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罗拉快跑》观后感

时间:2022-09-22 14:07:4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罗拉快跑》观后感(通用16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罗拉快跑》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罗拉快跑》观后感(通用16篇)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1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悲剧的产生原由本质是不可预知的命运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而宿命论这种心理归因倾向延续几千年一直强悍的存在我们生活的认知当中。生活的本质到底是悲剧性还是客观性的,虽然在这部影片当中并没有表现情感上的悲喜倾向,但是导演却从同一事件的三次发展当中想象出三种命运的轨迹,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导演的创作思想和对命运的理解即宿命的不可知性,也同时表达了他想对命运进行绝对的掌控,然而时间等外在强大的客观因素使他完全失去控制,最终只能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当然,除去对这个充满哲学思辨的导演的心理创作的分析以外,这部影片本身的艺术特性和风格也绝对是独树一帜的。因为它本身是一部很主观的个人表达式电影,传达的内容也必然是创作者很主观的认知和思想,但是这种思想讲述的方式却是十分的与众不同吸引眼球,导演首先在对内容创作上便进行了不同的设定,从而使三段起因相同但是结果迥然不同的事件很有条理和风格化的进行了表达,也因时间的紧迫感使导演吊起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兴奋感。、

  汤姆·提克威这部影片让我想到了《蝴蝶效应》、《时空恋旅人》以及诺兰执导的《记忆碎片》,因为他影片既包含了《记忆碎片》中影像的相同重复,但又和其表达的故事内涵截然不同,而从对命运的控制上这一主题来看结合时间这一因素的思考,它和《蝴蝶效应》以及《时空恋旅人》在同人生这个主题上有着非常相似的情感倾向,即即使可以在时空中进行往复,但是命运却并非可以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深深地宿命感油然而生,只不过有人很乐观的接受这种宿命安排,而有的人则不断地反抗塑造了更加悲剧式的命运。

  《罗拉快跑》除去导演所给予的哲学上对时间、命运、情感等主题的思考外,它的拍摄手法对摄影机的灵活运用,还有主观的自我形式风格的表达,以及音乐和色彩上同表演节奏和步骤的匹配增加了这部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这样的影片更容易忽视演员的表演技艺,这里的演员更像是一种思想传达的载体,他们本身的属性完全为了导演所想要传达的思想控制了,这也是这种以导演思想为根本的艺术影片对表演艺术的一种限制,自我自由表达的影片大多另类,而我认为汤姆·提克威这部影片在思想上虽然呈现哲学上的思考然而并没有什么突破,而且在拍摄的艺术手法上有些炫技的嫌疑,结合各种艺术的精妙匹配才使得这部影片被人称道。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一部高度风格化的影片能够拍摄成这样的程度,也是值得肯定的了。同时他表达的主题非常大众适合市场,在推向市场这一盈利性方面来说是值得考虑的。不过于我个人而言高度风格化的哲学性影片我更倾向于反传统和道德的一中批判性和叛逆性的艺术,这种带有侵略性的艺术更有穿透力对于艺术和人的发展其实更有推动性。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2

  罗拉(弗兰卡?波滕特 饰)和曼尼(莫里兹?克雷多 饰)是一对年轻的恋人,其中曼尼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而罗拉则是相信“天大的事情有爱情顶着”的爱情至上主义者。

  一天,曼尼为老大完成一项钻石交易,带着装有10万马克的钱袋等候罗拉的接应,然而罗拉的自行车被人抢走,耽误了约定的接应时间,曼尼只好乘地铁回去。在地铁车厢里,曼尼扶起身边的乞丐,同时,看见两名警察向他走来。慌乱中,曼尼下了车,竟然把钱袋忘在了车厢里。显然,钱袋被乞丐拿走了。此时距离曼尼和老大约定见面交钱的时间只剩下20分钟,如果20分钟之内筹集不到10万马克,曼尼就会被老大杀死。走投无路的曼尼打电话向罗拉求救,如果罗拉20分钟之内不能赶到,曼尼只能铤而走险抢劫电话亭对面的超市。

  考验罗拉爱情的时候到了,为了在20分钟内筹到10万马克,救出曼尼,她狂奔在向银行家父亲求助的路上。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3

  《罗拉快跑》是一部形式感很强的片子,罗拉要在20分钟内筹到10万马克以营救男友,除却开头她接到电话到夺门而出的十分钟,此后的60分钟被均匀地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演绎了三种不同的营救过程与相应的结局。

  影片用于表现事件的时间与事件本身的时间同长,于是,我们跟随罗拉的奔跑,在三个完整的20分钟内,体验了三次惊心动魄的救援,看罗拉那一头鲜艳耀眼的红发,三次在柏林的街巷飘扬,像一面旗帜。

  片子开头,在快节奏的电子音乐中,卡通化的罗拉飞奔下楼梯,在楼道遇到一个男人和他气势汹汹的狗——正如这里所表现的,《罗拉快跑》在形式上很像一款电脑游戏:游戏时长,20分钟;游戏目标,解救男友;通关障碍,越过路上的车辆与行人,找银行家老爸借钱,并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十字路口,阻止男友在走投无路下抢劫超市。

  三次营救中,前两次分别因罗拉被警察开枪打死和男友被救护车撞而“闯关失败”,没关系,点击“重新游戏”,一切又回到最初,红色电话悬在半空,罗拉向母亲喊了一句“我去买洗发水”,便开始又一次没命的奔跑。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4

  作为一部后现代电影的代表之作,《罗拉快跑》在影坛上的地位确实不可撼动,它运用种种先进的科技手段,特殊的剪辑技法等,以两百万美金的低成本在全球票房创造了一亿美元的票房奇迹,然而,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输出,它最大的意义不在于票房,而是电影本身带给人们内心的碰撞,以及在社会上造成的轰动。

  时隔18年,再去看这部新时期德国电影的复兴之作,依旧觉得十分吸引人:充满动感的背景乐贯穿了罗拉的三次奔跑,增强了情节的紧张感,也提高了观众观影的注意力;动画和现实的穿插剪辑使得影片变得趣味横生;影片的镜头语言也是十分丰富。“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经历了危机和动荡的时代,嬉皮士、反文化和性解放思潮的泛滥,反映了青年一代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愤懑、反抗和精神上的混乱。”后现代主义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从罗拉的造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电影的时代特色:放纵的年轻人和思想解放的社会群体。

  摒弃那些对《罗拉快跑》中关于所谓女性意识、个性释放,吧啦吧啦的官方评价,从《罗拉快跑》,我看到了命运之下,人类如同蝼蚁一般卑微无奈,我看到,我们所深信不疑的也许都是自欺欺人的谎言,我看到,即使命运那么无赖又不讲理,总有人会步履不停地与之搏斗。

  一切都像多米诺骨牌一般,一个因造成一个果,如果不是如果那天一向准时的罗拉没有被偷了自行车而错过约定的时间,曼尼就不会因为打不到车而坐上地铁遇见流浪汉;如果曼尼能够多等罗拉一会儿,就不会因为抢劫超市而导致罗拉的死亡。然而,命运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多么渺小而微不足道也:罗拉,曼尼,途中所遇:恶狗和恶男,妇人,男孩,麦尔叔叔的黑色轿车,盲妇,银行女职员和红色救护车在三次奔跑中获得了命运的改变。影片展现了妇人因为遇见罗拉而变得不同的三种人生:因心情郁闷偷小孩被捕;也许意外地中了彩票,开启了富豪人生;也有可能因为和罗拉的碰撞遇到慈善组织,从此弃暗投明。偷车的男孩也许会遇见一个美丽的女子,幸福地共度余生,也许会最终一无所有,在街头终日流浪,也许也会将赃车幸运地以70马克的价格卖给拾到巨款的流浪汉。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会发生变化,比如麦尔叔叔三次都注定要撞上那辆白色小轿车。地球上有近70亿的人口,我们互不相识,却会因为某个时刻的某个选择而不知不觉地改变了彼此的生命轨迹。

  当罗拉和曼尼做完爱躺在床上时,罗拉对曼尼说如果曼尼当初没有遇到自己,他也会对别的女孩说对方是曼尼遇到的最棒的女孩,也会对那个女孩说他爱她。只是因为曼尼遇到了罗拉,于是,那个“世界上最棒的女孩”成了罗拉。

  于是,相识成了偶然,真爱成了谎言,谁也说不清究竟“内心”是怎么一回事,正如片头所说的“人类,也许是这个星球上最神秘的生物,是一个无从解答的谜团,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去向何处,是怎样知道那些我们自以为知道的食物?”我们无法真正地看清自己,命运像极了一个巧妙的机关,时间正是从暗处楚楚欲动的暗器,它无处不在,却无法战胜。

  遇见是“可能”的N次方,遇见你只是我生命中无穷小的概率之一,我本有无穷大的概率错过你,而我偏偏遇见了你,既然遇见了,便再无须多虑那错过的N次方减一,从此你是唯一。

  一遍一遍地看罗拉的奔跑,看她努力地重复那段20分钟时光,在一次次失败中坚持下一个20分钟,最初是感慨现实中的罗拉是不存在的,人哪有那么多的机会去重新过一生,错过就错过了。确实有些悲观,可是此刻,当我第不知几遍翻看本片,看到罗拉一次次不知疲倦的奔跑,看到她脸上一如既往的坚定,猛然觉得罗拉之奔跑正是对命运的极度反抗:命运所给予我的,我决不接受!那头张扬的红发,那不知疲倦地奔跑,正是生命力的展现啊。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5

  “人类,也许是这个星球上最神秘的生物,是一个无从解答的谜团。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去向何处?是怎样知道那些我们自认为知道的事物?为何我们对一切都深信不疑?有无数疑问需要找到答案。一个答案将衍生一个新的疑问,而一个答案又将衍生下一个疑问,如此循环不止。但最终,会不会永远是相同的疑问?并且永远是相同的答案?

  球是圆的,比赛90分钟后结束,这是毋容置疑的,其他一切皆纯属理论。开始吧。”

  有很多小说和电影都会设置这种面对同一情形会有多次重新来过、重新选择的机会,当然也会带来不同的结局。有评论说电影讲述的是蝴蝶效应,一个微小细节的改变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有评论说罗拉的三次快跑暗示着前两次是人与上帝的斗争输了,第三次战胜了上帝、时间,赢得了胜利。

  对我来说,启发就是影片开始的这段话,意味着,别想那么多纯理论的东西了,没什么大用,赶快跑起来(行动起来)吧。第一次罗拉和男友的对话和第二次男友与罗拉的对话,其实都印证了开头的那个问题:会不会永远是相同的疑问?——这个疑问就是,你爱我吗?(暗含着人类都希望爱与被爱,内心深处都在渴望爱)并且永远是相同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我爱你。(爱是一切,爱是包容、爱是占有、爱是愤怒、爱是喜悦、爱是不顾一切、爱是即使你死了你也永远在我心中、爱是你就是全世界最好的那个女孩……)罗拉要确认自己是被爱的、值得被爱的,罗拉的男友要确认自己是被爱的,而且双方都希望自己是对方心中的唯一,第一。

  只要你不死(最终结局未到来),总有无数个人生版本在等着你,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选择。再说了,说不定有无数个你在多重宇宙已经做出了她们的选择,而你只是演绎其中之一。

  跑起来吧……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6

  第三次看完《罗拉快跑》,我不自觉地向后现代电影的“肆无忌惮”,“随心所欲”的创造性精神发出感慨。

  何谓“后现代”?按照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利奥塔的经典定义,后现代即是对“元叙事的怀疑”,即对任何一种给定的权威模式的不信任和解构。这在《罗拉快跑》中有了完整的体现。

  电影的海报设计十分独具匠心:罗拉甩着一头红得发亮的头发,面带焦虑,努力的向前奔跑着,是在追赶什么?还是被谁追赶?导演在宣传的时候就给观众留下了问题,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而周围的事物在高速奔跑的状态下变得不清晰,仿佛罗拉穿梭于时空隧道之间。另外,三张“奔跑的罗拉”在海报上的平行位置,也为这部电影的剧情与结构打下了伏笔。

  《罗拉快跑》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毒贩曼尼带着十万马克向老大交差的路上,因为极其偶然的原因,将钱忘在了地铁车厢中,被一个流浪汉捡走。马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用公用电话向女友罗拉求救,要求她在20分钟内筹到十万马克,并将钱交到老大的手中,影片至此,罗拉便开始了拯救曼尼、拯救爱情的奔跑。

  导演运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将其后的故事讲了三遍,而三次罗拉奔跑的结果大相径庭,仅仅因为其中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微差别,这也赋予了整个影片极强的戏剧化色彩。

  第一次奔跑,是一场十分无奈的悲剧。罗拉在指定的时间刚好赶到会合地点时,曼尼已走进超市抢劫。罗拉毫不犹豫地给予男友协助。而就在抢劫即将得手之际,一名警察因紧张而走火,子弹击中罗拉,使其当场毙命。

  第二次奔跑,是一场黑色幽默的闹剧。罗拉重复了第一次的倒霉,出门被流氓和恶狗绊倒,在街上的相同位置再次与推车妇女、修女、小偷相遇,并与流浪汉相撞,在银行父亲还是选择了拒绝帮助,罗拉气急败坏抢过保安的枪,以武力相逼拿到十万马克。在赶到会合地点时,正欲抢劫银行的曼尼放弃了对超市的抢劫,但是突然出现的红色救护车正好撞上了想罗拉走来的曼尼,曼尼当场死亡。

  第三次奔跑,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喜剧。罗拉出门时,逃过挡路的流氓和恶狗。但到达银行时,父亲因应叔叔邀请离开了银行,情急之下罗拉只能去赌场碰运气,而曼尼在盲人妇女的指导下,发现了拿走十万马克的流浪汉,曼尼凭借手中的枪重新夺回十万马克,交给了老大,取得了老大的信任。当罗拉拿着赌场中赢得的十万马克到会合地点的时候,两人顿时成了富翁,欢喜地收场。

  在影片的开始,《罗拉快跑》就引领观众进入一种对人生和命运思考的状态。而在给定的前提下,导演运用非传统的重写式版块结构从三个角度,三种结果对其进行解读,印证了“每一秒你都在改变世界”的真理,使影片“理性的结构与命运的偶然”这一主题有力的'得到论证。

  理性,在现代人的视野中,已经变得迷惘且虚假,与人们渐行渐远。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们长久以来依靠的理性是如此地苍白无力,在理性之外,充斥着不可预知的非理性因素的神秘作用,还有着太多仅仅依靠理性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切都是那么地不可掌控,“人定胜天”这句话在此处完全失去了力量,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仿佛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在叙事结构上,复调型的版块重复叙事,无论是对传统的三幕式戏剧结构,还是对非传统的环形叙事结构,都是用一种标新立异的方式完成了自身对理性的解构。通过罗拉三次奔跑结果的不同,让我们看到,命运在微小的瞬间就能发生极大的转变,强调了其偶然性,紧紧地扣住了影片主题。各版块间不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从单一的版块来看又保证了其独立性,使影片中的偶然与必然,单一和多元得到了辩证统一。

  在画面与剪辑方面,影片运用了纷繁复杂,花样翻新的画面剪辑,表现了世界的缤纷多彩,也隐喻了非理性事物占据的不可忽视的地位。另外,影片中大量跟镜头的拍摄,使得整部影片显得十分动感,反映出了世界的动态和混乱感。快节奏的剪辑也把握得非常到位,整个故事都在一种紧张的气氛中发生发展,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刺激”程度,满足了“视听的一代”视听享受的观片要求,让影片能在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下进行,抓住了观众的心。

  本片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其视听语言的多元化。影片混杂了MTV、电子音乐、电子游戏、摇滚、动漫等多种形式,使影片成为一个“大熔炉”,新颖而不唐突的多元的后现代艺术格调。特别是在对人物造型的设计上:一头红发(在整个影片中只有罗拉是红发),表现了每个人的独特性;一件背心、一条牛仔裤、一双运动鞋又体现了人的普遍性。独特性强调了个人对世界的改造作用,普遍性则强调了非理性因素的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此处罗拉集个体与集体的对立于一身,使得这个活在现实世界却又不屈于现实的主人公成为影迷心中一大经典的形象。

  在这部影片中,看不到任何对电影传统形式的顾虑,传统的电影形式也没有给这部电影带来任何束缚,从而使得整部影片体现出了一种为我所欲的超脱精神。“取消权威,提倡多元”,这本身就是后现代主义的核心理念,在电影的领域中,挑战权威、传统的行为是推动电影发展的根本动力,立异的态度是各个影人应该具备的,多元化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各个影人应该去追求的。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7

  在课上听老师推荐了罗拉快跑,而我又正学德语,周末趁着有时间就看了。

  刚看的时候我是完全被震撼到了,从没见过这种有趣的片头和叙事方式,所以尽管我是个不耐烦的人,平时追不了电视剧的人,也充满期待地看下去。这部影片是真的棒,它是我这两年来看过最好的电影,主要是叙事方式太新鲜了,故事情节也令人深思。

  人总是羡慕别人拥有自己的没有的东西,我就非常羡慕罗拉。她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有不顾一切的爱情观,有说做就做的凛然。这些都是我没有的,如果是我,不瞒你们说,或许接电话的时候就跟曼尼一块哭了起来。看电影的从头到尾我都在想,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办?思考良久,我的答案竟然是:幸好不是我。所以罗拉,罗拉是个让人佩服的女孩子,她乍眼看上去或许不美,但我们绝不能否认,跑起来的她看上去最美。

  罗拉前后短短几秒的差距就改变了无数人的一生,细想极恐,令人发指。我开始担心命运是不是早就安排好的,缘分是不是早就注定,痛苦是不是也早安排好。推车妇人、倒卖自行车的小伙、银行女职员…他们的命运能在短短几秒的差距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让人感觉个人的渺小,实在令人害怕。或许人生实在短小,快乐有快乐的道理,痛苦有痛苦的道理,承受或者反抗都自有道理,我们不可能像罗拉一样有那么多重来的机会,有那么多的天赐良机。我们能做的只是定好大方向,完成小目标,人生途中可能有很多变数,可总比止步不前好。

  看电影时一直为罗拉揪心,看完电影,作为一个懦弱不堪的灵魂,只能说:幸好不是我。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8

  这是一部运用了复杂蒙太奇和精彩的镜头语言的经典作品。

  影片的背景音乐,三段侧重不同,第一段的背景音乐更侧重于快速,带动观众的紧张心情,而后两段则增加了趣味性,且更富有节奏感,让观众随罗拉的脚步期待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带动观众去体会情节。

  影片呈现的是暖色调,并运用了大量的红色元素,红色带来刺激,紧张的感受,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在罗拉与曼尼回忆时,影片使用了黑白色调,更能让人体会到罗拉与曼尼不幸遭遇的绝望心情。

  在运动镜头之中,影片也同时运用着静止镜头与之呼应,片中曾两次以上帝视角的俯视拍摄方法拍摄罗拉的奔跑,静止的镜头与俯视拍摄相结合,观众站在一个冷静的角度去观察罗拉,缓解着高频率运动中的紧张情绪,也更加突出的展现着主题的运动。

  影片的另外一种运动镜头的运用也令人赞叹,旋转镜头的运用,全面的展示着罗拉的慌乱不安,让观众对罗拉的关注更加细致入微,并且旋转镜头的运动,与主题的静止形成了对比,制造了一种紧张急切的气氛。

  影片在运动镜头中,完美得运用了推镜头。在罗拉被枪击倒地后,镜头推向罗拉的双眼,这种凸显主题和细节的方法,“强迫”观众注意罗拉的心理,进而过渡到罗拉与男友交谈的“平行世界”,给观众鲜明的视觉印象。这种带动观众关注影片内容的手法,影片中出现过很多次,在罗拉奔跑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路人,在罗拉与路人发生交集时,镜头从远处推向主体,展示了影片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影片的大部分镜头都是罗拉在奔跑,奔跑的镜头带给观众快速而刺激的视觉感受,而在大篇幅的高频率移动镜头中,影片也穿插着路人故事,给观众不同的体验,并且有效的缓解大量运动镜头给观众带来的疲惫感并给提供给观众新奇的吸引力。关于路人们后半生的镜头,影片运用了照片快速播放式的叙述方法,在快速的影片节奏中既不显得突兀,也清楚得交代了路人的故事。

  《罗拉快跑》是德国的一部电影,讲述了罗拉为解救男友曼尼而发生的三种不同故事。影片节奏快,色彩鲜明,引人入胜。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9

  影片从一开始就把罗拉的坚强和镇定表现出来了,她和男友在痛电话是,可以看出她也很恐慌、无助,但她还是竭力让自己保持平静安慰他的爱人。她说:“等我,我有办法。”于是开始了狂奔,为爱奔跑!一个女孩子去哪里找那么多钱呢?但她抱着一丝丝的希望找任何一个可以帮他的人。我想当时的罗拉已经忘记了一切,她唯一的目的和想法就是找到钱去救他的男友。画面里一直出现的罗拉奔跑的镜头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敢也改变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女性的看法,男人可以做的女人也可以,不只是男人才坚强敢于和困难斗争,女人也一样不逊色。罗拉的这一奔跑的形象也塑造了新的女性形象,跑出了女性新的出发点。《罗拉快跑。》的诞生对电影界来说是一件幸事,从创作理念上来说他不拘一格、天马行空,给以后的电影创作拓宽了道路,是新的电影创作理念和创作方式。世界在改变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也希望看到更新颖、独特、又有观赏价值的影片而《罗拉快跑》就是极佳的参考方案。

  在看影片的时候我一直被罗拉表现出来的对爱的执着和坚强而感动着。纵观世界上的众多名著,很多都离不开爱,大多以爱情为题材,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处在不同国度和时代的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以爱情为题材呢?我想应该是因为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拥有美丽的爱情也没有人不期待得到爱情,与其他的相比爱情更有震撼力也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吸引人们的注意。

  罗拉,为爱奔跑!罗拉是为了他的爱人奔跑,而我们则为奔跑着的罗拉而感动。为她对爱的执着和流露出的坚强而折服!也为导演的跳跃的思维而赞叹不已!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10

  人生可以有无限个选择,无限的可能,但现实里,人只有一次选择机会!正如很多人所说,人的一生可以在刹那间改变。

  《罗拉快跑》是一部游戏化形式的充满哲理思想的动作电影。影片有三分之二是罗拉奔跑的镜头,采用动画、音乐相配合的手法,给我们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配上节奏强劲的电子音乐,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冲击。在看似爱情的主旋律下,罗拉对男友的营救行动其实是对命运的挑战。她不顾一切地奔跑,在这种无助的大环境下,影片在几乎震碎人们大脑思维的同时,激发出观众强烈的认同感:在面对命运和世界的无奈中,渺小的我们只有选择奔跑。

  当时代变迁中,男女主角位置渐渐模糊时,影片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人。一种人(如曼尼)是静的,他/她只能等待厄运的降临并自怨自艾;而另一种人(如罗拉)是动的,他/她尽最大的努力和命运抗争。而这两种对待命运态度的错位和变化导致了影片中三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当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时钟指向12点时,罗拉与曼尼的顺理成章的相遇,体现出了交叉蒙太奇的特点。罗拉的三次奔跑,用重复蒙太奇呈现出的三个平行世界里的三个罗拉,一个起点,三个迥异的结局。仔细审视图中,罗拉的每一次变化,哪怕是喘息的频率不同,也会影响之后的一切。如,罗拉与推婴儿车的老妇人。她撞她,或者不撞。都会在罗拉内心中以心理蒙太奇的方式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是一种近乎脱离人类逻辑与认知的因果,它使一切理所应当,也使一切惊艳无比。奔跑中罗拉坚定不移的眼神,也许就是人类最强限度的生命力。

  导演采用了等分三段体的拍摄方法,三段首先在时间上是等分的,其次在所需完成的任务上也是相同的。让女主角罗拉在同样的二十分钟内,经过奔跑过程中不同的状况,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结局,这使得整部电影看起来就像一个游戏。罗拉的人生看起来是可以重来的,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罗拉每次新开始的奔跑,并没有基于前一次的任何经验。我们不得不认同,此刻人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

  人生中无数个选择构成了我们的生命,自己的选择将不断影响着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有着冥冥不可见的手在安排着一切。每个选择都有得有失,只要还在奔跑。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11

  很早的时候看过这个片子的影评写得很精彩,一直很想看看这部片子,感受一下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好。现在看过了但和我想像 的有很多不同出处。

  从视觉上和故事的安排上它都一反常态、别出一格,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采用快速剪接、跳切、flash动画、照片、升降镜头有机结合,巧妙的连接在一起,让人目不暇接。影片开头就比较有神秘色彩,采用了很多特技和动画的表现方式有种在看动画片的感觉,表现手法很新颖、镜头语言丰富。

  影片的叙述方式也比较独特,很多电影都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个模式来展开的,但这部影片是直接进入主题,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使观众也高度的集中精力快速的进入影片当中。

  从节奏上说影片一直追求的是快!不拖沓!演员的表演也与影片的节奏相得益彰,有很强的表现力。

  从拍摄的方式上来说,影片分为3个部分,每一个结尾都给我们惊心动魄又有些莫不着头脑的感觉,给人很多的想像空间。正是因为有好奇心的驱使才更想往下看下去,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在拍这几个不同的结尾的时候前面很多镜头是重复的,也冲破了当时的拍摄方式,我不得不感叹:导演太有创意了!思想太前卫了!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12

  我来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孤独。擦肩的行人匆匆行色,而我没有喜忧的心情,在朦胧的早晨,我就这样走过。我在寻觅些什么?选择与得失的度量?偶然与因果的预言?重复与重来的类似?那些疾走的背影,又能告诉我些什么?

  带着德国实验先锋电影的锋芒这有别与意大利新浪潮,确有着别样的唯美主义。电影《罗拉快跑》开始有这样一句旁白:“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什么使我们相信这一切,又是为什么去相信这一切呢……”揭开了本片隐藏的蕴。且影片开头以字幕宣称:"我们不放弃探索,探索的终点将是它的起点,让我们重新认识探索吧"。更是在告诉观影者这个观点。德国是一个盛产哲学的国度,电影《罗拉快跑》就是一部被称为德国的“吕克贝松”的汤姆.提克威导演的哲学艺术电影。“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的”结论,强调人的自我认识和追求,要求恢复失去的人的价值。所以《罗拉快跑》就是一部令人震撼而又心碎的哲学圣章。

  不久前女导演赵薇的处女作《致青春》上映独特的女性视角赢得了业界很大的赞誉,而侯咏的《茉莉花开》独特视角讲述着时代的变迁和女人的命运。本片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就背景造型方面,罗拉一头的红色头发极具感官刺激,象征桀骜不驯。而《致青春》有着那个年代的泛黄的回忆:不管是《红日》的风靡还是王祖贤的海报,都有着时代的印记;就故事情节方面,原以为是英雄救美,却是相反的。

  而影片《罗拉快跑》的剪接节奏风格和流行音乐的加入更烘托了整部影片统一的快节奏风格,表现了现代生活中的大都市让人透不过气的快节奏,如影片开始和罗拉的三次快跑。

  影片片头音乐中的钟表声和影片开头摇摆的钟表,都刻画出这部影片将与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片一大亮点就是本片的色调:彩色与黑白两部分,彩色与黑白交替出现为观众区分开回忆与现实。

  影片中的十字路口:镜头内黑压压的人表现人口膨胀密度和人的无目的性。降格(快镜头)视效:人如木偶般机械的移动,人们行旅匆匆,面无表情,如生命的行尸走肉,主角眼中的世界的混乱,人类的无目的性以及整个人生的可笑荒诞。视听上,几乎占尽所有镜头三分之二的移动镜头大升大降,使整部电影在视觉上极富冲击力,使整部电影都处在一个动势,在节奏上突出一个“快”字。

  《罗拉快跑》有三段式剧情结构:“一个游戏的结束也就是另一个游戏的开始”。明确表明了本片是一场荒诞的游戏。相较之中国的《茉莉花开》同样的三段故事讲述结构,《罗拉快跑》更富于哲学性。本片导演在短短三次奔跑中谈人生、谈爱情、谈哲理,这二十分钟可以看作是一个虚拟的人生实验场。世界上的事情充满无数种可能性.有的只是看你如何选择,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奔跑的宿命论,在追逐中酝酿成坚持。

  没有重复过往,不曾透支未来。真实的谎言,在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中回环,在电影中,导演给了一个美好的想法来弥补现实中的缺憾。这让我想起了另一部影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真实的谎言》。一直奔跑的宿命论,我们还在找什么呢?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13

  如果,我是罗拉,我会选择奔跑;如果,罗拉是我,她会选择奔跑;如果,我还是我,我还会选择奔跑;如果,我只是说,如果!

  于是,在如果中,电影开始了……

  一头染红的短发,像火一样点燃人间火花,虽然行人之中谁也不理会谁,但就算是一个擦肩而过,一瞬拘谨的互相注目,埋藏着无限多可能性的旋风,正穿过每个人之间。

  有时候,人们伤心,不是因为爱情结束了,而是因为当一切都结束了,爱还在! 一颗无所事事的子弹穿透了罗拉的胸膛,她绝望的倒在了地上。一切都结束了,而曼尼呢?你看,你看,烟花的脸,当烟花飞腾的时候,火焰掉入了大海,遗忘和记得一样,是送给彼此最好的礼物,那空中飞腾着的十万马克,那气喘吁吁的二十分钟,是爱,爱的礼物!

  那么,这个小女子,谁能够真正地帮她呢?为了情人抛弃了家庭的男人,一个无所事事的女人,她的什么都没有的男人……不,没人可以帮助她。罗拉再一次奔跑着,人在绝望中流下的第一滴泪是足以能激发所有的原动力的,因为,爱,破碎了,就再也拼凑不回来了。那一刻,她只能用枪威胁着父亲,抢走了银行里的十万马克。那一刻,我们固执地以为爱能超越一切,但是,我们不明白世上另有一种力量,它叫做命运,罗拉见到曼尼,喊了一声曼尼,只是,命运说, 该带走曼尼了,以后的幸福,还是在来生中寻找!

  如果,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那么,何必在乎对命运的征服呢? 可以,再一次的奔跑吧,也许,并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绝望之后的努力我们必须去赌一把,可能很难相信,用不到一百马克可以赢得十万马克,但这是命运对我们的讽刺吗?或者,这原本就是命运对执着的回馈?

  看吧,童话已经结束了,那个,长大了的罗拉和我一样,长大以后,我们只能奔跑,每一次哭,每一次苦,每一次失去,每一次寻找。都说女孩子不需要太坚强,否则就没人疼了,可是有谁知道,我们不自立不自强,谁有在我们需要肩膀的时候给我温暖?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真的坚强,我们是在被迫中坚强,谁不知道,再坚强的女子心里总有块伤?不痛不代表没有被伤过。如果,那个有情人的男人能懂,那个生养她得女人能懂,他们的女儿含着心底的泪,为爱奔跑着,已将很累了,他们,能不能伸手帮助一下她呢,让她休息片刻?

  如果,长大了,只能奔跑,那么,我们要在奔跑中,不慌不忙地长大!

  如果,我只是说如果!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14

  之前刚开始看这部影片时很不能理解那两个“死而复生”的环节,总觉得过于荒谬,似乎他们的人生过于轻松了些,只要不遂自己的愿就可以在他们自己的意愿下重新开始,于是对于他们后面的奔跑和追求也就多了几分不在意,但是当老师讲解的时候我才明白自己有多么肤浅和无知……

  罗拉的奔跑是一种接近生命极限的奔跑,在奔跑的另一端连接着男友的生命,连接着她和男友未来对的美好,连接着所有她对爱的憧憬和希望,所以她的奔跑是在以一种跟时间跟生命抗衡的赛跑,而那种极致的追求,如果没有过相关经历的人是无法理解和体会的,就如我最初最浅浅的评价……

  罗拉对爱情执着的信念使她拥有比一般人都难以企及的超能力,她的吼叫犹如传说中的狮吼功,可以使身旁的玻璃碎成千块万块,可是面对着这样一个传奇般的女子,上帝似乎更加刻意要考验她的耐性,于是,她不得不一次次重新开始,从头跑起,于是电影中就不断看到罗拉奔跑的镜头,奔跑,奔跑,一身实在称不上好看的着装,甚至连内衣的边都会因为奔跑而显露出来,显然这也应该是导演的苦心所在,让我们再一次深切感受到罗拉无所顾忌的奋勇直前,于是内心也再一次被震撼!

  突然想起之前跟一个朋友在争执的一个问题:她的男友,在我看来简直一文不值,根本不知道那么优秀的她为他如此付出和牺牲,然后,让我不解的是,她不仅没有一丝犹豫,甚至有点甘之如饴的感觉,因为当时她就用那种我难以理解的语气对我说“你明白那种爱一个人可以爱到为他去死的感觉吗”……我当时就愣住了,我不愿意相信,她从来都是那么理性的她怎么会变得这么冲动和感情用事,当时甚至还为此和她冷战了几天……但是,现在想想,也许爱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自己的感觉的事情,只要自己的感觉对了,不管对方条件在旁人看来是多么优越或者不足,爱了就是爱了,那种感觉可以驱使一个人做出任何事情,包括我同学口中的“为他去死”,就如劳拉,她的奔跑就是因着爱情的名义,就是陪着自己的未来甚至性命的奔跑……也许,直到此刻,我才知道我当时在和朋友问题的处理上有多么世俗和幼稚,也许就是没真正谈过恋爱,所以我才不能真正体会他们的心境……

  当罗拉第一次面对死亡的那一刻,透过她涣散的瞳孔,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镜头,罗拉和她男朋友两人躺在床上,讨论起了苦苦纠缠着现代男女的问题,关于爱不爱的问题,最初觉得罗拉好傻,爱了自然就会讲出来,而被迫讲出来的爱又能给自己什么安慰呢,也许不过换得几声唏嘘感叹吧……但是现在我明白了,罗拉,她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如同我的朋友一般,他们都是在以爱情的名义,誓将爱情进行到底!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15

  影片讲述的是:在德国柏林,一个喽啰曼尼告诉自己的女朋友罗拉,因为失误,丢失了十万马克。如果在二十分钟内找不到十万马克,他将被老大处死。于是,罗拉在二十分钟内不断的奔跑。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影片从一开始就给我一种奇异的感觉。别的影片在介绍演员的时候仅仅把他(她)的名字放在上面,而本片在开始介绍主要演员的时候,不仅介绍了演员的名字,而且还把演员的头像照片放到了上面,每次照片出现都会旋转180°,像是美国的罪犯进入监狱时拍的照片,给人一种黑色、压抑、惶恐不安的感觉。整部影片看下来,也恰恰是这种感受。片子里,罗拉一直在不停的奔跑。从家门到银行,从银行到街角的超市,除了停下来说话,几乎每一步都在奔跑,而且是大踏步的奔跑。镜头的内容在不断的切换,由电影的画面变成动画的画面,由运动的镜头,变成图片的切换;镜头的角度也在不断的转换,比如在罗拉家里拍摄她的妈妈打电话的情景,旋转了180°,再到罗拉下楼梯时,螺旋状的楼梯仿佛把人引入一个黑暗的中心,让人觉得眩晕,分不清南北。

  影片的主人公罗拉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她有一头火红的头发,炫目夺彩。我一直觉得,红色代表着热情、张扬与自信。大多数人的头发都是黑色,外国有金色的,但一头红色的头发确实少见。不管罗拉头发的颜色是天生的,还是后来染的,都代表了她的一种个性:倔强,对生活不服输,永远相信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相信她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影片中,她男朋友心烦意乱、手足无措的时候,她没有乱;当她男朋友感到绝望的时候,她没有放弃;即使当她听到要二十分钟内筹集到十万马克的这一超级难题的时候,她依然在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办法。罗拉一直在不断的、拼命的奔跑,也许奇迹就会在她的不断奔跑中产生。这让我想起了新东方的口号: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忽然想起,我小时候是看过《罗拉快跑》的一些片段,只是当时觉得很怪异,就是一个人在那不断地跑啊跑,每一次跑完了之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重新跑,而不是像绝大多数的电影有完整的情节。现在再看这部片子,又有另一番感受。罗拉的每一次奔跑,因为其中的微小差异,就会演化出差别巨大的结果,第一次罗拉死了,第二次曼尼死了,而第三次则两人都幸存了下来,并且成为了富豪。这似乎昭示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转折点。我们可能会想:假如那年高考,我……假如那次比赛,我……假如那天晚上,我对她说……假如……就像下棋里面有复盘一说,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我们总会想象,人生若能"复盘",该会是另一番模样,就像影片里的罗拉。但是人生不是游戏,不是下棋,每走一步便会在生命中留下真实的脚印,抹不掉,擦不去,更改不了。生命正是由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组成,善待每个细节,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影片中一句台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罗拉说:"上帝,帮帮我,求你了,就这一次。"西方人似乎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信上帝,或者在生活中的大多数的时候信自己信过上帝,因为上帝也说过,上帝助自助者。

  生活中,似乎也只有自助者,才能活出精彩。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16

  有人说,命运是时间轴上的一个个点的连线,一旦发生就不可改变。但很多时候,人们在遇到问题时总是想,要是当初做某事的时候稍微快一点或者慢一点,结局会不同吗?

  看了《罗拉快跑》后,不由得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罗拉的男友是个小混混,有一天被指派进行一次交易,结果他在地铁上搞丢了交易所得的10万马克,被一个流浪汉捡走。如果中午12点前交不出这10万马克,他就有性命之忧,于是他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寻求帮助,并说如果20分钟后,她不能帮忙搞到10万马克,他就去抢劫附近的一家超市。为了筹到钱营救男友,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时间成为决定命运的关键。20分钟的时间里能筹到10万马克吗?虽然她的男友仅仅只是一个的小喽罗,但是她还是那么深深的爱着他,为了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无怨无悔。罗拉奔跑着,不停的奔跑着,在不停的奔跑着的时候,那一头红色的短发,在风中张扬舞动着,性感无比。但是,从倒计时一开始,20分钟里每一秒发生的事都可能影响命运。如果这是一个电子游戏,我们可以在任务失败的时候重新再来过,可是人生呢?可能再有选择的机会吗?

  导演说,我是影片的上帝,我可以。于是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罗拉在冲出家门,跑下大楼的时候,被邻居牵的狗吓到,耽搁了几秒钟。结果,由于她的奔跑,影响和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导致她父亲的一个朋友撞车、向她兜售偷来的自行车的小贼,以及差点撞上玻璃的救护车等等,而她不知道的是,这些人的命运也间接影响到了她。当罗拉赶到父亲的银行时,正遇上她父亲的情人跟他摊牌,说她已有了身孕。罗拉冲进去向她父亲要钱时,父亲刚好下定决心,要抛弃妻女,另娶新欢,就把罗拉轰了出去。罗拉没借到钱,结果晚到一步,男友已经去抢超市,罗拉于是和他一起抢劫,在逃跑时被警方击毙。一切都结束了吗?没有,这仅仅只是一种可能而已。

  第二次:罗拉在冲出家门,跑下大楼的时候,被牵狗的邻居伸腿绊到,耽搁了更多时间。路上仍然导致她父亲的一个朋友撞车,但在赶到父亲的银行时,因为晚了几秒钟,他父亲已经在和他的情人激烈的争吵,因为她告诉罗拉的父亲,孩子不是他的。怒气冲冲的父亲拒绝了罗拉借钱的请求,同样被激怒的罗拉抢过警卫的枪,打劫了她父亲的银行。在拿了钱去拯救男友的路上,由于她的奔跑,导致救护车撞上了玻璃。结果,她及时赶到,阻止了男友去抢劫便利店,但男友却被飞驰的急救车撞死。这辆车,就是因为罗拉而撞上玻璃,并因此而加速狂奔的。难道这就是宿命,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

  第三次,不甘心的罗拉再度狂奔,这次下楼时,罗拉怒吼着冲向牵狗的邻居,直接越过他们冲出大门,没有耽搁一秒钟。因此,她父亲的朋友看见她跑过而停了下来,没有撞车,结果是他开车直接去到罗拉的父亲那里,按照预约和罗拉的父进午餐。罗拉父亲的情人因此也没能和他摊牌。罗拉晚了一步,看着父亲的车开走,无奈之下,跑去赌场,用一枚筹码赢得了10万马克。而此时她男友也找到了那个流浪汉,找回了丢失的钱。

  一颗子弹,一次车祸,一枚筹码:版块式的三个段落用同一条主线——罗拉的奔跑——共同组成了一个关于时间、关于偶然、关于选择、关于命运的故事。我相信,不管罗拉再跑几次,每一次的结局都将不同,她都无法操纵生活中一切偶然的出现——偶然是必然要出现的,这些看似无关的偶然,其实都在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影片开头便有下面字幕:"我们不放弃探索。探索的终点将是它的起点。让我们重新认识探索吧。""游戏之后也就是进行游戏之前。"

  有影评说:"导演在《罗拉快跑》这样一个表面荒谬非理性,内里却丰富深刻的后表现主义作品中,表现了后工业时代这个充满了紧张生产和压抑紧迫的氛围,人们对生命的深层次思考。科技越发达,人类却越觉得世界的不可知,越觉得世界和命运的无法把握。"就象罗拉的奔跑,早1秒钟,晚1秒钟,结果居然会如此地迥异。影片不仅讲述了一个偶然发生的故事,更展开了一场偶然与宿命的讨论。

  萨特说,"选择就是你的命运".每一个人的命运都相互关联和影响。人的一生就像是罗拉这20分钟的奔跑过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有无数偶然和选择的可能,但是我们永远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一旦选择,时间无法倒流,命运也就无法改变。

【《罗拉快跑》观后感】相关文章:

有关罗拉快跑观后感03-31

《小鸡快跑》观后感05-10

小鸡快跑电影观后感03-26

罗拉的造句05-17

小鸡快跑07-20

小鸡快跑05-27

快跑随笔作文04-05

《小鱼快跑》说课稿08-17

乒乓球,快跑!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