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宿建德江》说课稿

时间:2021-03-20 13:27:3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宿建德江》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宿建德江》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宿建德江》说课稿范文

  《宿建德江》说课稿1

  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宿建德江》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宿建德江》是长春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作品。诗的起句以愁为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接着以生动的江边日暮风景图为依托,凭添了许多山水意象。

  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诗句的自学能力,我们知道,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等自学的方法,想象描述能力正处于缓步提升状态,所以学习理解这首古诗并不难。基于以上情况,我设置了如下的交融式的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自学探究,理解生字词的意思,理解诗人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2、想象感悟,熟读成诵,借助多媒体情境,进行练笔创作。

  这两个目标都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第一个环节是朗读导入;第二个环节是文本解读;第三个环节是创作练笔。

  首先说一下朗读导入,上课开始的时候是我的一段朗读,为什么没有用配乐朗读呢?主要是我想让学生更多机会亲近文本,在更朴素的语言氛围中走进文本,感知文本。

  接着说一下文本解读环节。这里一共分四步走,第一步是自读古诗,借助工具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学理解古诗中的生字、难理解的词语。这里用到一张幻灯片,是自学提示:阅读课本74页,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交流一下。这样做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次检验,一次锻炼。

  第二步是质疑问难。首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接着针对自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质疑问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一起交流解决。

  第三步是想象画面,这里很重要,我们知道,古诗的意境存于“言”外,对学生来说,靠生动活泼的想象才能将语言符号化为如在眼前、如临其境的画面。这方面,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所以,这里,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当时诗人所处的环境,给学生提出一个发散性的问题:那是怎样的环境?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悠悠的江水?还是倦鸟归巢?是岸边孤零零的巨石,还是垂柳依依?当然,这些都要由学生来想象表述。这里的想象,也是对后边的创作练笔的一个有效铺垫。

  文本解读的第四步是体悟情感。因为有之前理解的基础,所以学生很容易抓住“愁”这个主线,这时抛出另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从哪个字或哪些字你感受到了诗人的愁。这里我做了一些预设,“宿”而未眠,这是从时间跨度上看出来的,从“日暮——月近人”,天色已经很晚了,诗人仍然辗转反侧,这是本诗含蓄的愁;“泊”而难停,这里通过幻灯片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来完成,感悟诗人漂泊无依、有志难酬的情感;“旷”而犹寂,原野空旷,更显寂寞,一份孤独的愁;“近”却难得,只有月亮很近,可是水中月,也只能是幻像罢了。这个过程学生也可能品味其他字词,有其他的“意会”,教师还要顺势引导,让学生一边品味,一边读出诗人的愁,进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信息技术助力读写结合这个环节。这是我们组的研修主题,也是我个人平时非常有倾向性的一个课题。我认为习作指导不能分崩离析地游离于课文之外,课本就是最好的范例,必须要找到读写结合点,让学生常练常写。这节课我就根据这首诗画面感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扩写古诗。这个环节靠一段视频辅助,在播放视频之前,提出这样一个要求:认真看,丰富想象,哪些画面与古诗内容相符,哪些情景触动了你。接着播放视频,这样做以视频为媒介,帮助学生丰富古诗印象,从而突破难点,为这首小诗涂上色彩,使其更加立体可感。音乐的设置,是发挥其渲染作用,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帮助学生进一步体悟作者的愁绪。播放之后,提供一个写法小贴士,给学生一些练笔建议,学生开始扩写古诗。因为有之前的想象理解做基础,有视频帮助拓宽视野,有写法的引导,所以学生扩写这首诗应该是水到渠成。

  信息技术助力读写结合,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声像语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那么回顾我本节课的教学,我一共用了5张幻灯片,完全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绝不画蛇添足,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促读写、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目的。

  以上是我的说课设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感谢国培,感谢信息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谢谢大家!

  《宿建德江》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九板块的第一篇古诗。经过仔细研读小学语文课标里对古诗的相关要求,我知道了中年级学段的古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诗句的自学能力,并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真正做到可以激发鼓励学生多多积累课外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宿建德江》是一首借景叙情的五言诗,它是唐朝孟浩然隐居家乡多年,四十岁时奔赴长安求取功名失败归途中所作。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全诗以“愁”为诗眼,以舟泊夜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紧密结合在一起,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在对古诗意境的理解;而在指导学生朗读想象画面和体会情感则是古诗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朗读感悟法:古诗词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所以我充分地让学生读诗,努力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由初读的读正确、读出节奏,到读出画面、读懂意思,再到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用朗读的方式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想象读、配画读、配乐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体会诗情。

  2、想象理解法:想象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画面,努力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尽情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说教学流程

  这首诗诗中有画,情景交融,具有形象性和可感知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以旧引新→自读感知→研读古诗→走进心境→主题拓展”。

  在“以旧引新”、“自读感知”这两个环节中,由学过的古诗引入,既复习旧知,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平等的对话,让学生大胆地朗读。出现了节奏上的错误,再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主题,掌握节奏感。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重视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

  因为这是本学期里安排的第二个板块的古诗教学,所以在前一个板块的古诗教学里,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边读边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本课“研读古诗”又再一次创设了这样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并在读中想象诗中画面。充分锻炼并培养学生们自学古诗的能力。接着捕捉“诗眼”,创设观看动画课件的情境,来品读感悟古诗意境。当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从反复朗读中去感悟。

  适时地点拨,更大空间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理解能力。

  在“主题拓展,帮助积累”环节中,我注重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送给学生同作者同心情的诗,鼓励学生多读多积累,激发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热情。

  四、说教学板书

  板书设计也紧紧扣住诗的意境美,由学生想象画面,再到一同来画下来。主要采用简笔画的形式,既增强了学生的感官印象,又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说教学评价

  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以读为主线,以情为核心,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本堂课中会读会学会用。

  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在学习古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以火热的激情走进心境,以不变的衷情保持对古诗的热爱。

【《宿建德江》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诗词鉴赏09-27

宿氏-姓宿的名人-宿姓起名字-宿姓的起源与家谱07-2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范文11-08

《宿郑州》古诗赏析06-05

杜牧《旅宿》赏析09-27

《北京》说课稿范文11-25

广告说课稿范文09-30

《坐井观天》说课稿范文09-23

《宿山寺》唐诗鉴赏07-11

《宿龙宫滩》古诗原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