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指南实践心得

时间:2023-10-26 07:56:4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指南实践心得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指南实践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指南实践心得

指南实践心得1

  今天,我认真阅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将从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的发展,而且发展得更好。通过学习《指南》从中我有所领悟,作为家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记得在然然一岁八个月的时候,我经常带她去图书馆玩。偶然的'一次机会,发现一个比她大一点的小朋友竟然能认识书上的好几个字了。当时的我心急如焚,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赶忙到书店买来一本《识字书》,在家紧锣密鼓地实行“认字计划”了。在我“日也教、夜也教”的辛勤劳动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长时间。我家的宝贝也能照着书上的图片说出“大、小、田、土、日、月、水、火”几个字了。可是好景不长,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拿出书本问她的时候,她居然一个都不认识了。后来我才知道,教育孩子也要根据孩子每个年龄段的不同特点,而不能一味地拔苗助长。

  《指南》中指出3—6岁是孩子发育的一个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位家长必须重视的一件事情。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给然然讲个故事,故事讲完的时候,我还会给她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小家伙有时很调皮,遇到不会的时候会说“妈妈,我想睡觉了!”当然了,要是回答对了的话,我也会适当地给她一些小奖励。小家伙尝到了甜头,开心极了,每天晚上一到时间就嚷嚷着让我给她讲故事。好几次,我试探着让她把我给她讲的故事重复一遍,她竟然能一字不落地说出来。“有耕耘就有收获”,我想只要我们家长有耐心,孩子们都是挺棒的。

  《指南》的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教育幼儿的具体办法,对成年人提出了明确要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家长不能盲目攀比。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多给孩子肯定和表扬,不能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与其他孩子的优点作简单比较。

  以上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以后能和中三班的老师、家长们多多交流,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谢谢!

指南实践心得2

  最近,有张照片刷爆了朋友圈。照片中母亲抱着孩子坐在拥挤的地铁里。为了不让孩子的脚碰脏旁边人的衣服,妈妈特意用手扶在了孩子的鞋底。一个小小的动作足以显示出家长的教养。于是,大家都在纷纷讨论该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说:言行粗鲁没有礼貌的小孩,和行为得体彬彬有礼的孩子之间,中间差着一对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好父母。

  最近看了一本有关如何培养孩子的情感和社会能力的《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或许可以给迷茫中的父母们一个很好的启发。

  这本书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孩子,特别是10岁以前的孩子,无论你是即将为人父母,还是已经是宝爸宝妈了,或者只是帮助带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本书都会帮助你解决一些在育儿中遇到的难题。

  本书通过75条黄金法则,讲述了教育基本方法的三个关键点:接受、界限及一致性。教会父母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该法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并指导父母该如何做。

  每一条法则都尽量简明扼要,让家长拿来就用且好用。小从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大到如何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覆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绝大多数问题。是一本难得的实践指导书籍。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的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博士本人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初为人母时,她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却找不到一本适合父母阅读的指导书籍,要么是要花费时间和精力钻研的大部头,要么就是草草教授方法却缺乏理论基础的鸡汤文。这使得艾丽卡萌发了要写一本真正满足父母需求的书。

  艾丽卡博士创办了广受欢迎的父母教育研讨班,并为多家报纸杂志撰写专栏文章,这些都为她积累了大量资料及实践经验,最终呈现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这本书里。

  这本书让我收获最大的是:为人父母教育子女时,我们应该有三个正确的心态即:一切教育从爱出发;学习者的空杯心态;“脚手架”的辅助功能。

  一、一切教育从爱出发

  艾丽卡博士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件既有乐趣又有挑战的工作。但现实中,我们却将它变成了父母和孩子的角斗场。

  昨天,我去上瑜伽课时,在隔壁的跆拳道馆门口一对母子就上演了一场大戏。男孩哭了近二三十分钟,妈妈撕心裂肺地咆哮了同样长的时间。孩子要求妈妈先说“对不起”才肯进去上课,妈妈则死活不说。一个不依不饶的娃碰上一个视死如归的妈。听得让人惊心动魄,担心一个不留神孩子哭缺氧或妈妈被气中风。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有些父母为了树立为人父母的权威性,要求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的命令。于是,我们就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我是你爸,你就得听我的'。”

  “我这样是为你好,你怎么能这么没良心呢?”

  “你要不是我儿子,我早就不管你了。”

  没有爱的参与,这样的教育更多的是权威和绝对的服从。

  书中,艾丽卡博士认为所有的教育都要以爱为根本,从良好的亲子关系出发才会有的放矢。否则,再黄金的法则的也只是废铜烂铁一堆,毫无用武之地。

  而所谓的爱就是要无条件的接受,无论好与坏,聪明与蠢笨,健康与疾病。

  就好比作为运动员的姚明是否能接受自己的女儿压根儿就不喜欢篮球运动。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能否坦然接受自己的儿子患有精神分裂症。

  好的养育是用爱滋养他,用爱陪伴他,然后慢慢地放手。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描写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二、学习者的空杯心态

  伟大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经说过,她无法理解人们看待事物重要性的方式:我们制定了法律,要求所有人必须拿到驾照才能开车,但我们没有考察父母的教育能力,就允许他们自行教育子女。

  艾丽卡博士认为教育是门技能,和读书,写字一样,是需要学习和践行的。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一说,我们都是在现实中不停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然后让自己变成合格甚至优秀的父母。这也是为什么本书取名为《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而非《完美父母教养实践指南》。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1.当我们犯错时,不会在再执拗地追问自己“我怎么会犯这样的错呢?”,帮助我们从严苛的自我审判中解放出来,去真正地面对问题,思考“我该怎么做才是合理的?”,进而来解决问题。

  2.有空杯的心态,才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这点非常重要。

  想必很多妈妈和我一样也遇到过下面这样的情景:和2岁多的孩子说马上要出门了,让她放下手中玩具准备出门。可是等你收拾完毕,发现孩子还坐在原地玩。于是再次催促孩子我们要出发了,结果仍是一样。这时,当妈的可能火冒三丈,感到自己不被尊重。

  可是根据《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的法则29“孩子的大脑与成人不同”,你可能真的是冤枉宝贝了。因为,她对妈妈真的没有丝毫的不尊重,实际上,很有可能是她正经历“非注意性盲视”,对于她正在关注的事物之外的事物,她缺乏意识。所以表现就是她根本就没有注意听妈妈说了什么,自然也不会做出任何反应。

  可是,如果当妈的不学习,怎么会知道“非注意性盲视”呢?没准一场大戏就会因此而上演。

  作家黄淑文说:最圆满的亲子关系,是在成就孩子的同时,成就自己。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保持空杯心态,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原因。

  三、“脚手架”的辅助功能

  维基百科中对“脚手架”的解释是:“一种临时性的结构,用于支撑施工人员工作。它也指一些建筑材料,可以辅助房屋建设,或用于保养和修缮房租。”? “脚手架”也是教育孩子时可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允许父母在不越俎代庖的前提下为孩子提供支持。

  生活中,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很直接粗暴的“你应该做这个”,“不应该做那个”。

  我听过一个说法,说父母对孩子说的话里,90%都是教孩子“不要做什么”。

  最开始我觉得这种说法很夸张,后来我用一天时间留意和分析了一下自己跟孩子的对话,结果还真是这样,可能还不止90%。

  正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这种过度干预,甚至是争夺控制权,使得我们的孩子丧失了尝试甚至试错的机会。

  艾丽卡博士认为我们应该像“脚手架”一样,只是辅助,在孩子提出请求时给予指导,而非直接帮助。我们应该还给孩子主控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行动,让他去尝试,即使是错了,也要让他去试,并接受结果,要让他知道一个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其实也是一种学习。

  多少妈妈会抱怨:每天早晨要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叫娃起床,甚至帮孩子穿好衣服;帮着收拾好上学需要的物品;放学又要督促孩子写作业,晚上还要再三强调该上床睡觉了。总之,一天忙到晚,自己辛苦不说,孩子还抱怨妈妈管的太多。可当妈的总是担心孩子万一迟到,万一作业没完成,万一……

  可妈妈们没有仔细想想:这无数个万一不仅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同时也成了阻碍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以前听人说过一句话:孩子就像风筝,而父母就是那放风筝的人,适时地放手,可以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这本书不仅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思想上有所改变。

  就像艾丽卡博士所说:“维持一段关系就像两个人在跳舞。如果一个人变换了他的舞步,另一个人也必须要跟着变换。”

  要想改变孩子,那你首先要改变自己。正如我们常听到的那句话:“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先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指南实践心得3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作为一名4岁儿童的家长,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了一遍这部60页,2万多字的《指南》。

  说实话,这个指南从原则上讲是很不错的。《指南》所涵盖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6个领域很全面,32个学习与发展目标很具体,87条教育建议也可操作。比如,《指南》提出要引导6岁以上幼儿关注和思考动植物的外部特征、习性与生活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意义。举的例子是兔子的长耳朵具有自我保护的作用。说实话,我活了30多年,不知道兔子的长耳朵有啥用。一检索才知道兔子的耳朵一个功能是可以帮助兔子听到微弱的声音,并确定声音来自何处;另一个功能是帮助兔子在奔跑的过程中散热。我不知道老师和家长知道这两条功能的有多少。

  但是通读《指南》,感觉到“接地气”的,“本土化”的内容,特别是具体的例子,还差了点意思,欠打磨和考量。比如礼貌地对待老年人,没有问题,但要求4岁的小朋友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是不是要求苛刻了点,不太合理。还比如,“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正确,但是《指南》建议的“你扮演的大灰狼声音真像,要是表情再凶一点就更好了”(这是《指南》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原则上没什么问题,但听上去就是有点别扭,有点说不出的感觉。

  一、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孩子的内向性格?

  1、小三班家长心得: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只要我们做父母的能够加以引导,有足够的耐心来对孩子,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培养独立的品质,做父母的与孩子多加交流,做孩子的朋友,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只要坚持不断的努力,孩子会改变形成健康的性格。

  2、首先自己应做个“十心”家长,对孩子不能凶狠粗暴、尊重孩子。

  二、对“七个一”教子法的心得体会:

  小二班家长心得:

  1、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有时会很气愤,忍不住发脾气,在这本书上学到很多的,知道家长的粗暴吼叫不会使孩子改正错误,相反会产生叛逆心理,就算是在权威下改了,也不是真心的。

  2、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物品,不是我们生他养他,他就必须什么都要听从我们安排的应声虫,他是一个独立的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尊重他的自尊,他的想法,他的接受能力,甚至他的小脾气,教育他是在尊重他的前提之下是两个平等的个体之间的交流而不是一个权威的对一个弱势群体的指手画脚,困此“七个一”只是一个形式,关键是内心孩子的尊重。

  3 、学习了“七个”教子法后,反思了自己平时的行为,自己大体上还能按照“七个一”的方法来处理孩子的错误,但是在面对孩子的不听话,项撞家长时,我偶尔还是控制不了心中的怒火,当面训斥孩子,要引以为戒。

  三、家长如何对待一个动作慢的孩子,该如何进行指导

  小一班家长心得体会:

  我们的孩子也有在做一些事时动作过于慢的情况,我认为孩子不像大人,孩子的思维过于狭隘,因此,我和孩子的妈妈也经常教育她,提醒孩子,做什么事情动作要快一点,不要磨蹭,比如早上爸爸妈妈急着上班,孩子要上幼儿园,以后,我们还要对孩子加强这方面的沟通。

  四、谈谈自己对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的体会

  贝贝班家长:

  1、通过学习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内容后,让我懂得了怎样帮助孩子去完成作业,我会用正确的方法二:“像亲人一样安慰他,亲亲她的小脸,语气平和而友好地对他说,不要哭了,谁都有忘记事情的'时候,我们现在想想怎么办?”当孩子听了以后停止了哭泣,困为家长的理解让孩子得到慰,情绪平静了,利用这种方法去帮助孩子,我也会配合好老师,共同使我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2、和书中犯错误的父母太像太像了,以后我一定要先把自己教好,管好,再以身作则,来教育和引导自己的孩子,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母亲。

  这本《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让我学习到了许多教育孩子的方法,非常感谢幼儿园老师给我们订购了这本书,我以后还打算继续订购。

  3、我的想法是要使孩子养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家庭成员得采取一致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和行为,孩子的童年应当是快乐无忧的`,但孩子也会有孩子的小小烦恼,我们应随时关注防仓的情绪体验,肯定,鼓励他帮助他,我觉得我们不应当包办代替剥夺孩子生活自理的实践机会,这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已去做,让孩子快乐而健康的生活!

  4、大概翻了几篇,有的个案讲的很好,对教育孩子也有很大的启示,但和中国现行的教育式,教育方法和我们的大的教育坏境是否能完全吻合,还有待探讨,如案例所说,德国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平常心看分数,他们没有就是压力,而在中国以分数决定命运,依然是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做家长的最终希望中国教育的理性回归,还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五、阅读了孩子之间在玩耍时发生矛盾时家长如何去做?

  宝宝班家长心得:在我们的儿子上幼儿园后,老师每一次推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给我时,我才感觉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看过后更觉得自已对孩子的教育真的很差,我反省孩子的很多不良习惯和任性的脾气,都源于自已不懂教育的后果,以前只要一看到孩子间发生冲突,我会在第一时间内上前制止,通过这一些时间的学习,我的体会很深,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们每个人想成为父母很容易,如果想要教育好孩子可绝不容易,为了孩子我努力去改变自己,并说服家人一起配合,希望能通过一家人的努力,让我们的孩子更快乐、健康。

指南实践心得4

  这次的学习在我今后的幼教工作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收获最大的就是:爱孩子就不能拔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其实错误的事情;爱孩子就要明白,怎样帮助孩子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达到目标的方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通过学习《指南》,反思自己以前,曾经好大喜功,做过拔苗助长的事情。

  《指南》中指出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语言的发展中词汇量迅速增长,已经能掌握各类词,逐渐明确词义并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种语法结构。在言语表达上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出现了自我中心言语。自我中心言语是伴随着动作和游戏而进行的自言自语,它既可以帮助儿童出声地思考,又能暂时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但有些孩子也会出现言语失常现象,在《指南》中,专家提示到:这一时期,儿童说话常有重复或犹豫不决的情况,在与他们交谈时,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话,对口吃现象不必太在意,训练孩子轻松愉快地发表议论。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则要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同时有计划地让他们学习一些书面语言。

  另一个收获是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自己先要做到。这话说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要孩子学会倾听,老师自己要弯下腰,认真听孩子说话;要孩子诚实,老师也不能失信于孩子。

  我对《指南》中新增“学习品质领域”有些感慨,《指南》中是这样表述的“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我们一线的老师,天天的教学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的。而在这一个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落实,孩子的参与度等等,再看名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在行云流水的环节之余,总感觉,她们给孩子们的,不单单是教学内容本身,还有很多“升华”在活动中,这就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说过“幼儿园教的知识都没用的,到了一定的年纪,孩子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那里还要教?”听来不服气之余,也觉得有那末几分道理。可是假如我们只重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孩子的自控力、关爱他人、乐群于人、积极乐观、独立自理、爱好好奇心、积极认知风格、积极学习态度和谨慎行为风格等延续发展品格的培养。那么这类幼儿教育就是有缺陷的。现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

  作为教师,不能片面、刻板地“上课”、“说教”,而要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个领域的培养目标、途径,都不能离开生活。我们不能期望孩子被吓各种规则,然后自觉去做。我们应该做的,是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多体验、多操作、多感知。

  “陪孩子一起成长”!这是我最深的体会!

【指南实践心得】相关文章:

指南心得体会01-11

儿童发展指南培训心得04-11

儿童发展指南学习心得10-20

幼儿园指南培训心得05-08

指南健康领域的学习心得04-22

指南健康领域学习心得04-04

学习《指南》心得体会07-15

指南心得体会27篇06-27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02-28

幼儿园指南学习心得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