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师读书交流心得

时间:2021-12-08 08:23:4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教师读书交流心得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读书交流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读书交流心得

教师读书交流心得1

  看完了《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仔细品味每一位教育家的成长故事,无不都透露着一个美丽的字“爱”。书中的名师都爱学生,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爱是成就他们事业的根基。

  正因为心中充满着对学生的爱,他们才会视学生如己出,才会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因为心中有爱,才更懂得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才更愿意等待,他们在静静地守候生命之花绽放出独有的颜色,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懂得:花儿有性,它们将绽放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

  因为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他们才会甘于清苦,埋头苦干,更有激情去努力探索;因为热爱,才会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习;才会觉的工作着才是美丽的;才会把讲台当作自己解不开的情怀;钱守旺老师说:朋友,不管是事业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自己的事业,我们都应当无怨无悔。当我们用爱心呵护自己的事业时,你会发现平凡的工作中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当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自己的事业时,你会看到生命之树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当我们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精自己的学校时,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是那样富有魅力!

  他们不但自己对学生对教育充满着无限爱,他们还是爱的使者,传播爱、延续爱。感动于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烈校长的教育观念,她在教学及管理中追求“以爱育爱”。她要求以教师自身的爱培育出学生的爱,她认为爱不仅是教育手段,更是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教育的智慧,唤起学生爱共鸣,最终使学生学会理解爱、主动体验爱、自觉付出爱。让教师以自己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培育学生爱心的理念。

教师读书交流心得2

  这个星期我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本书经过对生活朴素的描述,使我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忙!我认为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忙,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封父亲的信《要学会爱人》,主要资料是讲,安利柯的父亲看见安利柯走路时不细心撞了一个妇人,连对不起也没说就走了,感到十分生气,并告诉他今后应当怎样尊敬别人,培养好的品德。

  说实话,其实我有时也和安利柯差不多,每当有家长陪同时我都很有礼貌,但当家长不在时我就变懒了,见到谁就当没看见,头一低就过去了,连句话都懒得说。

  记得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碰见我家对门的阿姨,我连理也没理,低着头就往前走,装做没有看见,也不知人家是怎样想的,是不是从此把我看成一个坏孩子呢总之,我这样是十分不礼貌的。

  还有一次,也是在上学的路上,当我走到马路口时刚刚变红灯了,我便停了下来,这时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因没看见红灯,继续往前走,眼看对面的车就要过来了,本来这时应当赶紧把老奶奶拉回来,可我还在犹豫,到底去还是不去呢正当我犹豫不决时,我身旁的一位阿姨连忙把老奶奶拉回来,并对她说:“红灯了,先不能过。”之后,又把那位老奶奶送过了马路。看到这些,我十分的后悔,后悔我当时犹豫什么。我发现我的爱心突然间全都飞走了。我对自我说,以后可千万不能再这样了。

  一个人要培养好的品德,必须从小事做起。小事不注意,将来就成不了大事。

  今后,我要学会关爱他人。如果看见有小同学摔倒了,就连忙扶起来;看见有人遇到困难,要及时帮忙;包括给老人让路、给盲人引路、见穷人施舍、见伤员施救这都是礼貌的表现,这都是爱的表现。

  我真期望全世界的人都充满爱心!

教师读书交流心得3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民主教育的内涵,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师读书交流心得4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我们对此话颇有触发,可将之引申到教学过程中去:教师的职责不在于如何教,而在于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如果把学生当作容器,只是一味地教,让学生被动地理解知识,那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陶行知先生亦认为:教、学、做三者要合一。教,是引领,是引导,是为了学,最终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陶行知先生也以往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教育的规律。所以,要授之以法,言之以理,疏之以术,导之以行,引之以情,道之以德。《说文解字》曰:“学,觉悟也。”学,是对教过程的理解和体悟,是教的终极目的。做,是为了巩固学的成果,是教与学的反馈,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的过程,是联系实际的.过程,也是检验教与学的正确与否的过程。这个过程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仅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仅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是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教、学、做三者是学习知识、认识知识、掌握知识、发展知识的过程,它们互为条件、互为作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和谐融合。其理由是:经过认知、体验、实践,促进感悟,使之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主体认知和行为的过程。所以,教师的职责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资料、学的资料和做的资料必须和谐地统一齐来;教师不但要将教法和学生学法联络,并且要将自我的学问联系起来。概而言之,教师的职责在于教学生如何学,教法必须贴合学法,做到边教边学。其实,教师仅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本事,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本事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本事,即使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更新犹如快马加鞭,一日千里,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因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仅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此乃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教学做合一”既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此刻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所以,教学做是合一的。”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所以,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因而做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进取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行知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当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以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今日我们有幸拜读《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犹如黎明的曙光,引领我们走出教育的阴影和误区,走向光明。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让我们深深感到教育原先是如此的美丽。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何谓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包含教育的意义。”这就是说,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因而生活是活生生的,知识和经验都源于生活,都源于生活实践,知识的内涵与生活的内涵是相等的,所以他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所以,生活教育就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诞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其实,“教学做合一”与生活教育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这就是说,生活是无穷无尽的,知识也是无穷无尽的,活到老,学到老。所以,陶行知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仅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归根结底则是一句话:“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本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所以,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教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是我们此刻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耽读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们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即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崭新的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此刻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日,我们回顾陶行知先生的话,领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整合实践与理论的研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高。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创造性改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本意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教育是对学生经验的改造。”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就是彻头彻尾的形而上学思想,是脱离客观实际的唯心主义的教育思想,而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以内,这是极有力量的。”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唯物主义教育思想,是实事求是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又认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生活,选择生活就是选择教育,不是把教育简单地生活化。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们梦想的教育。仅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们健康的教育。“生活教育”另一层意义是人类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学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学生需要恋爱,那么我们就对学生进行恋爱教育,学生进入青春期,就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生活教育”能够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的教学情景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教师。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进取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资料进行教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学生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教师应当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像一个有生命的蜡烛,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我,使自我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党的教育事业,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我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们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继续奋行,引领我们继续探索和领悟。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也是“教学做合一”的最高境界,仅有爱其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先生的第一面伟大旗帜。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甚至于学生愿不愿学,是否开心欢乐,均不为教师所关心。我们无论在教学资料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为情感活动的中心是爱,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的沟通,人与人的交流,联系这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就是爱,爱是每一位学生都期望得到的精神雨露。柏拉图在其《梦想国》中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欲望、理性和精神构成的。欲望和理性,主要调控人的物质需求,而精神的追求则指向主体的存在被社会所认可和肯定。所以,我们要“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不管他们是否漂亮;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不管他们是否可爱;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不管他们是否聪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所构成的。教育应当把育爱与教真有机地整合起来,其终极价值是使人真正成为有自然情感、社会情感、精神情感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受教育者富有“爱满天下”的人,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自我、热爱他人、热爱知识、热爱智慧、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人类,热爱事业、热爱生活。仅有育爱,才会使受教育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会自觉去求取真知,追求真理,学做真人,践行真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学。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师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不是教师把做的道理填鸭式地交给学生。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构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激发爱的情感,经常深入学生中间,进行师生互动,充当学生的一员,与他们交流、沟通、合作、互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在人生的教学道路上用自我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蔟缤纷。

  我们深深感到,爱心是人间最真挚的感情,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播下爱的种子,“被阳光照耀的地方才是温暖的,被师爱撒播的眼睛才是明亮的。”作为一名教育者,自我心中应当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滴水,能够穿顽石;清泉,能够润心田;爱心,能够拨心弦。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期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担负着党的教育重任,我相信,只要对学生有爱、有信任,心甘情愿地付出,默默地耕耘,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素养及业务水平,努力使自我成为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成为学生的一头源远流长的“活源头”,用自我的爱编织着学生成长的摇篮。在自我热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好自我的本职工作,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用我们的爱心铸造我们崇高的师魂!让我们一齐努力,为托起明天的太阳而奋斗不息!

【教师读书交流心得】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分享读书心得12-22

书香教师教师读书心得12-13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01-07

读书心得教师能力12-10

教师目送读书心得12-10

中学英语教师读书心得_读书心得12-10

教师读书读后感11-24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感悟02-07

教师3000字读书心得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