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巨流河》读后感

时间:2024-03-20 12:23: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巨流河》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巨流河》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巨流河》读后感

《巨流河》读后感1

  作者小时候犯了肺病,父母将她送去西山疗养院。疗养院虽然是中西合资,但是采用西式管理。即使是小朋友,也是一个人住一间病房。她无助的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黑夜。在那段恐惧的岁月,她没有得到父母的呵护,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感受到的是父母的狠心。

  但是站在父亲的角度,他每月花费三分之一的薪水把女儿送到疗养院,外人都觉得他是很好的父亲。对于不怕黑的父母来说,他们想不到女儿会害怕。这一段经历承载了父母满满的爱,但是在女儿的眼里,却是一段黑暗的岁月,造就了她胆小怕黑的性格。

  而几十年之后,她和父亲谈起这一段过往,父亲坦白说那个时代不懂儿童心理学,考虑不到那么多,只希望你能活下去。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突然想起自己过往对父母的误解。

  当我偶尔忆起过往,跟母亲讲诉那些我觉得不美好的回忆,或者说感觉父母不爱我的瞬间时,母亲要么说“我们哪知道你会那么想呀”,要么就是沉默。此刻我突然懂得了那种沉默。父母已经尽力给了我最好的。那些是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不曾拥有的。在他们的眼里,我已经很幸福了。我终于理解了他们当年那句“生在福中不知福”的'训诫心情,深感愧疚。

  当我明白父母的苦心孤诣时,他们已经老去远去,而我没有机会或者是更多的时间去弥补。而她目前想要的,期许的,又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们一直在错过彼此的心意,走在两条平行线上,但是互相守望。

《巨流河》读后感2

  作者齐邦媛的父亲齐世英─留德归来后进入张作霖部队,作为军队维新派,《巨流河》一役功败垂成是其终身之憾,渡不过的《巨流河》像现实中的严寒,将军队革新思想困冻于此,也是东北渐至全中国近代苦难的开端。从东北的《巨流河》到台湾的哑口海,是从北到南的地理位置变迁,是作者八十余年的人生轨迹,更是对中国从军阀割据到抗日战争再到横跨两岸的'关于时代变迁的记述。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带着读者重读她的人生,留学归来、满腔热血报效国家的父亲,温和而持家有道的母亲,唱着《松花江上》的东北流亡学子,愤而求学、报效祖国的人们,满怀激情的爱国人士,形形色色的人物是历史长河中的微不足道的小小水滴,却又组成了惊涛骇浪让人阅而往返。

  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女儿,作者童年正处于军阀时期,因家庭的关系亲身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因家庭背景,其生活虽不富足,却也享受到了当时大多数人不能拥有的教育、医疗和生活。书的前半部分大都是国内混战及抗日时期作者的亲身经历,从一个普通的社会中层人士的角度来了解当时历史,这也是很独特的吸引我读下去的一点;后半部分都是作者在台湾的个人工作建树及生活。个人认为,书中最可看的是前半部分,其中作者对自己少女时期初恋的回忆,懵懂又青涩的爱情在国内战乱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巨流河》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巨流河》有感01-15

巨流河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08-19

09-12

04-25

09-22

05-30

06-03

04-25

06-19

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