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愚公移山》读后感

时间:2024-04-30 07:27: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愚公移山》读后感(合集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愚公移山》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愚公移山》读后感(合集15篇)

《愚公移山》读后感1

  我读了成语通里愚公移山这篇故事,它讲述了一位叫愚公的老翁,他家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方圆七百里的高山,出入十分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人家,商定要搬走这两座山。于是,他家祖孙三代一起上阵开始挖山。他们长年累月的干着,从不歇息一天。

  有一位叫智叟的'老翁对愚公说:“你怎么这么傻呢?像你这样一家人干下去就能搬走这两座大山吗?”

  愚公说:“我们家子子孙孙一代接一带的干下去,能不成功吗?”

  智叟无言以对,羞愧的走了。这件事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派了两名大力天神,把山搬走了。

  从此,这一带也没有什么突起的高山阻塞交通了,真是一马平川。

  我的故乡在河南济源,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也是发生在这里。一进济源市在车站旁边有一个愚公的雕塑。人民忘不了他,人民怀念他。

  愚公真是伟大,他不管千辛万苦,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不移的奋斗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

  有人说为什么愚公不搬家,而要搬走这两座大山?我觉得因为他想让全村的人民都方便,不仅仅为自己方便。大山移走后,家家户户不再为出行苦恼,他们可以驾着车来到山外的集市上,卖山上的特产,从此生活幸福,家家富裕,每一个山村的孩子都可以走出大山到城里上学,告别贫穷落后。

  我们要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旦确定了目标,就全力以赴、坚定不移,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直到目标实现。“无限风光在险峰。”

《愚公移山》读后感2

  小时候曾听大人讲愚公移山,上了初中又在语文课中学习了《愚公移山》。记得当时对老愚公的作法很不理解,还同老师争辩,固执的认为老愚公率领子孙‘叩石垦壤’。实在是太愚蠢了,真不如搬到山前去往。

  上了初三还像初一那样‘玩着学’甚至常常醉心于自己的'‘聪明’之中,不可自拔,期中考试成绩公布了,我惨败到自己难以自信的地步,痛定思痛,我又从新读了《愚公移山》。

  也许因为失败的惨痛教训吧,重读使我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透了。

  老愚公心无杂念,决心以自己的艰苦劳动改变现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经诚所至,终于‘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付二山,使得’‘翼之难,汉之阳,无垄断焉,。由此,我深深认识到,老愚公搬走的不仅是太行,王屋这两座山,而更重要的是,他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如果老愚公怕费事,图省事,安于现状,完全可以不‘不出入迂也’而轻松地搬到山前去往,也可能因此不被看成‘愚蠢’。但是,太行,王屋终将子孙遭受‘出入迁之苦’。

  与老愚公相比,我就失败在梦想不费力气,不必刻苦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就在于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中的困难就像太行,王屋两座山,使人‘出入之迂也’学习中就像搬走两座大山一样,本来就是苦差事,我这次失败,正因为潜意识中不自觉的企图绕开困难,这不正是对自己不负责吗

  我还深深的认识到。小到一个人,大至一个民族,‘愚公精神’自今仍是我们必须发扬光明。如果安于现状,不敢冒失的危险,就不会尝试到胜利的喜悦,事业也不会有所发展。

  由此看来,‘愚公移山’不仅没有过时,相反,它正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夺取胜利。

《愚公移山》读后感3

  压力山大”,这句网络流行语在中学是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刚上初一七门课,上了初二,八门课,初三党,九门课,最主要的是,我们还即将中考,于是,各种压力山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变重,学了这篇课文,一下子让我们全班不淡定了。我们的功课就是山,我们就是愚公啊!说句题外话,作为一个天生的怪胎,我顶多会说:“愚公愚公,真是愚钝,搬个家不就行了?”然而再想一下,换一个方位,愚公移山,不是单纯的为自己,也是为了众多居民,如果说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成绩进步,自私自利,那还有什么意义?这样一想,好像是自己有点误解。如果把自己的压力全都一点一点的移走,慢慢的消化自己的功课,其实还是会让自己受益匪浅的。

  此外再感慨一句,耍小聪明不是放弃压力,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学习愚公移山,我明白了:不是说任何一件事都是很深奥的道理,我们只是被自己面前的山给挡住了,移开一点,是不是就会对自己的世界观好一点?哪怕我们的力量很薄弱,但依然选择奋不顾身去拼搏,我们选择去做一个愚公,把自己人生的障碍全部搬走,为自己,也为别人把他们的道路变得畅通无阻!

  今天学了《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自己不禁有一番感叹,不是说佩服愚公,而是说佩服我们现在的中学生。

  毛爷爷说:“我们要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把压在人民身上的山给移走。”除此之外,愚公移山还体现了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学习的路上,我们的每一步都是要坚持,对待学习,持之以恒,不能轻言放弃,在生活中,在学校里,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那才是真正的愚公,因为半途而废不是好习惯,正所谓愚公,现代汉语,简单一点就是傻。智叟,聪明的人。但我却觉得,智叟,只是会耍小聪明吧?

《愚公移山》读后感4

  很多年之后,当我用形如枯槁的双手推开那扇松动的木板门,随着吱一声,寂寥无边的平原映入眼帘时,我一定会怀念那个遥远的、与父亲在一起的、满是落日余晖的下午。那时的咱们,忙碌而充实,整天把一担又一担的泥土运往渤海,满担而去,空囊而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为在门前开凿一条通往山后的路。在那个充斥着汗水和尘土的环境里,咱们一族人都为此不懈努力,最后,在母亲的带领下,甚至锅碗瓢盆这种东西也满是泥土地运往渤海。望着高耸入云的两座大山,父亲的脸上并没有流露出过多的忧虑,反而对那些带来一腔讽刺的'人说:看,当两座大山被我的子孙万代移走时,道路将不止一条!说着,又是一铲下去,挑起的尘土像是要把那些冷嘲热讽掩埋。我也满怀期待,期待大山背后的精彩。

  终于,那一天到来了。当我清晨推开窗户的刹那,一马平川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赶忙叫醒早已年迈但精力充沛的父亲。父亲满是泪水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青草遍地,一望无际。突然,他跌坐在地上,麻木甚至有些枯索的脸慢慢扭曲。一家人惊慌失措,随着咳的一声,父亲吐了一大摊血,这种惊慌达到了巅峰,几近崩溃。而父亲,在那全家奔走逃亡式的慌张面前,却握着我的手,低沉的说:以前没有路可走,咱们可以把山移走;现在山移走了,路也没了。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远比走投无路更为可怕。说罢,父亲就带着曾经的理想,现在的遗憾离咱们而去了。

  很多年之后,当我走在无可措手的社会中时,我一定会怀念那个单调但充满汗水与尘土的下午!

《愚公移山》读后感5

  学习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我认为愚公虽然很蠢,但他那高大的身影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很深印象,像一座山。

  愚公很蠢,而且不可理喻。他不但想用自己剩余的时光去挖“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还要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去挖。这怎么可能呢,但即使是这样,愚公的精神还是被无数人所赞颂。许多人不止一次被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这个寓言故事流传了几千年,而愚公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奋发向上的.炎黄子孙。有志者事尽成,愚公苦于门前的两座大山挡道,给他正常的生活造成了障碍,于是立志将这两座大山铲除,于是他号召全家男女老少挖山不止。当零人智叟笑话他们“汝之不惠”的时候,愚公却很豪迈地回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兮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若而平”。

  愚公真的很蠢吗?不,其实他是大智若愚,他没有向河曲智叟那样目光短浅,只看到当下的,而不将眼光放长远一些看待事物。这个故事还反映了愚公一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敢于用自己双手改变自然的精神。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们国家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精神曾经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想起他又遇到困难不退缩因难而上精神和信念,永不放弃。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不管有多大大困难,最终都可以克服。一个人的梦想必须靠自己的恒心与毅力才能克服,才能完成。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便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愚公,他蠢到了人生中的坎坷,人的一生会有许多的波折起伏。所以啊!我们需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勇气,需要“千锤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能力。

《愚公移山》读后感6

  星期日,我与往常一样坐在沙发上看书,静静地品尝书中的乐趣,道理。

  这天,我看了一个名叫《愚公移山》的故事。故事主要讲,愚公门前有两座大山,他每次出门,都要绕过两座大山。愚公觉得很不方便,于是决定把这两座大山搬走。邻居们都笑他,有的说:“愚公可真笨,这两座大山怎么可能搬走。”还有的说:“愚公可真是异想天开。”可无论邻居怎样嘲笑他,他都是心平气和地说:“我搬不走,我的儿子来搬,我的儿子搬不走,我的`孙子来搬,孙子搬不走,孙子的孙子来搬,总有一天,山会被搬走。”于是,愚公带领全家一起挖,终于,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神,天神便派人把山搬走了。

  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也给了我一个启示: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不懈。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连打了三张草稿纸也不会。那时,天色已晚,爸爸妈妈劝我早点睡觉。就在这时,我的脑子里开始了激烈的斗争:是坚持自己算出来,还是放弃让老师教我。这时,我想起了愚公的精神。愚公连山都能搬走,而我只是道数学题不会,如果和愚公比起来,我实在是太渺小了。于是,我坚持做这道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做出了这道题。

  愚公的精神让我懂得了只要坚持不懈,没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愚公移山》读后感7

  今天,我们学习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口有两座大山,家里人出行很不方便。于是愚公就带领家人一起去挖山,有一个叫智叟的老人笑他愚蠢,劝愚公不要再去挖山了,可是愚公回答:“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以后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无穷尽的,总有一天会将山挖平。”最后天帝被愚公感动,派人将山彻底移走了。愚公这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不怕困难的精神使我感动。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此时,只要你静下心来想一想:人的一生中,永远会是一帆风顺的吗?不会!就如居里夫人,她在一个异常简陋的实验室里发现了镭。后来,记者采访她时,她说:“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绝不屈服!”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记得有一次,在做一道证明题时,我被困住了,满满的条件,该如何下手?我心里慌乱,当然也可以先不做它,因为老师会讲,但我的心里非常得不平衡:不做怎么行?!我必须独立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来完成这道题。

  既然条件多,那我就一个一个尝试。第一种,不行!第二种,不行!第三种……第五种,才给了我惊喜,原来从这儿可以入手。随即,我越做越入迷,后来才发现,这个题有很多种方法,当然,也可以逆推。这道题的成功解答,让我有了克服困难之后的满足感。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怕任何的困难了。

  《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令我受益匪浅。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在艰难险阻前,切勿灰心气馁。坚持,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愚公移山》读后感8

  愚公很愚,并且愚的蛮不讲理。他不仅用自身剩余的时光去挖“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二座高山,还需要叫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去挖。可是,只需大家深层次了解就不会太难发现,在哪远古时期,被人觉得好笑的“愚公精神”则是如今的.社会迈向取得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所有人都应当具备的。

  礼拜日,我和以往一样坐在沙发上去看书,静静的品味书里的快乐,大道理。

  这一天,我看了一个名字叫做《愚公移山》的小故事。小故事关键讲,愚公门口有二座高山,他每一次外出,都需要绕开二座高山。愚公感觉很不方便,因此决策把这二座高山搬离。隔壁邻居都笑他,有的说:“愚公可笨死了,这二座高山怎么可能搬离。”也有的说:“愚公可简直天马行空。”可不管隔壁邻居如何取笑他,他全是平心静气的说:“我搬不动我的孩子来搬,我的孩子搬不动,我的小孙子,小孙子的小孙子来搬,总有一天,山会被搬离。”因此愚公领着全家人一起挖,总算,愚公的精神实质打动了神灵,把山搬离了。

  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办事不可以急于求成,要锲而不舍。还记得有一次是我一道数学题不容易,连打过三张草纸也不会。那时候,天色已晚,父母劝我早点睡觉。就在这时候,我的脑中开始了猛烈的抗争:是坚持不懈自身算出去,或是舍弃让教师教我。这时候,我想到了愚公的精神实质。愚公连山都能搬离,可是我仅仅道算术题不容易,假如和愚公比起來,我确实是太微不足道了。因此我坚持不懈做这题,总算,时间用心,我作出了这题。

  愚公的精神实质让我明白了只需锲而不舍,没有什么难题难以解决。

《愚公移山》读后感9

  今天,我在整理书架时,发现了一本名叫《愚公移山》的一本故事书,这是很久以前我读过的一本书了,我现在又开始认真地读了起来。

  故事是这样讲的:从前,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有90多岁了,他家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太行山,一座王层山,人们进进出出很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说“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出门时要走许多冤枉路。

  咱们不如把这两座大山移开,看怎么样?”

  愚公的孙子、儿子都赞同, 只有愚公的妻子反对,说:“这么大的两座山,即使可以移一点,哪儿容得下这两座大山呢?”这引起了全家的疑问。

  最后,他们认为把这山扔到大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一家开始搬山了。

  愚公一家的工具只有锄头和背篓,而大山与大海之间相距上千里,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跟原来没什么两样。

  一名叫智叟的人,为人处事很精明。

  他看见了觉得十分可笑,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得掉两座大山?”愚公回答“我虽然快死了,但我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

  这样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总有一天会搬掉的。”智叟听了,无话可说。

  这样,愚公一家人,不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摸黑还不止呢。

  他们的所做所为感动了上帝,上帝派两名视仙去人间,搬走了这两座山,人们终于可以不用为进出不便而烦恼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信心、有毅力地做下去,不被失败打倒,就一定会成功。

《愚公移山》读后感10

  坚持,自古就是人们成功的钥匙。坚持是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但自从我读了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我才更加明显地了解到它的含义。

  《愚公移山》这篇文章讲述了,从前有太行,王屋二山,愚公一家人就生活在山脚下,由于他们一家人每天出门要绕开两座大山,很不方便,所以他们决定要移走两座大山。愚公在面对老妻的`质疑,智叟的嘲讽时,他下定决心要移山,连邻居家小孩也来帮忙,最后他感动了天地,于是,天帝就派两位大力神把二山搬走了。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愚公是多么伟大呀,它召集全家老小一起移山,最后以神话二神搬山结束了全文。我想,果然坚持就是力量啊!

  但当我读了第二遍后,我思绪万千。愚公可真是愚钝呢,他为什么不搬家呢?而且愚公移山一年往返一次,这么慢的速度,加上地壳的运动,怎样办得完呢?而且愚公规定,子子孙孙啥也不能干,只可搬山,这不是自私吗?

  但是我又读完了几遍,以及查阅资料后,我终于深刻的了解了愚公移山的真正含义。愚公移山是为了让家人出行方便,是为了子孙的千秋万代的利益,这难道不是奉献精神吗?这不禁让我想到那些消防官兵,那些抗日军民,他们坚持救人,坚持抗日,甚至献出生命,这难道不愚吗?不,这是大公无私,这是奉献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愚公精神,愚公坚持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智啊。智叟只会嘲讽他人,却从不做事,这才是愚啊。这样一来就体现了智叟不智,愚公不愚。

  《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短小精练,通俗易懂。作者巧妙的给人物命名,最后以神话结尾,不为了告诉我们愚公之愚,移山不易,而是要告诉我们要坚持,乐于去奉献,这才能做到真正的愚公精神。

《愚公移山》读后感11

  《愚公移山》讲述了一位年近九十岁的老翁住在“太行”和“王屋”两座山的山脚下,每次进城都必须绕过两座大山。一天,愚公(老翁的外号)实在忍受不住进城的不方便,计划动手把两座大山搬走……

  读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觉得愚公是拥有坚定信念的人,当他认为自己的想法正确的时候,不管别人怎么劝解,他都不会轻易舍弃。就如我们的课文《父亲的菜园》中的主角——那位父亲一样。文中的父亲为了家人能吃上新鲜蔬菜,不惜在荒山上另开辟菜园,天天不辞劳苦,直把双肩弄得又红又肿……这位父亲不也同样告诉我们——做人做事应该拥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可以把事情做好吗?

  记得上个月,身为学校大队长的我在各方面都有所松懈,怕苦怕累,开始别人提醒我时心中还有些不以为然的感觉。可是当发现自己作业本上的错漏越来越多,大队工作的处理也出现不少问题,老师和同学们对我那渐渐怀疑的眼神时,我的'心中不免忐忑不安起来……后来,班主任曾老师找我谈心,她不仅给我指出了问题所在,还鼓励我做人做事都要有自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我顿时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愚公移山”那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吗?我怎么能就这样舍弃当初竞选大队长时信念呢?于是,我抖擞精神,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学习上,重新定下自己的目标,从每一件事做起,时刻鼓励自己。终于,最近我又散发出自信,我所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又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同……

  同学们,在学习上和做每件事的时候,你们也会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吗?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愚公移山》读后感12

  我是个80后的人,战争年代的人和事似乎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有时甚至不相信那些古老的东西会给我们带来教益。今天重读了《愚公移山》,竟也有些许感想。

  这篇文章里,最吸引我的是那个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带领儿子用锄头挖掉了家门前的两座大山,疏通了道路,造福了子子孙孙。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他用自己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这让我想起了与愚公移山截然相反的`另一个故事:

  以前有个人,他生活的村子里很缺水,他有个愿望,就是挖口井,让人民喝到甘甜的水。于是他拿着工具到处挖,经常挖到一半,他觉得那里可能会没有水,需要换个地方,然后他又重新找个地方开始挖,结果挖了一地深深浅浅的坑。

  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给人的教益是深刻的,小到个人,大到公司、国家的发展都需要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站在公司的角度上,公司的目标就是一座山,需要我们每一个员工齐心协力去挖,共同努力去实现目标,公司也会在我们的努力中一天天进步、蒸蒸日上。

  站在个人的角度上,就我而言,做为一个刚步入社会的人,当许许多多的缺点、不足在工作和生活的磨砺中显现出来的时候,就迫切的需要找到这座承载着未来和希望的山,在挖山的过程中慢慢成长和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终有一天会成为另一个愚公。

  其实,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

《愚公移山》读后感13

  最近,我看了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成语故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里面讲述了许多像“汗马功劳、盲人摸象、画龙点睛、名落孙山、水滴石穿”等等这样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其中让我最受启发的要数“愚公移山”了。

  从前有个老人叫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山,所以出行很不方便,有天他召唤全家老少说要搬山,大家一致同意。之后他们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在搬山。邻居劝他说:“你已经老了不可能把这座山搬走的。”愚公说:“我是老了,但我还有儿子,儿子会生孙子,孙子又会有儿子,一代代挖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上的'神仙,于是就施法术把山搬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做事要有顽强的忍耐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这样再难的事也能办成。我就想起我学弹钢琴的事,每开始学一首新的曲子,我都会觉得很难,磨磨蹭蹭不肯练习,还不停地抱怨:“这首曲子太难了,我不会弹!”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学会了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练习后在琴谱上画上一个个“正”字,告诉自己已经弹了多少遍,按这种方法给自己鼓劲,这样弹得久了,自然就会熟练起来。练琴如此,做其他事情也同样。只要像愚公那样坚持不懈,不怕困难,任何事情都能做好。因为“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读后感14

  《愚公移山》记叙了愚公家门前的两座大山让交通受阻,他想要移走大山,愚公和家人们的坚持与不惧困难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命夸娥氏二子将山移走的故事。

  能看得出,愚公是一位坚定替子孙后代邻居们着想,有远大志向的一位老者。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愚公的打算是值得赞扬的,但是从现实可行性的`角度来看,移山力量的渺小,工具的简陋,人数少,山也会因为地质上的变化而增高等方面,想移动两座大山的几率是非常小的。从这方面看,愚公确实是愚蠢的,智叟是明智的。

  但换一个角度来说,从对待困难的精神上看,从对事物认识的角度来看,愚公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而智叟的眼光只局限在一人一世一生。愚公确是在智力上更胜智叟一筹。这则寓言用了这种反衬的手法,更加突出强调了智叟不智,愚公不愚的特点,并对世俗的看法加以讽刺。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告诉了我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同学们早已非常熟悉了,这次学习的是《列子》的古文原版,通过朗读和背诵,同学们增强了对古文的语感,了解了更具体的细节,体会到言简意赅的古文之美。尤其是二位主要人物愚公和智叟的思想对比分析,让同学们对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懂得了新时代的愚公精神非常值得肯定、它会教我们更快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课后的三百字小感悟,让我看到了同学们的思辨精神闪现出的火花。

《愚公移山》读后感15

  愚公,一个平凡的古代人,但他做了一件当时所有人想都不敢想的伟大壮举;他虽年事已高,但仍有坚强的意志;别人劝他不用白费力气,山是移不走的,但愚公还是带领子子孙孙坚持每天移山;在他的带动下,周围许多的人们一起加入他的移山队伍;最终,他的努力没有付之东流,山终于被玉帝下令移走了。

  读完《愚公移山》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如果不是愚公坚持不懈,付出更多的努力,那么别人就不会帮他,玉帝也就不会被感动,山也就不会被移走了。可见做任何事情必须得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为之努力,为之坚持,才能采撷到成功的果实。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做作业不认真,做事情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坚持到底的习惯。在假期中,妈妈带着我到外面锻炼身体,其中有一项1km赛跑,当时我的体能很差,速度也根本达不了标,可是我根本就没把它当一回事,每天下课后都不主动去操场练习,结果导致在学校进行全班体测的.那一天,我竟然连800m都没能坚持跑下来,就累的气喘吁吁了。通过这次体测以后,我才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感觉在全班同学面前很丢脸。于是在以后的每一天坚持早起晨跑,每当我想放弃时,脑海里就浮现出愚公的行为,愚公的精神鼓舞着我日复一日,不管留下多少汗水,晨跑一直没有间断过。在最近的一次体能测试中,我成功的超越了自己,跑完了全程,并获得了全班的佳绩。

  人类的精神可以超越时空。无论在什么时代,愚公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向前奔跑,奔向终点。在每一次的坚持中,我不断的积累经验,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愚公移山》读后感】相关文章:

愚公移山08-12

愚公移山08-15

愚公移山新编07-06

愚公移山新编08-04

愚公移山说课稿06-30

愚公移山的作文04-22

愚公移山作文05-03

“愚公移山”作文05-20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09-17

《愚公移山》阅读训练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