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围城读后感

时间:2023-11-11 09:25:1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围城读后感15篇(必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围城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围城读后感15篇(必备)

围城读后感1

  性格决定命运,我想是这样的,书中的主人公方渐鸿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他虽然善良,但又有些懦弱,缺乏原则,甚至还带有一丝玩世不恭的态度,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使他身陷“围城”。其实,“围城”都是自己创造的,他想成为大人物,这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只想去改变环境,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在那个时代,作个大人物不容易,必须有高尚的品质和情操,要具备很多优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他人的尊重,或者利用旁门左道,利用手段,做一些自己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事情。而方鸿渐,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面对自己的欲望,他有些亦正亦邪,他一直在两者交界处游荡。正是这种性格,使他身陷自己为自己创造的“围城”。

围城读后感2

  钱钟书心中的理想女性,是智慧而非聪明,是性感而非风骚,是真性情而非矫揉造作,是宽容大气而非忍辱负重。孙柔嘉的世俗、功力以及对于生活的那种机关算尽的苦心经营,最终使得方鸿渐的`心理防线轰然倒塌,使得他失去了对于婚姻、甚至对于人生的最后希望。他无法再有能力去追求人性的真善美,也无法守住自己内心的那仅有的骄傲和自足。好的爱恋是能够使人成长的,使人逐渐抛弃了自己的劣根性,而向着人性的完满而去的。可是通往好的爱恋的道路是如此曲折,它受到太多太多无情的考验。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个画外音让我们知道了人生拥有的从来不是一个适中的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上可以看到各色风景,可以品味各种美好的感情,而是必须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围城读后感3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过,人的自由,在于人的自由是被逼迫的自由。不管你是否想得到自由,你都是自由的。所以,绝对的自由意味着绝对的责任,意味着无论你做出何种选择,无论此选择带来何种后果,对于此后果的承担都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不要归于他人,不要归于自己的一时糊涂或者自己的软弱。软弱,也是你的选择。

  看似在《围城》中的所有人,都没有得到最初想要的那种美好的人生结局。苏文纨后来的爱财和俗气,孙柔嘉后来的怨妇一样的纠结,方鸿渐的畏缩和漠然,都使得他们年轻时期的最后一刻的美好荡然无存。

  生命是荒谬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同此荒谬作斗争,最终仍然无法逃脱死亡这个最大的荒谬。这种西西弗死式的自虐式的被抛的命运,似乎显得人的自由选择是如此微不足道。

围城读后感4

  从整个故事来看,唐晓芙无疑是方鸿渐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

  起初看这《围城》这部作品时,感觉唐晓芙在外人面前就是一副听话的`样子,但通过苏文纨的话和唐父唐母的话“我们的交际花回来了”,可以看出来,唐晓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人物。小说中,她不爱方鸿渐,但希望方能爱自己。她可以为了面子希望方能在大雨中多等三分钟。就觉得她是一个虽然美丽又聪明的女子, 但却有些虚伪,爱面子。也许女人天生就是如此,在女人的潜意识中往往渴望前呼后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围城读后感5

  钱钟书的《围城》讲述了男主人公方鸿渐从国外回来之后,经历的一系列情感、事业上的'纠纷和故事。四位出场的女性,按照顺序分别是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从方鸿渐和鲍小姐在船上的一夜感情,到方鸿渐和孙柔嘉最终的婚姻破裂,生活的深刻内涵和无奈让这个三十年代的海外归来的却具有痞气和玩世不恭的知识分子,感到了人生的极其荒谬和虚无。

  不是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此纯粹的爱恋,然而一旦失去,其打击的程度也是可以想象的。

围城读后感6

  人生万事如围城。从1980年重版到现在,学者钱锺书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一直保持着持续的热销:1980年11月首印13万册以后,迄今总销量达398万册。更被改编为小说连播、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研究著作和论文也不计其数。不管是从销量还是影响上来说,《围城》都是30年阅读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知识分子小说的.典范,《围城》影响了几代读者。

  作者以“围城”做书名,也许是想告诉我们:不仅婚姻像围城,人生,生活,职业等等更像围城。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兜圈子,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找个笼子把自己关起来,过了不久却发现那边的风景比这边跟好,于是出了这个笼子进了那个笼子。就这样的不断重复并乐此不疲。

围城读后感7

  《围城》给予我的感觉是陈年老酵的佳酿一般。细水常流,细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围城》的一大亮点莫过于诙谐幽默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比喻,是使人一望不能忘怀的倾国的美人。每一个篇幅都能欣赏到钱老的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一双洞悉万物的'慧眼。他是生活的欣赏着,能随心所遇的运用生活的常理,使我等望尘莫及。如肚子肥凸的像青蛙在鼓起,声音像雪球似的在滚动。早晨的市面仿佛被里的人面。

  故事放映的是主人公从出洋到归国的经历,背景是抗战时期,国人的迂腐可笑可恨,可悲可耻。鸿渐是一个地道的光说不练嘴把式的人,靠天,靠朋友,靠父母,靠妻靠丈,无能至急,夸夸其谈的人。仿佛中国的一个缩影,依附与人,卖国求存。国尚如此,况与人呼……

围城读后感8

  《围城》的确是本好书,每一次读它我都会有新的感受,好书也的确能让我在忙碌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有一片闲暇的时光,让自己缓解一下疲劳,使人在心灵上得到解放。

  伟大的`人为什么伟大?因为,你是跪着看他们的,你跪着,别人自然比你高大了,因为你只想当一个汲取者而不是一个创造者,所以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着人生,毫不掩饰地揭露出人性的弱点、生活的真实性,并入木三分地撕开来并加以展示,给人以思想深层次的震撼与启迪。

  作为学生,婚姻并不是我应当去讨论的话题。《围城》无疑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每个人从懂事的那天起就开始追逐自己认为理想的爱情,当追到的时候又在为爱情寻找一个理想的婚姻,而真正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其实生活已经教给我们一个规律:婚姻是随机的!结婚就像围城,有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出来!当爱情被岁月侵蚀,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时的爱情已经升华为亲情了。

围城读后感9

  大约花了20多天时间,读完了钱钟书的《围城》。书中以洞达世事的睿智,对社会人情世态,尤其是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众生相进行了深刻的描写。

  揭露了教育界的倾轧、虚伪、堕落。方鸿渐对苏文纨、唐晓芙的追求,与孙柔嘉的婚姻生活,则表现了他的庸俗、软弱、虚荣,从而折射了知识分子人格上的弱点。

  小说在语言运用上精炼、幽默,时常使我禁不住发笑,如同×××(姐姐)昔日同我说的一样。只是这本《围城》是从杨杰(表弟)处借来的盗版本,错字、增字比比皆是,还有不少空白页,似乎是嫌纸张太多了,由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附录,25页只剩下9页,显然是漏印了。

  当初没说的是:等结婚成家之后重读,也许有更直接的体会。但是,6年过去了,一直没有这种机会。

围城读后感10

  这是作者描述的感情世界,但也是现实中会有的,听说一个人一生中会遇见四个人,一个是喜欢自己,但自己不喜欢的,一个是自己喜欢的,但不喜欢自己的,一个是相互喜欢但不能走进婚姻的,最后一个就是自己并不多喜欢,但也不讨厌,但是会陪自己走一生的,也是这个人陪自己终老。这样相互喜欢的人,鸿渐是遇见了,辛楣没遇着,只是遇到这样的人时,不知道两个人是否都足够成熟,成熟到能包容对方的一切,能珍惜对方的一切。于是,婚姻终究成了围城,没有恋爱的.基础,婚姻只是牢笼;有了婚姻的条件,又未必真能和喜欢的人进这样的围城。

围城读后感11

  从《围城》发表以来,就有好多人对方鸿渐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学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方鸿渐是有点虚荣的,有点玩世不恭的,但是,他又并不像辛楣一样有真才实学,也不像韩学愈等人一样完全昧着良心。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围城读后感12

  这两天刚看完《围城》这本书,故事的更概是这样的,主人公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与同船的鲍小姐有些青睐,初尝了爱情的滋味,但却有另一位大家闺秀苏文执小姐对他有了好感。回国后,他通过苏认识了她的表妹唐晓芙,不想方却对这位唐小姐产生了好感,但由于某种原因,两人的.感情也并没能长久。

  后来经过好友赵辛楣引荐,同去三闾大学任教,同行时又认识了孙柔嘉小姐,俩人也不过是普通朋友,可最终走到了一起,不过他俩的感情实在糟糕透顶……书的作者钱钟书先生说这本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语言平淡无奇,所写之事也只是人间的是是非非。不过书中却始终贯彻了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婚姻感情犹如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中的人想出来”,这也许是作者的得意之处吧。

围城读后感13

  这两天刚看完《围城》这本书,故事的更概是这样的,主人公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与同船的鲍小姐有些青睐,初尝了爱情的滋味,但却有另一位大家闺秀苏文执小姐对他有了好感。回国后,他通过苏认识了她的表妹唐晓芙,不想方却对这位唐小姐产生了好感,但由于某种原因,两人的感情也并没能长久。

  后来经过好友赵辛楣引荐,同去三闾大学任教,同行时又认识了孙柔嘉小姐,俩人也不过是普通朋友,可最终走到了一起,不过他俩的感情实在糟糕透顶。书的作者钱钟书先生说这本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语言平淡无奇,所写之事也只是人间的.是是非非。不过书中却始终贯彻了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婚姻感情犹如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中的人想出来”,这也许是作者的得意之处吧。

围城读后感14

  准确说这本书是在喜马拉雅上听完的。抛开其中对女性的部分偏见不讲,钱钟书的用词酌句我是佩服的'。说到方鸿渐和孙柔嘉吵翻了,虽然双方都还喜欢着对方,心里想着吵吵也就过去了,但碍于双方都在气头上,又因为李妈的掺和,最后阴差阳错地使得孙柔嘉离家出走了。

  方鸿渐从外面回来,这时钟声响起了,书里是这样描写到:“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他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

  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说到方鸿渐离职的时候,只担心那条走廊不够长,不够把他高傲的身影一一向大家展现。哈哈虽然刻薄了一点,但是真是入木三分。

围城读后感15

  初读《围城》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用语,是以往我读过的书不曾见过的词藻。用我女朋友的话说,就是有时代的烙印吧。

  我不记得是谁说过:“你一定要读围城,而且要在你觉得差不多的时候读,如果在太年轻的时候懵懂的读了,你以为你看过了,实际上是永远的错过了,会很可惜”。

  里面对人物的`内心的洞察,是令人窒息的。很难说是老成还是年轻。实在太过犀利。

  那种谦和不偏不倚的写作态度,会让我觉得这不像是一本小说。更像是一本人性启示录。

  我现在只看了一半,我也不愿意透露更多的情节,因为这会让看这篇文章的人以为,这本书就是这样而已的错觉。

  我会在看完的时候再接着写这篇文章。

【围城读后感】相关文章:

围城06-10

《围城》随记08-06

《围城》好词好句01-15

围城的好词好句01-14

《围城》读后感08-30

围城读后感10-22

围城读后感10-29

[精选]《围城》读后感10-23

《围城》读后感09-03

围城经典语录赏析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