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劳动技术教育工作总结

时间:2023-11-28 12:41:03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劳动技术教育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技术教育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劳动技术教育工作总结

劳动技术教育工作总结1

  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市场周刊理论研究成长。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蔡元培:“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高尔基:“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

  陶铸:“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强化理论: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同种刺激的反复出现。当外部和内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的顺序不变,进行多次后,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而且越来越精确,越来越熟练,最后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任何优良的习惯都是需要而且可能有意识地来加以培养的。我们知道,“在大脑的两半球的兴奋,最优越的区域内新的条件反射容易被形成,而且分化也能被有效地养成”。因此,一个人只有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或培养,才可能迅速地和精确地形成各种优良的习惯。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劳动意识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劳动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劳动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劳动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5.研究对象:澉浦小学全体学生。

  三、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从而增强劳动行为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阶段性原则

  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所以,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3.示范性原则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和教师是儿童最早的模仿对象,他们的行为和劳动程度影响着儿童劳动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4.实践性原则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只有当个体直接面临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矛盾和冲突,并切实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时,个体的劳动意识才能得到真实性成长。

  5.结果与过程并重原则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教育者应当采用进步健康的价值取向,在评价孩子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行为结果,又要关注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四、实施的过程:

  1、积极准备

  从20xx年x月起在全校学生当中,要求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劳动手册》并订阅《家庭教育导报》进行指导,使学生和父母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组织课题组学习培训

  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国内知名网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点,寻求更具时代特色的青少年优良的行为习惯。并在研究小组内更加细仔划分研究任务,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开展工作,并定期展开课题汇报会,及时交流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3、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力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习惯养成”调查问卷,分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学习习惯调查问卷两部分。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

  1、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2、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其一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化的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其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家校配合,共造劳动环境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如苏霍姆林斯基:“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又如高尔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以及宋庆龄:“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等。校内广播、黑板报、校园网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另外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我们也参加养蚕”,“抢收小麦”,“雨中野炊”,“粉刷教室”,“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每人一个口袋,随时弯弯腰”、“爸、妈做我们的裁判”,“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开展“我家爱劳动小故事”创编和讲故事比赛;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举办“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3)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A、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B、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C、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D、给孩子良好的心里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以鼓励为主。

  E、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F、给孩子一个要求,贯彻到底。提出要求和任务,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底G、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制定一个劳动奖罚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誉,也能体验懒惰带来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终爱劳动,自觉劳动。

  4.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第一学期,本年级学生应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好值日生”、“捡起身边的一张纸”为主;第二学期,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手,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抓好文热爱劳动教育,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

劳动技术教育工作总结2

  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我们十分重视学校的劳动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重视学校劳动方面的工作。因此,我校本学期的劳动工作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工作业绩。现就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劳动基地的建设与巩固方面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劳动基地,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通过劳动活动,继续加强对学生劳动观点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加强了学生保护校园环境的'劳动工作

  春季学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全校师生共同维护校园环境卫生,让学生通过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增强学生的劳动环保意识。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和发展创新意识。

  (2)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3)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总结一学期的工作,我们始终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师生进行了劳动教育,因此,效果很好。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强化师生劳动意识,用劳动创造幸福。

劳动技术教育工作总结3

  劳技与技术教育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学会动手动脑,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为基本目标。是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规定的中学生必修课程。它既注重培养学生对飞速发展的“技术社会”的适应能力,又强调其技能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技术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融合与统一。力求在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同时,促进其共同能力,个性潜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了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合为一体,并使其有机地融于劳动与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精选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模式,使之符合课标要求,又独具我校特色。将动手动脑与创新有机地联系起来,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激发了学生实践创新的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三维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开放、反思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自主探究法:

  问题分析即开始不直接阐述理论观点,而是问题引入。列出若干问题后,由师生共同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尔后归纳。这样做贴近学生实际,充满生活情趣,又极具挑战性。有科学道理,又有技术含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作品制作的技术问题,设计问题,学生一般不易理解。我们通过展示作品“剪贴画”布艺娃娃“防滑砧板”“木玩工艺”“金工小锤”“依拉罐花筒”等的具体分析,学生很快理解这些较难的问题。进行探究,花时不多,效果明显。

  2、合作学习法:

  课堂中我们设置了“操作示范”“问题思考”“动手实践”“技术实习”“调查研究”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开放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亲历亲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掌握技术的基础,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团队精神。

  例如:劳技教室的桌椅摆放,采用四人围坐一桌的形式,工具大家用,条件大家创造,秩序大家维护。动手实践时,可相互交流,也可互补长短。动手能力强的可给动手能力弱的作示范,技术难点可共同攻关。评点时可自评也可互评,既发挥个体的作用,也体现团队精神。

  3、开放反思法:

  为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留住不同的思维想法,抓住有限的时间“展示当堂完成有创意作品”,放手让学生在评点中自我归纳、总结。增加了弹性,给愿意学,有能力、有条件学的学生拓展了看与学的空间,这样做面向全体学生,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见解得以呈现与综合,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得以突破。

  例如:每节课下来,同学们对于作品的制作过程,工具的使用方法,体现的创意,总会津津乐道,讲起来一套一套的。他们对作品看了又看,爱不释手。听到不同意见,他们据理力争。得到老师的赞许,他们的高兴劲就别提了。可以说是每件作品都牵动了他们的心。那种成功欲,不亚于放了一颗卫星。

  劳动与技术课的方方面面有很多,我就创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作了一些探讨,也感受最深,现在写出来,以利今后进一步总结。

劳动技术教育工作总结4

  本学期,六年级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总结如下: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构成良好的劳动教育空气。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完成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义务。我校正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们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举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劳动课新路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组织劳动课教师认真研究教育大纲和教材,理清劳动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思想观念目标,大力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及劳动态度观念的培养,努力探索劳动课教学新路子。积极探讨课程删减整和,并结合教学实践编制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点的劳动课教材,以不断丰富劳动课程的内容和形成。贯彻兴趣贯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兴趣是小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内部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课堂教学中重视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三、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

  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广阔的舞台,金色的童年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惯。

  1、继续搞好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建设,以点带面,拓宽教育范围。

  2、有劳动基地,各班主任要继续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加入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教授常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3、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成绩记录反馈到学校,学生在校的劳动情况也由此表反映给家长,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将学校劳动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4、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

劳动技术教育工作总结5

  在全校师生的参与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校的劳动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一年的情况作个小结。

  一、劳动实践基地建立的缘起。

  今天的小学生承载着明天的希望,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家长对孩子的宠爱之风日益盛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学生比比皆是,甚至在我们农村也屡见不鲜。如此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的

  高度警惕。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我们的下一代肯定不是每天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式农民的翻版了,但是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却是我们生活的精髓,不能随意丢弃。xx是著名的银杏之乡,银杏是xx的名片,是学生最熟悉的树种。为了抓好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真正将新课程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让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得以发扬光大。我校建立了以银杏园为劳动实践基地,以银杏的栽培为校本课程的劳动实践活动。

  二、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最终让学生热爱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是我校课外实践

  活动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学生的素质不仅是基础文化素质,而且还应包括各种体力、能力和知识面,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只有全面地进行教育教学行为,才会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乐观向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风貌,才会形成客观看世界主观去努力的良好人格。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常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相互沟联,缺一不可。常识与技能是骨架表皮,方法与过程是血脉筋络,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魂魄思想,学生的常识与技能除了当真进修书面教材以外,更需求课外的社会资源的大量补充,才能有机地结合社会相识课文,相识社会,构成能力,造就人才。

  三、组织管理及实施。

  为了更好地领导开展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组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实践基地领

  导小组。制定了详确可行的计划,并选派XXX、XXX、XXX三位老师担任劳动实践指导老师。老师学生一同干,全员介入,合作合作,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营造劳动实践空气,让人人在劳动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四、收获和成果。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收的喜悦。我们通过劳动在物质有了收获。今年我们培育出了近百棵银杏树幼苗,收获了近千斤银杏。物质上的收获固然可喜,更主要的是在精神上有了丰硕的成果。劳动实践活动,消除了学生劳动可耻观念,感受到了干活中的伟大,劳动中的成果,辛勤的汗水可以换取丰收的喜悦,有利于学生今后一生旅途中迎难而上、刻苦耐劳精神的发挥;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劳动虽然辛苦,但是劳动的过程却是愉悦的,特别是看着劳动成果茁壮成长,使他们有了研究如禾如苗,懒惰如蒿如草的人生感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更觉生活快乐;劳动实践活动,为新型的人才打下思想基础。现代化需要知识,更需要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通过继续的劳动实践活动,会将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发挥地更加潇洒自如。

  劳动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但我们坚信,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开出更绚丽的花朵。

劳动技术教育工作总结6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整齐齐地放,材料要平平整整地摆,桌椅要端端正正地排;地面上不能落下一片纸屑,桌面上不能留下一段废料。几年来,笔者在专用教室上课,从未安排专门值日生搞卫生,但每节课每个班级同学走进专用教室,四处都是整洁的;每节课每个班级的同学离开专用教室,给别人留下的也是整洁的环境。

  2、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劳动能力教育。

  提高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本领,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把握他们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方法,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劳动能力。不少同学由于从来没有做过家务活,很少使用过劳动工具,连一些基本的活也不会干,简单的工具也不会用。如,有的同学不知道怎样用老虎钳剪断小铁丝,有的同学不敢摸没有通电的灯泡,有的同学不懂得使用照相机的快门。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学校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鼓励他们在木工、手工、种植、制图、电脑等不同课程中露一手。有些同学对某项劳动技能有特殊的爱好,教师应特别给予热情鼓励和细心指导,使这些同学的个性得到发展,特长得到发挥。如一位同学空间想象能力特别强,对“识图与制图”课特别感兴趣,每次制图作业完成得特别好。于是我就特别细心指导,并帮助他掌握相关的制图知识。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扎实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在共同努力和奋斗,为教育事业的光明而勇往直前。

劳动技术教育工作总结7

  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我们十分重视学校的劳动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重视学校劳动方面的工作。因此,我校本学期的劳动工作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工作业绩。现就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劳动基地的建设与巩固方面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劳动基地,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通过劳动活动,继续加强对学生劳动观点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二、加强了学生保护校园环境的劳动工作

  春季学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全校师生共同维护校园环境卫生,让学生通过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增强学生的劳动环保意识。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

  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设想力。

  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2)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研究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3)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要讨教师应尽力满意学生的成就需求,帮助学生树立自傲心,依靠自身的勉力到达成功和从常识的获益中得到满意,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进修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进修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进修,到达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总结一学期的工作,我们始终坚持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师生进行了劳动教育,因此,效果很好。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强化师生劳动意识,用劳动创造幸福。

劳动技术教育工作总结8

  一、在本学期的劳动教学中能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劳动活动,积发了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

  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因此在组织本班进行劳动实践时,我的教育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但是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劳动角色,并经常进行互换,让学生时时对劳动都充满了期待。

  二、尽自己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学期我让本班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将他们所有有限的常识转化为能力,他们也十分的乐于应用与相互教导,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乐观、创新的意识。这对他们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惯的养成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在劳动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懂得了自我检查以及帮助他人。

  在自己做完了本部分的劳动任务后,学生都知道要先把自己的劳动任务检查一下,看能否通过自己的检查,如果通过了,他们就会对我说,让我去评分。在得到优分后,他们会相互帮助,直到义务完成,接受学校的检查。

  四、在热烈的劳动氛围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其中,但是个别学生会钻点小空子,不愿参与。

  故我们制定了一个劳动评判制度:

  对劳动积极的,奖励红旗;对劳动不愿参与的,没收红旗,外加跟本班值日生一起补值日。在制度的运用下,全班学生的劳动热情更高涨。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深信,只需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劳动技术教育工作总结9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培养学生劳动的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看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坚信,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劳动技术教育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工作计划09-17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工作计划9篇02-18

劳动技术教育发言稿04-27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11-23

劳动实践工作总结03-15

劳动保障工作总结03-01

劳动关系工作总结05-14

劳动委员的工作总结05-01

劳动工作总结12-01

劳动仲裁工作总结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