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数学听课观后感

时间:2022-11-08 11:21:0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数学听课观后感(通用10篇)

  “取之所长,补己之短”,在教学中倡导教师吸取学习他人之精华,不断去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课堂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听课观后感(通用10篇)

  数学听课观后感 篇1

  本周我有幸听了的一节展示课,下午又聆听了专家们对我校的“三六智慧课堂”操作的建议,一天的听课学习使我收获很大,下面就听课情况谈点自己的感受。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情境的创设,他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梯子下滑,从而引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的。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也引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所以通过这节课,我又一次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引他们走向成功。

  二、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金老师的课件制作也十分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所有老师都知道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听了金老师的这节课,使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课堂教学不但要有准确的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幽默的煽情语言,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金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符主任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虽然是第一次给孩子上课,但我却感受到他和孩子之间竟是如此的默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以学生间信誉心的交流。

  以上是我听课的几点心得体会,我以后要把这次学习到的优秀经验,用运到我们的“三六课堂”模式中去,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数学听课观后感 篇2

  天在我们学校参加了中心校举行的初中数学优质课的听课学习活动。我们学校的王英老师和北张中学的王改萍老师对分式一节进行了新课程改革示范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课堂授课水平之高,对教材内容挖掘之深,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之精彩,及对课外知识拓展之广,让我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数学是有趣的。

  长期以来,数学几乎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的结果,轻探究的过程;重反复的练习,轻情感的满足……这一切,使我们学生对数学很难激起兴趣。他们感到数学是枯燥的、烦琐的,数学几乎等同于做题,而且没完没了。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使他们感到数学是有趣的。

  一个巧妙的问题引入,把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起,你还用担心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热情吗?这就是老师的智慧,做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就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上多提供一些既能学习到数学知识,又让学生感觉有趣的问题,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充满活力与魅力。在王英老师这堂课中就在导入时结合133班的人数问题使学生以下就有了兴趣。

  2、数学是简单的

  领略到了这两位老师的教学艺术,我们看到了平时寡言的学生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听到了富有思想的回答,让人忍不住为他们鼓掌,同时也忍不住为老师的教学喝彩,因为她们用最简单的话语来解释数学,让学生们触及到了数学的本质,从而在内心发出强烈的震撼。让孩子们觉得数学的简单,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智慧,是还原数学最朴素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释放孩子的潜能。而为了做到这一点,老师在课堂上精彩的设计才是最关键的。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明显的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比活动前活跃了很多。游戏中也可以学习数学,数学知识可以通过玩游戏来解决,我想这种方法非常适用初中的同学,我相信参加同学永远都不会忘记在数学课上的一次次争论和老师精心设计的游戏。

  3、数学是鲜活的。

  现代数学观认为:教材处理的核心总是是从学科世界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鲜明的现实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发现和理解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我们应不断攫取生活中的新鲜素材来充实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数学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这些鲜明的生活素材,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王英老师在这节课中就把植树造林引入课堂呼吁学生保护坏境。

  这次听课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改革以及课程改革是长久,我会将这次学习活动积累的经验,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去做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

  数学听课观后感 篇3

  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开放教学优质课”活动,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都会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通过听评课不但可以展现教师们扎实的教学功底,而且会让听课者受益匪浅,所以说听评课是一个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良好平台。下面是我听数学课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五、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以上是我听数学课的几点心得体会,因为各科的教学理念都是相通的,我以后要把通过听课学习到的优秀经验,用到自己的信息技术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信息技术课的魅力!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数学听课观后感 篇4

  11月18日,我参加了镇教研室举办的教师教学观摩听课活动,让我有幸听了赵锦林老师的数学课和管海霞老师的英语课,这堂课对我们数学教师有很大的启发。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两节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两位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

  其中赵锦林老师的数学课《淘气的猴子》,它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的一位数除法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应用已有知识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景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除法竖式的运算规律,并能应用此规律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整个课堂以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孩子们民主的讨论和严谨的态度,轻松的氛围构成了一个“玩”的数学课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全新意识。赵老师的这堂课很好地为学生能进行实践性的、探索性的和研究性的学习提供了途径和渠道,也为今后的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指明了方向。

  1、那么,对我们年轻教师而言,从这些优秀教师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呢?我认为,向别人学习,仅仅学其一招一式是没有用的,我们应学其形,更要得其神。作为一堂好课,其内在的神在于教师本身精湛的学科涵养,以及将其自然转化为教学影响力的智慧。课堂不应该只是数学知识的授受之所,也不仅仅是数学方法与经验的交流之地。好的课堂应该是一扇窗户,打开这扇窗,孩子们可以洞察“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每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老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4、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信心。作为一名老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总之,本次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数学听课观后感 篇5

  说起数学,我们总是想到哪些背不完的公式,令人眼花缭乱的图形。对于孩子来说,学数学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记得第一次见到它们时,是看哥哥的数学书,那些令人头昏眼花的数字、公式、字母,让人看都不能看,何况要把它们解答出来,像印度一样的文字不停的在我脑海中打转,所以一开始我就对数学十分模糊,认为它真是太难了。

  日子过得飞快,眨眼我就上4年级了,有次我去书店看书时,突然看见一本书的名字叫《数学魔法》,觉得好奇怪,于是就买了下来。一回家我就看了起来,这本书中,作者深入浅出的解释让答案一目了然,那些复杂的公式,突然显得十分简洁,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数学真是神奇!在那之后,我开始认真听讲,课前课后预复习,重新找回了自信,觉得数学一点都不难,而取决于是否认真学。

  《数学魔法》这本书语言通俗易懂,读来引人入胜,就算对数学不了解,也能让人体会到数学的魔力,彻底消除对数学的抵触,书中的一个个有趣的例子会彻底让你爱上数学。

  数学听课观后感 篇6

  向量的概念是平面向量的第一课时,平面向量既是联系几何与代数的桥梁,也是数学的工具性知识,学生对其基础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平面向量的后续学习,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至关重要。这是一节概念课,概念课通常很枯燥,但听了这节课,让我感受到概念课原来也可以上的这么生动有趣。

  教师以导弹发射视频导入方向与距离,非常热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提出物理中早就接触过的位移、速度等矢量,从而引出数学中向量的概念。强调大小和方向两个重要的元素。紧接着抛出几个需要仔细辨别的例子让学生讨论分析,例如:温度,坐标轴等,进一步深刻体会向量的概念。在提出向量的表示方法时,衔接自然,引出有向线段表示向量,字母表示,以及在书写过程中如何书写。知识点串联紧密自然,教师通过长度的变化引导学生总结出零向量、单位向量等概念,这种概念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深刻理解各种特殊向量概念,通过提问,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对学生的解答做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具有亲和力。问题选材很典型,设置针针见血,把学生易错的地方一一揭开。以学生体育课列队的真实生活,体会大小方向都相同的两个向量的关系,再给出一个几何图形,让学生自主得出相等向量的概念。重点突出,难点得到有效化解。

  整堂课涉及到向量、有向线段、长度(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等不同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以问题串为主线,启发学生通过自主观察,主动思考,相互讨论,逐步抽象完善每一个概念,所有概念基本上是由学生定义的,实属不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反复利用联系的观点、类比的思想引导学生结合已有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随着课堂师生互动的逐步推进,明显感受到学生已经能主动思考探索向量的有关基本概念。整个过程,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可以说引导的恰到好处、别具匠心,充分体现了授课教师的机智和智慧。

  本节课的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可以有所改进。看完我学习到很多。

  数学听课观后感 篇7

  在课堂上观看了一部分《数学维度漫步》之后,我回来在网上也看了一部分。身为中文系的我对于数学物理快要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我依旧可以把这部纪录片看下去,因为这部纪录片探究的是一个全人类所关注,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影片。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我是看不懂,无法理解的,但并不妨碍我感受数学物理的博大精深与美感。

  这部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对于维度的探究。从二维到四维逐层深入的讲解,以二维看三维的方式一道我们去一窥四维的门径。这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也是一个突破常规思维的过程,不得不承认展现在眼前的事物美得令人惊心动魄。

  这部影片以第一人称为我们讲解了自己如何理解四维的事物。他先从简单的二维事物讲起,并借用二维空间事物的视角来看三位空间(即我们所在的空间),借助我们比较熟悉的两个维度,引导我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欣赏四维空间中的规则图形。从这里我深刻理解了:维度,是指一种视觉,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是一个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条件与概念。

  谈谈我对这影片的理解。零维是一个点,一维是一条线,二维是一个面,三维是长宽高,也就是一个静止不动的立体图形,四维就是在动的立体图形。一个四维物体,我们这些三维空间中的生物永远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感知(看到)到四维物体,所以只能在三维空间中看到四维物体的三维“投影”。所以我们看到四维物体点点是一个绕着一个面不停扭曲旋转的超立方体。

  也许你认为这些概念非常费解,那是因为我们本身生活在三维世界中,试图让一个生活在特定维度空间中的生物去理解更高维度的概念甚至是在它大脑中建立一个高维度空间的几何直觉的确非常困难的。一个空间内的点如果能用1个参数描述,这就是一维空间,如果能用2个参数描述,这就是二维空间,能用N个参数描述,这就是N维空间。四维物体在我们三维空间的“投影”是十分美丽的且十分绚丽即是超立方体。立方体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方方的,拥有8个顶点,12条长度相等的棱,6个全等的面的那么一个玩意儿。而四维物体在三位空间中的“投影”我们可以想象为拥有16个顶点,32条棱,24个面,8个体的超立方体。这个超立方体中各条棱相互交错,各个面在交织,各个体在相互堆叠,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超越了我们日常定律、充满了奇异的物体,散发出引人探求的美。就如同那令人啧啧称奇,有着独特美感的克莱因瓶。

  数学物理中存在着美,留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发现,就和四维物品一样,虽然你不能通过眼睛去看到它,甚至难以在脑海中绘制他的形状,但并不影响我们去感受这份美。

  数学听课观后感 篇8

  今天上午我校组织教师到实验小学听公开课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赵老师上三年级《级的变化规律》时,在课件里呈现了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

  比较特别的是,赵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同学们就可以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赵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她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赵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她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总之,赵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数学听课观后感 篇9

  前不久,临沭县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在我校举行。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短短的三天里,我们除了按规定认真上课,其余的时间都在认真听课,每天至少听三节课。参赛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但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课堂上数学味更浓

  一是导入环节,老师们设计的情境各有特色,有的开门见山,有的直观、形象,有的生动有趣,有的巧设铺垫,每一节课的情境创设都让我们品出了数学独有的味道。

  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教师语言简洁精练,同时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生汇报表达观点或是总结数学概念时引导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二、学习方式更适合于学生

  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关注的是全体学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另外,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点,让自学回归课堂。许多老师针对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无需满堂讲,教的轻松,学得愉快,效果好。

  三、小组合作有成效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恰当的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需要讨论交流时,教师组织同桌或是小组的学生一起合作学习,在汇报展示中学生的精彩发言和教师适时的引导与总结评价更体现了这一形式的高效。

  四、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

  我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看到老师们精心设计的课件,每一环节的画面、文字排版、动画变换,不仅制作水平高,而且使用效果好,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五、今后努力方向

  1、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深研教材,领会课标要求,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针对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从导入到探究活动到巩固练习以及达标测试,精心设计每一环节的教学,合理分配各环节教学时间,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该放手时要放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锤炼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机智

  班额大,学生存在很大差异,为照顾后进生,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往往讲的过多,语言不简练,对学生的表现不能很好的进行引导和评价。今后教学中多向优秀教师学习,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学能力,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评价方式多样。

  总之,听优质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讲课老师身上汲取优点,从而找出自身的不足与差距,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听课观后感 篇10

  一、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正在日益广泛的被广大教师使用,数学优质课观后感。尤其是各类公开课、竞赛课、基本上都是无课件不上课。那么信息技术的使用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适度”、“适时”、“适当”。信息技术为课程服务无外乎要达到

  1、解决重难点。

  2、创设情境。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信息技术手段最根本的原则是要为课堂教学服务,要本着能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这一原则。《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教材在情境引入时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教室的场景,并让学生看看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这个情境是学生熟悉的,这样一个生活场景的出现及问题的提出,马上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上,让学生可以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再看焦老师《面积》一课的教学,教师先问学生:“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然后给学生呈现了几个动画人物(海绵宝宝、小鲤鱼、孙悟空、哪吒)。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接下来教师又问:这些人物的图片是什么形状的(三个图片的形状是长方形的,一个是正方形的)?你周围哪还有长方形?教师的意图是想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我们再来考虑它的效果:首先媒体的素材太单一,仅局限于几张图片。另外,学生对照片的人物的兴趣度要远远大于对照片形状的兴趣。(我们从教学效果也可以看到这点,学生竟然根本没有发现有一张照片是正方形的。)多媒体的使用一个最重要的效果就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就是激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那么这节课,教师用这样的媒体内容创设情境的目标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两种情境的创设都是非常成功的。情景一:森林中三个小动物手中拿着三个三角形争论哪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大(小)。

  二、教材的使用

  面积一课教材呈现了两个图形: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然后提示学生用透明纸把两个图形描下来把图剪下来再比一比。还不能比较出谁大谁小,然后再考虑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比较大小,再提示学生,可以把两个图形划分成许多同样大小的方格,也就是用同样的面积单位衡量,为下节课学习面积单位做准备。设计意图很好但是在两个图形的大小上却有失考虑:长方形是2×4(厘米),正方形是3×3(厘米)。学生把两个图形两条边所在的直线重合,把两个图形没有重合的部分剪下来比较长方形剪下的是一个1×2的长方形,正方形剪下的是一个1×3的长方形。不用再画方格学生便能比较出正方形比长方形面积大。授课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多种方法验证的教学环节:

  1、剪拼比较。

  2、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分别摆一摆。

  3、画小方格的方法。教师详细讲解画小方格的方法。最后教师还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最科学。如果就教材上的两个图形来说,直接剪下来比较或者剪拼的方法是最简单的。但是教师却在画方格上大做文章,这样的教学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其实只要在两个图形的大小上稍稍做写文章(比如:把长方形改为2.5×4)让剪拼的方法无法直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产生认知上的需要,从而引出画小方格的方法,一切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一些大赛课老师们不愿完全遵循教材的设计,可能多出于想要出新的考虑,但是形式上的“新”是次要的。从学生的角度,从教学目标的角度,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考虑怎样使用手中的课本才是最根本的。

  三、体现数学学科本身的魅力

  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抽象、概括,严密而简洁,数学之美也源于此。两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教师都和学生归纳方法,最后归纳出“撕拼法、折拼法、画拼法”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在几何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剪拼”的方法,也是数学转化思想的渗透。数学语言简洁、凝练,把这种高度凝练的语言“通俗”成诸如“撕拼、画拼”之类的生活语言我想是不恰当的。数学源于生活,但是我们不能弱化数学学科本身的特征。《三角形内角和》在教材的“兔博士网站”中给了“黄金三角形”的知识链接。黄金三角形是顶角(或底角)为36°等腰三角形。“黄金三角形”是给人视觉上最美的三角形,因为它的腰与底长度比符合黄金分割的比。我们国旗之美也源于此。数学不仅是抽象的、简练的,数学也是美的,美丽的“黄金三角形”,美丽的“毕达哥拉斯树”。

  一、认真对待,吃透教材,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本次活动,是学校领导精心组织安排的。活动前夕,青年教师都积极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广泛搜集素材,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环节清晰,层次分明,体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在课堂教学展示中,全体青年教师展现了各自的风采,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了创新,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多方面的资源。正是由于参赛的每位教师。对教材如此吃透,才能预设好环节、巧妙细致的教学;也正是由于对教材的如此吃透,才能巧妙地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以及教学中的生成资源,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在课后,青年教师又积极主动地听评委们的反馈,结合自己讲课的实际情况认真地反思。促进了个人教学研究水平。总之,本次优质课大赛促进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打造了和谐高效课堂。

  二、创新情境,设计巧妙,调动学生积极性

  大多数课堂的情境创设不仅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理念,也充分考虑了计算教学的实际内容。如徐翠娜老师由奖励进步快的同学作为导入口,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悄无声息地介绍了生活中如何把单位“1”平均分,很自然地引入新知,营造了真实的学习情境。还有张学龄老师让低年级学生在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中导入了新课。还有几位老师均创设了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的数学问题入手,把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诱发了学生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萌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作为听课教师,我看到现场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他们教学技巧的敬佩。

  三、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参赛的每位教师都能熟练的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PPT课件的应用、精彩的视频以及FLASH制作成的故事都向我们展示了数学老师紧跟时代的节奏,用现代化工具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本来枯燥本来抽象的数学问题,将这些问题趣味化,形象化。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实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效果。

  四、教学观念新,课堂氛围宽松和谐

  参赛教师有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他们的教学观念新,突出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即把握住了一条线:以学生为本。如:陈杰、杜国静、刘艳等多位参赛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整理信息,使学生能合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探究新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李俊岭、李宏伟等低年级参赛教师多次提问“你有什么办法”“你是怎样想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此外,参赛教师还注意了学法的引导,始终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并注意发挥小组互动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的展示自我,为学生构建合作学习的平台。参赛教师更注意了知识生成的方法的探究及能力形成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总之,这次优质课评比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更让我从中看到了我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如:根据学生发言灵活调控课堂的能力,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能力等等,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加强。这次优质课评比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年的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中做到游刃有余,让授课进入更高境界,我还必须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要勤于学习研究;二要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三要勤于思考推敲;四要学会动手制作动态课件。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技能不断提高,从而让自己今后的数学课堂更加吸引我的学生们。

【数学听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数学听课评语04-01

数学听课评语03-14

数学听课评语10-26

数学听课后评语09-30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03-30

中学数学听课评语04-01

小学数学听课评语范文05-27

数学教师听课评语04-01

数学老师听课评语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