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人读书格言

时间:2021-03-31 16:32:10 格言 我要投稿

古人读书格言

  读书是实用的,也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品尝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人的读书格言,欢迎大家的阅读。

古人读书格言

  古人读书格言一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8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2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8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3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古人读书格言二

  1、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2、有书癖而无剪裁,徒号书厨。

  3、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4、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6、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

  9、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10、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

  1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12、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

  1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15、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6、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17、读书不独变气质,且能养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18、没有哪本书坏到一无是处的地步。

  19、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20、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

  古人读书的方法

  一、“思·问·习”读书法。这是孔子主张的读书方法。

  ①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学习者那就更疑惑难解了。而我们正确的读书方法博学慎思,学思结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②不懂就问。读书在于求知识,不懂又不问是求不到知识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③孔子本人也是如此:“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八佾》)

  ④当他发现问题时,就要设法解决,而解决的方法,不外乎问人或读有关的书。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⑤提倡经常巩固复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二、“假物”读书法。这是孔子的学生荀子所主张的。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析]荀子把“假物”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就是说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来学习。他认为人们的天资并没有多大差别,只要善于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就能缩短成才的时间。

  三、“精至”读书法。这是王充提出的读书方法,也就是用心专一的读书法。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也。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王充《论衡》

  (析)王充的“精至”观点,正是一种读书要读到入迷成癖的境界,才能学之“精至”。

  四、“不求甚解”读书法。这是陶渊明提出来的读书法。要求读书时要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

  [析]明代状元杨慎说:“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是不为两汉以来经书中的繁琐考证所左右,而是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升庵全集》卷四十八)这种解释是合理的、恰当的。陶渊明的.读书不求甚解,就是不要被书中的某些琐碎的、枝节的、不一定可靠的材料所左右,而应该有目的、有辨别、有分析地读书。读书不可囫囵吞枣,不可一知半解,不可只是知其大意。

  五、“提要钩玄”读书法。这是韩愈提倡的读书方法。旨在抓要点,明主旨,以便直探本源,提取精粹的内容。

  [析]韩愈认为做到“钩玄”、“提要”之后,对书中的浓郁之处和英华部分,必须反复涵咏,不断温习,才能把文章的妙义要道化为已有。

  韩愈勤于读书,注重方法。他在《进学解》中有两句话概括了他的读书法;“记事者为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他那“提要钩玄”,组成了他自己卓有成效的读书法。

  六、“计字日诵”读书法。这是欧阳修统计应读的总字数,再分配为每天的页数,作为当日读书的进度,长期坚持的读书方法。

  [例]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这样进行的:他根据自己的需要,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这是经验之谈,表明熟读背诵古文的重要。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则是欧阳修实践过并且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七、“一意求之”读书法。这是苏轼提倡的。

  [析]苏轼认为:“人的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这种“一意求之”的读书法的最大特点是“求一”,即阅读经典著作,每读一遍,只围绕一个中心,侧重一项内容,抓住一条线索,解决一个问题。这样的读书做学问,好像打仗一样,把敌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为了避免精力分散,在阅读中凡与“求一”、“主攻”对象无关的,一概不加涉及。这样的定向阅读是值得学习的。

  八、“体会·循序·精思”读书法。这是朱熹所提倡的。

  ①关于“体会”。朱熹说:“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心去体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又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观书以己体验,固为亲切,然亦须遍观众理而合其归趣乃佳。若只据己见,却恐于事理有所不周,欲径急而反疏缓也。”

  ②关于循序。朱熹说:“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之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又说:“量力所至,约其课程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结旨,未得手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于此,则不敢志于彼。”

  ③关于精思。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朱子大全·读书之要》)又说:“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杌陧不安。……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古人读书格言】相关文章:

古人的读书格言04-01

古人读书的格言04-01

古人与读书有关的格言精选04-01

关于古人的读书格言01-04

古人与读书有关的格言07-04

古人关于读书的格言03-07

古人刻苦读书的格言04-01

关于古人写的读书格言04-01

古人关于读书的格言名句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