。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朗读者文化节目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朗读者文化节目观后感

  朗读者文化节目观后感篇1

  《朗读者》带给观众的感受,无论是企业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学者、医生和普通人,他们虽各有身份之别、建树之差,但都有着同样浓度的性情之真。一对平凡的夫妇上台念情诗,丈夫为妻子的愿望种下满谷鲜花,更让人击节赞叹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后的所有荒唐举动。妻子说,如果当年我有一万个结婚对象可以选择,他也只排在一万名之外,却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亲朋好友结婚的消息,收了礼金后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势反攻,妻子说更打动人的是那一往无前的勇气。从此一生,丈夫偕着妻子,以开阔的胸襟践行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谚。濮存昕带来的散文与故事,属于半个多世纪前那个弱小的、不名一文的孩子。“我小时候有绰号濮瘸子,直到小学三年级还踮着脚走路。”鲜为人知的往事里,是一位名叫“荣国威”的大夫,医好了孩子的腿,也救赎了一颗幼小的、自卑的心。所以,当濮存昕从老舍散文里遇见那个改变作家的宗月大师,“便如同看见了改变我生命轨迹的荣医生,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濮存昕”。墙外是炮火隆隆,围墙内有人生的初啼,这是无国界医生蒋励的真实经历。太多战争中降临的“生”给“死”带去希望,她朗读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扬》,“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丘安眠。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永远被禁止……”96岁高龄的翻译大家许渊冲译作等身,《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牡丹亭》……他荣获过国际翻译界的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然而舞台上直指人心的是当念及生平翻译的第一首诗,林徽因怀念徐志摩的一深情,瞬间令这位老人泪盈而泣,在舞台上抽噎。由此可知,许渊冲先生能够在翻译上不止步于“美”,更追求“真”的心性源头。

  朗读者文化节目观后感篇2

  提到朗诵,让我直接想到的是中学时代的早自习,那个时候的晨读,我们只是纯粹的完成老师留下的背诵作业,不懂也没有想过如何去品味文章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或许是自己肤浅功利、不屑深读,又或者是自己年少无知、不谙世事,根本看不透作者的喜怒哀乐。央视推出了一档《朗读者》节目,好评如潮。它像炎炎夏日里吹来的一股清风,让人从压力山大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得到片刻轻松,节目里传递出来的情感,像一杯年份久远的红酒,沁人心脾,耐人回味。

  参加节目的朗读者不是专业的朗诵家,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他们都是各自所从事行业里的佼佼者。摘掉头上的光环,他们以平常人的姿态朗诵文章,不同的嘉宾,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生感悟。工作生活中难得能有时间这么认真的朗读,更难得能这么投入的朗读。文章是朗读者自己选的,虽然每一段文字写得是原作者的故事,但是朗读者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了自己的感情,亲情、友情、爱情、社会大爱、国家责任等等,通过他人文章中的字里行间,回味这些或曾经拥有、或未曾珍惜、或坚定不移、或至此不悔、或无尚光荣的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朗读者是郭小平那期,这位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着着实实的感动了我。他从一位医院院长到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校长,医者仁心,因为社会责任,更是因为对孩子的爱,所以他克服万难,为他们治病,让他们接受教育,行使医德,播撒父爱,守护孩子的.健康和心灵,默默无闻得坚持了十三年。他为孩子们读了一篇诗歌《如果》:“如果你坦然面对胜利和灾难,对虚渺的胜负荣辱胸怀旷荡……”,情到深处自然浓,字字句句寄托着一位校长对学生们的期望,寄托着一个医生对患者的期望,寄托着一位父亲对孩子们的期望。大爱无边,让人心生敬畏。

  作为朗读者不能单单流于形式,我们要从文章中汲取精华,有所感悟,从而成长。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朗读,给自己的父母朗读,也可以倾听他们朗读。同样是春天的故事,孩子们读出欣喜,年轻人读出浪漫,老年人读出希望。就像《朗读者》里的朗读者们,他们带着自己的感悟,游走在作者与自己的故事里,用心灵与作者对话,感化自己,感动我们。

  朗读者文化节目观后感篇3

  陪伴,是一种温暖,因为它意味着有人把世界最珍贵的时间给了你;

  陪伴,更是一种力量,因为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这是我观看2月25日央视播出的《朗读者》后,写下的感触良多的一段话。

  而这一期的《朗读者》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要数郑渊洁父子了。

  郑渊洁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童话大王”。而他所取得的成就,与他的父亲郑洪升是密不可分。

  郑渊洁上小学时,有一次因改变了老师出的作文题,写成《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被老师羞辱,他则引爆了藏在身上的拉炮,从而被学校开除。父亲看了他写的“检查”后,则说了一句话,“孩子,没关系,我在家教你”。父亲则开始了对郑渊洁的“家教”模式。

  还有一次,父亲半夜偷偷给儿子钢笔灌完钢笔水,被儿子发现。父子俩聊了许久。最后父亲问,“你一个人能把《童话大王》写多少年?”郑渊洁回答,“只要你和妈妈活着,我就一直把它写下去。”而父亲则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下去。”

  父亲的陪伴和对儿子的鼓励,由此可见一斑。而父爱之深沉,也令人为之动容。

  这不禁让我感同身受。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1年12月14日的下午5点多,我踏上了去往福建的列车,离开了生活了21年的家乡和父母。殊不知,这一次分别让我整整两年再也没见过我的父母。

  因为,这是开往福建的军列。我要去部队服役了。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被父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我从小也没出过远门,求学之路:小学在村里,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里,大学在市里,我像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我到部队后往家里打的第一个电话,就情不自禁地哭了。这并不是因为受不了训练的苦与累,而是十分想家、想父母。

  就这样,时间一晃而过,来到了2013年11月。当时的我纠结于留队还是退伍。打电话给家里,父亲说,“敏敏,我知道你不是怕苦,如果想家,就回来吧!”

  就这样,2013年12月,我毅然选择退伍,回到了一所农村小学当老师。

  现在,我已参加工作6年。我也非常满足于这样“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下班,我都会回家。我知道,不管多晚,总有热气腾腾的饭菜在等我;我也知道,不管多晚,总有人在等我回家,那就是我至亲的人。

  有人说,再多轰轰烈烈的誓言,也比不上平平淡淡的陪伴。因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朗读者文化节目观后感】相关文章:

文化节目《朗读者》中的金句06-13

有关节目《朗读者》的观后感12-06

关于央视节目朗读者观后感09-06

2017年央视节目《朗读者》观后感03-31

《读者》观后感03-31

朗读者第十二期节目卷首语05-10

精选《特朗勃》观后感03-31

我看节目文化的作文04-17

《朗读者》观后感精选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