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

时间:2022-09-23 15:27:5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通用14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通用14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 篇1

  今天我有幸在线聆听了xx教授专家的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主要内容和变化,通过专家的解读,让对新旧课标的异同有了初步的了解。

  xx教授用一个半小时解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主要变化、课程性质及理念、核心素养和价值目标、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业质量。课程标准的变化主要从价值引领以文化人,素养为纲任务导向,立足生活实践主线,强调情境主题统整四个方面进行解读,清晰的认识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改变。

  通过本次线上学习,我认识到国家对文化自信的要求,能够感受到时代发展中祖国的强大。同时新课标还强调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对语文教师跨学科整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课标对整本书的阅读也提出要求,如何让学生阅读量增加是我们教学时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今后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关注课标、学习课标关、研究课标,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落实语文综合性实践性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围绕语文课程三大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把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基础和重点,抓好落实。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以三大文化为主题安排教学活动,以六大学习任务群为依据安排教学内容,在单元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3、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四学段学业质量标准,保证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4、加强学习,强化语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把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总之,今后我将继续研读新课标,指导自己更好的投入工作。关注课标,就是关注教育的未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 篇2

  有幸参加了线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的网络专题培训。xx教授围绕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以“价值引领,以文化人”“素养为纲,任务导向”“立足生活,时间主线”“强调情景,主题统整”四个方面为主线,阐述了新课标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听后,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

  xx教授的讲座,使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教师的教法有了新的认识。

  1、课程实施增强情境性,实践性

  其实,我们在准备公开课时,往往会让孩子做很多的实践准备,比如,搜集资料、拍照片、带实物道具,课前小采访、假期小调查……这些都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新版的课程标准更突出了这个实施特性,这其实是育人核心素养目标的一大展现,也要求学生更高的参与度、更强的思辨能力、更好的审美体验。这也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转变观念,情境性和实践性不仅仅体现在公开课中,更应该切实融入家常课里。

  2、课程内容的变化带动教与学的变革

  核心素养要求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无一不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变革。这都带动着我们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相应地改变。教师的能力要求越高了,我们需要学习和教的内容也更多了。唯有终身学习,才会适应时代变革。

  3、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让我认识到语言文字积累、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渗透学习任务群,不断地去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阅读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沁入,提高学生认知理解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本次线上学习,我不仅快速有效地理解了语文新课标,并且能精准抓住新课标的重点、难点,尤其是新课标的变化和特点。这对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学习,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努力,积极实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 篇3

  拿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后文简称“新课标”),便开始了紧张的学习和梳理。目前共读了三遍,第一遍通读,了解主要内容;第二遍圈画,找到其与20xx版课标的异同之处;第三遍,听取了xx教授的讲座之后,又对他提到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再次细读。

  幸运的是,我是在新教材全面实施之初刚好从一年级开始执教,对新教材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我发现本次新课标的很多内容,都和新教材有很好的契合,这为我学习理解新课标奠定了基础,让我有了不少基于实践的发现和感触。

  一、新旧课标的对比

  在对比新旧课标的异同之处时,我发现,具体的学段要求变化不大,大多数内容进行了整合。其中,有三处明显的变化值得注意:

  1、在“识字与写字”板块中,增加了对汉字音、形、义及与生活、行为联系的探索,这一点变化,我认为是对应了“核心素养”的总目标而来的,在新教材中,除了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不断渗透,还专门开辟了“识字加油站”栏目,一单元开展一次集中学习;

  2、原来的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体现了跨学科的学习理念;

  3、小学三个学段中,在“阅读与鉴赏”板块中,单列了“整本书阅读”这一项,且各学段要求层层递进。

  我想重点就第三点变化——“阅读与鉴赏”中整本书阅读的内容,谈谈我的思考。

  二、“阅读与鉴赏”的变化

  20xx版“阅读与鉴赏”板块就是20xx版的“阅读”板块。新课标对原课标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此外,单独增加了“整本书阅读”这一条。我们来看看,不同学段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

  第四学段(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课程标准一字千金,把“整本书阅读”单列一条,足见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从不同学段的要求也可以看出,这一目标也是层层递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能力,逐步推进的。

  三、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增加“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呢?当然是因为它重要啊!

  为什么重要呢?在xx教授的讲座中,他也着重提到了这部分的变化,并且详述了之所以这样变的原因。我深以为然,在此摘录下来。

  1、如今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阅读量不够。古人读书都是读整本书,有整段的时间去阅读,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会更好。从新学堂后,为了提高效率,课文开始一篇篇精读,再举一反三,但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

  2、阅读量是语文素养的核心。xx教授认为,没有阅读量,语文素养根本没有办法提升。有了阅读量,稍微点拨一下,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上去了,因此,必须要通过读整本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小学是阅读的黄金期。xx教授说,中国的学生,小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期,到了初二之后,阅读的时间就急速下降,为了应试,只能暂时放下阅读,因此从第一学段就开始强调整本书阅读。

  4、通过整本书阅读磨性子。现代人面对各种信息轰炸,变得浮躁,而整本书的阅读可以让人静下来,磨炼耐性。

  四、整本书阅读的落实

  结合xx教授的指导,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落实,我有几点思考。

  1、在课堂上落实好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新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栏目,这个栏目就是主题式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不仅给学生推荐图书,还指导阅读的方法,要求全体学生共同阅读。我们不能再秉持以前的旧观念,认为这不是应试的知识,就不予重视。要针对快乐读书吧,实实在在地进行读书指导,开展阅读活动。

  我们学校把每册“快乐读书吧”的书籍都按照学生人手一本的量进行了配备,这为我们开展此项教学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我校每周五下午的七彩社团安排了专门的阅读指导课,进一步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这学期,我就利用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开展了寓言故事的主题阅读活动,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开展一些有趣的阅读小活动,将寓言故事的主题阅读很好地推行了下去。

  2、更加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xx教授表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要放松一点,“让学生有兴趣,想办法让他们有兴趣,没兴趣的人也不要过分苛求。”这一点我深以为然。动不动就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的事,我不会做的,虽然也担心有的学生没有真的去读书,但一旦开始因为阅读而交作业,就会让大多数学生失去兴趣,就得不偿失了。

  那我是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呢?有很多种途径:一、我会在家长会上不断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家长与孩子亲子共读、交流读书感受,让家长在书籍上多投资,多买书、多去图书馆,为孩子创造家庭阅读氛围;二、我会在班级营造“读书好”的氛围,常常表扬爱读书的孩子,用书作为物质奖励来促进孩子养成好习惯;三、我会不断给学生提供阅读资源,充分利用班级的图书角开展读书漂流,每年发布一次推荐阅读的书单,每周评选一名“好书推荐官”进行好书推荐,时不时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

  3、注重自由阅读。xx教授着重强调了要让学生自由阅读,例如书单的设计,成人推荐的书单孩子往往不爱看,那就不能强来,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喜好。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确实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自己喜欢看的书往往比较浅显,存在质量不够高的问题。我遇到这种情况都会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去调整,发现孩子们读的书质量不高,不动声色,但是不停地在班级推荐一些更好的书,同时,适时开展一些好书共读的交流活动。有了老师的引导,多少会有一点变化。但受限于孩子水平的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只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其实这个书单的制定,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方式,由老师制定变为学生共同制定,学生自己推荐的书,他们一定会更加感兴趣。我打算下学期开始试一试。

  古往今来,太多的先辈向我们讲述了读书的重要性。新课标中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提出,是基于“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理念,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盏指明灯。我想,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把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真正地培养起来,那将是伴随学生终生的良好习惯,于我们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 篇4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20人的小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可以组织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可以结合本校提出的读优秀诗文的活动有效开展。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 篇5

  本次学习了xx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解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其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一是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使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裁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心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

  二是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

  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课程结构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实现,而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会让我们每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得更紧密。

  之前我在教学上基本仅以教科书为教与学的资源,顶多加上教参,这就导致我的教与学生的学非常单一且低效。现在有了学习任务群的引导,我在以后会尝试着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我的教学活动,让我的语文教学从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作业设计上我也会立足于学习任务群,做到“少而精”“实而活”。

  今后我将继续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做到常看常新,并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 篇6

  今天有幸聆听了教育界大咖xx师范大学xx教授的线上讲座,她是真正懂语文、懂孩子,还能站在未来看教育的人。

  她先就20xx年版和20xx年版课标目录进行了一番对比,从大方向告诉我们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深度剖浙了此次新课标的五个主要变化,分别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和加强了学段衔接。

  听完xx教授的分享,我最大的感受是,她实际上是在解读语文学科的改革定位是什么,只有重新认识了语文教育的价值,作为一线的我们才能理解该怎么带孩子,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课堂和资源引导。通过语文学习,构建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我们要关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部结构,关注义务教育阶段各学习任务群是多重对应、相互交叉、渗透的关系,关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不同,体现出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国家现在倡导的是真正情境化的语文学习,通过“单篇阅读、阅读单元、学习单元”线性学习,围绕一组课程内容,提炼一个学习主题,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开展一次学习活动,让学习主题成为一个统整的、典型的学习活动。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优化了知识结构,情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状态,语文学习活动来源于生活,打通课程内容和学生现有知识的联合,发展学生的情境学习力和应变力,学语言和用语言,让学生丰富语言运用经验,逐渐探寻自己的语言风格,实现语言运用的提升。

  我们应该更好地解读语文新课标,把握学业质量标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培训时做到终身学习,聚焦问题,研训一体,努力开发和利用有特色、系统化的课程资源,用更大的格局来定位自己的科目,定位自己的教学,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把好方向。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 篇7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xx年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xx年版)颁布后,全体教育者掀起了学习热潮,这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做好品质教育的需求,更是随着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网络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的需求,谋划自己如何更好的进行学科教学的指南。作为语文教师,我也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近期又聆听了xx的讲座——《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文化内容的基本认识》,xx的讲座——《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通过学习,不仅明确了今后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更为自己的崇新课堂找到了理论基础。

  一是语文教学要加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教育思想,要将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通过以文化人,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作为教育者,必须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精神内涵,通过学科教学优化育人蓝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语文课程的育人的导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课程性质中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正是基于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语文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实际的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部编教材,加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教育思想,要将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特别是要结合部编教材中选编的革命文化内容,引导学生构建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语文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但要立足文本,还有走出文本,依托文本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旁征博引,尽可能的通过革命英雄、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文质兼美的文章等,塑造学生爱国爱党的美好品质。

  当然,作为语文教师,要将向上、健康的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增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有了这样的教育情怀,我们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按照相关要求落实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 篇8

  在这学期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语文”两个字的含义相信大家都明白,简单的来说就是“语言”和“文字”。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学好语言和文字。书中提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明白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在语文教学方面倡导: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并且针对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了,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教育教学中的互动,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而是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生互动,则是学生之间摆脱了“各自为战”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互相推动,从而共同提高学习效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哪些地方还没有读懂。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平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习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我在班里组织了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依次站起来背名人名言,全部背过后,再进行新课的学习,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则主要利用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其余部分在课外进行阅读,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要要求学生平时多练字多写字贴,告诉他们正确的写字方法。字也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从字迹当中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方方方面。作为一名老师就更要能写得一手好字,无论是钢笔字还是粉笔字,而且平时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 篇9

  20xx年11月1日至3日,我到肥城市龙山小学参加了泰安市小学语文“混合优质课”的课堂展示活动。课堂上执教教师和蔼可亲的面孔、孩子们愉快学习的氛围、精英教师们精湛的教法、可行的教学建议、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和谐与温馨……久久不能忘怀。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最大的感触就是课堂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大阅读教学模式的尝试,就此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一、对新课程的思考:

  在本次学习中,与会专家为我们做了精彩点评,以及精英老师们从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等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诠释,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二、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1、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及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2、教师将应为课程研究的设计者。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许许多多这样哪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提炼方法,不断的拓展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来自不同县市的16位教师的优质课例。几位教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和谐、活跃的气氛,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

  刘艳老师执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举止大方、亲切自然,用自己个性话的语言和适时精到富有激励性的点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气氛自然、活泼、井然有序。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得到了情感体验,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存有遗憾的艺术,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反省、深思、实践。也唯有此,才能使遗憾不再是遗憾,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永葆青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 篇10

  通过参加学习了xx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培训,让我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是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的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这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工作中既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

  下面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总结如下:

  第一,通过学习,

  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第二,通过学习,

  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三,教学中,

  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第四,在教学进程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我还会不断的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能为孩子们奉献宝贵的知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 篇11

  时至年末,很多课程的学习也都接近尾声,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本期所走过的路,可以说感概颇多。

  学习期间,我对阶段所要学习的课程都首先作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而我也是基本上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完成本期的学业。

  本阶段学的课程门类繁多,内容复杂,有新时期师德修养、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法、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校本研修面对面、现代教育技术等等。有文科也有理科,有理论课,也有实践操作课。总的来说,而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法给我的更多感觉则是新鲜,学得也比较轻松。下面我就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法的学习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因为我的专业是小学语文,所以小语的学习首先在专业上就没有多大的压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法》这本教材对我而言是第一本接触的比较系统的新课程理论。教材包含的内容很多,有语文课程理念、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认字和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等,再加上老师的精彩讲授,自我感觉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尤其是老师布置的几次作业更是强化和巩固了所学的内容,收获很大。因为我对阅读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查阅了很多关于阅读教学方面的材料,也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写了几篇关于阅读教学的学习笔记,希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这一方面有

  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法这门课的学习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来说还是非常有用的,譬如说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教学理念、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如何提升教师素养等等。总而言之,我觉得从该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除此之外,在该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有很多遗憾之处,老师曾给予我们几次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譬如说发表观摩感言,试讲等等。但我都没有上去。时光无法倒流,过去已成过去。我只是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加认真,不再有太多的遗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 篇12

  为了“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能得以顺利地实施,同时也为奠定研究实施的理论基础,我再次认真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使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及课题的实施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研教改及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新的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语文教学中不只是单纯的就课本而讲课本,而应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以下我就围绕自己学习略谈几点体会和感受:

  (1)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自由参与、创新参与是课堂教学的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老师恩赐、馈赠的,而是要让学生主动探究得到。但学生的主体性不是天生的,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组织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

  (3)通过学习我深切体会了转变学习方式与提高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为不合作不探究就不是新课程。我们发现,很多老师们凡上课又特别是有人来听的教研课,都必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当然,我们不是说用新的学习方式不好,我们必须明白,不管什么学习方式都是为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服务的,都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因此,学习方式不在于一定要多么新,而在于用得恰当,用得适度,用得有效果。现在的问题是,一些老师找不准合作探究的问题,把一些不该探究、不用探究、也无法探究的问题抛出来,让学生围成一堆,煞是热闹地讨论一番,然后教师又抬出现成的结论,合作变得毫无意义。另一种情况是,教师对合作学习不进行明确的指导,学生既无合作学习的意识,更无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就演变成给听课者看的花架子了。再次,一些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忽视自主,偏重合作,学生没经过对文本的充分自读,没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深刻的理解、感悟、体验、积累,一节课被大量的唱唱、跳跳、画画、演演、说说等活动占据,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彻底抛弃了我们原有的一些很好的学习语文的优秀传统。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失去了很多最好、最直接的机会。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不应一味照搬新课程标准的建议,应好好领悟其内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相信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会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科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发展、全体公民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 篇13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出国留学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体现儿童味。

  三、体现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 篇14

  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不断关注课程标准的变化,以便于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及时的调整。

  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的学习,我对语文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对20xx版和20xx版课程标准的目录对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到20xx版的课程标准更加的详细具体,20xx版的课程标准是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组成的,新改版的课程标准则是由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和附录组成的,两版的课程标准的目录,虽然也有相似之处,但是内容却有很大的不同。

  20xx版的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文化育人的导向性。更加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于语文的实际应用性更加关注,重在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出语文生活的实践性。在评价建议中,从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样性功能,变成了过程性评价,而且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这一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不再是笼统的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而是精选了更加优质的课程资源供老师们使用,调动多元主体,丰富了课程资源的类型。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20xx版的语文教学关注的是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学习,而20xx版的语文教学关注的则是跨学科的语文教学,20xx版的语文学习教学是语文学科领域的特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进行展开,而20xx版的语文教学则体现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整体规划语文的学习内容,注重课程的规划性和发展性,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进行展开,通过对比,不难发现,20xx版的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对语文的实用性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更加关注语文与时代的关联性。尤其是梳理与探究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尝试分类整理,尝试运用文字、表格、统计图、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来丰富表达效果,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版)》,我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了简单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修改,跟上时代的步伐,争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体会最新】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案例分析01-14

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有感04-06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程解读教案02-28

最新学记名句解读11-15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07-22

解读最新高考作文04-11

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02-25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考12-20

语文课程教学心得体会范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