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报任安书说课稿

时间:2021-04-08 12:57: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报任安书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报任安书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报任安书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报任安书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

  能力;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文学观、生命观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感情激昂,学习写作的条理清晰。

  3、情感目标: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巨著的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在准确理解文句意思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叙事议论条理,体会作者的“情切”是学习的重点。

  2.司马迁文学观和生死观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步骤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这篇课文分为五个板块:

  第一版块:背景及相关知识介绍

  介绍作者司马迁——身残志坚的史官奇才;

  史家之绝唱——《史记》;

  文章的写作背景。

  此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情感的渲染,为讲解课文做铺垫;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有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板块: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划出有疑难处;教师范读课文,正音。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注意语气、停顿。

  关于这一小环节,由两个步骤完成:①学生朗读完成之后,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在此基础上,教师范读课文,纠正语音、语气及停顿。②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梳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达到基本理解课文的目的。

  2、疏难排困,突破难点

  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疏通难点,排除困难,突破课文中的难点。

  这一环节的任务最重:首先要求在讲授中教会学生抓句中的翻译重点(往往是考试时的的得分点);特殊文言句式的把握;虚词的用法等,达到文言文的翻译要求“信、达、雅”。其次,梳理课文的叙事条理;再次引导学生理解司马迁的文学观和生命观。可以采取自行总结、小组讨论、教师评价总结的方式完成这一环节。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再读课文,复述课文,巩固难点。

  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此部分分两个环节:①先在小组内讲述。②学生小组讲述之后,推荐优秀者在小组内交流。

  4.检查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检验学习的效果,对学生掌握不牢固的部分再加以巩固。

  此版块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文言文之锁的钥匙,使之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板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

  此版块共设计如下4个问题:

  1.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

  2. 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司马迁受宫刑后的感受是什么?

  3.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

  4.怎样理解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的表现方法?

  对于这几道题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自由思考,后小组讨论,最后大组(班级)交流,形成较统一的认识。

  这四题的设计意图是: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的理解,对课文的写作技巧有正确的把握。对作者的人生观有更本质的认识,更好的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课堂教学升华到人生指导,完成教育的最高目标。

  第四板块:延伸拓展,能力训练。

  由课内到课外,开拓知识视野,补充删掉的部分,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将补充部分作为拓展训练的文段阅读。

  第五版块:布置作业,强化巩固。

  此环节设置一道题目,功课外练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消化。题目是:学完这篇课文之后,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简短的心得体会。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报任安书》的一文的教学,发表的粗浅的看法,再次恳求各位领导、老师、同学批评指正。谢谢!

  报任安书说课稿2

  引入:

  培根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历史由人创造,历史也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我要沿着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探寻一个人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

  展示课题——《报任安书》,作者——司马迁。

  谈到司马迁,总绕不开这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我解读本文的立足点,也是切入点和探究点。

  下面就是我的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报任安书》选自人教版山东省职教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主题“弹奏生命的乐章”,本课为节选。

  2.主要内容:节选部分突出“生命”二字,言说身世不幸、探讨生死大义,主题鲜明突出、情感酣畅淋漓。

  3.个性解读:基于教材地位与主要内容,结合单元主题,我重点解读“生命”二字:生,即人生——司马迁坎坷不幸却又光辉灿烂的一生;命,即命运——面对坎坷与不幸,司马迁的人生选择。以“生命”为线串联课文,研读人生价值,深化单元主题。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高一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与文言句式,基本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本课注释详细,学生能大致了解文意,继而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

  专业特点:我的授课对象为艺术专业学生,他们思维敏捷、个性张扬,但缺少对人生的理性思考,理解并探究本课的“生命”主题,恰好弥补其不足。但授课要深入浅出、理趣并重,在情趣激发中逐渐渗透人生理念。

  【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与学情,结合我对本课的理解,紧扣文本,我把目标整合为文言、文学、文化三个方面:

  (一)文言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基本读懂课文。

  2.培养利用课文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文学目标

  了解司马迁与《史记》,赏读本课文辞之美、情感之切。

  (三)文化目标

  司马迁的价值观对现实人生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1.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2.理解司马迁的生死观。

  【教学方法】

  为完成上述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为:

  1.文本赏读法:教师范读、学生诵读,通过文本解读文意。

  2.情境渲染法:教师引导、学生体悟,通过文意理解内涵。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为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分五部分:化用文天祥《过零丁洋》诗句,概括为:

  一、破题——辛苦遭逢起一“刑”

  这是引入部分,有三个环节:

  1.情景导入:课前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计导语如下:

  从刚才的朗读中,我们听到了所熟悉的伟人的名字,他们的人生因苦难而摇曳多姿,因厚重而名垂千古。我们说,在人生的天平上,失之毫厘就可能谬以千里,在生命的十字路口,能否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给自己一个悲壮而伟大的承诺,恰恰就成了生存还是毁灭的关键。本课中的司马迁,和古代先贤一样,也在进行着哈姆雷特式的独白:生或者死,这是个问题。

  2.文题诠释:

  报:回复——迟到的告白

  任安——濒死的知己

  书:信——深埋的隐情

  3.背景梳理:

  一封书信——借信抒怀(写信不是为了救助任安)

  一次酷刑——人生抉择(面临生与死的选择)

  一段真情——肺腑之言(一个濒死之人,一个刑余之人,还需要冠冕堂皇的客套么)

  从课文提供的信息和我们平日的积累,已经知道,司马迁因为一场酷刑饱受了人生的折磨,辛苦遭逢起一“刑”,这“刑”让他想到了更多的人生不幸,那么,究竟他的人生中还有哪些不幸呢?

  进入课文第一段。

  二、开端——身世浮沉雨打萍

  首先,赏读第一段。分为三个环节:初读认知——范读正音——细读释意。

  粗通文意,完成文言(知识)目标。

  那么,司马迁的人生究竟经历过哪些不幸呢?原文内容回答:

  赏读结束,教师设置分小组的学生活动:谈谈你所了解的司马迁。

  讨论结束,教师总结,了解司马迁,可从贡献与身世两个方面入手:

  贡献:写作《史记》。“将相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身世:出身于读书人家,早年贫寒,后入京读书,继承父职,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写作《史记》准备材料,因为李陵之祸,遭受宫刑。他所面临的人生压力前所未有,于是他想到了“死”。“生或者死,这是个问题。”

  学生自读划出,教师提问后总结:

  司马迁想到了“死”,但他考虑更多的还是“活”,因为他还有尚未完成的伟大任务——“私心有所不尽”。

  回味:“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轻重不同,价值不一,但对于司马迁来说,要获取活下去的勇气,又谈何容易呢?由此进入第二段的学习——人生自古谁无死。

  三、发展——人生自古谁无死

  主要环节:学生自读,视频激趣,表格填空。

  设想:采用阅读、视频、填表三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强化本段主要内容。自读认知文本,视频了解大意,表格强化重点,逐层深入。基本解决了本段的字词、语句和大意,完成“文言目标”。为进一步理解本段内容打下基础。

  图表完成,师生看图表,进入本段解读,归纳本段中心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教师引导:

  人生自古谁无死,无论贫富贵贱,无论贤愚美丑,真正能够青史留名者,往往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有所贡献者,也就是卓异非常的人。那么,请同学们概括一下:这些倜傥非常之人的人生处境、人生选择、主要贡献是什么?

  解决这一问题,我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提问回答。

  教师总结:

  按照这个形式,我们概括一下司马迁的人生之路:

  那么,《史记》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进入下一个环节: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高潮——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史记》的相关内容即可:

  1.《史记》记录的时间: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2.《史记》的内容: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

  3.《史记》的写作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教师引导:

  其实,别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司马迁在赏鉴别人的同时,最终关照的还是自己,是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在他的人生面临枯竭的时候,也从无数的先贤那里汲取了活着的勇气、生命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回顾总结:

  死节——勇者不必死节

  择生——私心有所不尽

  践志——成一家之言

  教师引导:

  再次回顾那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用自己的人生实践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人生启示。司马迁从古人身上汲取了活下去的勇气,那么,从司马迁身上,我们又能有哪些启发呢?

  学生讨论:

  活着,给自己一个理由

  逆境才能成才?

  信念,生命的支撑

  学生讨论后,教师根据回答情况总结。

  五、尾声——生命乐章求永恒

  在《最后一片叶子》中,琼西的身体其实已经逐渐的死去,支持琼西活下去的力量,是墙上那最后一片常春藤的叶子。今天,我们又从司马迁的心路历程中读到了更为深广的生命诗篇。本单元的主题是“弹奏生命的乐章”,给自己的人生一个承诺,用有力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践行这个承诺,让人生充盈着生命的力度,应该成为我们永远的追求。

  【作业】

  (1)熟读,背诵文章第二段。

  (2)针对本节课的讨论,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文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作业布置结合教学目标,结合文本,思考人生,并为下下一节课做好预习准备。至此,本节课目标基本完成,重难点基本解决。

  【教师寄语】

  人本身不只是物质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凝结,哀莫大于心死,只要有坚持的信念,有坚定的勇气,心就永远年轻,就能用有力的双手弹奏出精彩的生命乐章。

  附:板书设计

  报任安书说课稿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2、《报任安书》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有关文学常识,写法上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行文反复曲折,跌宕生姿的特点,思想上深刻的内涵。多诵读多领悟。

  3、《廉颇蔺相如列传》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三个故事,体会文章结构和人物刻画的精妙之处。

  4、《屈原列传》重在引导学生与所学过的屈原的作品进行对照阅读,以领会屈原的精神及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还有屈原的遭遇与作者的相通之处。

  5、《信陵君窃符救赵》重在引导学生列出结构提纲,举出集中表现信陵君、侯嬴性格的言论和行动,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三、教学难点:

  《报任安书》的阅读理解。

  四、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教学是新教材的安排体例,将司马迁的作品编排在一起集中学习,并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初中、高一、高二所学过的司马迁的作品沟连到了一起,连同《读本》共13篇作品。

  将《报任安书》放到本单元的第一篇进行阅读,有利于了解司马迁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将初中、高一、高二学过的作品进行回顾,重在了解《史记》写人物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一篇知识短文,重在概括了司马迁《史记》的史学性与文学性。其他三篇的传记文学重在诵读,并引导学生领悟司马迁传记文学的特点。

  还可引导学生在网上查找一些资料,以拓宽学习的渠道,最后让学生以司马迁的文学及精神的某一点,举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报告会。

  五、课时安排:12课时

  六、教学步骤:

  报任安书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司马迁写作本文的背景,学习他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教学步骤:

  一、孟子:“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导入新课,学生明确,司马迁在李陵事件中受腐刑而坚持写完《史记》,他的这种精神在《报任安书》中充分进行了表述。作者借给朋友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自己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感情复杂,悲痛、沉郁与慷慨激烈交织。这里应明确:朋友任安之托实际上是让司马迁在武帝面前说情,当时司马迁隐忍苟活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史记》,因此在文中反复的说明这个意思。

  二、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悟其情感,并将难点做上记号。

  三、学生参照注释,读课文,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思考作者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以及他是怎样逐步说明这个原因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翻译1——3自然段,明确本段落的意思: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教学步骤:

  一、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翻译,明确: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迟表意。

  这一段还应明确:“推贤进士”是任安要求司马迁“说情”的婉转说法。“仆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陈心志。

  二、引导学生翻译第二自然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本段是全文的难点。可分为四层:

  1、先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在说自己假如不选择受腐刑,而是“伏法受诛”,在周围人眼里,自己是罪有应得,并不能显示自己有什么气节。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承上启下,然后列举不辱、受辱的不同等次,说明自己受到了极大之辱。

  3、接着用比喻、对比来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的境地中会逐渐衰微的。

  4、在举王侯将相受辱后不能自杀的例子,用来反复说明“士节”不可稍加折辱,自己若要死节的话,在受刑之前就应该自杀。

  三、引导学生翻译第三自然段: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司马迁进一步申明,他并不顾念家庭,也不缺少“臧获婢妾,犹能引决”那样的勇气,但轻轻一死,也就同时断送了为之献身效命的事业。对生命和事业,司马迁坦然自信地表示了自己的心意,他“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他的这种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的宏阔眼光,终于使他超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而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路。

  四、小结:总之,这三段逐步说明了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五、学生熟读1——3自然段,进一步体味复杂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翻译4——6自然段,总结全文。

  一、朗读1——3自然段,读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引导学生翻译第四自然段。

  明确:本段列举古代被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本段应用了归纳说理的方法。

  本段的分析,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上仁人志士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思想,当我们灰心丧气、濒临绝望的时候,跟我们以无比的力量、信心和勇气。要求学生背诵本段。

  三、引导学生翻译第5自然段:明确:本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从中学习司马迁对事业的崇高信念,是基于他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的观察和认识;是基于他对古代学者历经苦难,献身著述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司马迁正是从这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里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

  四、引导学生归纳:作者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以及他是怎样逐步说明这个原因的:第一层说自己和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死了毫无价值;第二层说应该在受辱之前自杀,受刑以后再自杀已经迟了;第三层说不自杀是为了让“文采表于后世”,完成《史记》;第四层进一步隐忍苟活为写《史记》的原因。

  五、引导学生翻译第六段,让学生找出照应前文的句子,是怎样表现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明确:本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在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司马迁说他不能“自引深藏于岩穴”,只能“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这种痛苦只有自己深知。“沉浮”“俯仰”“狂惑”等贬语,其实是作者寓悲愤于自贬。最后开端相照应,再次婉辞解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

  六、朗读4——6自然段,再次体味作者隐忍苟活、沉痛悲愤的心情。

  七、总结全文:《报任安书》见识深远,辞气沉雄,情怀慷慨,言论起剀切,是激切感人的至情之作。其中叙事、议论、抒情,志气盘桓,交融一体。信中司马迁的崇高的人生信念和为《史记》献身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和教育价值。

  八、布置作业: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试以今天的观念审视司马迁,谈谈你对司马迁的看法。

  一课时:学习知识短文《司马迁与〈史记〉》

  教学要点:明确《史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

  一、学生看知识短文:归纳《史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明确:1、思想内容四点:其一是它所表现的进步的民族观。其二进步的经济思想。其三强烈的民主性与批判性。其四贯彻全书的那种豪迈的人生观。《史记》的两个“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艺术特色两点:其一鲜明的个性,其二抒情性。

  2、《史记》的深远影响:确定了我国古代传记的基本格局,诸如思想方面的以史为鉴,富有教化作用;形式方面的篇幅短小,强调表现人物性格,而不在堆砌材料的多与全,以及语言的精美、抒情等等。作为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明确“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3、《史记》的体例。

  二、学生从学过的〈史记〉作品中举出事例来说明以上的几个特点:如《陈涉世家》、《鸿门宴》、《垓下之围》。

  三、布置阅读练习:阅读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包括《读本》:有列传、世家、传序。

【报任安书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相关文章:

《报任安书》优秀说课稿05-02

《报任安书》教学反思汇编04-17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04-21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ppt06-05

《报任安书》教学反思精编04-13

《报任安书》优质教学案例03-11

报任安书高二语文教案10-18

《报任安书》高二语文教案10-03

《报任安书》重要知识点整理03-20

《报任安书》文言文原文与翻译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