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流浪地球观后感

时间:2023-11-17 07:52:0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流浪地球观后感15篇[精]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流浪地球观后感15篇[精]

流浪地球观后感1

  最近我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给我感受十分深刻。《流浪地球》带来了希望的曙光,而希望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最宝贵的东西。有的人问,不就是个科幻电影,有那么重要吗?

  我想说,很重要,科幻是科学的文化土壤,是创新的思维牵引,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孕育思想的沃土。一个民族向前走,必须要有想象力,确切的讲,必须要有充分体现民族自我价值观念的想象力。而科幻电影正是其中最直观,最精彩,最生动,更关键的是,这是最能影响下一代的文化产品。例如宁浩的疯狂外星人,显然就表现出儿时受斯皮尔伯格科幻电影e.t的影响。

  这部影片然我深刻意识到了民族自我的创造力。他以一种无比的东方哲学自信,重构了科幻世界的思想体系,从此太阳不再只从西边升起,个人英雄主义之外,还有一种叫做集体主义的.英雄文化,淋漓尽致传递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厚重,以及中国人尊重家庭的情感和守护家庭的决心,一百代人,二千五百年,这就是未来时代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你问一个三百年历史的国家,怎么敢想,怎么想的出来?也真正用中华实力和元素拍出了中国科幻的样子,实现了中国大片的实质性突破,在观影中,我反复问旁边,这是中国拍的吗?不是幻觉吧?无论是情节还是细节,逻辑合理,技术到位。成功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坚毅,重情,克己,谦虚,勤奋,牺牲和孝道,在这部中式科幻中,没有冷冰冰的制度规则,没有生硬硬的人际关系,也没有唯我独尊,傲世天下的狂妄霸道,每个剧情都包含深情厚意,每个角色都恰到好处,每个民族都平等互惠,没有零和思维,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妖魔鬼怪,没有三六九等。道法自然,大方得体,情真意切,和谐共荣。

  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流浪地球》对于中国电影文化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真正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是我们中国科幻迷应当永远铭记的一座里程碑。在宿命中努力,冒着必死的炮火前进。

流浪地球观后感2

  昨天,爸爸带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中国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来太阳急速膨胀,会吞噬地球,人类被迫在赤道附近装上推动器,由空间站引导,带着地球离开银河系,经过2500年,去到新家园。但是在中途,由于几台推动器没了燃料,导致7天后地球将与木星发生撞击。为了生存,人类有了大胆的想法,他们凭借推动器,点燃了木星,逃离了危难,继续征程……

  “太宏伟了!”在走出影院时,我不禁感叹。在过去两个小时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亲身游历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满高科技的空间站,庞大的推射器,一片废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现,杂而不乱。虽然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光里,但丝毫不影响现在的我们细细品味。

  希望是什么?我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电影中,面对着地球、木星相撞这一事实,人绝望了,他们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唉声叹气,还有些哀声痛哭……可是,他们的行动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有一小部分人还对脱险抱有希望,制定出了点燃木星的计划,当联合政府声明对这个计划不抱希望时,他们依然希望满满;当他们的计划眼见就要失败时,他们不绝望,仍然耐心坚持,奋斗到底,比较终拯救了整个地球。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过去,并引导你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但是这还不够,要想成功,还应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却很难。

  人人都懂“舍身取义”“舍己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电影中,由于推动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产生的火力不足以让木星被点燃,与此同时在空间站里还有30吨燃料,于是刘培强中校不顾生命危险,驾驶空间站撞击木星,使得木星被点燃,使地球脱离险境,他也因此丧生了。人人都说“舍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连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难,何况是性命?

  舍弃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的,因为它不是单单为了自己,更多时候,它是为了顾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从大局出发,多为他人着想。

  这部科幻片的不仅情节扣人心弦,而且告诉我了许多道理。此次观影,我受益匪浅。

流浪地球观后感3

  你可曾想过多年后如果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遭遇危难,人们无法在地球生存,应该怎么办?

  大年初一上映的科幻片《流浪地球》热映,我也去看了。

  电影讲述的是因为太阳的枯竭,地球遭遇灭顶之灾,地表温度降至人类所不能承受的低温,人们以抽签方式获得名额到地下城生活,人类数量因为全球性灾难降临而锐减。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建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无数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

  令人开心的是国产科幻片进步了许多。而观看这部影片带给我更多的是温暖与感动。在最后时刻,许多人为了用这最后的办法拯救地球而放弃了与亲人的团聚的机会。所有人居住在一起,面对危难,这其中夹杂有不分国界的情感,为了大爱而面对死亡的勇敢。这里虽然有激烈的打斗场景,但也渗透出人情,长辈们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哥哥保护妹妹的无微不至。灾难降临,有这样一群人不畏艰难,顾全大局,拯救地球,为地球摆脱灾难出谋划策;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心怀人民,听到有最后的拯救办法时,毅然调转车头,回来一起出力。所有幸存的人团结一致,没有任何金钱和权力等欲望,大家都保持着一个共同信念,那就是:活下去!看到这,我不禁潸然泪下。

  看完影片,回到现实。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考虑现如今地球的状况。全球气候变冷,这是我们亲身感受到的,今年正月没出过几次太阳,天气也总是阴暗寒冷,夏天热得要命;酸雨,温室效应,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如今地球环境遭到破坏,各种新闻报道都无时不刻在警醒我们:要保护环境,守护我们的家园。不要让科幻片的内容变为现实。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应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出门步行,少使用塑料制品,垃圾分类装,节约用水,多植树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做到。只愿我们的地球能够安好。行动起来吧,为我们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构建美丽的家园。

流浪地球观后感4

  电影流浪地球着实给我带来些感动,因此也想去探索作者在书籍中如何描述的。但不尽人意的是,这小说和电影几乎没什么关系。

  本书由好几个短篇故事构成,分为三个层次。先是自己不顾一切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其中在朝闻道片段中,一个物理学家丁仪在即将得到真理而走向死亡对女儿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好孩子,那个动物园你以后肯定有机会去,妈妈以后会带文文去的。爸爸现在也在一个大的动物园的门口,那里面也有爸爸做梦都想看到的神奇的东西,而如果爸爸这次不去,以后就真的没有机会了。”?这让我感慨到究竟这些未知的真理对他们来说是如此重要的东西,为了知道这些美妙的东西放弃自己的生活也是值得的吗?我还是较为现实,很多时候自己喜欢却没有去追逐或者说没有喜欢的,感觉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吧!?每个人追求不同,脚踏实地就行~

  其次是因为自己的默默作为救了身边的'人,乡村教师这个片段感动了我。在十分贫穷的农村里,这位乡村教师?因为师恩一直默默坚守在这里。为了孩子们能上学,做了十分大的努力去说服他们的父母来提高他们的文化程度。书中的描述充满柔情,我刚开始还无法将其和科幻联系起来,而后才明白外星的统帅正在毁灭这些不能通过文明测试的生命世界。正是在这个乡村教师的努力,孩子们回答上了他们的问题而没被毁灭,这无疑也提醒了朋友们知识的力量。

  第三层次是救国家,引申为最高层次。中国太阳这个故事额外激励我!通过描述一个农村男人水娃走出农村→走出城市→走出地球→走出太空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了做事一定要踏踏实实。作为一个农村男人,没有文化没有钱,能成为一个擦太阳的镜面农夫为地球做贡献。其实他最后的表现令我吃惊,他决定守护“中国太阳”飞向宇宙深处,有情有义的人啊。

  这是我第一次看科幻类的小说,发现自己在很多知识上存在短板的,比如一些物理和历史事件。他的这部作品和美国的科幻片区别还是有些大的,美国着重的是高大的英雄形象?,而流浪地球更多的是普通人的情与义和科幻结合。对于英雄情节少一些的人,这类阅读还是适合我的。

流浪地球观后感5

  说起科幻电影,大家和我想到的肯定都是好莱坞的各种大片,比如漫威,DC,这些系列的电影。而今年,一部国产电影《流浪地球》,刷新了我对中国科幻电影的认识,让我振奋不已。

  电影《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刘慈欣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可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幻小说家。他的《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可是全亚洲首次获奖。这部《流浪地球》的编剧也是他,恰好他也是我所崇拜的作家之一,所以我对这部电影期待满满。

  电影讲的是若干年后,人类发现太阳正在迅速塌陷。100年后,就会由于引力过大,吞噬地球。人类想逃走,但又不想放弃自己的家园,所以制造出了1万台高达11000多米的推进器,准备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因为在距离太阳系4.25光年外,人类所发现的另一个可以生存的新家园。可在途中,因为受木星引力影响,推进的地球将会在短时间内撞上木星。人类在最后时刻,想尽办法挽救地球的故事。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国内拍的比较好的'科幻电影。首先内容振奋人心,符合现实,属于硬科幻类型。最令我感动的地方是在电影的最后:危急关头,各地救援队团结一心,为拯救地球放手一搏。面对未知的危险,他们选择了希望。这时,亲情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正是这股爱的力量使他们变得更加团结,所向披靡。

  但有好就有坏。电影中还是有几个地方不够准确,事实上洲际导弹是可以点燃木星的,虽然射程没有那么远,可他仍然能靠着引力,飞向木星。不过,电影为了刻画人物,只能遵照刘培强中校的;利用领航员号的爆炸来引爆木星表面的气体,从而使爆炸的推力将地球推理木星引力。而在现实之中,这个反而是行不通的。因为按照他的办法,飞过去时间根本不够,飞的同时,地球的大气层早就被木星的引力完全摧毁。

  尽管电影中有些漏洞,但我觉得这部电影值得一看。那句“冰总有一天会化成水的”让我体会到:只要有耐心,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只要有爱,可以面对任何困难。

流浪地球观后感6

  春节期间火遍各大影院和朋友圈的《流浪地球》,讲述一个为了自救,人类把地球从太阳身边偷走的故事!

  整场电影看下来,最大的赞叹是对于电影整个场景,真的做得太好了,有点不相信我们国人也能做到这么好的地步了。真的很赞呢!

  故事围绕着回家这两个词,凸显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种精神,而且突出了我们为了人类生存锲而不舍的精神,人类是很努力的,所以在电影里面的空间站的“机器人”莫斯说的最后一句话“看来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太难了。”

  接着最让我感动的有两个点:

  1.电影中的一个科学家老何在研究最终的线路之前打开他的小烟盒,拿出最后一支烟的时候,看到他妈妈给他留下的纸条“天冷了,记得穿秋裤”。(我看到这个场景鸡皮都起了,这种小细节简直了)

  2.然后就是在中国救援队还在孤军作战的时候,韩朵朵说完那段话,然后其他国家正在逃离的车辆都急转弯,返回去大家一起帮忙,不知道这算个感动的点还是算中二,但是我的眼眶当下是湿的。(虽然挺多人吐槽朵朵的台词是个败笔,但是作为一个初中生,能说出这样的话真的已经很棒了)

  而就电影本身来说,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突破:

  1、勇气的突破。中国之前一直没有像样的科幻片出来,市场也一直唱衰,能有勇气开拍并且让它上映,我觉得是需要整个制作团队很大的勇气和信念感的。

  2、故事的突破。大刘原著的世界观有多牛就不用说了,国产科幻片如何自然的.加入中国元素,尤其是中国人的语言体系、思考方式,这其实挺难的,毕竟我们看了那么多科幻片都是好莱坞的,早就形成了条件反射。流浪地球这次做的还挺好的,至少很多细节打动了我。

  3、特技的突破。中国能做出这样的特技我其实一点都不惊讶,惊讶的是如何利用好特效去为故事服务,有技但不炫技很重要。流浪地球也做到了。

  4、里程碑式的突破。这部电影的成功,最大的突破应该是,我们以后肯定会有更多国产科幻片出来了(当然肯定也会有资本使然的烂片),但是最起码观众开始有信心了,那就会做的越来越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永远都值得被疼爱。

流浪地球观后感7

  地球在流浪,家一直在

  极致的残酷,极致的浪漫,这就是星空的意义。

  题记

  《流浪地球》是一部口碑很不错的电影,人民日报都已经连续几天将它作为(鉴读)部分了。它触动了许多人的泪点,让人们在体验一种最普通的情感中懂得一种简单的道理。

  其实在看这部电影时,很多人觉得很普通啊,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我也这样觉得,但这也正是影片的特殊之处。正因为看着像我们之前看的科幻,所以我们才会觉得没有特殊的感觉。这说明了中国制作和拍摄科幻电影的实力。这部电影很像好莱坞大片。出了影院,爸爸赞叹。它是中国版的《星际穿越》,两个影片内容十分相似,但只是这次是中国人拯救世界。它是中国版的科幻大片,和其他科幻电影相似,但唯一一点不同:它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这个标志是《流浪地球》的家。

  流浪地球计划实行的原因是100年后太阳将会吞噬地球,而其根本原因是人类的毫无节制的破坏、众多无形的`破坏。人们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及后果,地球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所以,电影也只是电影,这种现象在真实世界里发生的概率很小,美好世界,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电影让我感动的有两处。一是刘培强中校决定牺牲自己将燃料送到地球上时和刘启最后一次的对话,这一次,抬头一定就能看到爸爸,321爸爸来了,可希望走了。二是刘启、朵朵和李一一处于危险的时候,在悬崖上手只抓着一个木棍。看到朵朵掉下去的刘启,也奋不顾身,纵身跳下了一片红海,艰难地抓住妹妹的手,再紧紧的抱住。

  此刻,虽然爸爸回来的希望走了,爷爷不在了,但家永远都在,且哪里都可以是家,因为完成了长辈交给他的任务,有亲人在身边,有亲人的地方就是家。

  流浪地球,描述了极致的残酷,也有极致的浪漫。地球在流浪,可家永远都在。

  我原以为家在身后,现在才知道,家,在前面。

  无论结果如何,人类的勇气和坚毅,都被镌刻在星空下。

  后记

流浪地球观后感8

  一部名叫《流浪地球》的科幻电影一定充斥了你的朋友圈,而且反响热烈,口碑爆棚,堪比战狼当时的电影神话,引爆了中外媒体。很多观众被经典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逗得捧腹,又因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泪流满面。在内行人的眼里,《流浪地球》已具备了知识结构、逻辑关系、视觉特效、人物命运、科技伦理等要素,比照之前的国产科幻电影,实现了整体性的进步。

  我为中国科幻崛起中国科幻的里程碑这些词汇而自豪的同时,更感到震撼的是电影里人类环境变迁的描绘。随着人类流浪计划顺利进行,呈现给我们观众的却是一个环境被严重破坏、地球家园满目疮痍的场景。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旦某一物种的消失造成食物链一环缺失,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过去25年有3万亿吨冰融化,而其中一半是最近五年内融化的。

  最近这几年,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清楚感觉到地球气候异变。大陆冰雹,欧洲水灾、印度热浪、美国一天16次龙卷风,去年八月九日也创下百年最高温38.7°C。这一切让人不禁要问,地球究竟怎么了?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指出,温室效应是地球气候异变的元凶。气候暖化使得两极融冰、海水增温、洋流改变,世卫组织表示每年将有16万人因温室效应外围影响丧生,20xx年死亡人数更会加倍。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500万人远离家园,第三世界将因洪水、饥荒、干旱和农作物歉收大举移民,欧洲老年人将死于热浪。

  可能,不久的将来,流浪地球真的有可能发生。这也引发了人类自身的思考。环境类话题也是雅思写作考试的常见考点,也是学生们词汇掌握相对薄弱的'部分。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环境问题,因此有人认为简单的生活方式会保护环境,即低碳生活,然而人类也可以依靠科技带来的便利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的责任在于政府、大公司还是个人;动植物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等等。

流浪地球观后感9

  20xx—20xx年,《流浪地球》票房突破1亿,好评如潮。这部电影是目前中国最成功的科幻电影,也向外国证明了中国可以拍好科幻电影。

  看科幻电影从来不流泪,但是看完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分,我几乎是湿着眼睛看完的。最让我感动的是大家一起拯救地球的最后一幕。

  当时电台广播了联合国放弃地球的决定。让我们回家,和家人一起度过剩下的一天。虽然句子很温暖,但语气很懂事,很吓人。其余的人听了都放弃了。但刘启、韩朵朵等年轻人不死心。他们仍然尽最大努力争取最终的成功。刘启提出引爆木星拯救地球,但这个计划遭到空间站电脑的'坚决反对。它认为这个计划的成功率为零。刘启的父亲刘培强知道这个计划,不顾空间站的反对,用酒精烧掉了空间站的所有资料。刘启号召其他救援队一起拯救地球。最后大家都欢呼起来,一起推发动机。终于火出来了,但是离木星还很远。就在所有人都认为真的没有希望的时候,刘启的父亲英勇牺牲,弥补了这段巨大的距离。最后,地球终于得救了。作文刘启等人为流浪地球争取了时间。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他们最终没有放弃地球,而是和地球一起流浪。其中,说明中国传统思想的返璞归真,让这部科幻大片更具情感色彩。这部电影不像某些好莱坞大片,因为无法生存,放弃了地球,去了另一个新家。他们永远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和地球一起流浪。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例子。虽然没有电影那么伟大,但是拯救了地球,却不得不让人感叹。比如《大江大河》的导演孔胜,不追求名利,只想拍好电视剧。他一直很坚定,很认真。还有真正的钢琴大师朱晓玫,60多岁,从来没有华丽的服装。她为了练琴,甚至为别人做家务,历尽艰辛。但是她没有放弃。最后,一切都有回报。她的巴黎音乐厅爆满,她演奏的巴赫堪称自然!

  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个梦想。这个梦充满了希望。只要有希望,就要努力去实现,哪怕很累很苦。正如影片开头所说,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和DIA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回家的路!

流浪地球观后感10

  昨日,爸爸带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中国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来太阳急速膨胀,会吞噬地球,人类被迫在赤道附近装上推动器,由空间站引导,带着地球离开银河系,经过2500年,去到新家园。可是在中途,由于几台推动器没了燃料,导致7天后地球将与木星发生撞击。为了生存,人类有了大胆的想法,他们凭借推动器,点燃了木星,逃离了危难,继续征程……

  “太宏伟了!”在走出影院时,我不禁感叹。在过去两个小时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亲身游历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满高科技的空间站,庞大的推射器,一片废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现,杂而不乱。虽然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光里,但丝毫不影响此刻的我们细细品味。

  期望是什么?我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电影中,应对着地球、木星相撞这一事实,无数人绝望了,他们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唉声叹气,还有些哀声痛哭……可是,他们的行动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有一小部分人还对脱险抱有期望,制定出了点燃木星的计划,当联合政府声明对这个计划不抱期望时,他们依然期望满满;当他们的计划眼见就要失败时,他们不绝望,仍然耐心坚持,奋斗到底,最终拯救了整个地球。所以,期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心存期望,便可越过去,并引导你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可是这还不够,要想成功,还应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却很难。

  人人都懂“舍身取义”“舍己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电影中,由于推动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产生的火力不足以让木星被点燃,与此同时在空间站里还有30吨燃料,于是刘培强中校不顾生命危险,驾驶空间站撞击木星,使得木星被点燃,使地球脱离险境,他也所以丧生了。人人都说“舍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连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难,何况是性命?

  舍弃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的,因为它不是单单为了自我,更多时候,它是为了顾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我,要从大局出发,多为他人着想。

  这部科幻片的不仅仅情节扣人心弦,并且告诉我了许多道理。此次观影,我受益匪浅。

流浪地球观后感11

  20xx年,《流浪地球》获得观众的支持与认可。影片中全人类团结起来,用勇气与信念克服万难,拯救地球的故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也被认为是中国科幻类型片的里程碑之一,也是亿万国人共同的电影记忆。

  时隔四年,20xx年,《流浪地球2》即将在大年初一上映。故事围绕《流浪地球》前传展开,那时“流浪”的行程还未起航,危机刚刚降临,世界一片混乱,人类将面临末日灾难与生命存续的双重危机。但人类始终相信,一切危机与挑战终将被战胜,笑着扛过去,终有一天会再次看见蓝天,鲜花会挂满枝头。

  “微笑”版海报中,刘培强(吴京饰)、图恒宇(刘德华饰)、周喆直(李雪健饰)、张鹏(沙溢饰)、马兆(宁理饰)、韩朵朵(王智饰)、郝晓晞(朱颜曼滋饰)纷纷展露出喜悦的笑容与满怀希望的神情。

  海报下方,太阳危机下的地球在全功率开启的行星发动机推动下,在星辰间奋力前行,它的尾焰如同为星空画下一个笑脸,寓意着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也将与人类一同,用坚毅和勇气,毫不无惧的共同面对这场危机。

  当日,《流浪地球2》发布的“相逢”短片横跨了四年的时光,熟悉的音乐,熟悉的饱和式救援,熟悉的怀抱希望冒险一搏,点燃了科幻电影的魅力。

  此次,郭帆导演携制作团队与imAX展开深度合作,影片采用imAX特制拍摄,部分重要场景以imAX专属画幅呈现,将为观众带来比普通版多至26%的更完整画面。而20xx年,《流浪地球》就凭超3亿的imAX票房,登顶imAX中国国产片票房冠军。

  元旦当日,imAX与《流浪地球2》“梦幻联动”,发布来自“imAX与小破球”的新年祝福,海报以手绘的'形式绘制,“小破球”经由imAX特制拍摄变身成为“大大球”,彰显双方共同打造的升级视听体验。逗趣可爱的画风引人会心一笑。

  据悉,对于《流浪地球2》这样融合科幻、冒险、灾难等类型元素的视效大片,imAX也是能充分释放其视听魅力的欣赏方式。无论是星汉灿烂的宇宙画卷还是恢弘壮观的未来动作场面,都将在大银幕上巨细靡遗地展开,将为观众春节档的观影体验锦上添花。

流浪地球观后感12

  在这部电影里面,所有人都是普通人,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所有的人都没有能大幅度地改变历史,正如人们不能操纵太阳氦闪随便爆发一样。而这个电影讲述的故事也是在科学界和科幻电影界老得不能再老,甚至都有一点发酸的问题——太阳爆炸,地球何去何从?全书讲述地球逃亡的过程则近乎疯狂——人类通过岩石,以重元素核聚变的方式将它们转变成燃料,而用无数的巨大的地球发动机来消耗这制造出的大量的能量。每个发动机都堪比甚至超越当今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就这样,人类带着地球上路了。

  从能量角度上看,这是一个十分愚蠢的主意。首先,地球造成的电磁脉冲如果想要推动地球并且快速到达半人马座α星,大约需要消耗五点五四乘上十的三十一次方焦耳的能量。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将会导致地表被掏空,地球的地貌发生变化。

  当然,从时间角度上看,这也是一个十分愚蠢的主意。首先,别的方法需要的时间十分短,只需要仅仅几十到几百年,而这个方法需要几千年的时间才可以成功,由此可见这种方法的不易性。另外,这种方法还有一个最大的缺陷,那就是危险性,要是一旦失败,人类便没有了任何活路,别说移民星球,就是在飞船里面苟活也不可能了。但是,这种方法却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它没有改变人类的伦理,也没有改变人类的价值观。

  在很多电影家的笔下,也有许许多多人类逃跑的办法,但是由于品种内容杂乱无章,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了,但是细细看去,才会发现流浪地球和其它科幻电影里面描写的人类在历经文明灾难的时候做出的逃跑大不相同。在其它的电影里面,人类不是异化了自己的身体就是异化了自己的灵魂。而在《流浪地球》里的人类,并没有赋予自己一个无比强大的身体,也没有歪曲各种人性。可以说,这是最符合人类价值观的一种逃亡方式。

流浪地球观后感13

  前几天上课的时候,老师推荐我们有空了去看一遍《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据说很好看,是中国的第一部科幻影片,所以我和妈妈也去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开场一位爷爷坐在板凳上,爸爸抱着儿子,爸爸说:“你看见天上的那颗星星了吗?”望着天文望远镜的儿子点点头,“那个就是木星,当你可以用眼睛看到木星了,我就回来了。”爸爸接着说。后来儿子睡觉了,爸爸给了爷爷(是小男孩的外公)一样东西,告诉爷爷只有他去空间站,爷孙俩才能得到地下城的通行证,才能够活下来。看到这里我吓了一跳,难道他们会死吗?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呢?

  故事发生在20xx年,当太阳因质量减小体积变得越来越大时,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近面临被吞没,人类为了自救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

  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但是地球离太阳越远地表温度越低,不适合人类生存,幸亏外公和小男孩有地下城的居住证,才不至于被冻死。在地下城住了十七年后,小男孩儿刘启已长大成人,因为一直生活在地下,对地面难免会有些好奇,所以他带着妹妹韩朵朵偷偷跑到了地面(他们姓不一样是因为韩朵朵是爷爷捡来的小孩儿,用的是他女儿的`名字),当他们来到了地面看到的是,满目疮痍的冰川世界和不顾个人安危运送发动机燃料的战士,他们跟随这些战士一起拯救地球,在经历了种种困难后,地球终于被拯救了,但这只是第一步,还要再经历2500年的时间才能够真正的固定地球的位置,结束这一次的“流浪地球”计划。在拯救的过程中,有无数的人牺牲了,刘启的外公死了,爸爸也死了,刘启虽然看见了木星,但是却再也看不到爸爸了,他理解了爸爸弃他十七年的行为。我坐在第一排,很多场景太逼真,流血牺牲的镜头我都没敢看。幸亏电影里的事情离我们还很遥远,据说还有几十亿年,到那时也许人类的科技水平发展的很高了,完全可以轻松解决这些问题。

  看完电影我才知道,原来这是中国人写的小说改编出来的电影,也是我们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第一部就如此精彩、如此惊心动魄,让我十分期待续集的上映。

流浪地球观后感14

  啊!太好了!今天终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荟聚看了贺岁电影《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是根据刘慈欣的代表作改编而来的。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太阳极速衰老,最终分解整个地球。于是全球科学家们齐心协力,在地球表面安装了一百万台推动器来推动整个地球,转移到几亿光年外的地方。但在经过木星的时候,因受到木星的引力影响,地球的大气即将被抽空,也偏离了方向。在太空中的空间站里,人工智能设备Moss莫斯推断出地球将在7日之内撞击木星,人类毫无生还的可能,在这心灰意冷之际,许多救援队都放弃了救援,只有刘启那只救援队还在救援,最终想出了办法——点燃木星,但因为火力不够大,还距离木星5000公里。于是刘启的爸爸刘培强想出了办法——引爆空间站。是勇气点燃了这一丝希望。刘培强牺牲了,但地球得救了!

  记得最后韩朵朵召集各个救援队时的那几句呐喊:在这之前,我根本不相信希望这种东西。但现在我相信,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回来吧,加入我们一起战斗!点燃木星,救回我们的地球!

  这部电影便给了我很多感悟。在这次期末考试中,语文就出师不利,作文跑题了,被扣了3分,最后只得了96分,哎!我这次看来与五好学生无缘了。但是,我心想:语文这次虽然没考好,数学和英语加把劲,也许,三门课的总分还能名列前茅,也许又能评五好学生了呢?果然,数学考了99.5,英语考了全班唯一一个100分,得了五好学生。

  现在,我也相信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荒芜沙漠上的一眼泉水,让你在干渴中获得新生;希望是刺骨冬天的火柴,让你在寒冷中得到温暖;希望是定下一个目标,尽力、坚持不懈的完成它;希望是一片黑暗中的一丝亮光,让你在灰心时重新树立起信心……

  希望是光年之外的等候,记忆深处的牵挂。爱,穿越空间,勇气点燃希望。

流浪地球观后感15

  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去看,因为我对《流浪地球1》并不是很感兴趣(特效什么的有点尬),而且我觉得过年应该看《交换人生》这样的喜剧比较好。

  结果朋友圈都在推荐小破球,而且二刷的呼声不断,还有位大神头头是道写了一篇小破球的评论,跟《三体》做了个类比。这下可让我家那两位三体迷坐不住了,硬拉了全家大年初二送票票。

  首先是本人的观后感——

  作为女性,最重要的是打动我本人。刘培强和韩朵朵的爱情,刘培强与师傅之间的父子情,图恒宇和丫丫的父女情,图恒宇与马兆惺惺相惜的同事情,刘培强师傅和他那位外国哥们的战友情……都挺让人动容的,尤其是“五十岁以上,出列”以及月球上核爆炸的那一刻,我是哭了的,身边那俩借着黑暗偷偷抹眼泪这种事,我就当不知道好了。

  周老师和那位女外交官的部分,我没有特别感觉,虽然我是根正苗红的,但平凡的叙事更能打动我。

  然后就是我家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

  我上次把这两位祖宗请进电影院还是成龙的《天将雄师》了,这二位也是认识大明星的.人,奈何出来就抱怨:太闹了,耳朵震得疼,吓死人了晚上回去要做噩梦……

  这次么,什么都忘了,一个劲地说:哎哟,这个像真的一样!

  出来问他们好不好看,说没看懂!没看懂还看了三个小时都不肯睡觉,厕所都不肯上?!

  人家说:好看啊!

  果然是字面意义的好看!

  我家那两位的想法呢——

  这个是在致敬暗黑森林!

  妈妈,快看,那个闪烁的红灯,意味着数字生命很可能已经叛变了。

  妈妈,如果三体人半路上遇上流浪的地球,会不会很尴尬?

  妈妈,这座屋子像不像《星际穿越》的五维空间。

  ——至于他俩说的什么空间塌陷,什么时空多维化,原谅我根本听不懂也不想听!

  我就看个电影而已,难道还得去考个物理学博士?

  看个热闹还能看出两条线,我觉得已经对得起我的智商和荷包。

  不说了,二刷走起!

【流浪地球观后感】相关文章:

《流浪地球》观影感10-09

《流浪地球》高考作文素材05-24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11-23

《流浪地球》观后感07-16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02-18

流浪地球观后感08-30

《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07-05

流浪地球观后感09-05

《流浪地球》观后感07-24

【荐】流浪地球观后感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