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观《西洋镜》有感

时间:2024-03-07 08:05:2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西洋镜》有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西洋镜》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西洋镜》有感1

  在一九零二年的老北京,有一家叫“丰泰”的照相馆。老板是一个忠厚的北京男人,有一个刻薄吝啬的妻子,和可爱伶俐的儿子福官。店里的掌机叫刘京伦,虽然穷,却有一股不屈从于命运的心气和傲气。任老板对他很好,没有因为刘京伦只是个伙计就看轻他,而将他当兄弟般看待。

  但也只是这样了。一个复一个的普通日子过去,像田间流过的小溪,散入不知名的地方。将来,任老板老了,就让福官接手照相馆,娶一个如意或不如意的妻子。刘京伦也会定一桩亲事,他还会有一个孩子,而他的心气和傲气,也将随着时间的流逝,带着不甘与无奈消磨殆尽。但是在这个平常的阳光明媚的下午,忽然来了一些人,又发生了一些事。于是所有人的命运都发生了一些偏差,最后脱离了预设的轨道,走上一条不同的、完全不同的道路。由自己走出的路。

  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哭和笑,他们是普通人也是时代的先驱者,他们曾为梦想孤身一人。

  影片中,雷门·华莱士带着欧洲的电影来到京城,却被认为是“魔光鬼影”,是坏的,是败坏祖宗的东西。而当刘京伦亲眼目睹了电影之后,它向人们展现了大洋彼岸的生活,它为那些始终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光影的魔力。

  华莱士问刘京伦,你们中国人怎么那么喜欢哈腰鞠躬啊?对这个问题,小刘子以中国人特有的阿Q精神回答道:因为弯着腰,你看着人家的鞋子,你就知道了这人是富人还是穷人呐……

  电影是存在的`意义所在。马克思说,人在和自然物的遭遇中领会到存在物的存在,而艺术是人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欣赏自身。这一刻,福光普照,黑暗中亮起来了,他们的存在散发着光芒。

  梦想是在年轻时燃烧的东西,希望是那时映出火光的眼睛。当法国人华莱士被赶出那座琉碧銮金的宫门时,我喜欢看人们第一次面对电影时的惊慌。他们尖叫着逃跑以为火车就要开过来,他们踉踉跄跄地躲闪以为人群正向他们走来,他们急切地挥舞抓挠以为帘子后面有隐藏的机密。年轻人好奇地打量它,热切地研究它。这让我觉得新的东西是如此的美好。它充满了灿烂的希望,璀璨的梦想。

观《西洋镜》有感2

  《西洋镜》讲述了在二十世纪初,满清皇朝日渐势衰,中国传统文化在时代的交替中,承受着与自身迥然不同的西方文明冲击,《西洋镜》观后感。聪明好学的刘京伦(由夏雨饰演的一个照相馆里面的摄影师)通过向法国友人雷门学习到西洋影戏的摄影和投放方法,在遇到诸多困难后都不放弃发展中国影戏,最后终于成功地将以国人为主角拍成的影片,带入老北京人们的生活中的故事。

  整部电影有不少的情感戏。

  亲情——影片中,刘京伦与父亲的对手戏并不多,但是每每出现都是亲情的交织。父亲帮刘京伦定亲要娶江寡妇;刘京伦在皇宫事故后,想再次搞西洋影戏,想自造投影机,却缺钱买透镜,父亲卖掉自己的眼镜换来了一片透镜以帮助儿子实现梦想。这种不求回报的血缘亲情,确实让人十分感动!

  父亲帮儿子定亲,也就是传统所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体现出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是禁锢于封建落后中。虽然这样,但从买眼镜换透镜中,我们还是能看到:亲情的伟大!

  家国情——刘京伦和雷门在长城上的那一场戏,意味深长。刘京伦告诉外国友人雷门,长城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为了抵御外国人的入侵而修建的。雷门问:“像我这样的外国人么?”答曰:“没有你危险。”雷门看着山间的夕阳说:“中国不再需要这座墙,需要的是像你(指刘京伦)这样的人把如此美丽的东西带到外国去。”

  中国从来不缺这样隔绝世事的墙,在把侵略者阻绝在外的同时,也把先进的事物以及思想挡在了外面。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打破我们心里的这座墙。刘京伦此时的思想也代表着一部分国人的思想。虽然清王朝开始衰落,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让许多百姓对外国人都选择用抵抗的态度,但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和渗透之下,还是有一部分人对于外来的新东西抱着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去学习的。

  爱情——影片中另一让人印象深刻的理当是刘京伦与谭小凌(京剧名伶谭贝勒的女儿)之间的爱情。从相方相识到通过西洋影戏的互相接触,后刘京伦运用了雷门的求爱方法而得到谭小凌的芳心。

  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爱情的观念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

  整部电影,虽然是影片却反映出很多当时的历史

  中国电影的萌芽——1905年,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于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而影片中的所指的丰泰照相馆正是拍摄《定军山》的那间照相馆。据说影片中的刘京伦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形正是丰泰照相馆的邓京明,而这部电影的拍摄是由丰泰照相馆的店主任庆泰买了一部西洋放映机后,又获得了拍摄中国人的电影的灵感,与刘京明合作,邀请京剧大师谭鑫培来拍摄《定军山》这部电影的。

  与此同时,在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之前,人们心中的文化挣扎以及心理的'准备,都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

  但是影片有一点不好的是,影片中为了突出戏剧冲突,和制造电影高潮,把任老板描绘成一位对新生事物表现出抵触情绪的商人,而刘京伦成了充满创新思想的年轻人。这里有点混淆了史实,容易出现误导观众的可能。

  电影《西洋镜》在1999年上映,导演胡安拍摄这部影片是为了向中国电影自诞生至当时一百年致敬的。从电影中,我们不难发现剧情中暗暗地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埋下伏笔——与现场“搭棚”演戏来比,影视市场占据了大市场。

  当笔者看完了这部影片,心里面当然是满满的欢喜。最后的大团圆结局是每个观众都渴望的,即使这是最平常最没有悬念的结局形式。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电影的发展很大部分真的应该归功于有“刘京伦”这样的不带偏见去认识新事物、敢于尝试、不畏艰难的人去尝“头啖汤”。用鲁迅的话说,那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人说“电影改变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透镜是双向的,它同时也在改变着世界审视中国的目光。或许这也便是电影之于历史的作用之所在罢。”是的,抛开固有的思想模式,用新的眼光、新的心态去看待新事物,也许得到将会是你意想不到的。

【观《西洋镜》有感】相关文章:

观《八佰》有感02-03

观《夺冠》有感02-03

观《爱心》有感04-21

观《圆明园》有感01-09

观《深蓝》有感11-11

观漫画有感10-09

观《袁隆平》有感08-26

观《爱心》有感08-14

观《雷锋》有感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