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班主任心理辅导》有感

时间:2024-02-20 12:28: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班主任心理辅导》有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班主任心理辅导》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班主任心理辅导》有感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班主任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帮助者,更是学生心灵的聆听者。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仅凭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需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掌握陪伴学生的技能,只有这样,班主任的成长之路才能走得更长远。最近,我读了《班主任心理辅导》第二章,本章从理论基础角度呈现与班主任工作息息相关的心理辅导经典理论,帮助班主任真正地了解和认识班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更为有效地指导班主任帮助学生发展积极人格,营造积极心理环境,给予他们全面、平衡的心理支持力量。下面,我将从第二章“理论基础”中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诞生于20世纪末的美国,它以塞利格曼和海伊·米哈伊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致力于关注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致力于使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并具有意义。20xx年,辛德和洛佩兹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正式宣告了积极心理学的独立,积极心理学以一种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倡导关注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意义与人文关怀。积极心理学从积极的角度解读普通人的诸多心理现象,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品格力量,使人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在工作中,班主任大部分时候面对的是普通学生,因此了解和学习积极心理学有利于他们以更为开放、包容、欣赏的眼光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

  二、儿童道德发展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队伍中的重要成员,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启蒙者和引导者。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班主任能够基于对儿童道德发展相关理论的了解进行工作,提升自身对儿童道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那么在引导和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他们就更有方向、有抓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出版的《儿童的道德判断》对道德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他主要使用“文对偶故事”进行试验,其基本内容包括:①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②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③儿童心目中的公正与惩罚。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对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他使用“两难故事”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和道德教育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在研究人的道德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虽然埃里克森的理论名为人格发展,但在其代表作《儿童期与社会》中,他以儿童道德情感发展过程为主线进一步提出了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思考是因为,在埃里克森看来,人的道德是其人格的一部分,道德发展的过程亦是人格发展的过程。因此,班主任了解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有助于其了解青少年学生阶段性的发展特点。

  三、学校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力量,它集认知、情感、行为于一体;心理支持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通过心理能量的流动、转化来维持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健康。班级、班主任、同学等都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持力量。心理支持既可能来自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它也可以是个体内部长期形成的一种积极力量。

  学校心理支持可以从学生个体、班级团体、学校组织、家校社合作等多方面获得。就班级而言,温馨的班集体、和谐的班级氛围、民主的班级管理、亲和的班主任和互帮互助的同学等都是重要的心理支持力量。

  以心养心,幸福育人。汲取着《班主任心理辅导》的丰富理论营养,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将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工作有机结合,用耐心、爱心、细心和恒心,开拓德育新领域,体现德育高质量,奋力班主任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