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农业广播电视大学演讲稿

时间:2021-01-11 17:28:15 演讲稿 我要投稿

农业广播电视大学演讲稿

  演讲稿是在一定的场合,面对一定的听众,演讲人围绕着主题讲话的文稿。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演讲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你所见过的演讲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广播电视大学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

农业广播电视大学演讲稿

农业广播电视大学演讲稿1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是一位从千里彝山走来的彝家女孩,很高兴地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中央农广校25周年校庆的喜悦,与大家一起倾心叙聊彝州“农广人”的光荣与梦想。因为,我和我的父亲都是执着的“农广人”。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沿着父亲的足迹前行》。

  我的父亲徐芝杨,是一名农广校的“老教师”,他已于19xx年退休。而我,是19xx年加入农广校这支队伍的“小青年”。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贫穷,总是充斥着彝州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在那被艰难和困苦的狱炼中、在那对富足与强盛的渴望里,大山的子民们顶着星星出门、披着月光归家,他们把勤奋的犁铧深深地扎进泥土,但贫穷和落后仍如影随形、挥之不去。面对如此状况,作为基层农科员的家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常常顶着烈日、淋着风雨,奔忙于田间地头。办农技培训班,搞实用知识讲座,把实用技术传播到农民群众中间去,是他心里多么强烈的愿望啊!

  随着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的开办,在19xx年的一天,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父亲牵头在广通镇招收了52名农学专业中专班学员,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1984年,父亲调到了县里,并被任命为禄丰县农广校首任专职副校长。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带领农广校一帮人,争取支持、协调关系、联合办学、乡镇办班,那时候,父子、夫妻、姐妹同上农广校的情形比比皆是,那热闹劲,着实让人感动。随处可以听到的是“农广校的毕业学员×××用所学的知识,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显了身手”;“农广校的辅导教师太缺乏,要是多有几个专职教师那该多好啊!”……

  19xx年,我从师专毕业分到正规中学当老师。可不到一年,硬是被父亲拽入了他的旗下,成了禄丰县农广校的一名专职教师。从此,我踏着父亲的足迹,同全州“农广人”一道,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一干,10多年过去了。在父亲及农广校一帮人的艰苦努力下,禄丰县农广校创造了“招生连年不断、毕业生人数占全州1/4”的骄人业绩。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彝州“农广人”更是利用现代媒体之泵、开远程教育之渠、引农业科技之水,在实施科教兴农、促进彝州经济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彝州农业职教中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沧海桑田,岁月如歌,历经25个春秋,彝州农广校培养了6402名中专生、515名助学大专生,培训了13。5万人的绿证学员,使37620位农民朋友获得了《绿色证书》。涌现了“全国优秀村官”周开文、州人大代表张琼芝等优秀学员,他们成为了致富一方的“领头羊”、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

  在父亲的感召下,在其他“农广人”的关心、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帮助下,我从一名不懂事的小女孩,成长为农业经济管理学士、从事农业教育的农艺师,社会给了我“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能手”的崇高荣誉,我为成为一名光荣的“农广人”而骄傲和自豪。

  为了能让彝家的“阿老表”不再因贫穷而浸泡在浓浓的酒精里,为了能让彝家的“小表妹”绽放出马樱花般灿烂的笑容,为了能在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心田播下绿色的希望,为了能使彝家儿女更多地接受教育的洗礼、沐浴科技的阳光、注入现代文明的基因,为了农广事业,不知有多少向我这样的青春少女、向家父那样的志气男儿,为之奋斗却终生无怨无悔。为什么?就因为农广校深受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朋友的欢迎和信赖,就因为农广校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如今,我所在的楚雄州农广校,已经是一所“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全省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全省绿色证书工程先进集体”和“楚雄州窗口行业文明班组”。教职工队伍中有2位是“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能手”,有2位是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央农广校表彰的“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工作者”,9人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6人有中级技术职称。我为身在这样的先进集体、为有那么多优秀的同事而感到无比自豪。

  为了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将沿着父亲的'足迹,坚定地一直走下去!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来自何方,当你一踏上彝州这块神奇的土地,在领略了腊玛古猿、禄丰恐龙、元谋猿人的千古积淀之余,你还能一边品尝彝家人为你敬上的醇香米酒,一边从那豪放的山歌中感受到他们火一样的热情。亲爱的朋友!彝家寨欢迎你,彝家的阿老表、阿表妹等着你,彝州农广校欢迎你!

  我们所从事的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一定会红红火火、永不熄灭。这,就是我的信心,就是我的希望,就是我无限的农广情结!

  谢谢大家!

农业广播电视大学演讲稿2

各位评委、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好!

  很多人都认为高尚和伟大离我们普通人太虚、太远,其实不然,任何一种正当职业都是伟大和高尚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做。

  记得我刚到文山州农广校报到时,看到的是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仅有一名工作人员,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

  一穷二白”了。那一瞬间,我深感茫然和沮丧。一连几天我都在苦苦的思索——我这个刚上任的校长该怎么办?面对困难是畏惧不前还是知难而进?既然组织上信任我,同志们相信我,自己还有什么权利和理由不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呢?!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为开垦我州农广校这片处女地,这些年来我们吃过不少苦,受过不少累。记得6月间,我带领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到一些偏僻的村寨去做招生宣传,由于没有办公用车,加上交通不便,我们只有翻山越岭徒步行走。时逢6月,酷暑难挨,汗水湿透衣裳,脸上布满尘土,饿了就吃一口干粮,渴了就喝一口溪水,夜晚就借宿在老乡家抬头就可以数星星的阁楼上,蚊虫的叮咬让人实在难挨,但为了开创我州农广校的一片蓝天,一个来月的时间,我们硬是挺过来了。也就在这一时期,我86岁的老父亲身患癌症到了晚期,家中几次电话催我回家,几次都因为工作繁忙抽不开身而未能前去尽一点点做儿子的孝心。当我匆忙赶回到父亲身边时,他已经永远的闭上了那一双慈祥的眼睛。每当看到一批批学员走进农广校课堂,我们感到自豪,因为人们对农广校的信任,就是对我们辛劳的最好回报,我也没有辜负父亲生前对我的谆谆教诲。

  农广校教师的职业平凡而又艰辛(来源:),因为他的肩上除了要扛起学历教育外,还要肩负许多社会工作。工作任务的繁重常常让我们很少享受到双休日与妻子儿女团聚的快乐。6月正值我的孩子要参加高考,当时我已经有一个多月忙在乡下组织农业科技培训,很少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每次给我打电话,总是带着抱怨的口气说:“爸爸,你怎么不关心一下我,能不能抽一点时间回来陪陪我和妈妈!”是啊,在孩子最需要父亲的关爱和呵护的时候,我却不能在他的身边,我确实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职责,除了在电话里给孩子几句安慰我还能说什么呢?工作任务在身,身不由己啊!我校的万有莲老师,已经50多岁了,脖子上长了一个囊肿,经医院检查要求住院治疗,但是为了工作,她一次次拒绝了,眼看囊肿一天天长大,在组织的再三劝说下才住进医院做了切除手术,但没有几天,她又带着尚未愈合的伤口,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正是有了不少像万老师这样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农广人,才开创了我州农广教育的新局面。从原来没有机构建制,到各县农广校的相继成立;从办公条件一无所有,到目前的逐步完善;从中专起步到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体系的形成,我州农广校全体办学人员倾注了不少的心血和汗水,也承受过不少的讥讽和嘲笑,但我们始终没有半点沮丧和退却,因为我们做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却是伟大的!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教师尤其是农广校的教师,一方面他肩负着塑造人的心灵,用自己的爱心去培养学生的爱心,用言行去感召学生至善至美的灵魂;他要把农业希望的种子撒向广袤的农村大地,让广大农民获得丰收的喜悦,同时,在其中也升华了我们自己!

  历年来,多少农广校职工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他们没有义薄云天的壮举,也没有豪迈的誓言,更没有显赫的功绩,他们只有作为一名普通的农广校教育工作者的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在日复一日,普通而又平凡的工作中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一名普通的农广职工对平凡的超越,他们犹如一盏明灯时刻照亮在我的心里,有时我们也感到苦和累,却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常常把微笑印在脸上,将阴郁埋在心底,因为从选择农广校教师职业那天起,我就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如果把这些精神和品质凝结成一个闪光点,那就是爱和奉献精神。在上述具有这种精神的农广人中,有你,有我,其实就是我们大家!

  同志们,农广校的职工就是这样辛勤地耕耘在农职业教育这块多情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形成了农广校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这就是爱岗敬业和奉献的最好证明,这是高尚情操自然的自我流露,这是一种于细微和平凡之处见精神的师者风范!

  伟大、高尚和奉献,不是空洞的豪言壮语,而是对工作的激情、投入和竭尽全力的行动。每当想起农广校职工把平凡的工作做()得那么忘我,那么真诚,我常常动情。我感慨,多少职工在两袖清风的氛围中守住了心灵的一片宁静,尽管岁月已无情地将蹒跚添在我们脚步里,往年骄傲的黑发已染上秋霜,但我们同时也收获了幸福,这幸福来自农广校学员斐然的成绩、来自广大农村丰收的喜悦、来自广大农民化去愁眉展开的笑脸、来自工作的辛苦变成付出后的欣慰、来自自己一次次心灵的超越,在浮躁世界里寻找到精神的家园!走进农广校教职工的精神世界,不难发现:言行平凡朴素,但浸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物质生活虽然简朴,但饱含着精神的富有和高尚!

  同志们,让我们干好身边的每一件事,为农广校跨越付诸行动吧!如果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以自己是普通人、小人物为借口,把自己该做的事都期待着道德英雄和精神典范来做,那么农广校的建设和发展也不过是秋夜里一个遥远的童话罢了。一个人在他所从事的职业中能将最平凡的本职工作认真踏实并持续做好,这就是一种职业美德,那他不论做什么都至少不会偏离人生的航向。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感悟到:原来的一切伟大和高尚只源于它的最平凡,只有把对农广校那份深深的情怀装在心中,才会有干好农职业教育的力量源泉。

  同志们,面对农广校的工作,让我们一次选择一生钟爱,在平凡工作中显出亮色,升华自己的情操,完美自己的人生!

  谢谢大家。

农业广播电视大学演讲稿3

  山,这是最突出的特点!

  是山,造就了千岩重叠;万壑争流的奇特自然景观;是山,造就了人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伟大精神!

  也是山,导致了复杂的气候,使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也是山,导致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缓慢。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是过去山区贫穷落后的生动写照。千百年来,一些偏僻落后的山区,使用原始的生产工具,落后的生产技术,一根夺撬,一把镰刀,一块围腰,刀耕火种,种一山坡,打一箩箩。长此以往,山区人民何日才能脱贫?何日才能致富?何日才能走上小康之路?山区人民盼望科技,如严寒之望春风,如大旱之望甘霖。

  20xx年,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应运而生了!

  20xx年来,农广校为山区培养了大专学员人,中专学员人,一年制绿色证书培训人,农村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万人次,外出务工农民培训人。

  这不是一个个简单的数据,这是我们农广校通过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成果,这是我们撒播到多个小山村推广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的火种。

  山村处处学科技,不信小康唤不来。

  农广校的学员成为了山村学科技,用科技,推广科技、科技致富的带头人。芒部镇关口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年深秋,级绿色证培训班结束,来自大山深处的李法德要求我们学校派出技术员去他的家乡考察,帮助山村确定发展项目。李法德家住在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关口村,为了帮助山民脱贫,我们顺着崎岖的山路,翻山越岭,第一次来到关口村。

  关口村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小山村,一眼看去,四面是一座座荒凉的大山,山间是一块块贫瘠的黄土地,村里是一间间破旧的土墙茅草房,茅屋里住着一个个鹑衣百结的山民。看着几个光着屁股、挺着肚子、目光呆滞的小孩在山风中瑟瑟发抖,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辛酸的眼泪。李法德热情地招呼我们到他家休息,我们走进他家那破旧矮小而又阴暗潮湿的茅屋,过了好一会才看清屋子里简陋的陈设。

  当天,我们走遍了小山村的每一户人家,没有看到一件价值元钱的家具。这个小山村人均年收入仅元,每人每天的收入只等于一包低档香烟,两块雪糕,三颗香口胶,四根棒棒糖,这是什么?这是贫穷!

  靠山吃山,李法德原来在房屋四周种植了不少的果树,此时,他决心在大山深处兴建果园,闯出科技致富的路子。

  为了在小山村树立科技致富的榜样,消除山民们对科技致富的疑虑,农广校领导听了我们的汇报后果断做出决定,免费为李法德提供几亩地的树苗;农广校的教职工听了我们的介绍后慷慨解囊,为他捐资二千多元作为生产垫本。次年春,李法德在山坡上建起了亩果园。在农广校科技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的栽培、修枝、整形、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园里花香鸟语,生意盎然。

  年秋,我第二次来到小山村。李法德家变了,低矮阴暗的破茅草房变成了四立三间两层的砖混结构房。见到我们到来,他十分高兴,带我们去看山坡上的果园,果树飘香,硕果累累。他笑得合不拢嘴。他粗略地算了一下,今年单果园的收入就在万元以上。他向我们介绍说,当年春又在山坡上种了水冬瓜株,桃树株,梨树株,过两年果园年收入就可以达到两万元以上。由于参加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他不但种植有方,还成了养殖能手。建起果园后,又买来电平恒温箱孵化家禽,就近销售到附近的八个乡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法德通过科技劳动致富,让山里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争先恐后地向我们索取农村实用技术资料,向我们咨询有关的作物栽培知识。一花独放不是春,看着山民们渴求科技知识的心情,我们与李法德商量后,在这个小山村办起了培训班,让他担任乡里的科技辅导员,把自己学到的科技知识、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乡亲。

  年秋,我又来到小山村。此时,整个小山村也变了。

  山,还是那些山,但往昔荒凉的山坡上建起了一片片核桃园、板栗园、梨子园、花椒园、木漆园往昔光秃秃的山头上种植了一片片杉木林、花楸林、泡桐林

  村,还是那个村,但往昔破旧的茅草房变成了一幢幢新建的水泥屋面房。

  人,还是那些人,但,补巴衣服不见了,光屁股小孩也不见了,一个个小孩的脸上,绽放出了天真活泼的笑容。

  看到我们的到来,山民们也象当年的李法德那样笑得合不拢嘴。他们说,在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班中,李法德和农广校的老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传授科技知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见效。由于普及了农村实用技术,增加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了多种经营,小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左右,山

  民开始富起来了。

  山里人笑了,我们也笑了。

  李法德过上了小康生活,我笑着问他何时才向城市进军。他想了想对我说:大山是我的家,我的根就在大山里,山里的人民需要我

  在我们对农广校学员的跟踪调查中,像李法德这样的带头人还很多,他们将自己学得的科技知识、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乡亲,与乡亲一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向大山宣战,向大山讨宝,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将大山的劣势不断转化为优势,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迈进!

【农业广播电视大学演讲稿】相关文章:

农业类谚语08-29

气象农业谚语08-25

关于农业气象谚语01-24

立夏农业的谚语08-08

最新夏季农业谚语09-14

农业生产谚语大全01-28

关于农业经验谚语09-30

关于春天的农业谚语大全12-11

气象农业方面的谚语集锦12-11

小学生农业谚语大全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