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以教育为题的演讲稿

时间:2021-04-05 14:05:50 演讲稿 我要投稿

以教育为题的演讲稿

  演讲稿的格式由称谓、开场白、主干、结尾等几部分组成。在生活中,演讲稿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演讲稿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以教育为题的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

以教育为题的演讲稿

以教育为题的演讲稿1

  一个即将面临破产,但仍然将自己手中的半杯水慷慨地分给了那些工人小业主,这一举动最后让他资产超过了千万英镑的大富翁,就是因为这样,工人们一颗感恩的心挽救了他的企业;一个感恩节送货人,使一个小男孩深刻懂得了传播爱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一个离家出走的男孩因为感激面馆老板的一碗面,终于理解了几十年如一日照顾自己的母亲无私的爱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传递感恩的种子,懂得惜福和感恩,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懂得感恩,找到自己心灵休憩的家园。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并将它无限放大,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和激情的互动,达到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爱与爱的传递的目的,从而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人间万物皆有感恩之心。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人的乐章,那是落叶对滋养它的大树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一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有人说,感恩是鞋,穿上它,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健步如飞。感恩更像是生命中那一朵朵不谢的花,因为感恩,所以我们的生命变得五彩斑斓。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也对着你哭,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一个人,只有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才会体味到生活的幸福与乐趣,学会感恩也就是学会了生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得到他人的尊敬和信任,才能帮你在逆境中寻求希望,在悲观中寻求快乐。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得到他人的帮助和资助,让自己顺利渡过每一个难关,帮助自己实现心中的理想,成就自己的事业!

  感恩的人是一个心里充满快乐的人,他们懂得把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帮助,传递给需要的人,在传递感恩这个接力棒中,他们同样享受了生活的美好,美好生活是从感恩开始的!

  这是一部朴实无华的感恩教育教科书。《感恩中国》让人有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不仅能结出甘甜的果子,也能传播快乐与希望;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不仅能照亮别人前行的路,还能蕴藉自己心海的沧桑。

以教育为题的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教育就是习惯》。

  江苏省原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研究员曾撰文指出:当下的教育,对学生现范的要求提得过早。所谓过早,是指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时候,就用条条框框限制学生。教育部课改专家刘坚教授也认为:如果在学生刚进入学校的时候,我们在教育教学上就强调这样、那样的习惯,试想当学生对面新知识的时候,还会有多大的把握进行创造力的想象。很显然,两位教授在小学生“习惯培养”方面是持稳重、谨慎态度的。那么小学教育到底该不该、要不要培养学生的“习惯”呢?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一组镜头。

  一个人去应征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进垃圾桶,被路过的面试官看到,因此他得到了这份工作。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行了。

  有个牧场主人,叫他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定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就行了。

  在电视画面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大多数国外的孩子,在客人到家里来做客时,会像大人似的充满自尊、自信,他们懂文明、讲礼貌。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尤其是有客人来访时,一些孩子见了生人不是畏畏缩缩、扭扭捏捏藏在大人的身后,就是在客人面前乱折腾胡闹,任意打断大人间的交流,不讲文明礼貌,有时弄得父母很是难堪。其实,这一切都缘自做父母的从小忽视培养孩子自尊、自信、自重和人际交换能力的良好习惯所致。

  1988年,世界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所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到:“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把自己的糖果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东西要放整齐,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饭前要洗手,午后要休息。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原来,基本的伦理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从小养成的。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的增值,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于学生日后乃至整个一生的学习、工作都能时时地、悄悄地发生积极的影响。上述系列镜头便是最好的佐证。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不能靠自己来完成,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科学施教来逐步形成和完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保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勿庸置疑,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简直是一句空洞无力的口号。

  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习惯和天生一样牢固。确实,儿童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上性格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正如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的那样:“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其实,教育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习惯,习惯的培养也并非你想象的那么难,最主要的就是掌握习惯的培养原则。

  传统教育特别注重标准化和规范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有专家学者提出小学教育更应着眼于“大智慧”的培养与发展,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毋庸置疑。但由于理解的偏差,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也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由此就可对学生学习上的一些“细枝末节”放松要求,甚至可以完全放弃。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标准和规范的社会,标准和规范是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之一,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首先必须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教育要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而“规范”也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各学科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发展。小学教育培养“大智慧”与加强小规范”并不矛盾。我想没有人会说:对小学生学习规范严格要求就会降低学生的智慧,而对小学生的学习规范放松了就会提高学生的智慧。恰恰相反,“大智慧”和“小规范”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规范”意识强的人做事细致有序、思维严密周全,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比“规范”意识淡薄的人更能取得成功。如果教育教学中能做到“大智慧”和“小规范”并举,岂不两全其美?此时,对规范的尊重,才既是对人性的尊重,又是对创新的尊重。

  传统的不一定都是糟粕,流行的也未必全是精华。传统是继承的基础,承前方能启后,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亦是如此。“提高认识是必要的,转变观念似乎言重了,现在,是我们寻求东方和西方教育理念之间的中间地带,保持科学平衡,取得辩证统一的时候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张奠宙语)。”课改专家、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斯苗儿于《课堂常规——在自由与限制中把握分寸》一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正如我国当代教育家李希贵所言:教育的根本说到家就是培养习惯。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以教育为题的演讲稿】相关文章:

以国防教育为题作文04-15

以谈师德与教育为题的作文04-15

以爱为题的演讲稿10-22

以读书为题演讲稿11-22

以母爱为题的演讲稿09-30

成长为题的演讲稿11-11

以态度为题的演讲稿12-14

以诚信为题演讲稿04-02

以成长为题的演讲稿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