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时间:2022-11-19 09:11:09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同课异构活动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

  20xx年3月,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一年级“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活动。“同课异构”是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新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了教师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大家对这一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

  本次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例的展示,第二部分是课例点评,最后的部分是教学反思与总结。首先,由一年级的陈运娟、吴英和王祥坤老师执教同一课题《荷叶圆圆》。由于三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学重点各有侧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接着由执教者对自己课例进行反思,反思过后,由全组语文教师对课例做了精彩的点评,把这次的教研活动的研讨气氛推上了高潮。

  三位年轻的一年级语文老师陈运娟老师、吴英老师和王祥坤老师承担了此次讲课任务,他们经历了选课题《荷叶圆圆》——钻研课标和教材——课前访谈(学生)——独立备课——上公开课——说课——互动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展现三堂风格迥异、各有特色的研讨课,呈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与多样化。在评课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每位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

  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老师们说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并纷纷建议今后教研组要多开展此类活动。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2

  20xx年x月x日,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活动。“同课异构”是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授课与观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次活动数学组的教师非常重视,特别是做课教师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细心制作教学课件,积极和教师们探讨。其目的是带给大家一节有研讨价值的课。体现出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观课,课上完后,大家进行议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而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教学情境的创设”,所以我们这次“同课异构”主要构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次活动先后共有5名教师做课,分别是一年级3位老师的“8的加减法”和二年级2位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可以说5节课风格迥异、各有特色。呈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严谨与多样化。在议课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情境的创设”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

  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观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观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3

  区一中“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总研讨活动于20xx年3月25动员会启动,至20xx年4月25日结束,历时一个月,期间,参加活动的各备课组积极准备,授课教师精心设计,同科教师真诚交流,最后总结提升。现在就活动的情况作一个简要总结。

  一、指导思想明确,认识起点高,组织协调严谨

  这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从学校领导层到各年级,各位备课组以及每位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方案,安排工作。

  这次活动,旨在让广大教师感受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教师深刻领会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势互补,集思广益,使更多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够自由地交流与碰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研究氛围;促进反思和实践的优化,加快教师专业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

  二、教学研讨活动特点

  1、备课组积极参与。本次活动除规定的七、八年级15个中考科目备课组参加外,非中考科目的七年级美术和八年级音乐备课组主动参加,共计17个备课组参与。各备课组能在集体商议的基础上将授课教师名单按时上报教科室,保证了活动有序的进行。

  2、教师热情高。本次活动,语、数、外三个学科备课组各推荐3名执教教师,其他学科各推荐2名执教教师,共计40名执教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勇于担当教研先锋。在观课期间,观课教师不仅能认真去听、去看、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据统计,同备课组教师观课达185人次,跨年级、跨学科观课也比较踊跃,反映了大家虚心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教学研讨效果好。在时间安排上,充分利用集体备课平台进行课后评议,确保了本备课所有教师都能参与集体议课。研讨会上,教师能积极根据自己对教材、学生的理解,对执教教师的教学活动谈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通过大家的互动、沟通、分享,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优势互补,集思广益,使更多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够自由地交流与碰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研究氛围。

  4、认真自我总结,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评议结束后,各执教教师能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促进反思和实践的优化,促进教学效果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等活动资料能按时上交教科室。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个别备课组和教师,对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别备课组不能按时按要求上报各种活动材料。有2个备课组不能按要求推荐执教教师,最终由教科室和年级协调。有4个备课组不能按时上报执教教师名单。有3个备课组的3名教师没有上交教学设计、课件和课后反思,有一个备课组的1名教师迟交。

  2、少数教师不能按要求观课。据统计,观课缺勤共有28人次。八年级英语、七年级生物、八年级音乐和七年级美术是满勤。

  3、课后评议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人数多的备课组好于人数少的备课组。教学反思不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

  4、分析本次活动提供的教学设计,可以发现一些误区,如:教学设计变成了教学实录;太过花俏的问题情境;细致无比的问题设计;不相匹配的例题习题;目中无人的课堂预设;刻板机械的“以本为本”;虚无缥缈的思想方法。

  当然,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总体效果是不能否认的,问题只是少数、个别现象,有待于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逐步解决。学习提高素质,科研决定未来。从这次教研活动中,感受到了XX教师的教学科研热情,XX的教学质量会不断提高。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4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本学期学校组织教研组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我们四年级语文教师便积极开始了准备工作。并在全校第一个进行了此次活动。活动中,本教研组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我们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这一活动,不仅使自己能发现别人的长处,还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同课异构”活动的操作程序

  本学期伊始,学校就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1、组织动员: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2、确定备课课题。

  根据教学进度表选择四年级《桂林山水》一课。

  3、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平的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4、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5、实施教学,听课评课。

  本组举行同课异构讲课时间定为3月x日至3月x日上午上课,并邀请学校领导参加听课,下午在本组办公室,集中评课。

  6、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说教学过程中比较成功的设计,说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然后教研组内互动评课,要求评课教师敞开心扉,实事求是的评价授课教师,优点要少谈,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通过集体智慧的对比,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不足,找到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活动要求

  1、活动人员:四年级语文科教师。

  2、要求四年级语文科教师都必须思想重视,人人做好讲课准备,体现“异构”的独特性、创新性、全员性。

  四、活动成效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和改进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

  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其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习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同课异构”活动还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实施“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备课、上课的质量,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不足之处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对比评析全面显现,使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研讨活动得以总

  结提升,使教师的教学创新得以在展示中爆发,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在听课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获得实质性进展,课堂教学效益也大大改观。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语文组的同仁们秉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深入研讨教材,不断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组织结构,博采众人之长,凝聚集体智慧,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形式新颖,实效性强,为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便于老师之间取长补短,本组四位老师各展风 采,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实现教学资源和智慧资源的共享。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的研讨,我们老师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整个研讨过程都呈现出浓厚的氛围。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我们的专业成长步伐会更快。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5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民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李蓉老师和郑首才老师两人开展课例教学。再进行反思、课例点评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两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新课改新理念,同课异构教学,各校之间的交流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同时也能传递新的教学理念。总之,每位老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多学习,要走出自我。

  总之,我觉得参加这次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内涵,给我们教师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我也会以此次积累教学经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堂。为我们身边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们奉献自己的力量。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6

  为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尽快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学期9月份底开始,学校语文教研组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语文同课异构研修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是要求任教同年级同学科的所有教师选取教材中的同一教学内容,各自研读教材,独立设计教学预案,然后分小组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活动中,学校同一学科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让教师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这一活动,一方面使授课教师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另一方面所有学科教师都能从中借鉴到许多新颖的做法,体验别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

  一、“同课异构”活动的操作程序

  本学期9月份底,学校就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中心校辅导站、各基点校教导主任,负责对同课异构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

  1、组织动员:组织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2、确定备课课题。

  根据教学进度表选择四年级《猫》一课。

  3、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平的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4、分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本次活动以基点校为单位,分为四个小组进行组内集体备课。在基点校教导主任的主持下,各任课教师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对他人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辅导站教研员深入各小组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指导。

  5、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本学期举行同课异构讲课时间定为10月27日上午在中心校听课,下午在团结点基点听课,并集中研讨交流,工作总结《语文同课异构研修总结》。要求全校同学科教师必须全部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6、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说教学过程中比较成功的设计,说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然后教研组内互动评课,要求评课教师敞开心扉,实事求是的评价授课教师,每位参加听课的教师都要分析授课教师的闪光点和值得商榷之处,优点要少谈,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通过集体智慧的对比,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不足,找到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活动要求

  1、活动人员:本中心校四年级语文科教师必须全部参加本次活动。

  2、活动以基点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除了参加本教研组活动外,应尽可能多地参加其他教研组的活动。

  3、要求四年级语文科教师都必须思想重视,人人做好讲课准备,体现“异构”的独特性、创新性、全员性,任何教师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随意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料,应付本项活动。

  三、活动成效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和改进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其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习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同课异构”活动还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实施“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备课、上课的质量,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不足之处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对比评析全面显现,使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研讨活动得以总结提升,使教师的教学创新得以在展示中爆发,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在听课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获得实质性进展,课堂教学效益也大大改观。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语文组的同仁们秉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深入研讨教材,不断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组织结构,博采众人之长,凝聚集体智慧,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形式新颖,实效性强,为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便于老师之间取长补短,三位老师各展风采,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实现教学资源和智慧资源的共享。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的研讨,我们老师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整个研讨过程都呈现出浓厚的氛围。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我们的专业成长步伐会更快。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7

  20xx年XX月XX日,在教科室和教研组的组织下,高一政治备课组三位老师即孔老师、文老师和孙老师,就《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

  同课异构就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

  从三位老师课堂上可以看出:

  在课堂上,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主学习;课堂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具体在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都有所差异。虽然他们课堂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但他们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的要求,体现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

  具体来说,文老师的课紧紧抓住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形成本课的一个亮点。孙老师的课,构思上,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新课程理念的巧妙结合,他以声情并茂的课堂点拨,彰显了青年教师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孔老师的课,很好地运用了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也有老师精心的引导和精彩的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课堂是一种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很好地达到了学习目标,值得学习。

  通过这三节课和组内的点评总结,引出一些我们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思考:

  1.教师如何变演员为导演。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教师如何变单一为互动。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与学生要交流、对话、沟通,要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想说就说,说心里话;想做就做,做的最好,教师帮助引导,师生合作,相互促进。

  3.教师如何变牵引为放手。教学中,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教师要学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爱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不替学生说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并为不同的学生创设自我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提供施展才华和张扬个性的舞台和空间,使学生获得充分自由地发展。

  总之,通过这三节成功的同课异构活动,使我组教师的教学观念受到了冲击和震撼!使大家对新课堂高效课堂的构建有了新的认知,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8

  本学期,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市、县教育局提倡的“校校公开课、天天公开课、人人公开课”的活动,从开学的第三周开始,学校要求同科组教师要上“同课异构”的公开课。除此之外,还把每周的周二定为自由听课日,每周的周四定为教研组的评课日。在听课日这一天,学校领导和每位教师都要自觉的听一至两节课。在评课日,全体组员要就本组的公开课做切实的评课。这两项讲课和听课要求无疑给教师们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同课异构”,一般而言,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其宗旨那就是要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至从学校提出“同课异构”公开课以来,我校的教师都加强了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并且积极的进行交流和教研,有的还利用有效的时间上网查阅资料和制作课件,教师明显的显得忙碌了,但同时教师的自信心增强了,课堂上师生的交流热烈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显现出来。

  本校八年组的三位语文老师上了同课异构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种教学理念给我们带来的活力。

  一、创设情境,各具特色

  我们教者都知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好的导入方式十分的重要。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这三位教者在导入的方式上各不相同,但都达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目的。史文超老师以引用式导入:苏轼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优秀的诗歌同样如此,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诵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领略这首诗歌超越时空的恒久魅力。孙志老师以音乐法导入:以古典名曲《昭君怨》为背景音乐,依次链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滚动字幕、“杜甫草堂”凄冷的flash画面。“草堂有诗魂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零距离接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解读他将要向我们讲述的世间怎样的故事。杨闯老师以优美的语言导入: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独占鳌头,被誉为“诗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背景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片及相关音乐,进入诗的氛围)

  二、突破重难点,各显手段

  了解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诗歌教学是较比难的语文教学课。针对这篇文章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人的感情这一重点和鉴赏语言这一难点上,三位执教者用了不同的教法来突破它。史文超老师是运用朗读感悟法:朗读是入情的最好方式,把朗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读出内涵,读出情境。孙志老师是运用问题探究法:问题设计精当,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而杨闯老师是运用阅读评点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并能从诗歌的内容和情境中体味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思维。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又给每一位听课者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三、能力培养,灵活多样

  一堂好的语文课,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提高,与能力训练的方向和形式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本课的能力训练题上,我们也看到了教者的别具匠心。史老师是设计的是:

  (1)结合更多的杜甫资料,把你对此诗的感想写下来,200字左右。

  (2)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一次不幸或难过的遭遇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诗。孙志老师设计的是让同学们根据诗歌的内容演了课本剧。杨闯老师设计的是让同学们以记叙的笔调写个结尾,可以尽情的展开想象,但注意要符合当时的社会特点,也不必过于拘泥,要体现创造力。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写作能力都不同侧面、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四、课后反思,再获启迪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这三位教师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成功课例,让我们看到了一堂高效的语文课的特点:教学目标清晰有致,不宜过大或过空、过多。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主人,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者在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足够的能力。不过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其中的不足,比如:杨闯老师在整节课过多的使用了多媒体手段,有时显得眼花缭乱,这是不是也会冲淡主体教学的内容?而孙志老师的课本剧又显得有作秀的感觉,对于我们听课的老师来说更喜欢原生态的语文课。当然我们在评课的过程中也都指出了这些不足之处,我想这就是我们上课评课的意义所在吧。

  这几节成功的语文课,给我的启迪很多:

  1、关注学情,把握课堂

  以往,教师们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精心地备课、上课、反复修改,有的甚至事先要做一些安排。在公开课上教师们又往往把事先排练好的程序又演了一遍,只顾展示自己的风采,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以至于在课堂上,教师只顾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困惑还没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教师就为了赶时间匆匆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成性,缺乏创新性。成功的语文公开课,教师要真正的把学生看成课堂的主人,把关注学生的学情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让学生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在不断的设疑和解疑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

  2、学无止境,学无界限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很广泛的涉及到历史、地理、自然、生物、科技等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它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底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够旁征博引、解决学生提出来的各种问题,轻松地驾驭课堂。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断的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自己语文课的基本知识,还要尽可能的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并主动听其它学科的公开课,教学相长,取其精华。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我们喜欢这样的公开课。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9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xxx年10月12日第一片区“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在xxx市第七小学举办,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教研室何德春老师还有市七小教育校长周凤兰,七小教研室主任杨建华。

  还有片区组长、市三小校长王剑、还有市三小,市六小,榆树沟学校,硫磺沟学校,大西渠学校以及有色金属学校的老师,大家济济一堂,共话研讨。

  今年我市小学英语研讨工作将继续以课堂研究为中心,为了加强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我们共同设计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市七小的叶生翔老师和有色金属学校的努尔老师为大家精彩演绎了两节课。

  她们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身边的教学资源,肢体语言,游戏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和积极性。“同课异构”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构思和设计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的发展有不同作用。

  现场教师的点评集思广益,教研室何老师的点评给我们指点迷津他对“同课异构”的精辟阐述和思考为我们一线老师的教学教研工作点燃了一盏明灯,又像沙漠中的一滴甘露,沁人心脾,受益匪浅,为了努力推进“同课异构”研究向纵深发展,让我们今天的心得,成为明天教学的自觉行为。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0

  为了落实中心学校的同课异构安排,也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教法特点,研究熟悉语文课程的不同视角,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加大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和深度。我语文教研组依照中心学校的安排实施同课异构活动,在第十二周安排八年级两位语文教师同上《小石潭记》公开课。语文组教师积极参与公开课观课、议课活动,学习不同的构思和教法形式,取长补短,教研气氛甚浓。在议课时,大家毫不保留,畅所欲言,共同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快使,使同课异构活动真正落到实出,提高教研实效,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现将大家议课意见综合评议如下:

  张忠梅老师:朗读教学很成功,能分层次朗读(听读,齐读,分小组读)。板书详尽,突出重点。但有关知识(作者、写作背景中的“永州八记”)介绍过于详细,教师包办太多,会导致学生懒惰习惯的养成。学生没有良好的记笔记的习惯,老师不说不记。学习比较被动。由于时间关系,本课的教学内容偏少,这样安排,无疑会加重第二课时的负担。

  张雪蓁老师:课件制作情境创设较好,直观形象。结构紧凑,授课条理清晰,讲析详尽。作业布置能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有拓展。但一节课安排的内容过多。时间紧,导致对重点的内容点拨不透。如:讲到潭中气氛时,应点出“幽深冷寂、孤凄悲凉”,这与作者的不幸遭遇密切相关。朗读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在第二堂课的讲解中,以上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纠正,是一堂优质课、有效课。

  两位老师的课,可谓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虽然教法各异,但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同课异构是集体备课下的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下的不同教学理念、教学风格的多样展示。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普遍认识到同课异构不仅仅是对比,更是交流互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同课异构不仅能让教师拥有更多自我钻研的空间,而且更能激活教研组集体的创造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携手共创明天的辉煌!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1

  9月16日至20日,我校一行6人参加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专委会在黑龙江佳木斯市举行的同课异构赛课活动。我校参赛的是初中地理梅老师和初中班会鲁老师,他们双双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获奖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课后点评时,评价极高。比如,对梅老师的评价是:年轻有活力,能将教学当成事来做,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同时学生的学校气氛又感染了老师,师生一体,共同探究。鲁老师的班会课令人耳目一新,是班会比赛课中一个让学生自己主持的,它让每位学生真正受到了一次教育,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受什么样的教育。

  本次赛课从申报、磨课到赛课我都全程参与,感受如下:

  1.学校领导重视很重要。本次赛课准备时间段,但学校领导王校长非常重视,邀请了县教研室领导和史地教研员及县一中袁主任、南湖中学地理老师进行观课、磨课指导,为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2.团队精神要用发扬赛课前,两位老师在家都经过了几次磨课,每次磨课都有领导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参加,集思广益。上课者的教学设计在集体智慧中不断修改,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观课着也受到熏陶。到了佳木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6人团队辗转三个校区,见教师、学生,熟悉电子白板、安装软件,地理课前发学案、摆地球仪;班会课前,宋主任、董老师、陈老师等分组、分角色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彩排。可以说,没有团队的精诚合作,就没有今天取得的成绩。

  3.与教师个人努力分不开。两位教师参赛前担心自己的水平,于是查资料、买学具,认真听取观课教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终于取得了好的成绩。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2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39、140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活动,“同课异构”是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新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下面我谈谈本学期以来我对初一数学的教育、教研工作情况:

  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大家对这一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

  本次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例的展示,第二部分是教学反思,最后的部分是课例点评。首先,由我和李运涛老师执教同一课题《有理数的加减法》。由于我们俩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学重点各有侧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接着由我们对自己课例进行反思,反思过后,由数学老师和学校教导主任对两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把这次的教研活动的研讨气氛推上了高潮。最后由安校长对课例进行点评,并对本次活动予以总结。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同级同组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提高他们的信心。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一部分同学成绩有所提高。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因为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厌学,导至教学工作很难开展,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如何解决呢?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教学中的困惑:在教学中,我注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能积极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普遍提高了小组各成员的学习成绩。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老师们说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并纷纷建议今后教研组要多开展此类活动。

  扩展阅读: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3

  为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探讨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三月至四月,我校举行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我们政史地组共有七、八、九三个年级的15位老师参加上课,活动后随即召开了评课教研会,上课和听课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各位老师对本次同课异构的每节课都进行了点评,提交了活动反思,根据课后检测结果的打分情况,推选出杨爱军、张辉、王波等老师作为我组代表参加校示范课教学活动。

  综合活动后的讨论和反思,总结如下:

  一、活动中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本次活动,七、八、九年级的15位老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大部分老师采取了课堂讨论的形式,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找寻答案,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搜集、处理、获取新知,吻合了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很多老师能主动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大胆的尝试高科技给教学带来的诸多方便,值得提倡。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基本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里以杨爱军、姜鹏、王波等老师的课体现的最为明显,他们选用生活中的一些与科技有关的典型事例和动画效果来辅助教学,、使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做到了化繁为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既突出了同又显示了各自的教学魅力

  这次活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同”的前提下,课堂上更多地呈现的是老师个人风格之“异”。

  我们这次活动是同一科目的教学内容相同,但就在这样的前提下,对教材的处理和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以及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引导都个有不同。如同时七年级的历史课,宋新荣老师注重对基本史实的落实和理清顺序,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赏析《过零丁洋》,从中挖掘历史人物的精神和气概,启发学生爱国。而姜鹏老师则通过活灵活现的动画设置,把学生带入草原,体会当时的元朝游牧民族的生活,用直观明了的图示将元朝统一的全过程展现给学生,降低了难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还有8年级的思想品德课,那节课的理论性很强,但是李丽珍、杨爱军老师却游刃有余,在课堂上各显神通,把难题突破,李丽珍老师注重对学生采用语言启发和引导,并在练习时注重将一些审题、答题规律及时引导学生做以归纳。而杨爱军老师选用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现代化高科技产品作为展示,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课堂引导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教学收效很高。

  三、对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的探论:

  1.教学目标的设定

  目标制定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

  参赛的15位老师教学目标各科总体上一致,都侧重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知识概括迁移能力,具体的解决方式却各不相同。但不管方式如何都应该基于对教学内容的正确而深入的探讨,不能向个别老师的做法,一味的追求增加课外的阅读和事例,导致材料大量堆积而不能做到用所学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透彻地分析事例,显得课堂容量十分臃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集体智慧在备课中发挥的不够,目标是纲,不可忽视。而达成的最佳目标,是检验集体备课效果的重要一项,应重新审视。

  2.课堂结构的安排。

  这次活动中因为课时冲撞,除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没来得及去听,其余本组老师的课我都没落下,从整个课堂的组织情况来看,我们的教学都基本上采用了同一种模式:课前复习→学习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这种模式的确有它的合理性,但我觉得不应千篇一律,应根据这一课在教学目标的要求和考试中的考察情况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应每节课都面面俱到、新课内容的学习应该和相关的练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不应被人为而生硬的割裂开。

  3.教法的创新

  在课堂中大家常用的教法是:问题启发法、引导分析法、个别提问法、交流探究法等,但是各科都这样,每个老师一上课都是不断地提问很多问题,估计孩子脑子都会出问题,我想除了我们预先进行必要的设问外,可不可以将发现问题的时间、机会和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师引导生教生。

  4.课堂语言的运用

  其实,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没有条件做到每节课都能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更多的是靠我们自己的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课堂用语能否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关乎我们的课堂收效情况的高低。这次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有部分老师的课堂语言就十分的有激情能做到有急有缓、有高有低、有激励时的喜有反问时的疑、既不嗦又不漏知识点、适时停顿,如史小灵、杨爱军等老师,而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却很平缓、缺乏抑扬顿挫,不能很有效的引发学生的注意力,表达上还需要不断地下功夫。

  5.课堂的有效生成

  一堂丰富生动高效的课,预设与生成必不可少。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新课程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而是对课前预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检测的情况来看,课堂预设和课堂的有效生成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从差距中不断的发现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次来促进我们的课堂驾驭能力。

  本次活动,完全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每节课中课堂要求的必备环节都不缺少,但观其效果,就是有差异,这说明教学内容、过程的安排以及课堂的掌控都还需要加强。

  四、对本次活动的反思

  1.让教研回归常态

  有效教研,使公开课回归常态,变表演课为实验课、研究课。常态课与公开有着明显的区别,公开课上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就变现的很突出,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素质的培养。一旦回归常态,便应试教育方法占据上风,教师便成了课堂的主宰。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中间找一个契合点,是今后教研的一个要点。

  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充分利用集体教研的优势,在教学内容分析上下功夫,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正确看待同课异构中的“同”和“异”

  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判断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不同教师的“异”与“同”孰多孰少,而是在于教师在这一教学研讨活动中,能否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不同年级甚至不同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差距是比较大的,这样在教学上,及课后练习上,就要加大区分度。同课异构更应贴近学生个性及知识基础,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无论怎样的“异构”,最后还是“殊途同归”,我们的最终目标还是“同”的。

  总之,我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刚刚启动,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收获很多,在相互学习中反思自己,在不断地反思中使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进步。同时,同课异构的实施也优化了我们的教育教研方式,也为政史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做了有益的探讨。

  在此,我代表本组全体成员说声:感谢这次同课异构活动!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4

  为配合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大赛,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探讨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语文组举行了“同课异构教学比赛”。

  本次比赛共有七、八年级七位老师上课,特邀教研员詹必国老师担任评委,教学处毕文龙主任和学生处李文主任于繁冗的工作中,全程参与了本次比赛评价活动。赛后随即召开了评课教研会,上课和听课的老师进行了交流,詹必国老师对本次竞赛进行了点评,根据评委的打分情况,推选出毛金花老师作为我校代表参加中山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赛。

  综合赛后的讨论和反思,总结如下:

  一、对同课异构的理解1.理论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同课异构”的教研是学习、内化《纲要》的核心理念并有机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效益的过程。它的课堂中心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本次赛课,七、八年级的七位老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大部分老师采取了课堂讨论的形式,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找寻答案,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搜集、处理、获取新知,暗合了同课异构的理论基础。

  2.概念界定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则体现在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就是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本次赛课,我们选取了网络文章《一件小事》,这篇文章是作者肖复今年九月份的新作,本次课堂教学大赛重在阅读过程的解读,这体现了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在教学文本和教学目标“同”的前提下,课堂上更多地呈现的是老师个人风格之“异”。曾繁老师在学生复述故事的基础上,抓住“我”心理的前后变化,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分析主旨和写法;毛金花老师抓住“小”字做文章,

  引导学生思考小事给“我”产生的影响,理解“信念的力量”,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沈晶晶老师引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导入,引导学生感受“我”的“恶心”,分析“老头”的形象,最后归纳主旨;范福来老师以歌曲《小城故事》导入,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然后抓住文中的对比,理解“我”的“恶心”和拾荒老人人性的光辉,再抓住首尾呼应的句子,概括文章的主旨;凌前进老师从标题“一件小事”入手,重点分析“五角钱硬币”照出的两个灵魂,以及不同的描写手法;侯存忠老师以“一位拾荒老人归还三万元”的故事导入,在概括故事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着重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联系时事进行拓展;谢红云老师以拾荒者的图片导入,引导学生抓住细节,进入两个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拾荒老头的高贵,并总结主旨。

  二、对存在的问题的探论:1.教学目标的设定

  制定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

  在对肖复《一件小事》的解读上,参赛的七位老师教学目标总体上一致,都侧重于对文本内涵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的解决方式却各不相同。但不管方式如何都应该基于对文本的正确而深入的探讨,偏离了文本内涵把目

  标定位为诸如“小说写法”、“学习拾金不昧精神”等均应重新审视。

  目标是纲,不可忽视。而达成的最佳目标,是检验集体备课效果的重要一项。

  2.课堂的有效生成

  一堂丰富生动高效的语文课,预设与生成必不可少。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新课程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而是对课前预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次赛课,总体感觉课堂预设的东西过多,生成的东西偏少。甚至一些经小组讨论形成的一些结论与单一的学生解读并无二致,小组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与价值。如何设有价值的有效的问题,应该成为备课中慎重思考的问题。

  3.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本次赛课,完全按照常规课堂的要求,每节课中都加入“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内容,这是本学期语文课堂要求的必备环节,也作为课堂模式中的新增部分。观其效果,对演讲者内容、过程的分析评价还需要加强。

  不同的文体有其不同的教学模式,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目标都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改变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只见“文”而不见“人”的现状。《一件小事》这篇文章,

  有着浓厚的散文风格,解读文中的“人”和“事”,如果陷入记叙文的要素等概念,走记叙文解读模式,值得商榷。

  以文体定模式,以情境与活动做指引,或许是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在教学模式上的有益探讨吧。

  三、对本次活动的反思1.让教研回归常态

  有效教研,使公开课回归常态,变表演课为实验课、研究课。常态课与公开有着明显的区别,公开课上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就变现的很突出,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素质的培养。一旦回归常态,便应试教育方法占据上风,教师便成了课堂的主宰。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中间找一个契合点,是今后教研的一个要点。

  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充分利用集体教研的优势,在课文内涵分析上下功夫,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此,本学期其他年级的公开课也拟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将同课异构进行到底。

  2.正确看待同课异构中的“同”和“异”

  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判断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不同教师的“异”与“同”孰多孰少,而是在于教师在这一教学研讨活动中,能否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开

  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不同年级甚至不同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差距是比较大的,这样在教学上,及课后练习上,就要加大区分度。同课异构更应贴近学生个性及知识基础,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无论怎样的“异构”,最后还是“殊途同归”,我们的最终目标还是“同”的。

  综上,语文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刚刚启动,在已经行的赛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收获很多,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同时,同课异构的实施也优化了我们的教育教研方式,也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做了有益的探讨。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5

  本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活动。“同课异构”是我们数学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新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了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大家对这一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

  1——5年级的所有数学老师承担了此次讲课任务,他们经历了选课题——钻研课标和教材——课前访谈(学生)——独立备课——试教——集体备课——上课——互动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展现风格迥异、各有特色的研讨课,呈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严谨与多样化。在评课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每位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各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老师们说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并纷纷建议今后教研组要多开展此类活动。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02-18

同课异构活动的总结范文03-31

同课异构活动研修总结03-30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03-30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活动总结05-29

高中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02-20

小学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01-09

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总结03-30

浅谈英语组同课异构活动总结03-30

2017数学组同课异构活动总结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