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活动策划

时间:2024-02-13 11:09:19 活动策划 我要投稿

活动策划

活动策划 篇1

  一、 活动背景

活动策划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保护越来越少。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更应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关心传统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很丰富的,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并借此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我们志在必行的。

  二、 活动主题:

  了解传统节日,增强文化底蕴

  三、 活动目的

  我们将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来引导同学们了解中华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增强传统文化底蕴,用心体验我国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深层意义,从而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群众更加积极地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一步增强爱国热情、提高文明素质。另外此次活动也是为了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培养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调动每个集体成员的积极性,为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班风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我们班级的和谐发展。

  四、 活动时间:

  20xx年5月

  五、 活动地点:

  待定

  六、 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

  1、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材料;

  2、 做好班上宣传工作,好让大家提前学习相关知识;

  3、 鼓励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班会活动中,在学习传统知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更好的提高班级凝聚力。

  活动过程:

  1、 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比拼

  首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传统节日画面的图片,以此来激起同学们的思维上的联想。接下来,我们就正式进入正题,以一个自由开放的方式开场,鼓励大家主动积极的来讲述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故事或人物。积极参与者有奖品。活动当中,我们可以再加入一个纠错环节。如果有人讲的故事是有错误的,另一位同学就可以纠正他,此时奖品就归纠错者所有。

  2、合作竞猜

  这是一个游戏环节,两位同学搭档。该环节中会有很多道关于传统节日的题目。其中一位同学看幻灯片中有关传统节日的画面,并用肢体语言给另一位同学提示,让另一同学猜出这是什么传统节日。

  一轮下来,猜对题目最多的两组为获胜组。获胜的两组同学再进行传统节日知识大比拼。两组同学轮流说出一个有关传统节日的成语、歌词或是诗句等,直到一方说不出来为止。奖励归最终胜利者所得。

  3、播放视频片段

  希望通过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视觉,可以激起大家对于传统节日的兴趣,为班会的进一步继续做铺垫。

  4、 谈谈感想与收获

  通过这次的班会,你有什么样的触动或是感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种感受不局限于班会内容,可以是任何的想法或是提议。

  七、 活动预算

  教室布置的气球:3块

  圆珠笔10根:10块

  小笔记本5本:5块

活动策划 篇2

  作为年轻的新老师,对工作充满理想、有热情、有干劲。但是新老师本身的教学理念和业务水平都相对欠缺。开学初,我正愁不知如何着手开展教学工作,正当迷茫、困惑之时,学校安排了戴湘容老师作我的师傅。戴老师是在教坛上默默耕耘了多年的教师,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拥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教学风格。能够做她的徒弟,我深感荣幸,同时也暗暗提醒自己一定要向师傅好好学习,努力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所以,在学期初,我就和师傅一起制定了以下的学习计划:

  一、徒弟成长目标:

  (一)自我期望:

  1、通过师徒结对,拜师学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

  2、通过师徒结对,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素质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二)促进成长的措施:学习、实践、反思。

  1、多读书,读专业书,读杂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钻研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学,努力将新课改理念用于实际的教学课堂上。

  3、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观摩名师的示范课,学习其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方法。

  4、多听师傅的课,聆听师傅的教导,主动和师傅探讨课堂教学、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想法,努力改进自身的不足。

  5、努力学习现代教学设备,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增加教学趣味性。

  6、勤写反思,通过课后反思,弥补课堂上的一些缺失和不足,以便更好的指导后来的教学。

  二、学习内容

  1、每个星期邀请师傅来听一节我的课。课后主动找师傅交流,请师傅指出课堂中暴露出的不足,写下反思,梳理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技巧,及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改善。

  2、每个星期观摩师傅的一节课。课前研究师傅所教课的那一课,自己思考该如何安排教学,本着谦虚学习的心态,聆听师傅的课堂,认真做好记录。课后和师傅交流自己的思考,针对听课的一些疑惑和师傅在处理教学环节的精彩之处多多提问,才能进步。

  3、邀请师傅指点备课,尤其是开设校内公开课时。由于师傅和我不是同年级的老师,比较少时间一起集备。所以,自己要主动邀请师傅和我一起备课,指导我准备公开课内容。

  4、主动和师傅沟通,探讨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疑惑和想法。尤其是低年段的识字写字和朗读方面。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公开教学活动,主动将写好的教案拿给师傅过目,经师傅指导努力改进教案,并邀请师傅来听试教,试教完后认真听取师傅的建议进行完善教学设计。

  5、平日里遇到教育教学当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主动和师傅交流,在获得师傅的指导后,认真记录下来,以便指导今后的工作。

  三、具体活动计划:

  九月份:

  1、制定成长计划;

  2、与师傅交流教学中的想法;

  3、聆听师傅的课、交流。

  十月份:

  1、共同探讨课例《学习园地一》和《酸的和甜的》;

  2、师傅指导我准备课例,落实课例知识点,并听我试教;

  3、邀请师傅随堂听课、评课;

  4、师傅检查分析徒弟的常规作业,并给予一些指导。

  十一月份:

  1、听师傅的课,并进行交流;

  2、与师傅交流教学中的想法;

  3、共同阅读先进的教育理论书籍;

  4、邀请师傅随堂听课、评课。

  十二月份:

  1、师傅给徒弟做复习指导;

  2、听师傅的复习课,并进行交流;

  3、师傅听徒弟的复习课,评课;

  4、师徒做期末分析并完成个人总结。

活动策划 篇3

  如今学校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不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下现象可以说比比皆是:零打碎敲读一些从杂志上摘抄下来的理论;一个组内只有少数几位年轻教师如蜻蜓点水般不痛不痒地评课;从网上摘抄一些现成的教材分析材料进行所谓的教材研讨,发言时经常出现“意见雷同”;一人写好教案,在小组内念一遍就是所谓的集体备课,课上完任务也就随之完成,等等。个别地方甚至还出现了集体拉家常等待教研活动结束的现象。

  以上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一、 教师参与教研缺乏内需。

  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没有专业成长的需要,特别是现在学校教研组内部还存在着一大批中老年教师(农村中有民转公教师),这批教师认为自己反正已经没什么奔头了,认为教师发展是青年教师的事,所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这种情绪也会感染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由于个人能力的差异,也并非个个才华出众,追求上进。林林总总的原因,造成教研氛围不佳。

  二、 教师参与教研缺乏引领。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引领,而现在很多学校缺乏专业引领,单纯依靠自身资源难以对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水平差距小,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长期在同一水平徘徊,不能获得长足发展。久而久之,教师便将教研活动作为一项任务来对待,使教研失去了“研讨”与“发展”的本意。

  三、教研形式陈旧单一。

  现在的教研活动方式陈旧单一,罗列出来,无非是:理论学习、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教材研讨、教学沙龙。尽管也有一些观点认为,上述每一件事情做好都是不容易的,但我认为,教研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更需要新鲜的形式来刺激。

  怎样才能让学校的教研活动走向高效?

  一、 分层培养,诱发内需

  学校应对校内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对中老年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应分别制订考核条例,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奔头”。而考核条例的侧重点可以分别如下:中老年教师以教学质量和为青年教师做好常规方面的示范为主,可以在学期初自定目标,期末时由全体青年教师打分;骨干教师则以辐射引领、自身继续发展为侧重点;青年教师则以常规养成与能否脱颖而出为侧重点。

  二、 文武结合,引领成长

  文,即教育教学理念;武,即教育教学临场经验。现在的教研活动一般以研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居多,即以“实战”为主,科研味不浓。其实教研活动不能简单看成是对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科研引领还是相当必要。如果单纯聚集于教学方式方法,始终摆脱不了“教书匠”的味道。但如果以科研的眼光洞察教育教学,以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往往容易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因此,教研活动应该系列化,应该全力发掘本校的办学科研优势,即依据学校主课题或子课题来确定教研主题,并为每一次教研活动系统的收集好理论材料。这样既为教研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又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试行、验证和领悟,使教学与科研能够真正融为一体。

  三、不拘一格,开拓平台

  A办公室内。不是说只有团团围坐在会议桌旁的才叫教研活动,应该在办公室内营造一种经常研讨的氛围。不管研讨的主题是来自学生的学习还是来自教师的教学,不管参与研讨的人员任教哪个年级什么科目,只要与教学有关的研讨便是“开口有益”。

  B校际之间。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校际间可以成立民间组织,并积极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及需要,自发地与其他学校建立项目式学术交流组织,与其他学校教师在自身学习、科学研究、教学业务等诸多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研讨。通过这些非常贴近教师实际、来自自身教学实践的“草根性”教育学术交流与沟通,使自己的教育个性得到彰显,又使自身的理论底蕴、科研意识、教学业务等都能驶上成功的快车道。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教研活动,这一形式本身就会给教师带来成长的动力,使其自觉地花时间和精力认真对待,促使教研更为有效。

  C网络时空。伴随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网站的诞生如雨后春笋,凭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强大特点,为教师的教学研讨提供了新的平台。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在教育论坛上发帖、研讨,与大师对话,真正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跨越时空的优势,使得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互动中激荡、生成,同时在网络中寻找展示自己的机会,抓住自身专业发展的新机遇。

  四、找准真问题是教研活动的的基础和起点

  要开展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抓准要解决的问题是关键。发现教师存在的困惑并且提出问题,是教研活动的起点,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教研活动能否正确、顺利地开展。 有研究者曾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成效取决于教师能否满足他们对于知识和情感的需求。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情感需要共同制约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其实成人何尝不是如此。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能够满足他们专业成长需要、能够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惑问题的学习和培训,才能激发出教师内在的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和欲望,才能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这就是说,要想使教研活动取得实效,问题必须真正来自教师的体验。于是,我首先和几位老师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最需要通过教研活动帮助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后又利用随机谈话的方法,注意发现老师话语中表现出的对教育教学的困惑和难点。 要组织好一次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关键是要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研讨主题。为此,一方面必须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和教师一起去观察、调查,寻找在教师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真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能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而必须通过认真研究,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

  五、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是教研活动的关键

  要想开展好一个教研活动,教师的状态到底如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研活动的主持者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作为主体的教师则必须处于主动的、能动的、积极的状态。如何才能确保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三点。

  教师们应该享有确定主题的参与权。教研活动的主题应在教师的亲自参与下才确定下来,应是教师从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中选择出来的。从发现和提出问题环节开始,就应确定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而不是到了召开讨论会时教师才参与进来。正因为教研主题是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确定的.,教师就清楚地知道了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应该如何去主动参与,从而也就使教师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来龙去脉都有所了解,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积极性也就发挥出来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应该享有选择权。这就是说,在教研活动中,不是管理者或主持者去规定教师说什么、怎么说.而是由教师自己去确定应该展示什么、用什么方式展示,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正是因为选择权掌握在教师自己手中,教师就能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主动精神。要和教师一起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既然教师已经意识到自己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开好教研会自己责无旁贷,因此就不会去打无准备之仗,不会去打无把握之仗。这种主体的意识,就必然要落实到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上来。有了充分的前期准备,教师来参加教研活动时,就不再处于茫然状态或是随机式的即兴发言,而是有条有理有据有深度。这就使得教研活动开展得十分有效。

  教研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们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保证。教研活动必须是教师自己从内心中需要的活动,必须是教师以主体的身份积极主动要求参加的活动。为了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教师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

  六、恰当的组织方式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

  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内容必须要有好的形式来体现,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功效。采用案例分析与体验相结合的教研活动方式。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是借助必要的媒体手段(例如录像),运用一定观察与诊断技术,对于某一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寻求更有效对策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体验式教研活动所突出的,则是教师的“体验”。我们把案例分析与体验两者结合,其优势在于可以帮助教师更科学更深入地认识日常教学中未发现或不被重视、没有意识到的许多问题,同时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加深和验证这种认识。 教研的活动形式要为教研的目的服务.选择什么样的教研形式,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研的关键问题;然后根据教研需要权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选择更加有利于达成教研目标的形式;同时,这一决策应该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作用。

  七、适宜的环节安排是教研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一个好的教研活动,其展开的各环节必须是环环相扣,能够一步步引领教师在经历多次的思想碰撞之后,最终获得某种认识。可以这样说,如果在教研活动中各环节脱节或是拖拉,就会使教研的目标发生偏移,甚至无法达成目标问题的解决;而如果教研活动中环节紧凑,设计合理,必然能够保证教研活动的完整性和目标的指向性。

  八、要反思。每次专题研讨活动后,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都要进行反思。

  组织者反思研讨的专题是否合适,专题研讨后从与会者的发言中学习到什么,专题研讨的形式是否需要改进,怎样促进个体主动参与到群体活动中等。很多研讨的内容不可能一次得出结论,为使研讨不断深入,组织者应该及时将每次研讨的结果整理出来,在下次研讨前及时发下去,为所有参加研讨的老师提供可以继续思考的“把手”,为进一步的研讨打下基础。如,我们组织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新课程实施以来,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的研讨活动,研讨中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及时将大家提出的问题整理出来,然后进行分类。去掉那些不属于教师能够解决的问题,然后拟出继续研讨的题目:“你认为克服这些困难的办法是什么?”这样一来,在接下来的研讨活动中,大家通过互相启发,基本上能够解决大部分属于教师“认识上的问题”、“操作技巧上的问题”、“教师自身社会生活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等。参与者需要反思自己的发言存在什么问题;向其他发言者学习什么;能否将学习到的东西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能否发现什么新问题。通过活动组织者的反思,可以进一步提高专题研讨活动的质量,

  教研活动各个环节的合理安排,需要教研组织者的精心设计,也是对教研组织者的考验和锻炼。

活动策划 篇4

  五月,神圣的五月,多少年前的这个时候,先烈用他们那火热的身躯解放了全中国。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它永远记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闪着不朽的光辉。

  一:活动目的'

  1. 以人为本,健康为中心。

  2. 提倡全院学生热爱祖国,展现我院爱国精神,看人文气息。

  3. 面向全院展示自我,做台院文明学生。

  4. 让更多的人感承革命精神,了解红五血色历史,感受到红五的气氛。

  5. 让同学更加的了解一些普通的生理常识。

  二:活动主题

  弘扬爱国精神,义诊感受红色五月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

  四:活动地点

  白岳村

  五:活动单位

  台州学院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六:活动准备

  1. 以活动主题为内容,做成横幅,挂于校园内作为宣传。

  2. 以海报形式,公布此次红五月义诊活动的详细内容。

  3. 安排好人员,在对此次活动进行宣传。

  4. 准备义诊将会用到的仪器,如血压计,体重秤,有关卫生的宣传资料,普通药品,纸袋。

  5. 安排人员,在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在食堂门口设点义诊。轮值人员落实到位。

  6. 可录制宣传磁带,宣传卫生常识。

  七:活动内容

  在红五月期间,我院青协将组织志愿者服务同学。如:我们将设点给同学免费义诊,包括量血压,测体重,推拿,按摩等;还将对同学发放免费的纸袋,保护环境。为同学送医送药,开展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发送卫生宣传资料,进行健康指导咨询服务,增强同学防病意识,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八:活动经费

  横幅:20元 海报:20 低价药品:100 纸袋:50 其它:100元

  九:注意事项

  1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关于卫生科普知识要尽量的了解全面,以免在被同学咨询时语塞。

  2 设点位置要大,分开量血压、推拿、咨询等部分,维持好秩序。

  3运动会宣传横幅及广告语的摆放位置尽量显眼,但不影响校容。

  4活动前安排好人员,准备好物品。

  十:活动总结

  此次义诊是本着免费,为同学服务的原则,弘扬红五月爱国的精神。希望通过此次义诊,能够促进青协与同学的关系,增加同学的卫生科普常识,对青协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

活动策划 篇5

  一、活动主题:

  班级户外烧烤活动

  二、活动目的:

  班委会举办此次烧烤活动,是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加强班级同学之间的联系,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促使我们这个新班级能尽快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结的大家庭。

  三、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四、活动地点:

  南山

  五、组织单位:

  菁英3班班委

  六、参与人员:

  菁英学校3班全班同学

  七、组织方式:

  骑自行车。这种自助游方式更适合我们年轻人,相信大家会喜欢的。

  八、具体活动安排:

  全班分成5组,每小组十个人(可按照策划的分组),烧烤计划不变,并在烧烤过程中插入各种小游戏和小竞赛项目,按组积分,最后得分最高的一组将得到奖励。除积分外,期间在游戏中的获胜者也给予小奖品,以活跃气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下面是具体的活动流程:

  1、 提前买好烧烤用具,提前一天到市场去预订烧烤食物,并在出发当天清晨去买回来。具体工作分到各组。(所需食物和用品清单列在后面)。

  2、 出发的时间定在早上8点整。请同学们在7点50在五棵松前面集合。

  3、 指定几名负责人,按组组织带领同学们安全有序的前往目的地,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大约为早上9点。

  4、 到达目的地之后自由活动1小时,参观景区景点。组织者利用空隙吹一些气球。

  5、 自由参观活动完之后,大约10点,召集大家玩一个踩气球的小游戏。每3人为一组,单脚绑在一起,每个人脚上绑5个气球,三人互踩对方身上的气球,谁的气球留到了最后为胜,可为所在的`那一组加一分。

  6、 玩完游戏,大约11点,烧烤活动开始。每组烤出老师指定的某一食物,最终由老师评出最佳厨师奖。

  7、 视当时的气氛而定,中场可以踢毽子,打气排球,填字游戏。

  8、 大约16点,返校。

  九、经费预算:

  食物:500 元

  牛肉猪肉合计15斤,韭菜,火腿肠,鸡翅膀,肉丸,菜花,豆腐干,地瓜,腊肠,圣女果,桔子,梨,水。

  烧烤工具 100 元

  木炭,竹签,叉子,餐纸,杯子,烧烤刷,一次性手套。

  配料:

  烧烤汁,盐,辣椒,油,蜂蜜

  十、可行性分析:

  本次户外烧烤活动的整体预算大约为600元,人均消费10元。骑自行车去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安全,切实落实好负责人,没有自行车的同学请去借车,实在借不到的请提前上报班委,尽量保证班级每人都有一辆自行车。

  预祝:本次户外烧烤活动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