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与罗摩相会》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2:31:3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与罗摩相会》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罗摩相会》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与罗摩相会》读后感

  在电影院看了《流浪地球》后,我被电影中宏大的叙事和精美的画面所吸引,也被电影中的奇思妙想所折服。当时疯狂地想多了解大刘一点,多接近科幻那光怪陆离的世界一点。于是我看电影的幕后故事、看大刘其他的作品、看媒体对大刘的采访,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大刘极为推崇的作者阿瑟·克拉克的作品《与罗摩相会》。

  阿瑟·克拉克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之一,我认识到这位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家是来自大刘的那一句“我的一切作品都是对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于是对他产生了兴趣,将《与罗摩相会》这带回了家。

  “这是一个空心的圆柱体,至少有十公里宽,长度还无法确知,而他就在这个空心圆柱体的一头,位于圆柱体的自转轴上”——《与罗摩相会》。对外星文明的想象是科幻作品绕不过去的永恒主题之一,本书为我们描述了人类与外星文明的圆柱体飞船“罗摩”接触。阿瑟·克拉克将罗摩描写得宏伟而精致,我得不断地运转我得脑细胞才能窥得罗摩的魅力,其基于科学基础上的奇思妙想和基于人心的思想碰撞令人心醉。

  2131年,人类用以观测宇宙中各类小行星的卫星装置发现了一个太阳系外的“来客”,人类用印度神话《罗摩衍那》将这个来客命名为“罗摩”,随着更加高清的图像一张张传来,更为细致的研究工作一点点的推进,“罗摩”外形上的谜团逐渐被解开,罗摩似乎是一个自转的物体。当更为清晰的观测图像出现在人们眼前时,人类震惊了,那是一个形状完美、表面光滑的圆柱体,它的表面是什么构成的,前进的目的地在何处、用何种动力前进,这些疑问统统没有答案。唯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这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星球或是小行星,这是人类的恐惧和期盼蹂躏混杂在一起的外星文明的造物。人类即将“迎接”他们的第一位外星来客。

  但根据研究分析,罗摩仅仅只是路过太阳系,过段时间将会飞出,距离地球最近的时刻也相差数个天文单位,人类最后决定派出“奋进”号飞船前去接触、探索罗摩。罗摩是个圆柱体经自转产生了重力,越靠近自转轴重力越弱,空气在重力的作用下变得适合呼吸,但第一个呼吸的船员评价罗摩的空气为“死气沉沉”。奇特的重力结构形成了罗摩的奇特景观——“柱面海”,海漂浮在天空之上,形成了一片环形的水域。“奋进”号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任务,探索了罗摩,观测了罗摩的城市,收集了罗摩的水和植物样本,甚至找到了一个生物机器人,但罗摩人始终没有出现或者换种说法,罗摩人不在意。罗摩并未理会人类对他们的探测,不管人类的探测是怀着善意还是恶意,罗摩有的只是彻底的漠视。

  当然书并不仅仅如此,我认为书中大量的表现出了人类的精神,展现了大量的人文情怀,在“奋进”号上的船员探索罗摩时有详细的描述,如果大家有兴趣在看完我的推荐后尽情去罗摩探索。最后用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结束本次的推荐“人类从未真正了解宇宙,但从未停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