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8-23 09:40:3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通用1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通用16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感到难过和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太多的经历,他们依然处于被精心呵护的阶段,要体会母爱并学会感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有赖于课堂的预设,有赖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更有赖于课堂的生成。这一课的教学,要跟着学生的需要走,引领他们在情感世界里走个来回,这是预设本课教学时的初步想法。

  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

  3、结合阅读感悟练写片段,通过练笔颂母爱、表情怀。

  教学重点是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母爱和孝子的情怀,又如何走出文本,感受自己母亲的爱,感悟到自己也该表达爱。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文字背后的含义。

  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读感悟,以读见悟”的方法,以“我的心里为什么难过、愧疚?”为主线,按“体会‘我’的心情——感悟、体会母爱——回报母爱”为线索,抓住课文中的几个动情点组织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读,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升华。

  说教学过程

  我用三个问题展开教学过程,学生也随着这三个问题进入“读”和“悟”的学习过程:

  l问题一: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我“第一次抱母亲”。就是这一抱,却抱出了几个“没想到”,为什么会“没想到”呢?

  设计目的——抓住三处“没想到”,呈现轻与重的对比,体会儿子心里的难过、愧疚,呈现本课的阅读主题。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摔倒。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难过”、“愧疚”是课文中直接出现的写作者心情的词,只是让学生找到这两个词是不够的,让学生画下三个“没想到”,通过“找——读——联系上下文想,交流——再读”这个品读的过程,才能达到“激情”的目的。

  l问题二: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让“我”如此难过与愧疚?

  设计目的——抓“母亲形象”,探究愧疚原因

  这个环节,我抓住以下几个动情点进行教学: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学生找到这两个句子之后,反复朗读,交流感受,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但逢……总是……”这些词语理解母亲的艰辛,母爱的无畏和博大。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一步想想,作为一位母亲还会挑起哪些重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最后让学生和作者一道质疑“力大无穷”这个词: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她的力量来自哪里?(母爱)

  l问题三: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作者心潮澎湃,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个动作,那就是——“抱母亲”,这回抱母亲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1、充分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激动的、幸福的、欣慰的……)

  2、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像作者那样传递你对母亲的爱!

  设计目的——抓“母亲的泪水”,激发感恩之情。

  l片断练笔: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这样激动,这样欣慰,这样幸福,而小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给与我们的爱难以计数,学了课文,你是不是也想说说妈妈对我们的爱,写写我们怎样回报妈妈的爱?

  设计目的——抓读写结合点,颂母爱,表情怀。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讲了一位旅居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为维护祖国的尊严,毅然拒绝了救命的面包,面包店的老板为之感到,帮助他的事。本组教材的模块以“热爱祖国”为主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围绕“热爱祖国为荣”的情感线索,挖掘文本资源,让学生通过多元的解读来理解文本,感情文本,吸纳文本,进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教学中有效生成和升华。因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面包店的老板态度的变化。

  2、了解作者运用外在的动作和表情,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由于我班现有的38名学生,是上学期重新分班组合的,其中有8名是从外地后转来的,加上有部分同学的学习方法死板,基础太差,导致两级分化特别严重。因此,我确定的重点是: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想象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难点是:了解作者用外在的动作与表情表达内心感受的手法。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设计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4、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三、说过程:

  1、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文章本不是无情物,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语文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这样的语文,根本就不能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热爱祖国是教师应在孩子的人生画布染上的底色。那一面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五星红旗”所蕴涵的沉甸甸的意义,对孩子理解文本中的“我”的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创设了“通过上节的学习,文中的哪部分内容让你特别感动?”这个问题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们带入了对全文的整体性回顾之中,开始不由自主的回忆旧知。与此同时,也被文中“我”的行为感动着,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2、自主读文,品味语言

  《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教学中,我设计了不同的阅读形式,组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研读文本、感悟文本。特别是理解几处重点词句时,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反馈交流,然后带着感悟读,最后老师引领学生品读。这样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丰满,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而语言实践就是要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反复品味,读出文中情,品出文中味,读出融入孩子自己情感的文本味来。在教学中,研读“我”的处境危险时,当学生找到语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提炼出表现“我”处境危险的关键词,并通过切身的感受、老师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查阅工具书随机理解了“漆黑”、“无影无踪”、“荒无人烟”的意思,让学生感悟到留学生当时处境的危险。在此,让学生想象此时留学生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为下文埋好了伏笔。接着,在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找出描写“我”动作与神情的句子,并通过想象体会“我”,当时的内容感受。从而指导学生读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到留学生对五星红旗的真挚情感。

  另外,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各抒已见,听、说、读、思的能力提高了,就觉得语文更有趣了。这篇文章中有看似矛盾的地方,因此,我抓住时机,在学生找到描写老板前后变化的语句时,让学生前后联系起来,通过对比,让学生质疑,从而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讨论交流,感受到留学生对五星红旗的挚爱,实际上是他爱国的表现,这是他宁可饿死也不用五星红旗换面包的原因,也是老板态度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切实体验到了文章的内涵。

  3、总结深化

  因为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立足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悟为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因此,在总结深化这部分时,我采用逐层深化,通过师生互读、音乐的渲染,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为五星红旗自豪的情境中,酝酿了浓浓的爱国情,激发了强烈的爱国志,从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以上是我品读课文后的浅薄认识,也是我憧憬中的理想课堂。然而在具体教学中还有许多缺陷,但我十分愿意尝试,因为反思失败课堂也是一种成长。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教材第七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仍光洁如新,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根据课标要求,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认识六个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涵的道理。

  其中,教学重点是能通过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寓意。

  熟悉了教材,把握了教学重难点,我有了这样的设计理念: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制作课件辅助教学,“以读为本”,摒弃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读、思、悟、议”的学习方法渗透其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努力做到课堂40分钟“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建构。

  为体现这一思想,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三、合作探究,精读理解

  四、对话交流,领悟道理

  五、运用技巧,创造表达

  六、总结全篇,拓展延伸

  下面我就依据这六步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得以落实: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上课开始,我就播放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课件,并配以课文的范读,让学生对本文的故事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这样,既为全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师生谈谈刚才观看课件的感受,对陶罐和铁罐特点形成共识,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这样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大声读、小声读),读时注意:读准音、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同桌互读课文,听后评一评,教一教对方,也可以同桌开展朗读比赛来检查读的情况。

  这“评”与“教”,“比”与“赛”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教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能力。同时,检查了生字和课文的朗读。

  3、 再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学生读后交流,明确:介绍了两件事:

  (1)铁罐看不起陶罐。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精读理解

  1、通过初读,明白了本文讲的事情是铁罐看不起陶罐以及他们各自的命运,那么铁罐是怎样看不起陶罐的?他们各自的命运又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我就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明确分工:小组长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记录员”记录小组学习的结果;“报告员”向全班汇报小组学习的结果;“检察员”检查小组成员学习的情况。这样组内成员都能“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尽所能”。让他们在组内充分读书,重点讨论这两个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参与小组的讨论,给予引导和点拨。

  这样,组内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小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

  2、讨论后,分组汇报结果,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或纠正,老师相机引导、归纳或组织评价。

  例如,在汇报1)铁罐是怎样看不起陶罐时,学生可能会抓住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以及写他俩神态的词语来说,这时,我就在他们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应用什么语气读好对话,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出铁罐的傲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要读出轻蔑的神气;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要读出铁罐的恼怒;“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要读出铁罐的怒不可遏。而陶罐始终是谦虚和自尊的,如:“不敢,铁罐兄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2)各自的命运:

  学生可能会抓住课文第15小节:“多美的陶罐!”;“小心点,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要指导学生读出人们惊讶、兴奋的语气。

  而铁罐的命运则体现在第17小节,即最后一句:“它,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早已无踪无影了。”

  第四环节:对话交流,领悟道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我这样安排这一步的教学: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空旁处。

  这种边读边作批注的方式是落实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有效形式。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这才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2、把自己的感受在全班交流,也可以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全班交流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珍视他们独特的见解和体验,允许提出不同意见,老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的倾听者和对话者,与学生同悲同乐。

  这样,在对话的场景中,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第五环节:运用技巧,创造表达

  通过以上的品读,文中那优美、鲜明的词句已不知不觉地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仓库中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语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表达。因此,我设计了下面的环节:1、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写一写。

  2、分角色朗读课文,分组表演课本剧。

  第六环节: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紧急仅仅以本为本,是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的,所以,有必要依托教材,把学习延伸到课外。

  因此,总结全文后,我又布置学生课下收集寓言故事,开个交流会。

  这样,又把学生从阅读教学的小课堂引向了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板书设计:

  19、陶 罐 和 铁 罐

  谦 虚 傲 慢

  ↓ 许多年后 ↓

  光洁如新 无踪无影

  板书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交流的情况和老师引导的情况完成的。抓住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揣摩和感悟,又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可谓“一石三鸟”。

  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能与课前预设的完全一样,要随着学情的变化而即时调整。只有把握学情,教服务于学,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内在的灵性,打造活力课堂。

  说教材:

  《林中乐队》这篇课文描写了了森林里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犹如一支乐队奏出的乐曲,嘈杂而美妙,和谐而喧闹。作者聆听森林里动物的声音,用热情的笔墨在和我们讲述他的朋友故事。春天,森林里所有动物发出的声音,如同一个综合型乐团,什么歌手都有,什么乐器也有,美妙极了。课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长期贴近大自然细心观察、潜心研究积累起来的成果。课文条理性强,围绕中心句“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有各的曲子,各有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具体介绍了森林里各种声音的演唱者以及演奏者和乐器。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酷爱森林,酷爱动物,酷爱大自然的情怀。

  说学情:

  学生对本课的动物名称和发出的象声词有的比较生疏(有13个要认识的字,9个带拼音的字)以及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在理解和运用时有难度,同时对森林里各种动物的叫声有一些熟悉,有一些不熟悉。尤其对动物各有各的曲子,各有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这一中心句与课文如何介绍的的学生一看就知道,但要体会作者怎样在聆听中辨别声音的特点对于学生不易察觉。

  说教法:

  为了课堂活起来,要结合本单元的有关的音乐方面的认识,结合学生已有的音乐课学习,平时聆听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声音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本身潜能,交流各种声音的美妙。课前预学;创设情境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容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读中体悟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方法;设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问题领悟作者的热爱森林以及动物和大自然的情感。

  说学法:

  课前预学:自学生字词,达到正确流利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你的发现。课上交流汇报学会的和疑难问题,全班研讨教师点拨。整个教学过程把要学习的知识点分散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解除学生学习中的困惑,适合学生学习成长,正如“跳一跳,摘桃子。”

  说教学要求:

  1、 自学生字新词。

  2、 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3、 学习作者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写法。

  说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学习作者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写法。

  说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自然界里的声音是很美妙的。你听见那些声音,能模仿一下声音吗?

  学生交流(小鸟啾啾 蜜蜂嗡嗡 青蛙呱呱 ···)

  2、师:同学们知道得不少,树林里除了这些小动物以外,有位小朋友他了解的更多。他发现树林里的小动物都叫起来,就是乐队。今天我们来学习《林中的乐队》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熟悉的小动物了解,评价激励学生思考林中的小动物还有许多是他们不知道的,让学生好奇地走进文本探究学习。)

  二、初读课文

  1、检查学生课前自读课文情况。

  (1) 五位同学轮读课文

  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如果发现读得不妥的地方,大家帮助这几位同学。读得正确的流利的同学交流自己预学的方法。

  (2)出示多音字

  一小觉 奏乐 难为情 爱好 结实 小爪子

  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和评价,采用表扬和批评结合进行小结。

  2、检查学生自学新词的情况。

  师:同学们对课文的新词有什么发现?说说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

  学生交流(带口部字多)

  唱 叫 吹 听 喧 嘷

  啭啼 咳嗽 呻吟 吱吱 嗡嗡 呱呱 哼哼 咩咩

  吱吱嘎嘎 咕噜咕噜 嘎吱嘎吱 扑噜扑噜

  师:大家看看想想这些带口子旁的字词有什么分别?

  生交流(动词的 声音的词 )

  师:对,声音的词把它叫做拟声词,模仿声音的词。文中什么叫声像咳嗽?能把这些声音与小动物搭配起来吗?

  生交流时要求每个学生只有说其中一个的机会。让大家都来参与啊。

  师:同学们一定还知道其他的拟声词吧!

  生交流(叽叽喳喳 啾啾 嘭嘭,咚咚,噼噼啪啪,叮咚咚 啦啦 哗哗 汪汪 咚咚 呀呀 呼呼 嗖嗖 潺潺 嘘嘘 鸭鸭 嘎嘎 铃铃 滴滴 答答 飕飕 淅淅 瑟瑟 沥沥 哼哼

  师小结:拟声词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真不少。它把不同的小动物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会用其中的喜欢一个的词说句子吗?

  生交流(迎新辞旧的日子能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海底世界能听到小鸟在啾啾地唱歌声。

  学校鼓号队在咚咚咚咚地敲鼓······)

  (设计意图 针对本课要学习的生字词多,让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特点,掌握规律学习,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情感体验来学习,既简便又快。)

  三、质疑问难

  师:1、同学们课文中有没有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呢?

  学生小声读课文后,同桌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吗?

  个别学生读课文

  学生评价

  教师小结读课文不仅做到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有感情。(设计意图:让全体学生都知道自己学得可透彻,巩固复习有提高阅读课文的能力。)

  四、作业

  1 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2、抄写积累运用中的本课的词语。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在说教材中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教材分析

  《赏花》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本单元以“人间真情”为主题,内容丰富。在全书中的作用就是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友情的可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所带来的快乐,学生可通过学习,从而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本单元中《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新年礼物》讲述的是亲人之间的爱。《古井》讲述的是乡村中,邻里之间的关爱。而《赏花》和《炊烟》这两篇课文讲述的是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关爱。

  《赏花》它截取了一群盲人游客在孤独与寂寞中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但行不多时他们不光听到了小河哗哗的流水声,而且看到了盛开的油菜花,飞舞的蝴蝶,他们用心体会到了春光的明媚??这一小片段。而这一切都来自于售票员秀子和司机的善良与热情,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文章题目为“赏花”但非一般意义上的“观赏”“欣赏”,而是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和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本文文字浅显,学生能够读懂,但是它表达的情感有时很含蓄的,学生不容易去体会。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外界事物具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同时在这一时期他们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长及,能够胜任更复杂的学习任务,而且他们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在快速发展。但是他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还不能完全的了解,没有形成明确的是非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向正义、有道德的一面引导。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 正确认识本课“履,厢,售,票,氛,岔,夕,限,弥”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索,票,盲,夕,郊,岔,梅,亭,驾,旷,夕,限”12个生字。 b.能逐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b.通过学习课文,抓住文章脉络,以达到提高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对文中词意的理解和朗读、默读、复述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真情。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掌握文中盲人们能够复述课文。 难点:理解车内气氛变化的原因,感受课文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温暖与亲情。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景法。

  学法:品读法,合作交流法。

  本篇课文的难点就是让学生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学生难以感受到的情况。我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与创设情境法,对于学生们难以理解的地方,如文章当中盲人们的心理变化过程,我讲主要采用讲述法,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学习第十三自然段中,我将采用创设想象的情景法,让学生们想象,盲人除了“看到”了梅林、小河、百灵鸟还可能看到了什么。

  教学活动是交与学的双边互相促进的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我主要采用以下的学法:合作交流,在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上我会让同学结成小组,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法。如:“车厢中除了弥漫着花香,还有什么?”这个问题在四年级的学生看来是比较抽象的,原文中没有明显的固定的答案,这就需要多位同学共同探讨,一起合作才能得出答案。品读法,本文的语言比较质朴,有人物的对话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者之间流露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但这些不是能很容易地感受到的,必须学生去细细品读才能得出的。如:本文中的第四自然段“秀子想:怎样才能打破这种沉闷的气氛呢?有主意了!他决定为盲人门当一会特别的向导。”这描写的是秀子的心理活动,同学们只有细细品读才能感受到秀子要帮助盲人们的决心,才能感受到秀子的善良和爱心。

  三、说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引出新课。

  针对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我将以一个小游戏的环节来导入我的新课。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一起来玩“画鼻子”的小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把参与的没有参与的学生都吸引进来,这样能够让老师更好地掌握整个课堂,这个游戏能让学生知道平常很容易办到的一件事,在没有眼睛的辅助下我们很难办到,但是这个游戏因为它的气氛太活跃,若掌握不好将会于整个课堂的气氛形成偏差,所以在学生做完这个游戏之后,我会让他们闭着眼睛走回自己的座位,然后让其他同学听一下他们闭着眼睛走回座位的感受。这样在学生得到另一个信息,在眼睛看不见的情况下,人们会紧张,无助与害怕。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本篇课文秀子为什么要帮助盲人乘客,和盲人们情绪变化的原因,为学好本课作铺垫。

  2.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我会范读第一遍的课文,这样学生会把自己不会的生字标上拼音。在老师范读之后,让学生自己去读,读的过程中标上自然段。但这样仍不能解决全部的生字词,接着我会出示课件,展示出本文需要学生会读会写的生字和需要理解的词语。

  a.在学习会读的生字时,我会采取老师正确领读,学生齐读,指名读的方式。 b.在学习会写的生字时,我会采取比较生字的学习方法,如本文中的“夕”字与“多”字的比较,“郊”与“效”的比较。采取这样的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又处理了易于它容易混淆的生字。

  c.在学习词语时,在学生理解之后再用来造句,学会灵活运用。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解决生字词之后,学生读课文就不再困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即概括课文大意。在这里不是让同学们复述课文,而是能够知道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如:这篇文章讲了一群盲人游客在郊游中得到了售票员秀子和司机的帮助,从而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只有在学生们整体感知之后才能更好的跟着老师细细品读课文。

  在了解大意之后,老师需要检查学生的读课文情况,根据这篇课文对话较多,我会采取分角色的朗读方法。这样老师能知道学生哪一个生字哪一个词读不准,加以指导。分角色朗读,不是让学生通篇的把课文念出来,而是让学生成为这个角色,人物具备的情感他也得有,如“秀子兴奋地说:‘是啊。现在没到结梅子的时候,还只开着花哩’”这里学生需要读出秀子的兴奋。这样,让学生不知不觉间融入这个角色,更能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思想与感情。

  4.品读课文,感受真情。

  在这个环节是我讲课的重点环节,让学生品读课文,老师用问题加以引导,如第一段中,“秀子吃了一惊”,秀子为什么会吃了一惊?第二、三自然段中“车厢内,充满了难以名状的沉默”“车厢内任然沉默着”乘客们为什么会沉默?思考盲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中,我们可以从秀子的心理活动、语言、神情当中得出秀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乘客在秀子的帮助下又有什么反应?最后一段“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除了花香,还弥漫着什么,这些都是需要学生细细品读才能得到答案的。也只有去细细品读之后才能感受到这篇课文当中流露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温暖与真情。

  5.复述课文,深化理解。

  在品读课文之后我会让学生按照出示的词语,抓住本文的脉络来复述课文,比如让学生根据车厢里气氛的变化由沉默到欢腾到流泪的过程复述。因为只有在品读课文感悟真情之后,学生对课文才能有深入的理解,内心当中也有一定的情感积淀,现在让学生复述水到渠成,而且能够再次深化他对课文的理解。但是学生复述课文是不等同于看着课文读,他必须先考虑说什么,再考虑如何说,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来。这是一个记忆,理解,分析的过程,可以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6.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在复述课文之后,我会让学生逐步从文本中走出来,让学生在课上感受到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学以致用。

  (1)积累文中生动的词语并抄写下来。

  本文中有很多好的语句,如:“百灵鸟在滴哩哩地唱歌呢!”,“左边是一片金黄色的油菜地,一只只白蝴蝶在捉迷藏哩!”这些语句都很生动活泼。学生会很喜欢这些句子。司机在文中的一段话:“路边开满了紫罗兰花,美丽极了。我想,至少也得让大家闻闻花香吧,我就采了些来。”这句话质朴却能让人们感受到它的友爱与真情。让学生们把这些语句摘抄到自己的摘抄本上,帮助他们养成,看到好的词语,语句都积累起来的习惯,再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样能够达到逐步提高他们写作水平和欣赏语文之美的水平。

  (2)找一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故事读一读。

  让学生们知道这样的爱这样的美,不是仅仅存在于书本当中,而是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中,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因而可以加强他们对于生活有更好的认识,让他们能够心有感动,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爱,从而能够让他们热爱生活。

  (3)在生活中多关心帮助身边的残疾人。

  在这里,是要让学生成为施爱的主体,在学习课文之后,学生会对书中人物秀子产生一种莫名的崇拜感与喜爱。这时让他们在生活中也像秀子一样关心帮助身边的残疾人。他们会很乐于接受,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他们会感到自己对于别人是很重要的,帮助他人是幸福的,慢慢地会形成他们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在这里我会提醒一下我的学生,遇到不在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时,不能勇为,而是巧为,要寻求大人们的帮助。

  7.板书设计。

  本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明线,一是暗线。明线是秀子的活动,暗线就是盲人们的反应,两条线索互为交叉,既是盲人们的沉默让秀子有了做一回特别向导的决定,又是盲人们积极的反应,让秀子更加努力去帮助他们。这篇课文当中还有一个人物活动,就是司机,他在文章最后给盲人们捧来了鲜花,让人问问到了花香,整个车厢被花香弥漫。我运用这两条线索和最后司机的活动,设计了这堂课的板书,这样的板书不但直观,而且让学生能够整体掌握文章的脉络。

  温秀子:特别向导兴奋的说劲头更足暖放开嗓门唱歌 花盲人:沉默低微的笑声惊叹声香感弥动兴高采烈 漫

  真司机:捧来鲜花 情

  四、说教学评价。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它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颐和园》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本课将与《长城》和《秦兵马俑》共同带领我们欣赏我国的"世界遗产",对本组课文的学习将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教学目的和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品读文中的好词好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能力目标: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其中学习本课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与学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向交流活动。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提升到了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因此,要让阅读活起来,关键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打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提高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以学生读、说、议、写、画,去代替教师单一的讲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颐和园".根据你的经验题目中哪个字值得注意?

  2."颐"字又是什么意思呢?看来这个字平时不常见,遇到这样的字你一般会怎么办?(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3. 字典上有这两种解释,你觉得在这"颐"字应该是哪一种解释呢?谁想在这颐养天年?这个太后她除了在这想颐养天年她还有什么愿望?(想让天下太和没人反对她)你能把"颐和"二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二)交流资料:

  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打开课堂教学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地灵活多样地丰富知识。本着这一原则,课前发动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网上查找,请教家长等多种渠道,收集并整理颐和园的知识、图片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说一说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样做旨在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培养学生概括、感悟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去感悟颐和园的美丽景色。重点体悟"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以及"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这两处语句的含义。

  (四)浏览课文,明确游览顺序: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作者游览了那些景点。学生汇报时,教师相应地把各个景点的简笔画贴在黑板上,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五)探究学习,理解内容:

  课文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串联在一起,其中着重描写了长廊、万寿山的佛香阁和昆明湖的十七孔桥,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1、长廊的特点: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① 学生抓住"七百多米",体会句子中的数字。

  ② 七百多米到底有多长?(楼道大概有四、五十米,有十多个这样长的楼道连接起来,作者通过列数字来写出长廊长的特点。)

  2、万寿山上还有——佛香阁、排云殿。走完佛香阁,来到万寿山作者又是怎样看它们的,看到它们有哪些特点?(小组讨论)

  ① 作者是怎么看的?佛香阁有什么特点?从哪个词语看出佛香阁非常高?(耸立)作者用词多么准确,难怪人们无论从颐和园的哪个角度抬头一看那就是——佛香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层层深入,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

  3、其实在颐和园里占地面积最广的是——昆明湖。

  师配乐解说:

  这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占整个颐和园面积的四分之三,我们可以登上万寿山向下看,也可以来到昆明湖畔漫步——堤岸,来到——湖心小岛,走上——十七孔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物不同的特点,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你最想去哪游赏呢?同学们就赶快找到相应的语句好好地品读一番吧!

  教学时,让学生分小组,每组一个景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用赏析词句法、结构梳理法、情境体验法、联想想象法、质疑问难法、朗读体会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这一环节教学是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的,交流时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给学生充分的俄自由表达空间,学生在谈中加深理解,在读中体会意境。学生汇报时,教师相机在每个景点简笔画处板书景物特点。

  师总结:颐和园这座昔日的皇家园林已经被记载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了一座人人都可以尽情游赏的"美丽的大公园",它的美丽"说不尽".说不尽的又岂止颐和园,学习本组课文你还可以去游——长城、秦兵马俑,放眼我们的祖国呢,还有故宫,放眼世界呢……孩子们,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的文明啊!希望大家去细细游赏用心体会。

  (六)师生合作板书,升华情感:

  美丽 大

  长廊 七百多米……没有……相同

  18. 颐和园 万寿山 闪闪发光 金碧辉煌

  昆明湖 ……像…… 滑

  美丽 说不尽

  文章开篇与结尾相互呼应,美丽是颐和园最显著的特点,同时它的美又是说不尽的。板书就简明的反映了这一特点,并且根据游踪列举了各景点特色。

  (七)总结全文,创新作业:

  作业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也是检测学生独立个性知识习得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间有着个性的千差万别,"一刀切"作业难以检测出这一差别,还容易加重学生负担而引起他们对作业的厌倦情绪。因而在本课作业设计中,我注意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孩子饶有兴致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作业形式去主动完成。这样不但体现了个性,还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本课作业设计如下:

  从下列几项作业中选择其中一项你最喜爱的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结合课文描写,展开想象,画一幅游览图;

  3、为颐和园或颐和园其中的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

  4、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游记。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自选作业如一道自助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内因,又丰富作业的内涵。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活动练习课,此内容为本课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部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区别形近字、我能填、我能读三部分,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中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完成“万花筒”、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读、议、做,完成语文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习男孩在失败面前的勇气和毅力。

  4、教学重点:积累词语、我能读为本节的重点。

  5、教学难点:根据图画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为本节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对“知识万花筒”、积累词语将采用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为落实重点采用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法;为突破难点,我会深入浅出、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将读、议、做相结合,以活动和展示贯穿整堂课,寓学于乐。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区别形近字”:在教学这个版块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读、写、比较、区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必交给他们知识更加有长远的意义。

  2、教学“我能填”:这一板块重在让孩子们通过发现成语的规律,激发他们积累成语的兴趣。然后通过拓展,积累更多的词语。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积累,积累对于孩子们的写作、阅读理解都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想,语文老师应该更多地重视孩子们的积累。

  3、教学“我能读”: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多孩子能够从文段中获得一定的信息。但是,在平时课外阅读当中,很多孩子都是囫囵吞枣,最后雁过无痕,什么都没得到。所以,我想,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孩子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通过勾画,标注等方法去把握课文,向孩子们渗透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念,从而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

  4、课时作业。

  《站起来》中作者把小男孩摔跤时的动作描写写得很生动,我布置学生学一学这种写作方法,试着写做某件事的过程。这样,读写结合,让学生通过仿写,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我认为,这样对于孩子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好处。

  都说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的设计当中还有许多不完满的地方,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正。

  谢谢大家!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井底之蛙》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主题是“大”与“小”,大与小之间具有一种辩证关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本文根据《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改写而成。课文讲的是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把自己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后来认识到自己渺小的故事。这则寓言故事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井底之蛙由“夸耀自己”到“觉得自己很渺小” 的变化过程,进而感知寓意。

  2.朗读课文,感悟语言表达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大海的辽阔无垠,想象东海之鳖在海中获得的快乐,进而领悟寓意。

  二、说教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计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体验青蛙的小快乐及鳖的大快乐,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通过自己的体验及独特的感受感悟寓意。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东海之鳖的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三、说学法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本课时,本着新课程标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我将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从文章题目入手,以读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围绕重点,辐射全篇,指导学生用“读、说、议”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引领学生反复感受文本语言,进行多向交流,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进行道德熏陶。努力拓宽学习渠道,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在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3)适时地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景,使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展开口语交际练习,同时不着痕迹地感悟寓意;

  (4)布置课后续写井底之蛙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回忆寓言故事,引入新课。

  由《坐井观天》引入,“就是这只小青蛙跳出了井底,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它的思想改变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关注这只井底之蛙。”

  (二)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四年级初始是训练质疑的最佳时机,于是在课初便潜移默化地渗透。通过初读课文,知道小青蛙开始认为自己住的环境是世界上最舒适的地方,所以夸耀自己的生活;后来听了东海之鳖介绍大海之后,觉得外面的世界太大了,自己的井底真的不值一提,非常渺小。围绕夸耀和渺小你能提个问题吗?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将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会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三) 巧妙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不可低估。在《井底之蛙》中体会小青蛙的盲目自大是个难点。在学生体会小青蛙的快乐,品读描写快乐的语句时适时追问:“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中的“这里”指哪里?于是出示井的剖面图,学生恍然大悟:原来青蛙引以为荣夸耀的就是一口小小的水井,进而自己感悟寓意,使得含有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变得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四)指导朗读,启发想象。

  在讲述东海之鳖对东海的描述时,通过看课件,谈对大海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你印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在理解文字含义的基础上师生交流,通过鳖对东海的描述,你对大海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大海的深大海的广大海的美,启发学生想象,生活在广翱无边的大海的乐趣又将会是什么?引出和生活在东海的大快乐相比,青蛙的井底生活只是小快乐而已,水到渠成的揭示出寓意。

  (五)归纳总结,自主解疑。

  在充分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对前面环节围绕“夸耀”和“渺小”提出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再一次很好的揭示了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第三单元第11课《寒夜的灯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悟文中那浓浓的爱意 ,和作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学会感受来自别人的爱,教育学生做个有爱心的人。

  《寒夜的灯光》是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加拿大西部一个荒凉的小镇上,在一个暴风雪即将来临的夜晚,“我”冒着生命危险出诊,由于道路不熟悉,病人的家属通过电话请沿途的农家开灯为“我”引路。“我”担心晚上还有人求诊,于是壮胆返回,却没想到沿途农家的灯依然亮着,“我”浑身充满温暖和力量。文中紧扣寒夜里的“灯光”塑造了农民们的守信、友善以及一个尽职尽责的医生。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寒夜出诊的“我”无比的不安和恐惧,节约的农家人适时地亮起一盏盏普通的灯,给我带来了温暖和力量,使我不再感到孤独。如 “ 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回去的路呢?”“沿途农家的灯都依然开着,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在前面的灯光还在等待着我 …”

  我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学情以及课文内容,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是: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荒野、漆黑一片、恐惧、多余、依然、熄灭、

  哀鸣”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情感目标是:

  体会节省的农家开灯为“我”照明,感悟他们的守信和友善,教育学生做个有爱心的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感受农家人对“我”的的友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为了更好的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归纳法等,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文中重点语句,与作者的内心变化产生共鸣。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让每个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寒风呼呼的漆黑的冬夜,一个人独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突然一盏盏灯就在你眼前亮起,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寒夜的恐惧和寒夜灯光带来的温暖,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的情感。随后我便这样导入新课,在这样寒夜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大家想知道吗?随后板书课题《寒夜的灯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叙述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此同时指导理解生字词,扫清障碍。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学习任务,一是让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二是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在检查学生自学成果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再认读生字、生词卡片,接着交流对词语的理解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我相机捕捉学生创造性的见解,顺势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这样既扫清生字词给学生阅读课文时带来的阻碍,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三、品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在这个环节我分两个步骤完成:

  (一)是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再让学生讨论从哪些方面可以感知当时情况的特殊,我从中适当引导,让学生抓住“寒冷的夜晚 ”“ 婴儿发高烧”“ 农民求诊”等词句来感受当时的情况。接着提问“我”还会出诊吗?这样有利于引导教学纵深进行。

  (二)是指名学生读课文第3~8自然段,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自由质疑,我再归纳成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出诊和回家地过程中,“我”的情绪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二个问题是“我”的情绪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第三个问题是该怎样理解课文中这样一句话“但是,我绝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见灯塔一样,我浑身充满温暖和力量。”

  我让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自己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我”情绪变化的重点词句,再引导他们抓住壮着胆子——忧虑——不感到孤独,浑身充满温暖和力量等词句来挖掘“我”情绪变化大的原因,让他们从中深深 体会到农家人的守信和友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农民的的友善,我用投影出示课文中的三段话:第一段是今夜却如那位农民说的,沿途农家全都把灯开亮了。一路的灯光指引着我,使我顺利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第二段是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认得回去的路呢?我发觉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第三段是沿途农家的灯都依然开着,那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我致意,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前行。接着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这些句子,再引导学生抓住“依然”这个词,然后让学生说说从中 感悟到了什么。

  接下来我让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再讨论:我为什么不再孤独?我为什么在寒夜里感到“温暖”和“力量?这样让学生完全的融入到文本中,与文本的中心碰撞,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的理解课文。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出示文中的两个句子:第一句是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农家用灯是很节约的。第二句是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回去的路呢?让学生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前提下,尝试着给句子换种说法。

  四、拓展延伸,促进学生情感升华

  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让他们自由畅谈寒夜的灯光给了“我”怎样的力量?课后再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人听。这样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不仅丰富学生语文基本素养,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实际生活中做个有爱心的人。

  五、课堂小结

  我让学生把自己学完这篇课文的收获小结一下,通过这一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也使文本知识在学生的心中得到内化。

  以上是我对《寒夜的灯光》这篇课文在教学上的理解和想法,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我致意,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前行。接着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这些句子,再引导学生抓住“依然”这个词,然后让学生说说从中 感悟到了什么。

  接下来我让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再讨论:我为什么不再孤独?我为什么在寒夜里感到“温暖”和“力量?这样让学生完全的融入到文本中,与文本的中心碰撞,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的理解课文。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出示文中的两个句子:第一句是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农家用灯是很节约的。第二句是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回去的路呢?让学生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前提下,尝试着给句子换种说法。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白鹅》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保护动物,跟动物交朋友。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我通过引导学生读句子,划句子、朗读重点语句,并自制直观形象的课件,搜索各类教育资源提供的材料,以及利用教育资源演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达到解决这一重点的目的。

  本课的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解决这一难点我利用课文优美的语句,及制作非常生动直观的课件,并搜索能利用的教育资源,向学生提供展示作者写这鹅是为了表达自己喜爱的思想感情。

  四、说媒体和远程教育资源利用

  这节课前,我精心地备课,查阅了许多教育资源网站,找了许多的有利于本课教学的远程教育视频资源,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设备。通过多媒体的声,形、影像的播放,给学生最直观的展示,让学生对未见过,未体验过的事有直接感观。如:在教学鹅的叫声这段,由于鹅不是每个学生都看过的动物,学生们对鹅的叫声都比较生疏。为了让学生对鹅有直接认识,我四处搜索网站,终于找到了视频资源优酷网的鹅的叫声,鹅追咬人的网页。我把这些网页链接到课件中,当学生们说没见过鹅,没听过鹅叫,更没见过鹅咬人的情景时,我播放视频资源,让学生从屏幕上直接感受到鹅的高傲,鹅的凶猛尽职,从而理解了课文内容。再如:为了区别鹅和鸭的步态,我也在网络上搜索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找到了经济网有关鸭和鹅的步态视频资源。特别是“净角”学生平时根本了解不到和想象不到的名称,我在网络上下载了一些净角的图片和京剧《打龙袍》,放给学生看,不仅让学生耳闻目睹了京剧的风采,还很直观地把鹅和净角联系起来,解决了这段教学的难点,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在教学写字阶段,我在VCM新课改主题教育资源网站上,找来了指导书写生字的网页,让网络直接代替教师书写,让学生能跟着笔画书空,掌握生字的写法,既方便又科学,达到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堂课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和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使整个教学非常直观、形象、便捷、科学、高效。

  五、说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1、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节课我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尽量启发学生、跟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和利用课件及远程多媒体资源演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学法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词语丰富、精彩。在教学鹅的步态这段,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并教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前我搜索大量的教学资源资料,用录像展示、肢体语言的方法启发学生想象,使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我按四步来进行。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我利用谜语导入,把学生兴趣提起来,再从旧知识入手,背古诗引出新课,让学生有个知识的迁移。介绍作者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情感教育。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布置学生自由读书,在读书前,提出读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反馈中我设计了字、词、句的检查,由易到难,逐步上升。重视对学生字、词、句的掌握,同时检查学生自学预习情况,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三)、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在这环节,让学生多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让学生自己发现文章所写的白鹅的特点。能在自读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时让学生懂得过渡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学习3、4两自然段时,我先指导学生学习第3自然段,然后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在这环节里,我设计了让学生想像说话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亲眼听到,看到鹅的叫声及鹅的步态,来感受鹅的尽职勇敢。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分析能力。在汇报过程中,我还鼓励学生大胆表演,模仿鸭和鹅的步态,让学生从表演中感受鹅的高傲,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朗读指导,借助朗读,让学生从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四)、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自己发现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树立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思想。然后利用教育资源网络教材指导书写较难的“餐”和“蹲”字,并让学生跟着书空,这样避免写错字。同时培养了学生写字按笔画写的习惯。

  七、说作业设计

  我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培养学生随时积累,多背、多抄、多积累的习惯。并布置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为后面的写作作准备。

  八、说板书设计

  姿态:伸长头颈 左顾右盼

  13 白 鹅 叫声: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高 傲 步态: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吃相: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根据课文的结构及内容,我设计简洁性概括性的板书,既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让人一目了然,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7

四年级语文获奖说课稿03-01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08-13

小学语文的说课稿04-03

语文《短文》说课稿02-22

语文说课稿03-15

语文《春笋》说课稿03-17

语文春酒说课稿07-24

语文《手指》说课稿09-16

四年级语文《绿叶的梦》的说课稿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