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纪录片中国式奋斗观后感

时间:2020-11-30 11:00:0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纪录片中国式奋斗观后感

  中国式奋斗是怎样的一种奋斗方式?希望通过以下关于《中国式奋斗》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范文,能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理解。欢迎阅读!

纪录片中国式奋斗观后感

  寒假期间,我观看了系列社会学纪录片《中国式奋斗》,片子记录了在北京生活的7类青年人群的思想动态,并以“1%抽样调查”的方式带领观众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幸福指数。这7类青年人群分别是:“北漂”艺术青年、在京创业青年、机关事业单位青年、媒体从业青年、青年教师、农业青年、在京外籍青年。

  这一纪录片我觉得非常有意义。首先在于它的构思很巧妙: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身边的环境日新月异,随着北京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甚至外籍人选择来到北京寻求更大的发展。而我作为北京人本身,却时常需要停下来思考:我身处的,究竟是怎样的环境?有时候甚至觉得陌生:这和小时候的北京城,是那么的不一样啊!这时候,这样一部纪录片横空出世了,他最真切、最直观地带领我了解我身处的这个社会,以及我周围的环境。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正式作为这部影视作品的主角,为我们娓娓道来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故事。这一立意很有意思,很接地气儿。

  其次在于它的选材非常有代表性。7种不同的青年群体,7类相异的生活状态,却每种都值得关注。有的已经为我们熟悉,例如“北漂”艺术青年群体;有的却不为人所知,就如“在京外籍青年”群体。同时,编导又在每一类青年群体中选取了5位有代表性的人物,讲述他们的生活。在讲述的同时,插入“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的调查结果,这样的纪录风格科学严谨、思路清晰,既能涵盖绝大多数在京青年的生活现状,又做到了具体、详实,不泛泛而谈。这是我喜欢这部纪录片的第二个理由。

  更要说的是,这部纪录片有不少地方带给我很深的感触,引发我的思考。下面我想就“北漂”艺术青年和青年教师这两方面具体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北漂”艺术青年。五个追求梦想的年轻人,满腔热血,拒绝在生活面前低头。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陈天田了。他有着优越的家境,却坚持过着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的生活;他不顾演艺事业道阻且长、父亲的固执阻挠,执意来到北京寻求灵感与磨砺、追求自己的兴趣与理想。他会说:“我现在处于结冰期,但只要没冻死就能活下去。”“每当自己处于绝境的时候,就想‘明天会更好’。”“坚持下来的理由就是,能给大家快乐,也能给自己快乐。”好一个追求精神富有的乐天派,颇有那么一股子破釜沉舟的劲头!我欣赏他对梦想的坚持。我想,所谓的“坚持”在一开始一定会受到诸多质疑,但当他无畏地坚持着自己的“坚持”,直到最后,所有的人一定会起立为他鼓掌、喝彩。因为这真的是一种伟大的坚持!此外,这集里面其他几位北漂青年分别怀揣着相声梦、音乐梦、雕塑梦、舞蹈梦,无一不坚持着自己的坚持,承受着只有自己能明白的苦涩。而这一切,只因为他们坚信,明天会更好。说实话,在看这集纪录片之前,我从没有如此真切的感受到,我日夜守候的“北京”竟然承载了那么多人的梦想,那么多人的.心血。他们一定承受着巨大的孤独——因为太少的人理解他们——但他们依旧乐观、依旧向上,从不推脱、从不踌躇,凭这满腔的热血,誓定要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用自己的力量,全部的力量。这值得我们每一个北京人学习。

  其次,青年教师队伍。这一集里面涵盖的范围很广,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从远郊、市区到海归,无一不有。更大的感触是,教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他们对学生报以极大的热情和爱护,但是在他们眼中,“是他们(指学生)成就了我。(刁荣春)”我想,这也是一种伟大,同时也是教师这一职业的乐趣所在。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而他们本身就是护航人。就好像自己一心一意呵护长大的花朵,或是一手雕刻的塑像,在这些作品中,已然蕴含了自己太多的心血,于是这作品本身也即拥有了自己的生命。而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就是他们的生命。体育老师高佳说,做老师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英语老师徐杨说,做老师的责任就是“把爱传递下去” ;大学老师程晓说,“用学生延续科研的生命”。可见,伟大的老师都是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接班人一样,薪尽火传,代代不灭。这些老师拥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他们对待学生不再倾向于管束学生,而是给孩子更大的空间;不再吝惜自己的微笑,而是把更多的微笑传递给学生;不再隐藏自己的爱,而是追本溯源地,把每个学生当成一个个体去倾注自己的爱。老师是成长的守护人,爱的传递者,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正是因为他们在心底“承认自己很重要”,才让他们自信的、无所保留的把爱分给学生。每一个老师都不平庸!

  7集的纪录片看完了,而生活远没有结束。感谢这个寒假让我爱上了纪录片这个体裁——一个以前从未触碰过的影视题材。它并不想我想象的那么无聊、单调,甚至正相反,它可以通过口述、记录的方式,把每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一个不曾闪耀过的个体,活生生、辉耀耀的展现在你的面前,不加粉饰,无所掩喻,无比真实。也许真的早应该迎面而上,而不是逃避。接下来我打算读一读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我还是想你,妈妈》,同样是纪实作品,把二战时期发生在人们身上的故事做以记录,而几乎不掺杂作者的情感导向因素,我相信这样的作品会直观而动人。

【纪录片中国式奋斗观后感】相关文章:

浅论中国式教育的短文08-31

我住江之头纪录片观后感(精选9篇)03-26

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观后感(通用5篇)04-01

总台纪录片《我住江之头》观后感(通用18篇)03-26

CCTV9 纪录片《高考少年》高考生观后感(精选8篇)03-31

总台纪录片《我住江之头》优秀观后感(通用10篇)03-26

纪录片解说词02-24

教育纪录片楚怡百年荣光个人观后感(通用5篇)04-01

学生观看纪录片《楚怡·百年荣光》优秀观后感(通用6篇)04-14

2022《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个人观后感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