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国传统道德格言

时间:2023-03-29 08:14:46 格言 我要投稿

中国传统道德格言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格言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格言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那什么样的格言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道德格言,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传统道德格言

中国传统道德格言1

  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文: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文: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文: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文: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文: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文: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文: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中国传统道德格言2

  1、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3、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5、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管子形势解》

  6、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7、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8、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9、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0、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1、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2、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1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17、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18、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

  19、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2、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23、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徐干《中论·赏罚》

  2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6、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

  2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2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车儿,小车无车兀,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4、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3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36、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刘向《说苑·正理》

  37、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3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39、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4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i)。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41、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4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4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4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第十九章

  4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48、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49、衡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主术训》

  50、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51、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贾谊《新书·阶级》

  5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53、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54、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55、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56、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第九章

  5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58、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9、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60、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6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6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6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6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65、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6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6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

  69、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70、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71、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72、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73、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中国传统道德格言3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2.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3.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4.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5.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6.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7.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0.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1.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2.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4.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15.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16.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8.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19.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0.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2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22.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贾谊《新书·阶级》

  23.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主术训》: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颇,才可以算作正直。

  24.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

  25.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26.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7.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28.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刘向《说苑·正理》

  29.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徐干《中论·赏罚》

  3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31.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32.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包拯《论星变》

  33.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34.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35.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中国传统道德格言】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道德格言汇集03-14

关于道德的格言02-03

道德讲堂经典格言01-31

关于道德的格言09-30

道德格言参考05-26

道德修养经典格言05-20

中国的道德格言精选04-25

关于道德的格言警句04-14

道德修养格言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