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地理学与生活》读书心得

时间:2024-04-01 07:18:0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理学与生活》读书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学与生活》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学与生活》读书心得

  因为很多人推荐,两年前我买了《地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但因为种种理由,这本书一直被搁置在书架上。这次工作室也推荐这本书并布置了作业,我决定认真读读这本封尘已久的书。

  这本书是由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杰出学者奖的获得者阿瑟·格蒂斯、朱迪斯·格蒂斯、杰尔姆·D.费尔曼编写的一本地理专业书籍。本书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学科,内容系统全面,概念原理清晰,实例丰富,适合所有想系统学习地理知识的人。《地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中对地理学的定义是:“地理学是研究空间变化的学科……正如知道人体各个器官的名称和位置,然后走向了解食物为什么会在哪里,以及是哪些时间和过程决定或改变了他们分布的第一步……为什么地震通常发生在土耳其而不是俄罗斯?为什么山地在美国东部是浑圆的而在美国西部是险峻的?为什么加拿大讲法语的人集中在魁北克省,而不是加拿大其他地区?本书解释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可读性颇高。本书介绍地理学研究的四大传统——地球科学传统、文化-环境传统、区位(或者空间)分析传统和区域分析传统,这种说法是我以前没有见过的,但这四点也确实非常重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凸显出来。

  对于我而言,读这本书有以下几点收获。

  第一,弥补了知识上的不足。上大学的第一节课,老师告诉我们,地理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虽然知识基础是比较扎实的,但也仅限于高中地理知识,这本书里涉及的文化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弥补了我的短板,我也学习到了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概念,如地貌里的均夷作用,还有一些不太清晰的概念、原理也更加清晰通透,如土壤剖面的各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继续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讲透,以便于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

  第二,利用书中实例命题。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试题的“影子”,如交通等时线图,以前就出现过类似的试题,书中有很对丰富的插图和例子,很多可以作为命题的材料。

  第三,地理即生活,生活即地理。这本书将地理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突出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引导我们用地理的眼光看待生活中很多看似偶然的事情。大多数学生以后不会从事地理专业的工作,地理考试不能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应该在课堂上,多引入一些生活实例,比如买房子看区位,采光看楼间距、楼层,引导学生用地理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第四,开展情境教学。书中的每个章节都是以实例引入内容,引起我的阅读兴趣,每一章节后,会设计一些问题,引发思考。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多使用情境教学,把情境贯穿教学始终,从导入到问题设计,吸引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第五,培养学生防灾减灾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书中有一些关于灾害、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如印尼海啸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海底地震,引发海底断裂处上部的海水猛然下落产生的冲击波形成了高达10米的海啸波,但是地震和海啸造成的破坏性结果不单是自然,还由于人类并没有在印度洋建立海啸预警体系,有些学者认为沿海红树林沼泽的大量砍伐也增加了海啸的破坏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强化这一点,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的意识,去保护自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社会培养有环境保护责任感的公民,也是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洛夫克拉夫特说过,“我们都是广阔空间里的流浪者,漫长岁月中的旅行家。”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地理是内容是非常宽泛的,是会随着时间而发展变化的,我应该克服懒惰,多抽时间翻开书卷,看看别人眼中的地理,学到新知识,引发新思考,做一个合格的地理人。

【《地理学与生活》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物流地理学习心得体会05-06

学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11-19

读书生活心得体会10-27

地理学科工作总结03-15

地理学期工作计划05-08

读书与生活05-03

读书的生活07-15

读书与生活05-03

哲学生活读书心得范文08-02

读书生活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