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蛙》有感

时间:2024-02-20 13:00:0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蛙》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蛙》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莫言的《蛙》主要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莫言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了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也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我觉得莫言这本书写得很好,他和余华的文字都有一种踩在土地上的真实感。不是靠浮夸词藻堆砌出来的不知所云的文字,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轻轻讲出那些动人的故事。就像硬邦邦的土地上开出的浪漫文学之花。读完第一感觉是很真实,仿佛我又回到了那个计划生育的年代。

  书中有一个情节我记得特别清楚。一是姑姑和小狮子为了一个生二胎的妇女划船追赶,妇女跳进河里了还在嘲笑旁观,最后妇女不幸死去。我看的时候就在想,是什么让那个妇女宁愿死都不愿意去医院堕胎?又是什么让姑姑从一个人见人夸的接生大夫变成冷漠的妇女主任?宁愿死都要保住那个男孩、宁愿死都不愿意生出来的是女孩的妇女,宁愿看着她死也不愿意让她生孩的姑姑,时代,社会,还是几千年无法动摇改变的思想让她们变成了这样?

  看完此书首先想起我的外婆,那个年代生下两女,受尽折磨。寒冬腊月婆婆让她用冷水洗衣,藏她的食物,偷她的钱,九月肚子还在一个人做饭吃,打她,踢她,用尽全力折磨她。为什么呢?只因为她生下来的是两个女儿。婆婆怨她,恼她,恨她。可生男生女明明是男性染色体决定的,数千年来却要怪罪到女人头上,仿佛只有生下男孩的女人才是有价值的。不巧,计划生育开始后,我外婆也成为了妇女主任,她再也没有机会去诞下让婆婆“开心”的男孩。她是那个年代下生不出男孩妇女的悲惨遭遇的一个缩影,还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妇女,或许还有千千万万比她更惨的妇女,或许就因没有生男孩而自己的生命就此了结。

  我们说站在现在回望过去,计划生育是一个伟大的决策,人口减少,资源合理分配,只生一胎头胎女儿的家里开始重视女性,也为世界人口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可我们也应该看到那些老百姓。在这个政策下的老百姓,这些什么都不懂已经被千年重男轻女思想荼毒的老百姓,这些只知道自己的使命是生儿的老百姓,这些生不出男孩的老百姓过得哪里是人过的日子呢?丈夫、婆婆用尽一切手段来责骂殴打她们,亲戚、领居对她们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社会唾弃她们,她们自己也深陷于想通过生儿子来实现自己价值的泥潭。她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呢?不谈不意味不存在,不被看到不意味不发生。有人指责她们“思想不够开放不够先进”,说她们“早点堕胎不就好了”,何等残酷啊!他们仿佛看不到那些妇女所受的苦难,看不到她们在江河里苦苦挣扎最后却无可奈何沉下去的身影。平静的江河下,是汹涌凄苦的百姓。

  看书过程中想了很多。改革开放后的这些年来,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慢慢改变,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在逐渐提高。我们高兴地看到女性获得了教育机会,看到了更多的女性在自己的领域成为领头羊,听到了“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这样的振奋话语。可我们也应该看到唐山打人事件,铁链女事件,家暴事件……这样的事件存在一天,我们就要为女性的社会地位争取一天;只要还有一个女性受到这样的痛苦,我们的争取之路就仍在继续。希望更多的女性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他人而活,更加深切认识到我们自身的重要性,也希望更多的女性能够通过自身的力量获得更好的选择,更好的生活,走上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八妇女节时在校园里拉的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知识女性。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也想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我们都能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独立知识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