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我爱你中国读后感

时间:2024-04-27 16:49:2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爱你中国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爱你中国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爱你中国读后感

  我爱你中国读后感 篇1

  星期六,我做完家务活,就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名叫《我爱你,中国》的书,专心致志的看了起来。这本书分3个部分,第2部分中的《运河是活的》一文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问任何一个人,长城是什么样的,几乎每个人都能回答的头头是道,而运河却相反。其实运河和长城一样伟大,一样是国宝,一样是古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长城和运河不一样,长城是一件文物,而运河是活的,它会跑呢!京杭大运河分七段,黄河以北三段半,以南三段半。在古代。运河主要负担南粮北运的任务。即以漕运为主,盛时年运600万至800万石,粮船多达万余艘,兼负运盐,运货。

  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好词,如:隐隐如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勾岸,雾罩乱石等。这些词对我以后写作文很有帮助。

  读了文章,使我懂得了:我们不应该以貌取人。运河没有西湖那样美丽,没有大海那样的波浪,但它一直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奉献着。在生活中,和运河一样为我们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如:勤劳的奶奶,辛勤的园丁……我决心也要像运河一样,从现在开始勤奋学习,长大了,用我的本领默默地为家人,社会,祖国作贡献!

  我爱你中国读后感 篇2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不少汉字了,从一字不识,到可以看书、写作、看报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汉字,我们天天都在和汉字打交道,汉字也是我们的母语。其实,汉字并不是僵硬的符号,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同的风韵,每一个汉字都有上百年的演化过程和许多栩栩如生的故事,在书法家笔下,汉字更是变化无穷,充满了生机,汉字又有着无限的魅力……汉字文化浩瀚壮观,中华汉字五千年,怎能不让我们留恋?

  我们作为中国的接班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为国语而骄傲,为我写的是中国字而自豪,汉字既古老又充满活力,在当今时代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我又很惭愧,因为我身为中国人,自己却没有把这神圣而伟大的中国汉字写好,真是丢脸,那么美的的中国汉字,在有些人的`手里就变了模样,要是外国人看见中国人连中国字都写不好,岂不是要让外国人看笑话?让外国人瞧不起我们中国人?

  现在,很多外国人在不断学习中国字,对汉字充满了喜爱,并且学得很认真,我们也在学中国汉字,我们身为中国人,占了很的优势,我们应该学得比外国人更努力,更积极地把汉字学好,把我们的国语——汉字,发扬光大,让汉字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世界看到中华的文化特色!

  中华汉字,我爱你,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

  我爱你中国读后感 篇3

  这本书是一本历史性的文学作品,以文学形式来记录新中国的.巨大转折。

  书中第一部分主要是举行开国大典并确立新中国的性质,同时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起临时宪法作用,大会还确定了国名,主席,国歌,国旗,首都等。

  第一部分还讲到由于新中国刚成立时生活条件等都很差,毛主席在办公室的大院子里只挂了一个灯泡。还有周总理亲身体验挤车后改善乘车难,朱总司令给大娘挑水。这一位位领导人身上体现的高贵精神。

  第二部分十三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制造‘‘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形式责任制。此后党中央和国务院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打开对外窗口。

  第三部分讲现代技术成就。首先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还有神1,5,6,7号和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本书从三个方面写我国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虽然有无数困难,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伟大中华民族,赞扬了中华民族和勤劳的中华人民。我们要学习科学技术勇于创新报效祖国。

  我爱你中国读后感 篇4

  又是一年金秋,田里的水稻一片金黄。望着眼前这一派丰收的景象,让我想起了《我爱你,中国 ——中国榜样》中的一位耄耋老人,他的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这位质朴的'老人的两个梦想,阳光炽热,土地温暖,90多岁高龄的袁隆平依旧在埋头苦干,他希望自己再奋斗十年,让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种上我们的杂交稻,在一片又一片的土地上播种着他的家国情怀。

  在我的印象里,袁隆平爷爷是朴素的,是坚定的,朴素的身影站在一望无际的稻田,坚定的信念躬身于杂交水稻,时刻关心人民的粮袋子,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他到底跋涉过多少旅程,肩上到底背负了多少使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品质。他在模糊的泥土上捡拾细小的沙粒,却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撑和鼓舞。几十年如一日的奔走在田间地头,不忘初心,努力做一件事,养活几代人。我们今天的丰衣足食,与袁隆平爷爷的付出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作为祖国的希望,未来建设祖国的栋梁,也要学习袁隆平爷爷身上高贵的品质,脚踏实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祖国发展,造福人民的蓝图中发光发热,向上吧,少年!

  我爱你中国读后感 篇5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一本叫做《我爱你,中国》的书。看着书本那红色封面,我不禁想到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心里顿时觉得庄严、神圣起来!

  读着这些故事,我的心情时而激动,时而愤怒,时而崇敬,时而兴奋…。

  《一堂七十年代的升旗课》这篇文章让我印象非常深刻。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身处澳门的`老校长杜岚冒着生命危险,在澳门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杜岚校长的身上,我看到了她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她那颗爱国心,同时我也明白五星红旗永远飘荡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这本书还让我难忘的一处就是珠峰上的“中国梯”,这架金属的“中国梯”建成的背后,是中国人永不言败的精神。这些登山前辈不仅是勇敢的攀登者,更是精神的引领者。因为有他们,中国五星红旗才一次又一次地飘扬于雪山之上。

  读完这本书,我思绪万千,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为伟大的中国而骄傲,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祖国,这个响亮的名称永远刻在我心中,我想对祖国说:“一定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您。”

  我爱你中国读后感 篇6

  新中国是如何诞生的?开国大典上为什么用54门礼炮鸣28响?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哪些重要成就等等。曾经,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么遥远和陌生,但是,读完《我爱你中国》之后,这一切都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在炮火硝烟中,新中国经历了诞生的痛楚;在风雨飘摇中,新中国经历了成长的艰辛;在风霜雪雨中,新中国付出了成长的代价。然而,在种种磨难面前,新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惊叹的韧劲、使人折服的智慧。时至今日,中国的国旗、国徽出现任何国际场合,都让世界各国不敢小看、不敢轻慢,因为这象征着日益强大的中国。那么这中国的象征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1949年6月15日,周恩来同志向广大人民群众征集国旗图案。最后选择了曾联松的作品五星红旗,成为了中国的国旗图案。

  然而,在我经历有限岁月中,亲眼看到了新中国在灾难面前的坚强:5·12四川大地震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民族精神。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用爱心和生命谱写出一首又一首爱的赞歌。团结、友爱,还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如今,中国历经沧桑,百折不挠,发展成为富强、文明的.新社会,这都是人们用勤劳的汗水换来的。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我,要勤奋刻苦学习,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继承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爱你中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爱你,中国!!!07-08

中国我爱你06-02

我爱你,中国07-07

中国,我爱你06-04

我爱你,中国05-28

我爱你中国06-28

我爱你,中国06-04

我爱你呀中国07-06

我爱你呀中国07-06

红色中国我爱你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