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信息技术读书心得

时间:2023-08-16 18:10: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信息技术读书心得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信息技术读书心得

小学信息技术读书心得1

  培根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的读书活动为我们搭设了一个平台,使我能够有机会以文字的形式,聆听大师的声音,提升自己的心灵。在这次教师主题读书活动中,我选择了《小学信息技术行走课堂》,通读全篇,受益匪浅。不仅理念得到了更新,而且从中学到了了许多知识,感悟颇深。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这意味着除了学习我们别无选择。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读取相关的拓展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小学信息技术行走课堂》这本书就是立足教师实际需求,力求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为教师搭建了一座理念与实践相沟通的桥梁。

  一、深化教师对学习方式转变的认识

  P.伊利亚德说:"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从一定意义上讲,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因此,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本书通过具体案例解读了我们教师在认识理解上的存在的几个问题:1、如何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2、实现这些学习方式的教学对策有哪些?3、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其中"聚焦课堂"是案例呈现及案例分析部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理念,掌握操作方式方法的作用。"资源链接"以培养和促进教师学习为目的,体现补充和拓展,让我们通过案例的学习过渡到理论的反刍和提升。

  二、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实践。本书针对教师在关注学生方式转变的学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概要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案例的分享和解读,帮助我们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而在新课堂中老师却是这做的:"想一下,你学得怎么样了?老师的问题你能回答上吗?你是个既聪明又遵守纪律的孩子吗?那就表现给同学看看吧!其实,教师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一个不认真的同学说的,是对这一类同学说的,实际上是行为规范的调控。使注意意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进展如何。

  三、提高教师教学反思和实施课程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xx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他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的对话,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本书在分享和解读教学案例上,引导教师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反思有效建立新课程教学方式的策略、方法和途径。

  四、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是转变学习方式的"牛鼻子"。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改革现行评价制度。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五、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行走课堂》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走一条"教研结合,从教学熟练型走向专家型"之路,我决心成为一名这样的教师,以不愧对自己的青春年华。查有梁先生总结了一段关于"研"的妙语,我时时用他来鞭策自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创也。"

小学信息技术读书心得2

  培根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的读书活动为我们搭设了一个平台,使我能够有机会以文字的形式,聆听大师的声音,提升自己的心灵。在这次教师主题读书活动中,我选择了《小学信息技术行走课堂》,通读全篇,受益匪浅。不仅理念得到了更新,而且从中学到了了许多知识,感悟颇深。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这意味着除了学习我们别无选择。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读取相关的拓展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小学信息技术行走课堂》这本书就是立足教师实际需求,力求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为教师搭建了一座理念与实践相沟通的桥梁。

  一、深化教师对学习方式转变的认识

  P.伊利亚德说:"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从一定意义上讲,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因此,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本书通过具体案例解读了我们教师在认识理解上的存在的几个问题:1、如何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2、实现这些学习方式的教学对策有哪些?3、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其中"聚焦课堂"是案例呈现及案例分析部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理念,掌握操作方式方法的作用。"资源链接"以培养和促进教师学习为目的,体现补充和拓展,让我们通过案例的学习过渡到理论的反刍和提升。

  二、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实践。本书针对教师在关注学生方式转变的学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概要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案例的分享和解读,帮助我们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而在新课堂中老师却是这做的:"想一下,你学得怎么样了?老师的问题你能回答上吗?你是个既聪明又遵守纪律的孩子吗?那就表现给同学看看吧!其实,教师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一个不认真的同学说的,是对这一类同学说的,实际上是行为规范的调控。使注意意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进展如何。

  三、提高教师教学反思和实施课程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xx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他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的对话,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本书在分享和解读教学案例上,引导教师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反思有效建立新课程教学方式的策略、方法和途径。

  四、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是转变学习方式的"牛鼻子"。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改革现行评价制度。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五、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行走课堂》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走一条"教研结合,从教学熟练型走向专家型"之路,我决心成为一名这样的教师,以不愧对自己的青春年华。查有梁先生总结了一段关于"研"的妙语,我时时用他来鞭策自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创也。"

小学信息技术读书心得3

  激情教学是以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去吸纳和传播知识,通过不同的交流方式,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完成教学的目标,使学生的智慧得以启迪,潜能得以挖掘。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用激情感染学生。

  教学包括方方面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节奏,保证学生的学习思维张弛有度,实现教学的节奏与学生的练习的数量、习题的难度同步,教学进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同步,教学的节奏与教学内容难易度的同步,教学的节奏与知识的要求同步。尤其是课堂讲授保持一定的`节奏。讲授保持一定的节奏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师要保持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样会让教师感动传授的知识是一种艺术。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如何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领会过程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升华过程,是一个教学策略的落实过程。如:使教学节奏与任务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尽量避免在不重要地方做过长时间的讲解,避免离题太远而做一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或花太多的时间在单个学生或少数学生身上。

  真实的课堂应该是既有预设又有生成。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一部分教学由于过分注重教师教学的作用,对课堂的空间估计不足,课堂教学往往是预设过度,挤占了生成的空间。从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教师的意志代替了学生的意志,教师的友善提示代替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成功点拨代替了学生的活动体验。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过程体验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力,不能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站在初学者的角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还学生一个真实的课堂。

  合作教学是教师与全班同学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开展教学。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学习方式有很大的转变,这种转变需要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只有教师有合作教学的意识,学生都能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乐于接纳别人的意见,敢于对别人提出批评和建议。一个班的学生与一位教师关系比较好,这个班级的这门学科成绩就特好;一个学生的某一个教研组团队意识强、合作意识强、教师关系融洽,这个教研组的教学成绩就突出。所以,教师应注重师生间、生生间及教师之间的合作,发挥合作在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读书心得4

  现在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上课不仅仅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而是有了很多其他的更先进、快捷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师要由传统教师变为新型教师。新型教师的素质结构无疑包括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精深的学科教学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技术能力。

  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的解读,我深深感到作为一线教师的我缺少的是理论的支撑与引领,理论基础是地基,打好了才会有更多的后劲支撑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技术水平,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该书系统的梳理了当代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流派,体现诸多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应用与实践,为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撑,更好的促进教师教育与教育技术的改革和发展。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事实已经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乃至最总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如何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还需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做出不断的摸索与探究。通过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加强学科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多媒体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以现实课程教育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它包括: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环境中实施、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二、注重教学环节的研究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和师生的互动,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

  1.呈现教学内容: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内容具有了生动性、立体感,使教学内容多次重复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使呈现方式得到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变化。

  2.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不仅利用好教材上所选内容和背景材料,而且注意再选用其它的.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扩大教学的容量,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的。

  3.转变学习方式:现代教育的技术的应用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要建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现代学习方式。

  4.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其中包含教师、学生、教学书和媒体等四个因素,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便称为教学模式。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仅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解决几个难题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帮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可以展示给学生很多生动的画面,可以创设有利的情境设计;可以对课文进行形象的描述,还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真切的画面,历史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美感体验,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2.突破难重点扫清学习障碍

  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如《物理》教学中《静电场》章节时,教材中的"电荷"、"电场"、"电场线"等抽象概念时,学生因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较难去理解和把握。于是我在帮助他们去克服这一难点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生动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现出来,利用各种多媒体模拟演示实验,在视觉形象作用下,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原先的障碍一扫而光了。这对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的大有益处,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四、几点反思

  1.要适时适地选择多媒体技术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或不适宜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也用的教师仅仅是在公开课、竞赛课的课堂教学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所说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要看相应的课堂环节是否适合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否有助于"减负提质",能否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2.避免"机器式的灌输法"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等因素的束缚,一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多媒体技术演变成加强灌输的新手段,学生依然围着课本知识和教师的思维在转,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自主性和主体性仍然难以发挥。

  除此以外,课堂教学中还应经常思考的一些问题,如:各学科的教学资源该怎样建设?在课堂教学中制作怎样的CAI课件?多媒体与科学的整合,何种程度适宜?教学技术在课堂中应用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我们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科科学时,还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辅助教学与优化教学的统一、方法与内容的统一、教学目的与媒体的特点相统一、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统一。

小学信息技术读书心得5

  1、积极参加培训活动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部门经常组织教师培训,培训目标分为:普及和提高两个层次的内容。普及层面,主要是对一般教师进行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其能够在自己所任学科里使用信息技术,做到二者整合,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层面,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目的在于培养信息科学技术的带头人,通过他们,指导一般教师的信息技术进修学习,推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及和其它学科的整合水平。

  教师作为传道者,应有超前意识,率先想到适应新形势、进入新角色,积极参加培训活动,对社会需要什么人,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思考和全方位探讨,着眼于现代化,把这种思想和精神领会透,把这个道传输到学生和社会中,去引导学生、家长和社会适应新形势,发展新教育,创造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变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是多面手,是复合型人才,它需要教师的施教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进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练好通用基本功,提高学科基本功,加强实验操作和现代教学设施的应用能力,超前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学会用拿惯了粉笔的手点鼠标,用写惯了教案的手制课件,把多年习惯的一支粉笔写古今,一块黑板种春秋的传统做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使用现代化的智能工具,用超前的行动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时代的脚步。

  2、主动参加自学进修

  由于计算机的智能特征,使它成为了信息时代的电子教师,并已进入了学校,影响着教育和教学。计算机即使可以称为教师,但它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充其量也只能是传统教师的助手而已。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却对传统教师提出了挑战,促使教师的职能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传统教学基本是结论式的教学,即以教师传授学科结论为重点,辅以一定的讲解,从结论出发,在回归到结论,任务是让学生记住结论。电子教师介入了教学以后,以其软件功能推动着传统的结论式的教学模式迅速向新式的过程式的模式发展。过程式的教学模式的特征是通过电子教师的引导,侧重让学生从分析事实、现象入手,逐步得出结论,核心是推导过程。这样传统教师的主要任务就由是什么为什么发展到了学什么怎样学;教师的智能就由传授者、操作者变成了组织者、指导者。这样的任务和职能变化,加之各个学科领进入信息时代,各个领域里的知识总是在爆炸式的增长,每个人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从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角度讨论教师的进修学习,当然应把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术两个方面。在突出了信息技术素质这个重点的前提下,对以下两个方面的进修学习也不可忽视。

  一是不断更新所任学科的知识体系。新课程教材与旧课程教材相比变化很大,淘汰了不少陈旧的知识,增添了不少新知识,在编写思路和知识体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对自己所任学科的知识体系来一次较为广泛和较为深刻的更新。另外,信息时代,各个领域里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知识正在爆炸式的增长。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富有成效,要使自己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就必须以所任学科为中心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质,并将持续学习看作是搞好教学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教育思想论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前几年的新理论、新方法,近几年就已变的过时、陈旧,因之就不断吸收新思想,学习新理论、新方法。另外,要想把它与其他学科整合,用于和改善其它学科的教学,就必须采用有别于过去使用的、过时的新的教学方法。

  3、合理的利用网络的功能

  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功能很多,在研究应用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积极应用网络的有效功能,充分利用网络的有效资源,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在教学中我们仅能应用其中的极少的部分,如果在教学中一味的放手让学生查阅资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有些内容也不是很合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络,将一些有用的网络资源下载并与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资源进行重组,使之优化,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们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可以很方便的查阅到大量图片资料、动画资料等;利用网络的下载功能,教师、学生可以很方便的将资源应用到教学中;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自主学习,进行小组协作学习。

  我参加了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小学信息技术读书心得6

  培根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的读书活动为我们搭设了一个平台,使我能够有机会以文字的形式,聆听大师的声音,提升自己的心灵。在这次读书活动中,我选择了《小学信息技术行走课堂》,通读全篇,受益匪浅。不仅理念得到了更新,而且从中学到了了许多知识,感悟颇深。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这意味着除了学习我们别无选择。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读取相关的拓展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小学信息技术行走课堂》这本书就是立足教师实际需求,力求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为教师搭建了一座理念与实践相沟通的桥梁。

  一、深化教师对学习方式转变的认识

  P.伊利亚德说:"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从一定意义上讲,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因此,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本书通过具体案例解读了我们教师在认识理解上的存在的几个问题:

  1、如何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实现这些学习方式的教学对策有哪些?

  3、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其中"聚焦课堂"是案例呈现及案例分析部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理念,掌握操作方式方法的作用。"资源链接"以培养和促进教师学习为目的,体现补充和拓展,让我们通过案例的学习过渡到理论的反刍和提升。

  二、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实践。本书针对教师在关注学生方式转变的学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概要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案例的分享和解读,帮助我们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而在新课堂中老师却是这做的:"想一下,你学得怎么样了?老师的问题你能回答上吗?你是个既聪明又遵守纪律的孩子吗?那就表现给同学看看吧!其实,教师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一个不认真的同学说的,是对这一类同学说的,实际上是行为规范的调控。使注意意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进展如何。

  三、提高教师教学反思和实施课程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xx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他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的对话,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本书在分享和解读教学案例上,引导教师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反思有效建立新课程教学方式的策略、方法和途径。

  四、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是转变学习方式的"牛鼻子"。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改革现行评价制度。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五、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行走课堂》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走一条"教研结合,从教学熟练型走向专家型"之路,我决心成为一名这样的教师,以不愧对自己的青春年华。查有梁先生总结了一段关于"研"的妙语,我时时用他来鞭策自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创也。"

小学信息技术读书心得7

  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信息技术课怎么学?怎么教?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些问题一直让许多老师感到困惑。最近我一直在研读《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这本书,收获颇多。

  信息技术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等,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较为普遍、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概括为: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是关键,信息素养是目的。具体教学实施流程: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创设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使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的状态,以利教与学的有效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情境即是一种任务化的情境(任务情境)。主要用于比较自然而真实的引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例如向学生呈现任务完成前后的效果图或者任务完成后的作品样例赏析,情境呈现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和评论。有了任务情境的.烘托,接着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任务,使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及任务所包含的教学目标。

  2、共同讨论,发现问题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3、自主探索,解决任务

  任务驱动使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的方案。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揣摩任务及样例,领会和进一步清晰解决任务的意图和思路,允许和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同时要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对于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或小组,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找出存在的问题,给予恰当的引导。对于很快就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布置拓展任务以进一步的提高。

  4、检查结果,总结经验

  既然给出了任务,就一定要检查任务完成的情况。教师可以逐个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并作相关的记录,也可以交流展示,大家讨论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发现和挖掘每位学生的优秀表现,并做出评价和表扬。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任务驱动教学法仍存在种种缺陷和不足,还有待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作进一步的研究。

  5、鼓励"尝试创新"帮助学生树立"求新""求异"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商讨与争论。这时我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通过多媒体教学网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说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创新。有人说过"创造性在一致性的要求中慢慢被泯灭。"课堂上我努力探索创造性学习新途径。例如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为规为矩强调自己的作品要与众不同注意整理学生的作品在期末办相应的展览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选登就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同时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参与创新,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求异、求新"的观点。

小学信息技术读书心得8

  学校这个学期给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订阅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通过研读,我认为受益匪浅。

  信息技术课上,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空间,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特别是在机房里上课,教师就更难管理了,对于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因势利导,见机行事,采用相应的应变方法化解各种矛盾。认真准备每一节课,特别要准备好每节课的学习包,其中包括分层级的操作任务,操作要点提示操作结果示范文件。每节课提前进机房做好课前准备,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不同,课前准备工作主要由教师承担的。我们要提前赶到机房,打开学生电脑。

  1.在信息技术课上,机房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从当信息技术教师起,我就意识到信息技术课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我一般都是上午3.4节课有课,但我通常都在课间操前打开学校电脑,把上课需要的材料传给学生。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也方便上课,使课堂教学更顺畅,每次上课时,我都把日期、节次、打字练习文章,打字练习时间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黑板,减少疑问和一遍遍询问,节省时间。

  2.注重分层习题设置,信息技术课学生水平相差明显,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我挑选每一习题几个不同的练习,动手能力快的.同学,可以完成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而其他同学在每堂课的习题中有必做题,也就是这节课每个同学都有需要掌握的。

  3.注重信息技术课习题设置的生活化案例。信息技术课时一门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通常,我在信息技术课上,都选取孩子们平时感兴趣的内容。在讲解frontpage《在线图画展》一课时,正值我校开运动会,所以我在插入图片时,给孩子停工了一个新的网页,《我的运动会》一方面是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们感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4.充分备课。为了方便孩子们理解,有时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也会制作一些“小道具”,在《照片DIY》一课中,为让孩子们理解图层及图层叠放次序的含义,我制作小道具,通过实物拜访,方便学生理解,效果更好。

【小学信息技术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读书心得10-20

[经典]信息技术读书心得07-25

信息技术读书心得01-14

信息技术教师读书心得01-05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03-02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09-23

小学生信息技术心得体会12-22

小学信息技术2.0培训心得体会12-28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