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社区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1-08-06 14:36:15 工作报告 我要投稿

2017社区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既节约资源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保护环境。下面请看语文迷整理的社区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供大家阅读。

2017社区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7社区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1:

  在今年初召开的人代会(镇海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蛟川代表团在集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过程中,针对该区域内污水治理方面的问题意见反映十分强烈,到会参加审议的政府负责人表示将认真研究相关意见,尽量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会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认为,蛟川区域的水环境问题由来已久,一些问题矛盾错综复杂,研究解决好该区域的问题,就是抓住了镇海全区治污工作的牛鼻子,对于全区整体推进污水治理、提升环境品质具有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此,决定对该区域水环境治理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并将其列入常委会本年度监督工作重点内容。为充分掌握情况,生态环保工委受常委会委托,及时深入辖区企业、村(社区),访群众、看河道、查资料并踏勘施工现场,广泛听取和收集各界对污水治理的意见反映,经过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调研,较全面摸清了蛟川区域污水现状和治污工作情况,为接下来常委会制定专题询问方案、确定询问重点、提出询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蛟川基本概况

  (一)蛟川区位情况

  蛟川街道成立于2001年9月,2006年9月与镇海经济开发区正式合署办公,区域面积36.82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7个社区,另有3个大工程单位社区,常住人口约13.5万余人,其中户籍人口约4.2万余人、外来务工人员约9.3万余人。该街道地处宁绍平原水系下游,临近甬江入海口,区域内河网密布,人口稠密,工业企业集中,环境承载压力大,是镇海区“五水共治”重点推进区域。

  (二)蛟川水环境情况

  蛟川街道水系发达,河道纵横交错,区域内共有河流29条,其中市级1条,区级4条,街道级23条,共计54.73公里。河道总体呈“三横两纵”的格局,“三横”河道为甸张港-新泓口河、中大河和前大河,“两纵”河道为万弓塘河东港河,区内排水主要通过新泓口河、前大河和中大河排往外海和甬江。蛟川地处江北镇海平原河流下游,水体污染为全区最重,治理难度也最大,大部分河道断面水质为V类或劣V类。由于河道淤积、堵塞、拦隔等使河道功能大为降低,导致水流不通,使水体污染程度进一步加剧。

  二、蛟川水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蛟川街道水环境问题目前是镇海全区最为严重的区域,治理难度非常大。经梳理分析,该问题的主要成因有以下方面:

  (一)位居河道下游,功能退化,自净能力差

  蛟川处于宁绍平原水网下游,各种污染物容易聚集。同时由于城市化的推进,很多区域土地和产业功能发生变化,部分河道被填埋,造成河道断头现象严重,有中一河、王家门前河、石塘下陈家河、后海塘河石塘下段、风景九园北侧河等5处成为断头河。同时由于绕城高速、铁路北环线等线型工程施工影响,西港河、前大河、柴家港等3条河流被截断阻塞。另外城市道路建设时,与河道交叉处多采用涵管,共有14处,阻挡水流。如与宁镇路交叉的柴家港、西港河、中一河都采用涵管,直径约0.5米,严重阻断河流。这些人为的干预,完全改变了河道自然面貌,使得河网水系自然流动被打乱。河道的断头、涵管阻碍、闸坝隔拦、截污管道挤占,造成河道沉积加重,大部分村庄河道河床较高,蓄水、行洪功能大为下降,导致大面积河流水系瘫痪。

  (二)污染源多且排放量大

  蛟川辖区现有企事业单位2843家,其中工业企业950家,商饮业507家;常住人口约13.5万,其中外来人口9.3万。36.8平方公里内聚集如此多的工商业和人口,环境承载压力已相当沉重。同时,区域土地、产业状况复杂。蛟川区域分布着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蛟川片)、临俞工业区、镇海经济开发区,12个行政村及下辖72个自然村、10个社区与这些工业区相互交错,农村边缘小工商业点密布,工业区、城市、农村、工商业网分布情况错综复杂,尤其是大量的化工、机械等易污染企业,使得蛟川截污、治污难度非常大。

  (三)管网建设条件差

  蛟川区域村庄内部房屋密集,历史建筑和临时建筑占据道路、河岸等情况普遍,管网建设条件较差,政策处理量大,给截污管网的实施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同时,由于农村区域地势较低,外围主干管网运行水位较高,在雨季有可能出现污水倒灌现象,而通过提升泵站即增加了工程造价又增加了后期运行管理的难度。

  三、近年来蛟川水环境治理所做主要工作

  近年来,按照省、市、区提出的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五水”共治工作相关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精神,蛟川街道从辖区实际出发,坚持以治污水为重点,其他“四水”齐抓共治、协调并进,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

  (一)建立了工作机制

  街道十分重视治水工作,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五水共治”领导小组,提出2014年为“污水治理攻坚年”、201X年为“污水治理巩固年”,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全面倾斜和支持。制订了《蛟川街道“五水共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落实27条河流“一长三员”(河长、劝导员、巡查员和保洁员),明确各科室职能,以“一治理”(污染源头治理)、“二处理”(污水纳管集中处理、垃圾集中处理)、“三清理”(黑臭垃圾河、淤塞河、断头河清理)为重点,提出了2014年扭转水质恶化趋势、201X年总体提升河网水质、201X年全面改善河网面貌的三年目标任务。同时,出台《蛟川街道五水共治专项奖》,将河岸垃圾清理、河面保洁、河道违建拆除、零散养殖点整治列入对村(社区)考核,每月村社区书记例会交流汇报。

  (二)明确了整治方案

  根据“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工作思路,街道成立了20个排查组(其中1个工业排查组、19个村社区排摸组),协同河长对辖区河道情况进行大排查,共排查出截污管网接收污水渗漏、生活污水直排、河道保洁未覆盖等75个问题, “一河一策”提出治理对策80条,每条责任河道都做到有“一张水系图、一本任务书、一个时间表、一份报告书”。在此基础上,街道委托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镇海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分别编制了《镇海区蛟川街道河网水环境整治方案》、《蛟川片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行动规划》,为整体治污工作提出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

  (三)开展了重点整治

  一是开展污染源头堵截。投资800万元,对污染较为严重的临俞工业区开展污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对内部16公里管网进行全面疏通,并进行外围引水和换水,促进片区水质改善。二是开展截污设施提效工程。针对养护过程中反映的南洪泵站、五里牌泵站的运行问题,联合养护单位对农村截污全线19公里截污管道进行排查。针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风景九园周边区域,加强日常巡查,及时疏通污水管道。三是推进河道生态治理。大力开展垃圾河、黑臭河整治工作近期对后海塘河、王家门前河等河道(段)垃圾淤塞严重问题开展紧急整治工作,已有两条河道摘掉垃圾河黑帽。四是编制河道清淤计划。投入专项资金综合治理了柴家港、庙后张河6条段共5.3公里河道,实施清淤甬江塘河等20余条25公里河道。五是开展流域保洁优化。协助指导村(社区)加强河道卫生保洁工作,尽力改善主干河道河岸环卫状况。

  (四)推进了集污纳管

  蛟川街道范围污水系统主要分成三个大的排水片区,炼化厂区、生活区、石化三公司等污水排入炼化内部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蛟川北部庄俞路-绕城高速-镇骆路-丰收路-镇浦路围合的区域,主要为南洪、棉丰、后施及陈家村部分自然村,污水经南洪泵站提升后排入北区污水处理厂主干管;蛟川中部、南部片区村庄及临俞工业区、开发区污水通过海天泵站、金丰路泵站提升后排入镇海污水处理厂主干管。目前蛟川辖区范围内污水管网系统已初步形成,已建成污水管道长度约45km,其中城镇截污约25km,农村截污约20km,农村截污纳管覆盖自然村为26个。

  四、当前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蛟川区域水环境问题错综复杂,牵涉面较广,但制约区域水环境改善的瓶颈矛盾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亟需着力突破解决:

  (一)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有限。目前镇海污水处理厂和北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都不能满足产生的污水量,最直观的表现为辖区镇骆路、中官路等污水主管长时间保持相当高的水位,造成沿线截污支管污水无法排出,处于高水位状态。这种情况造成的影响不仅是污水无法及时排出,更因污水长时间不流动,极易造成污水管网淤积堵塞,给日常养护和维修检查造成很大困难。水位越高,清理难度越大,而清理困难又容易淤积堵塞,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污水提升泵站未能正常有效运行。蛟川街道联合规划部门已制定了《“五水共治”背景下蛟川片区污水治理行动规划》,明确蛟川区域内现有污水提升泵7座,其中区级3座为海天泵站、金丰泵站、威海路泵站,街道级4座为五里牌泵站、南洪泵站、王隘泵站、蔡家泵站。由于污水处理厂能力有限,区级污水提升泵在平时未能正常有效运行,雨天时为了保证城区污水排放,提升泵更是直接停止运行,造成区域管网长时间保持高水位,污水直接从紧急排污口倒灌流入河道,已造成多次大面积水污染事件。

  (二)农村截污设施建设标准较低、覆盖率不高

  蛟川街道从2009年开始实施了四期农村截污管网建设,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但由于当时缺乏科学统一规划,雨污未分,建设标准不高,使得管网落差、堵塞、破损等问题较多,加之管护不到位,截污设施作用发挥十分有限。如临俞片区部分支管,内部管网建设完成后并没有同镇骆路主管连接,造成污水收集后不能有效排放。又如俞范东路(镇骆路-宁镇路段)污水管道,向北铺设后未与镇骆路主管连接,直接同中大河连接,造成直排河道的后果。又如镇骆路(镇海大道-北外环段)随道路拓宽改造新建了一条D800干管,但该管线仅将临俞干管接入,临俞片罗家港水管、前程路污水管并未接入,导致临俞片约1000吨/天的污水直排内河。

  蛟川街道尽管经过前几年农村截污工程的建设,截污纳管自然村已达26个,但受限于外围主管布局以及村庄整体拆迁的考虑,农村截污工程未做到全覆盖。主要原因,一方面周边主干管缺失或者距离主干管距离较远的自然村未进行纳管处理或生态化处理;另一方面,规划整体拆迁的村庄原先没有考虑建设管网,如前期排摸33个重点区域中的棉丰、陈家等村,村属企业、家庭作坊、小餐馆等污染源均未纳管处理。

  (三)污水治理运行体系不完善

  目前镇海区的'污水管网养护机制是:总管由区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养护,农村截污管网由各乡镇街道负责管理养护。由于管网养护专业化程度较高,需要专业对口人才及专业的养护工具,而乡镇街道一般此类人才缺乏,再加上专业养护工具的缺失,使管网出现破损、堵塞等问题时,无法及时排查解决,导致污水或直排河道或长期积压损坏管道。如镇骆路区级主管(镇海大道以西段)因养护管理不及时、不专业造成堵塞,管内长时间保持高水位,进而造成蛟川范围内的大部分截污管线污水无法排出,只能积聚管内甚至倒溢进河道中。

  另外,蛟川区域内企业多,居民多,各种人为污染因素多,但执法部门或缺乏执法依据,或执勤力度不够,或执法不严,各种故意污染水质行为难以有效遏制。如风景九园小区雨污管道错接问题,经多次告知督促,物业公司拖延数月后才整改,吸粪车污物排至雨水管、企业污水直排、建筑垃圾偷倒河岸等现象仍频繁发生。

  五、下步水环境治理的工作建议

  综合调研情况,经分析研究,我们建议,下步蛟川区域的水环境治理工作,有必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重点发力,切实有效加以推进。

  (一)开展源头治理,完善辖区排污体系

  积极实施污染源头治理。区级相关部门联合街道继续深入排查污染源,对排查出的污染源,特别是边缘村庄、商业网点、村工业区、重点污染企业等,应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力度。加大截污管网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截污覆盖面;同时根据污染源特点,针对性采取措施治理。

  全面排查修复截污管网存在问题。根据现状污水管网的运行情况,为解决部分区域雨污混接、管道漏接错接、管道淤堵等问题,拟进行辖区约25km城镇截污管网的清淤疏通,并全面推进雨污混接改接、错接改接工作,推进渔基路周边、俞范社区周边的管道改造以及五里牌、南洪泵站改造工作。全面修复支管与主管的错接、漏接现象,提高截污管道的可靠性。督促企业实施雨污分离改造,并做好后续监管工作,一方面外围管网配套齐全的,要尽快进行雨污分离的改造,雨污混接的要及时更正,另一方面要加强事前管控和后续监管工作,切实做好排水许可的审批,同时环保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

  加快管网建设全覆盖。要加快污水处理厂的改扩建,解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要加快污水主干管的改扩建,特别是宁镇路和镇骆路段,确保沿线地块污水具备排放条件;要加快污水管网未覆盖区域的管道建设,争取截污纳管的全覆盖,解决污水直排河道的现象;要协调大工程单位,整合城市排污体系和大工程单位排污体系,确保辖区排污系统更加科学合理。

  (二)加强跨区域调水换水,高效净化流域水体

  蛟川区域河网水体自净能力已严重退化,针对目前整体河网水体污染较重的实际,跨区域调水、换水是成本最低且见效较快的手段。《整治方案》中蛟川区域调水环境主要分为风景九园片、临俞园区片、后海塘片、万弓塘片。风景九园片换水路线为由东港河、西港河-前大河(中大河)-涨监砌闸。临俞园区由老周港、罗家港、董家河-陈家河、孙家港、中大河-涨监砌闸。后海塘片、万弓塘片主要由万弓塘河饮水,经王家门前河、石塘下陈家港,到威海河和中大河(涨监砌闸)。要加快实施蛟川区域调水换水工程,确保中大河、清排大河2座节制闸的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同时对于河道拦水坝、泵站等进行有效排查,不必要的进行清除或改造,确保水网调水换水工程效果有效发挥。

  (三)大力开展河道整治,恢复河道生态功能

  对区域内重点河道、重要区域村庄河道淤积较为严重、河道生态功能较差的,应积极进行综合治理和清淤。对于线型工程施工造成的断头和淤塞,建议由区主管部门责令施工单位进行及时疏通和整改,尽快打通柴家港雄镇路段、前大河和西港河高铁施工段等堵塞点。对前大河、孙家港、老周港等11条淤塞和填埋河道,由区主管部门牵头,按原出资方式,尽快进行清淤或开挖河道,清理淤积,降低河床,疏通河道,提升河道蓄水、行洪能力,逐渐恢复河道基本功能。

  对13座河道拦水坝、8座水闸、3座抽水泵站等人工设施,建议由区水管部门牵头,会同先关街道及部门,进行科学论证,分近期和远期,出台整治方案。对于不必要的设施进行坚决拆除,有存在价值的进行改造和完善,并确保正常运行,为河流畅通彻底消除障碍。对14座穿路涵管和箱涵,应进行排查和评估,对于影响水流的,应进行整治和改造。

  (四)建立区级专业养护队伍,施行长效管理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截污管网设施的管护和运行管理机制,由区级部门牵头成立专业的管网养护队伍,全面覆盖主管及农村截污管网的养护管理,增加必要的管网养护器具,全面监控管网运行,在管网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排查修复,确保管网高效运行,收纳污水及时排出。其次要进一步加大河道保洁力度,完善街道、村社区两级河道保洁制度,加大对环卫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卫生保洁、监管质量,积极探索河道保洁市场化运行机制,落实常态化河道巡查监控,做到情况及时反馈和应对,确保保洁100%覆盖,保洁效果有效巩固。再次要进一步加大 “五水共治”工作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对街道治水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发动企业、居民参与河岸垃圾清理等护水、爱水行动,形成街道、村社区、企业、居民“四位一体”的治水机制。

  2017社区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2:

  城市街道及社区环境卫生是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着一个城市外部形象和窗口作用,更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的综合反映。为促进城市街道及社区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不断的满足城市发展对生活、工作环境质量的需要,保护人民健康,为郑州都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我们在王顺生副主席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市主城区的城市街道、社区环境卫生及垃圾清运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街道、社区垃圾管理现状

  据统计,2014年我市主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000—4500吨/日,处理量为137万吨/年;垃圾中转站194座,运输车辆394台,小型收集车382台;有2座垃圾处理场(厂),一是荥锦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2500吨;二是侯寨垃圾综合处理填埋场,日处理能力2200-3000吨。

  郑州市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居民生活垃圾,采用人力清运至垃圾中转站;二是道路清扫保洁垃圾,由道路保洁员使用保洁车收集后送至中转站;三是沿街门店产生的垃圾,由各区专业队使用小型收集车定时收集到中转站;四是集贸市场、餐饮等单位产生的垃圾,由管理单位送至中转站或直接运送至处理场。为给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我市规定各县(市)区市容环卫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一、二类地区每天垃圾收集次数不少于3次、三类地区每天不少于2次、四类地区每天不少于1次的工作要求。卫生管理部门与沿街单位、商户签订《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书》,加强对沿街单位、商户的宣传教育,规范其倾倒垃圾的时间和地点,加强巡查力度,避免出现乱倒、偷倒垃圾现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街道、社区垃圾问题突出。我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日均产生量近5000吨。市辖各行政区按计划将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分送到垃圾综合处理场和荥锦发电厂。主城区在街道、社区垃圾处理工作中差异较大,白天好于夜间,主干道好于背街小巷,有物业小区好于无主管楼院。市区有不少沿路、沿街的单位、门店都存在乱放垃圾的现象,为图方便,经常将垃圾堆放在路边、树穴、电线杆及果皮箱旁边,有的还直接把生活垃圾倾倒在大街上,给环卫工人清扫作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影响了郑州市的市容市貌。由于管理不到位,部分街道夜间环境卫生状况问题更加突出,部分主干道路由于渣土车覆盖不严,疯狂行驶,任意抛洒,野蛮随意倾倒形成扬尘带;一些有夜市的背街小巷不能做到按时全部收集,造成垃圾不入箱,随意堆放倾倒,污水横流,油污满地变得狼藉不堪,严重影响我市城市环境卫生,造成群众生活、出行不便。

  (二)生活垃圾转运困难。垃圾中转站是街道、社区至处理场(厂)生活垃圾处理的中间环节,其运行效率将直接影响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市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当前,我市垃圾中转站存在以下困难:一是垃圾处理场(厂)由于处理能力或自身问题,造成垃圾车进场(厂)困难,垃圾不能及时倾倒,运输车辆周转率低,影响生活垃圾的处理。二是中转站的垃圾不能及时转运,社区垃圾无法及时进入中转站。白天由于道路交通管制,垃圾无法及时运至处理场(厂)所,中转站只能保障沿街道路垃圾清理,各小区内垃圾运输只能在7:00前和19:00后方能向中转站倾倒,堆满垃圾的社区运输车滞留在路边,形成长队,由于封闭不严,造成污水横流、浊气弥漫,既影响交通又影响环境卫生,更影响群众生活和市容环境。三是位于居民区的中转站垃圾清运受时间限制和影响,运输车辆白天无法通行,夜间又影响居民休息,其工作时间受限,造成垃圾清运困难、长时间滞留的局面。

  (三)一些街道、社区垃圾清运费收缴困难。我市的沿街门店由于经营内容不同,产生的垃圾量不易确定,所以卫生清运费收缴存在困难。部分有物业管理的小区由物业公司统一按照标准收取,而一些无主管楼院的垃圾清运费收缴较为困难,每月每户5元的垃圾清运费收缴率仅80%,个别社区甚至收缴不到40%,依靠办事处的补贴方能正常运转,但社区、办事处也难以长期保障,造成垃圾清扫不到位,清运不及时,群众意见大,严重影响社区环境工作。

  (四)垃圾转运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近年,我市的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人口密集度明显增加,垃圾产生量也日趋增多,与此相比较,我市的垃圾清运站、运输车辆等相对不足。

  一是垃圾中转站相对不足。按照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公里时,应设置大、中型转运站的要求,以及每座小型中转站服务半径2公里的标准计算,需建设5座大、中型转运站、290座小型中转站,我市现有1座大、中型转运站和166座小型中转站,仍有4座大、中型转运站和124座小型中转站的缺口。

  二是中转站落地困难。一方面,我市在近年城市改造和建设中,部分老旧小区和都市村庄拆迁,一些垃圾中转站也随之拆除。建设新小区时,由于规划落实不到位,一些开发商建设垃圾转运站的积极性不高,房子已交付使用,而转运站难以落地,群众入住小区后对周边区域建设转运站意见极大,造成“拆了旧设施,难建新设施”的困境。另一方面,我市主城区的一些转运站建设年代久远,且部分位于小区院内,其规模偏小、设施落后,已不适应当前的城市管理要求。近年,小区的发展变化较大,小区内私家车量较多,有些车辆的停放直接影响垃圾清运车的出入;部分小区的转运站离居民楼太近,其噪声和气味影响周边居民生活问题突出,转运站工作困难,居民群众意见也较大,垃圾转运站处于“人人离不开,人人不欢迎”的尴尬境地。

  三是垃圾清运现代化水平不高。我市现有小型垃圾收集车382台,主要用于街道及沿街门店的垃圾收集运输,由于投入不足,车辆陈旧,跑冒滴漏问题严重,尤其是夏季,垃圾中瓜果蔬菜遗弃物较多,问题更加突出。与街道清运车辆相比,各小区的垃圾清运车辆更显简陋,既不统一,更无标准。大多小区的垃圾清运车是自行改装,无法做到密闭覆盖,且车存垃圾时间长,易滋生蚊蝇,成为移动的城市污染源。各垃圾转运站由于空间有限,垃圾车在倾倒后,无法及时冲洗,对城市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各街道和社区的垃圾清扫大多是传统模式,现代化设备运用较少,清扫质量和水平难以提高。

  三、意见及建议

  (一)落实好街道门面店的卫生责任制。重视对沿街门面店的环境卫生管理,将门面店的卫生责任制落实到位。对私拉乱倒的行为,要加强监管。通过确定管片责任人与门面店制定标准、签订协议、召开例会、评星定级、考核公示、年终表彰的方式贯彻落实门前责任制,倒逼商家“自扫门前雪”,解决有法律、无抓手、难落实的问题。针对沿街门店垃圾乱倒现状,市容环卫管理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沿街门店的宣传、教育力度,督导各商户在店内做好垃圾袋装收集,定时定点投放。建立城市管理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动机制,把“七小门店”纳入门前责任制范围,将个体工商户的责任落实情况,记入诚信档案,并作为一项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进行评比,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将环卫保洁、城管执法、数字信息采集、辖区监督、市级巡查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作用,使不同部门之间加强配合、共同管理,提高垃圾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二)积极探索社区卫生费收取和责任考核办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居民小区则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小区的环境卫生关系到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关系到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高。但由于各小区社会群体的差异,小区环境卫生也呈现较大差别,有的洁净美,有的脏乱差。高档小区和无主管楼院呈现小区环境卫生的两极。如今的无主管楼院也曾是往日的有主管楼院,脏乱差也曾经洁净美,为避免使当今的高档小区沦为无主管楼院,或努力使脏乱差小区成为洁净美小院,我们应区别对待不同的小区和社会群体,制定出适合他们的环境卫生管理模式。一是对于高档小区,应发挥好物业公司作用,把环境卫生中的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垃圾分类、清理和清运工作,做为对物业公司考核的重要内容,管理部门应对物业公司实施年审达标考核。二是针对一些脏乱差无主管楼院,我市应制定一些解决办法,确保小区的垃圾清扫、清理和清运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积极为贫困群众创造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三是针对无主管楼院小区卫生费收缴困难的问题,各基层组织应加强对小区的领导与管理,积极动员群众,发挥好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对小区的公共用地,建筑等设施进行清理,通过租赁费用弥补卫生费用的方式,解决垃圾清运难题。

  (三)加大垃圾清运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应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积极与城市架构同步进行,建立统一规划的城乡环境卫生体系,不断增加环卫设施建设。首先,要重视垃圾转运工作。在城市规划中依据城市规模、人口密度、交通运输等方面,科学制定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同时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垃圾处理工作真正地服务群众。重视垃圾转运站(场)的建设,确保垃圾中转站(场)能够落地并发挥出作用。其次,要在垃圾箱、清运车辆和清扫设备方面加大投入,提高垃圾清扫和运输水平,真正使垃圾不落地、清扫无扬尘。转运无抛洒、滴漏。相关职能部门要在街道、社区垃圾处理工作上发挥好监管作用。对新建或改造项目,凡规划部门规划有环卫设施的,建设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在工程竣工验收时要安排城市管理部门人员参加,做到“五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对未按规定建设环卫设施的,除责令补建外,还要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四)积极探索城区垃圾管理和处理的新模式。要把对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做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发挥好政府对街道社会区环境卫生的主体作用和社会资源在城市环境卫生提升中的积极作用。学习中卫市开展洁净城市环境的经验,提高机扫率,以克论净美化城市环境。一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和网格化管理系统,加强街道、社区垃圾处理的管理。充分依靠群众,发挥好商店业主、小区群众的监管在垃圾处理监管方面的作用。二是对垃圾处理规程要加强监管。各街道、小区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杜绝跑冒滴露、遗撒垃圾现象。三是坚持积存垃圾有偿清运、城市管理问题财政扣款和有偿整改等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使社会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参与到街道、社区垃圾的处理工作中,使监管与执行相分离,责任与权力相通一,保证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社区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情况调研报告04-01

组织开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情况调研报告04-01

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03-17

2017社区创城工作情况报告05-12

2017妇女议事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06-13

2017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06-15

2017年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03-31

社区环境保护工作计划04-03

关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调研报告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