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孟子读后感500字

时间:2023-04-14 15:18:11 宗泽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孟子读后感500字(精选38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孟子读后感500字,欢迎大家分享。

孟子读后感500字(精选38篇)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1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2

  看完后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天将要降大任于你,你必须要多用心,多劳动,少吃饭,空乏你的身体才行。想想我自己,这四条原则中我又做到了哪些?就先说苦其心志吧!翻开名人史,发现自己并没有勾践那么卧薪尝胆,就算是小事,我也不刻意去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这一点我虽经常做家务,可没有哪次我是自愿的,少了那种主动性,我每次干活都有气无力的。饿其体肤更是遥不可及,少吃?多吃还差不多。至于空乏其身就更不可能了。这每一样都不可能,别提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了。虽然不能用古代的要求来约束现代人,但这做为目标却激励着人们不断向前。

  汶川大地震引证了这句话,老天就是要降大任于中国,降给中华龙,地震不是痛苦,而是会心的'动力!就像《真心英雄》唱的一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让我们记住这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3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又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这样地向人说明道理,能让人不服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真是啊,广大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忽视的呢?《荀子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4

  这个寒假,我看了《孟子》这本书,对孟子其人其书有了一些了解。

  孟子名轲,从师于子思,后来,他授经讲学,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晚年与几个学生一起着书《孟子》。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学思想的一代尊师,被后人称为“亚圣”。《孟子》这部书大多在写孟子向各国诸侯极力推荐的“王道仁政”,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另外,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它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并加以阐述和发展。

  《孟子》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在家,家之本在深。”可见天下的基础在于国家,国家的基础是每一个家庭,而家庭的基础是每一个组成家庭的成员本身,可见只要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这个家庭就会变得幸福美满,每个家庭都幸福美满的话,这个国家必定繁荣昌盛,若是每个国家都繁荣昌盛的话,天下就太平了。所以,只要每个人都做好份内的事,世界就变得美好了。

  社会如此,学校亦如此。如果一个班内的每个学生都认真学习,那么这个班就会变成尖子班,如果每个班都这样,那么这所学校就是名校了。但这还是得靠每个人的努力,只要每个人都把自己管理好,把该做的事情做好,那么这个集体就都好了。

  孟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粗看了一遍《孟子》,就有了很多启发,以后,我要好好研读《孟子》,让它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明灯。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5

  认清自己,从告别心灵鸡汤开始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大概理解为:读书是好事,但是不能完全盲目的迷信书本,不能盲目的完全相信它,应该辩证去看待问题,过度的相信它,而迷失自己,不如不看。

  这些年,我们翻开手机,随处可见的网络毒鸡汤,好像在随时告诉我们,身边的所有人都是有问题的。

  最经常听到的:别人的女朋友过节都有礼物,而我却没有,你就是不爱我了;男朋友发几千块奖金,只给自己520元的红包,你就是不爱我了;如果你爱我,你就要爱我的无理取闹,否则,就是不爱我。

  就因为这些毒鸡汤,而忘记对方一直以来对你的好,用所谓毒鸡汤的标准,来衡量真心对自己的人,让自己活在深信不疑的网络毒鸡汤中,最后,还到处宣扬对方不爱你。

  如果全世界的礼物都要统一发放,这不叫礼物,而是奖品。

  也不知从何时起,温暖人心的心灵鸡汤变成了蛊惑人心的毒药鸡汤。

  过度的把网络上的毒鸡汤,当作自己的'至理名言,实际上你并没有找到自我,找到的只是别人的自我,与你无关。

  人在一生之中,一定会有自己的闪光深刻,在闪光深刻来临之前,一定要保持内心的透亮,自己要走怎样的路,要做怎样的事,自己一定要清楚,切莫让自己雾里看花,越看越花。

  有一句话这样说:“人生如尺,要有度”。

  任何事情,过度的执着,往往会产生极端,学会做自己的直尺,因为有度,才有适;有适,才安宁。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6

  缓缓走进历史的画卷,步入那褐衣蔬食的年代,伴着青灯黄纸,用手指轻轻捻起书页,战国时期的马蹄声又缓缓传来。但当自己开始了解孟子,却发现那时间似乎又多了一份正义,一个坚韧的灵魂。

  翻开《孟子二章》,与孟子一起高谈论阔,谈论大丈夫之道。大丈夫之道,应为仁,义,礼当先,不以顺为道。他猛然起身,双袖一挥,眉宇间尽是正气。身后的花草也被挥袖带起的风轻轻吹起,望着眼前这位一身傲骨的正人君子,我肃然起敬。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谈到为权利而屈服。他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浅尝辄止,眼中流露出淡淡的不屑。的确,对于人来说,做事应是仁义当先,若是在权力面前就不能坚持以仁义为第一原则,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可言?我直视着孟子的双眸,那眼里流露出的尽是坚韧与执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我向他询问大丈夫的`内涵,他突然严肃起来,脸上显现出对信仰的向往。在他看来,富贵时不会迷惑,穷困时仍不会改变志向,才是内心对仁义礼的坚守。那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志气,闪烁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

  见我恍然醒悟,他便微微一笑,起身离去了。掩上书,仍能看见孟子还是那身行头,缓缓走进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他的背影挺得笔直,如同一座永恒的凝固了的石雕,留给后人仰望。身为儒学大师的孟子已经走远,不知未来又能否出现更多像孟子一般的人物呢?我沉思着。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7

  最近,在读读背背之作业单中,我发现《孟子三章》这篇古文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三篇文言文都讲了三个不同的道理,都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篇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通过战争来说明无论是人和国家,都需要人去顺和。正如文中所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所以,民心所向才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统治天下也要顺从民心,想要单纯用武力统治一个国家,必定是动荡不堪的。

  第二篇是《富贵不能淫》,孟子借“妾妇之道”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从诸侯而窃取权势,从而愤怒的.立下了一个“大丈夫”标准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是真正称为大丈夫。

  而最后一篇则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列举中国古代的六位历史人物:舜、博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有所作为,成就大事的例子,说明了人在忧患时可以激发人奋发向上,从而阐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这三条人生格言,我一条都没有做到,此时此刻起,我也要做到“苦其心中,曾益已所不能”,做一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与同学搞好关系,从而使自己学习奋发向上!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8

  认清自己,从摆脱虚荣心开始

  毁于虚荣心的男女,比毁于爱情的还要多更多。

  有人认为,物质的社会,就要用物质来衡量和判断一个人,直观又准确。

  一些女孩子为了虚荣,宁愿自己吃两三个月的泡面,也要买名牌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殊不知她认为的名牌,在真正有钱人面前只是正常消费。

  也有些男孩子,通过请客吃饭,打肿充胖子,宁愿自己花的山穷水尽,在所谓的'哥们面前也不能丢了面子,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人为什么会有虚荣心?

  我听到过一个最真实的答案:虚荣心来源于贪心。人们总是喜欢站在最高处看身边,可有时候,自己没有能力站在最高处时,为了仅存的自尊心,用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尊心的心态,这就是虚荣心。

  “虚荣如杀手,有朝一日会败露行迹”。

  所以,别让虚荣蒙蔽了双眼;别把别人的眼光当成自己的标准;别把别人的寒暄赞美,当成对自己的最高奖赏;别让自己迷失在世俗的迷宫中,无法走出。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活得很累,往往是因为放不下可怜的面子,来做真实的人。因为虚荣心,我们总是被精神上的东西绑架的无法动弹,而小心翼翼地生活。

  当你觉得虚荣很累时,不妨让自己“素面朝天”,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纯真,如此轻松。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9

  我感觉读完了《孟子》自己改变了个人,孟子这本书每一句都提醒我改变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说,以前我在家里喜欢说脏话,妈妈对我说,出去玩要早点回家,而我,却很少遵守妈妈的'话,常常很晚才回家,回到家我给妈妈说,我下次再不玩这么晚了等等……但有每次都犯,这些坏习惯我都在渐渐地改正。我以前觉得自己记忆力很差,至从读了《孟子》这本圣书,我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其实超级好,我感觉圣书跟普通的书比起来要智慧与奥秘很多,意思虽然现在不能完全领悟,但感觉这些圣书对我将来会有很大用处。

  书院里对我最亲的人就是程老师,她教我读《学庸论语》、《孟子》,我还记得有一次,身体有点不舒服,程老师每天都摸着我的头关心我,看看发烧没有,谢谢程老师!我到张老师那个班也上过课,所以也谢谢张老师!书院里还有很多经常陪我玩的同学:胡鏸文、姚月、阮俊杰、姚星、游疏霖、徐慈佑……谢谢你们!

  进入弘毅厚谦书院是为了读圣书,受圣贤教育教诲。我现在已经背了五万多字了!而进文礼书院需要二十万中文和十万英文才能进文礼书院,我要很你努力的向进入文礼书院的目标去努力。爸爸告诉我圣贤教育可以帮助我一生。爸爸还要求我把佛经一起背,爸爸还想最终把我送去当和尚成佛,但我也不介意。我其实也很喜欢读这些圣书,爸爸告诉我,我先要打好基础,以后要去文礼书院或去孔子学堂深造。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10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的经历很曲折,小时候的孟子因受环境的`影响,很贪玩。孟母因此搬过三次家,第三次家,他们搬在了一个书院旁边,孟子因此变得非常好学,时不时跑过去偷听先生讲课,孟母看到了很欣慰,就送孟子去上学。孟子在学堂里,经常因为有自己的见解,而去顶撞先生。孟子长大后,创办了一个学院,教导弟子。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仁义治天下,就带着弟子们去游学。可是,无论他到哪个国家,没有哪一个君王愿意接受,他们都是以战争的方式来打江山。到了老年,他觉得自己的愿望不可能实现了,就回到家乡来教学。

  其实,孟子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对,因为战争,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人们会无家可归。用仁义来治理天下,人们都会拥戴这个君王,觉得这个君王是个好君王。

  就像我们生活中,常常因为些小事,而动怒,打架,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好好的谈论,而是用武力来解决事情呢?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在打仗,这有什么好处呢?这只会让人们受苦,这些战争灾区的人们是无辜,为什么要他们来承受这一切呢?为什么不能停下战争来谈判呢?这对双方都有好处。

  读了《孟子的故事》我感触很深,它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用武力来解决,要用文明的方式来解决。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11

  仅读《孟子》几章,可将其为政理想概括为:为政一处,造福一方;为政一时,泽被千秋;为政以仁,民众拱之如日月;为政以利,民众视之如草芥。

  而对比今之为政者,有些领导,如日月乎?如草芥乎?其对己,恨不能尽天下之财物为我所有;对他人,恨不能有一毫财物为他所用;视己为至贵至尊,视他则至微至陋;口里大呼君子当淡泊名利,自强不息,实则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以利盈我;美其名曰领导就是公仆,心系员工生存,实则为只让牛儿奔跑,不让牛儿吃草;口里曰府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实则为员工真的'成了牛,吃的是果真是草,挤的确是鲜奶,而领导依然是高高在上的人,吃的是奶,挤的是邪恶与虚伪。

  民德不厚已久矣,民风不淳也已久矣!究其根本,上行下效已久矣!苟欲民德归厚,则必得为政者以德文己,以己化民。如此则春风可化细雨,润物亦可无声。

  自己贪得无厌,而呼员工要大公无私;

  自己奢侈浪费,而呼员工要简以养德。

  如此为政者,与禽兽何异?是披着羊皮的狼,还是披着人皮的兽,不得而知。唯愿为政者能日三省乎己,为人为兽,自可定论。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12

  当我津津有味地读完《国学》时,妈妈看我对古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就给我买了经典国学系列书籍,我挑了一本《孟子》认真地读起来。

  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思想主要有为人恭俭,不侮夺人;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君子过则改之……

  在《孟子》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小故事是“车胤囊萤”。

  车胤从小就聪明好学,非常喜欢读书,经常捧着书在书桌前如痴如醉地看,周围人对他都是赞不绝口。但是他家境贫寒买不起灯油,晚上看不了书,心里很是苦恼。有一个夏天的晚上,他正在心里回忆着白天读书的内容,忽然发现一闪一闪的萤火虫,顿时有了一个好主意。他找了一条很薄的手绢,把抓来的'萤火虫放了进去,然后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芒,认真的读书。

  用这样的办法,他读了很多书,长大后他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做了大官,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故事虽然很短,但我深刻地明白了:做大事的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我们一定要像车胤一样刻苦学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13

  论语和孟子都偏向于关心社会政治,孔子的论语一致强调德,君子不器。出发点是修己,终点是治国。尊卑有序与礼,这个思想可以促进社会稳定,保持社会现有秩序,所有从古至今王权都在利用这个。

  孟子的文章读完很有酣畅淋漓之感,行文以喻譬理,大量运用排比,气势恢宏,说理性强。孟子文章主要还是以仁政思想为主,但孟子本人人格平等意识很强,他喜欢以五百年应期的圣人自居,也喜欢为先时代的圣人先贤辩护,为舜辩护的篇章最多。

  中国人生活中的行为准则,追根溯源就是先秦时期的诸子思想。华夏子孙吃思想老本,一吃就是两千年,鲜有能跳出此框架者。

  孟子的思想不是无根之水,也是有来源的,主要来自上古和孔子之说。“仁者无敌”“民心所向”“不虞之誉,求全之毁”这些日常俗语皆出自孟子,感觉孟子比孔子更洒脱,更性情一点,他不仅喜爱辩论,还擅长辩论。“性善论”是孟子的'“仁政”学说的基石,他一生和孔子一样,奔波游说君王施行仁政,未得偿所愿,晚年著书。

  他的学说认为人心本善,是环境的影响使人逐渐丧失本性,所以十分强调心性的涵养。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14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

  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这本书主要写了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读后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通过读《孟子》这本书,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爱这本书,我不会忘记它的。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1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闪烁着人生智慧的警句,不知点燃过多少孜孜不倦的求索者思想的火花,它让人懂得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重要性;它促人明了“施仁政”“行王道”的治国理想;它让人彻悟“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真谛。这些千古绝论,就出自于春秋战国时孟子的《孟子》两章。

  《孟子》两章,皆为说理散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的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是施行“仁政”与否。从而阐明“人和”对战胜的决定作用,由此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施行“仁政”的必要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人只有通过艰苦磨炼,才能有所作为。进而由个人谈到治国,由此自然导入文章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章,篇幅短小,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气势充沛,感情洋溢,语言精辟,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读后发人深思,颇受启迪。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16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孟子的故乡—邹城。在书店里我买了一本书《孟子》,这本书里面讲了孟子的思想和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主要思想有:仁者无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孟子》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小故事是《子路孝敬爸爸妈妈》的故事: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天天吃野菜,他想自己吃野菜没关系,老是让爸爸妈妈吃野菜他们的身体会受不了,为了让爸爸妈妈吃到米,他就去很远的'地方去买,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始终坚持自己去买米。夏天,烈日炎炎,他从不停下来歇一会,只为了早点回家给爸爸妈妈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他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不让雨淋着。后来,子路在卫国当官后过着很富足的生活。

  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我也要向子路学习,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好孝顺父母。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17

  “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查;放饭流饮,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孟子提到,作为子女不能守三年之孝,却要求其他晚辈守孝,责备他们不哭;自己不注重吃饭礼仪,却关注别人啃骨头时牙齿是否会掉;这就是所谓的不识时务,人不清楚自己,却又去关心其他不相关的人和事。

  在工作中,作为管理人员的我们,有时候也在犯类似的错误,对于没有做好的工作,我们很少去反思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反而去要求或质问下属为什么没有做好,造成自己工作被动,这就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不清楚自己所犯的错误,却又去要求别人。古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现问题时先从自身找问题,更有利于我们找到工作没做好的原因,多反思以前工作中的得失,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找到正确的方向或方法。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思考,谋定而后动,多思考自己的不足和过失,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不足和过失一定要分析出造成该种状况的主客观原因,刨根问底,才能真正做到让失败或过失成为通往成功的台阶。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18

  对于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这两个问题,古今学者、文豪、哲学家皆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孟子与他的思想便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闪亮的金星。

  短文一开头,简短明亮,直接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可以证明人和是国家安邦,民族和谐,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这反映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思想。无民,何以有君?这种思想在《赵威后问齐使》中也有所体现。其实,第一章真正是在借助战争来认证仁政的重要性。

  第二章开篇运用六个排比,通过举出古代贤人志士的事实,体现出他们虽然出身平凡卑贱,但经过异于常人的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责任,通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正以其所不能。

  人恒能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与色,发于声而后喻。这上文的基础上,智者用通过正反两面进一步论证出遭受磨难的好处,最终得到本文的论点。

  我认为,上帝公平的,人也是个有其智。是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国家民众的关系便是国家生存需要各种民众维持,而富强则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19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鼻祖。

  在了解孟子以前,我都觉得孟子是同一朝代的,可是,这本书刚开始看,就打破了我原先的想法。其实孟子是孔子去世很久;才出生的。小时候,孟子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很崇拜孔圣人,十几岁的时候,它还去过鲁国,相知孔圣人的门第来叫自己,可是,孔子的徒弟差不多都已经去世了,于是,孟子找到了司徒牛,这时,司徒牛也已经是个驼背老人了,司徒牛原是子思老师来讲解反求诸己的问题。也就是强调,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不管知否遇到问题都要经常做到反躬自问。现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用不同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别人可以说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这些都是不应该的。我们要身先士卒,从自我做起。

  孟子,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王道、仁政治国之道、交友的标准、理想人格在孟子所处的.时代可能带有一些理想的色彩,但很多的思想运用到当今时代仍对人们提高修养等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不会随历史而逝去,而会随着时间发展不断地积淀、凝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如同酒一样,越陈越香。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20

  看完《论语》、《庄子》和《孟子》后,就想看一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的其他“子”,因为《孟子》倡导人之初性本善,后来因为环境等影响,有的人变恶了,人的性善就像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而《荀子》则认为人之初性本恶,需要教师的教导,以礼仪约束,使之向善,所以,就在网上买了《荀子》,以便跟《孟子》对比着学习。网上根据我的阅读习惯向我推荐了《墨子》和《韩非子》,我也一并买下。读了《荀子》和《墨子》后,我发现自己的观点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原来从内心我是更认同《荀子》的,但荀子的文章太长、滔滔不绝,可能是认为性本恶的原因,自己也充满了涙气,将墨子和孟子批得一无是处,其过分强调“礼”的`重要与我的认识也有偏差,我更趋同孟子的“仁”更重要。反而不看好的《墨子》,读了之后发现其文风简捷,说理深刻,其崇尚节俭也不像荀子批评的那么过分,节葬等主要思想与我的观点也相同,其注重工科科技的实践也是我喜爱的,所以,变成了《墨子》的支持和拥护者,难怪《吕氏春秋》中记载,当时儒家的弟子和墨家的弟子几乎一样多,盛极一时,也是曾经辉煌过的,可惜后来工科不被重视,黑暗了2000多年,现在又重新迎来光明了。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21

  寒假里,我读了《孟子》中的《梁惠王章句上》。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十分混乱。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被后人们尊称为“亚圣”。这是一篇文言文的文章,记录了孟子和梁惠王、齐宣王的一些对话,介绍了孟子的政治主张。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读了这句,使我知道梁惠王是个贪图利益的人。然后孟子对梁惠王说,如果一个国家上上下下都争利益的话,这个国家就危险了。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仁义的心,国家就会太平、慢慢地强盛起来。孟子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我理解这段话告诉我们,要有一颗仁义的.心,有了仁慈和道义,心中充满关爱和礼让,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和谐了,大家都团结了。只要团结国家就可以强盛。这让我想到,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只要人人都讲仁慈和道义,不争夺利益,处处关心、礼让他人,那么家庭一定会很温馨,同学之间关系也会很融洽。

  读《孟子》这本书不仅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故事,也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很喜欢这本书,虽然文言文很难懂,但我会努力读下去。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22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是三字经中家喻户晓的两句话,我知道孟子就是从三字经开始的。说到孟子我们还会想起“孔孟之道”,由于他将孔子和儒家的思想继承和发扬光大,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孔孟”,尊称其为“亚圣”。

  孟子名轲,邹国人。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他学习、继承孔子的`学说,并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情况,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提倡“仁、义、礼、智”,他说人生来就又不忍之心生出仁,羞恶之心生出义,恭敬之心生出礼,是非之心生出智,这四种心是人类区别禽兽的本性。并认为“仁、义最重要”。

  《孟子》中有许多具有哲理性的词句,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五十笑百步,则何如?、仁者无敌、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等。在我津津有味地读故事的同时向我灌输了儒家的为人处世的原则。真是既读了书有增长了知识,正如爷爷所说的那样“一本好书就像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茗,让我沉醉”。对我而言,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受益匪浅的良师益友,让我敬重。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23

  《离娄章句上》第18章有言:“君子之不教子,何也?”意即:“君子不亲自教育儿子,为什么呢?”

  孟子的回答是:“势不行也。”即:“由于情势不通。”

  孟子在亮明自己的观点之后,接着给出了原因。他说:教育要用正理正道,用正理正道无效,就会愤怒,愤怒就会伤害父子之间的情谊。同时,子女就会说:“您拿正理正道教育我,您的所作所为却为什么不出于正道呢?”

  社会就是这样复杂,正的`东西需要一点点引导,从而构建一个人的精神大厦。可是,众多因素又要求有所变通,因此,有时候很难都用正道来衡量从事。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出现分歧,随之矛盾就会产生,情感就会出现裂痕。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易子而教。

  这样,有效地避免了父子间因求好而相互责备,从而使“爱之深,责之切”的“责”降到最低限度。亲人之间,始终保持温婉规劝,真的很难很难。

  不过,也有教育自己孩子成功的典型。但是,相较而言,还是前者的成功几率要大。所以,人们普遍赞成后者。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24

  《(孟子)两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说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井由此引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炼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由造就人才类推到治国的道理,显得水到渠成。

  教学两篇短文,应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孟子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全面认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学习文言文,重在古今对读,赋予经典作品以新的内涵,体现文化传承的特点。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25

  读了《孟子》之后,我明白人生的一些哲理,收获了为人处事的方法,感到自己明白了许多道理。

  这本书主要讲了孟子在学习与传承孔子的孺家思想时说出的、做出的一些富有哲理、真挚的语言与行动。书中一个个小故事不但给人们带来道理,同时还反映了当年诸侯之间相互争斗的黑暗官场,体现了当时人民对光明,对公正的的`向往。

  这本书一共有一百一十个小故事,读完后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就拿 “ 反省 ” 来说吧,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 我爱人,人却不亲近我,我治理人却不能把人治理好,我就应该反省一下我的仁爱与智慧,我敬礼人,人却不回敬我,我就应该反省自己的敬意有没有问题。大凡做事不能得到对方应有的反应,就应该在自己的身上反省,等到自己的身心顺应了那天下的人,自然都归服你了 ” 。结合生活实际,我对这个小故事理解是这样的:《诗经》上曾经说过: “ 常常思念行为是否合于天理,自已去追求那圆满的幸福。 ” 人与人相处,就像是照镜子,你对镜子笑镜子中人也对你笑。

  读了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盛宴,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追寻孺家之美,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26

  有一天,我读了一本书《孟子》这本书讲了孟子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我喜欢读这本书。

  孟子的学习历程是这样的:孟子3岁丧父,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肩膀上。孟母很重视儿子的学习,一心想把孟子培养成有学问的人。孟子很贪玩,孟家旁边有一块墓地孟子和伙伴们经常模仿出殡。孟子的父亲也是一位有学问的人但英年早逝,孟母想让儿子像他父亲一样有出息。为了让孟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把家迁到城里,但孟子和伙伴也经常模仿卖货的、打铁的、杀猪的。于是孟母有把家迁到学宫附近。学宫是读书胜地,许多人在那里学习。孟子初送到学宫,还很用功,不久,孟子又开始玩耍。有一天,孟子正在上课,他突然想起村东湖中的天鹅,想射一只来玩玩,于是再也坐不下了。于是趁老师不注意,溜了出去。母亲知道后把辛苦织的布剪断。孟子见了母亲割断的布,恍然大悟。于是孟子开始好好学习,最后成了一位大学者。

  孟子虽然很贪玩但是他能洗心革面、大彻大悟这种精神也是值得学习的。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27

  读了《孟子》中的第一篇专辨义利的文章。

  孟子见了梁惠王时的说词。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已矣。”

  孟子曾言:“大人者,言必行,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这就是孟子义利之辩的最后结果。由此可见,董仲舒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程颐所谓:“人皆知趋利而避害,圣人则更不论利害,惟看义当为不当为”,皆与孟子的“惟义所在”观点合若符契,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显然,在孟子看来,仁义乃人之为人的本性,“居仁由义”的目的.非为别的,只为实现其人之为人的本性。

  不过,朱熹《孟子集注》说得好,君子不言利并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过不唯利是图而已。孟子之所以说的那么坚决,是因为当时的人唯利是图不知世上有“仁义”二字,所以拔本塞原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

  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可用圣人孔子的“见利思义”来调节。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28

  这几天一直在拜读《孟子》。这本记载着两千三百多年前的先哲语录的书籍,仔仔细细的阅读着其中的每一个字,压抑着强烈的好奇心不去参阅附带的白话翻译,殚精竭力的吮吸着原汁原味的古文风采,脑海中逐渐清晰的浮现出一幅极美的画面,恍惚之中仿佛看见一位白须飘飘的长者站在历史的长河之畔,娓娓道来字字真言。

  颇感意外的是书中的条条道义竟然与时下的人生感悟如此相似!这几本书原来打算在半年前就买下来,可是当时身边的一位长者对我说:“不要不务正业,你现在最需要看的`书应该是《工程力学》,在你这个年龄阅读这些古书仍然属于玩物丧志。”

  当时只好咽下口水离去。前些日委实经不住诱惑,碎银购下,寄于案头,呵护备至。注视着那精美排版的书籍,仿佛是深邃不止的历史海洋,通过她们,看见的是两千年前那一幕幕混沌初开、兵荒马乱却百家争鸣的火热画卷,霎那间所有的高楼大厦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草野、泥路、栈桥、群兽,碧蓝无染的无垠苍天,童谣、民歌……谁还敢说没有“时间机器”呢?!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孟子,为中华文化开启了衔冠“亚圣”的新篇章。读之,品之,悦然明朗于心。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29

  在我不大的情况下,就据说过《孟子》这本书,它是一本能文化教育大家怎样做人的书,另外也是一位亦师亦友。所..

  在我不大的情况下,就据说过《孟子》这本书,它是一本能文化教育大家怎样做人的书,另外也是一位亦师亦友。说白了闻名不如见面,今日,我也荣幸读来到这本能反应使我们终生获益的书。

  有关教大家怎样做人的书读了的很少,但也涉足过一些,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但这本书一件事危害较为大。这本书关键写了春秋战国时代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教育学家孔子身旁产生的`一些小故事,我读后获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几个小故事深深记在我的脑海中里,在其中有一个故事称为《师友之道》。这个故事关键讲的是交朋友要保证“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孟子说过“父子俩有亲,臣子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盆友有愿”,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解决人际交往的基础规律,为政冶应以身作则,以身作则,才可以保持社会发展的平稳和人际交往的和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根据读《孟子》这本书,使我真实的明白了人生道理。我喜欢这本书,我不想忘掉它的。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30

  暑假里,我读了《穷人》这篇文章,很受感动,主人公桑那一家家境贫寒,她和丈夫靠捕鱼维持包括四个孩子在内的艰苦生活。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当她突然发现女邻居因穷困过度而死,只留下两个孤儿时,经过一番思考,她将那两个孩子抱回了家,而她的丈夫——一位憨厚、淳朴的渔夫也与她不谋而和,决定共同抚养这两个孩子。

  他们虽然贫穷,但他们的心是善良的,是美好的,这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在当今这个富裕的社会里,人们往往一切往“钱”看,这些人是生活富裕,心灵贫穷。作为一名小学生,祖国的接班人,我们不仅要生活富裕,更要心灵富裕。不仅要使自己心灵富裕,更要使人们的心灵都富裕起来。

  今年暑假,我来到远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妈妈那儿。一天,我和妈妈一起买菜回来,在一个十字路口,遇到一位年迈的老奶奶,不知怎么的摔倒在地,看表情老奶奶摔的不轻,在地上痛苦的呻吟,过往的'行人,有的驻足观看犹豫了片刻,便溜走了,有的在谈论着,老人为什么会摔在这儿——我和妈妈急忙走过去,慢慢的扶起了老人,询问老人的电话,联系了她的家人。这时,旁边有人急忙阻拦说:“老人扶不起,电视上经常播放这些事件。”“是呀,是呀,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周围的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我和妈妈没有理会,不一会儿,老奶奶的家人来了,千言万语的感谢,并没有如人们所说的“扶不起”。人们给予我们赞许的目光。我们也给大都市里的富裕人们竖起了榜样。

  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爸爸妈妈在此打工,物质上,我们是贫穷的,但在心灵上,我们是善良的,美好的,我们更要把这美好的精神发扬光大。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31

  最近,笔者通读了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孟子》一书,颇有些感想。

  《孟子》一书的内容,总起来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仁政”。大多数的篇章就是讲什么是“仁政”,如何才能实现“仁政”。当然,还有关于修身、学问和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暂不讨论。

  什么是“仁政”?孟子在书中并未加以解释。但从《孟子?梁惠王章句》等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关于仁政的某些观点。你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食,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亡。”、“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愿出于其路矣。跟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民为贵,社稷次这二,君为轻。”、“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说到底,仁政也是两个字:“保民”。作者并椐此得出结论:仁者无敌。

  应该说,孟子的“仁政”观点,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历代统治者奉为经典,并被当作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长期处于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32

  在读《孟子》之前,只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知道母子很会教育孩子,对孟子却知道的甚少。后来通过诵读《孟子》,才发现孟子的高明之处和他不平凡的人生。

  孟子主张“仁政”,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在“民有饥色,野有饿殍”的战乱时代,孟子重视普通百姓的生存权利,提出了“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取于民有制”等一系列主张。他认为先使人民有产业,然后再以“礼仪”来教导人民。要实现仁政,重要的是王权能够以仁治国。以仁爱之心施政,才是仁政,这样才能使民众归附,也就拥有了天下。才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理想社会。

  孟子认为“性本善”,孟子主张人对自身良知的发掘,肯定人性之善。他在《告子上》中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至大至刚”“塞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很形象的表现出了内心充实,道德完满的`精神状态。也只有不断地完善,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我们常用孟子的这段话来激励自己:“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一次读这铿锵有力的警句都让我头脑清醒,使我浑身充满力量。感谢古圣先贤的智慧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总之,通过诵读《孟子》我收获了很多很多,但我深深的知道经典不厌不回读,每读一遍就会增加一分对《孟子》的理解。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常读《孟子》,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学习。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33

  今日我读到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我顿感心门大开。

  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孟子认为,说话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守信,行为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有始有终,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的大义所在来引领自己的言行。大义所在,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我这段时间有时候为这个事情烦恼,因为我前段时间被一个朋友说我不信守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做事半途而废。我先不管他说的有理无理。但是我觉得自己这方面确实不够好,有时候,会做一些让人失望的事情。

  孟子的话,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应该从我做事的目的开始,如果我做的事情是符合大义的,一定会信守自己的承诺,把事情进行到底。而有时候,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不必放在心上。我以后要是想做一个信守诺言,做事有始有终的人,定当将自己所做的事情,做在正途上,行在大义上。

  有时候碰见别人不能信守自己的诺言或者半途而废的.时候,那得看看我们要求他做的事情是不是符合大义。

  有时候我们经常像圣经里的法利赛人一样,用小义来标榜自己,“看见了没有,我都没有违反自己的诺言。我做事都会坚持到底的。”我们也要他人在所有事情上都要遵守承诺,坚持到底。试问我们所要求他人的承诺和事情都符合圣经上的教导吗?圣经上说,没有一个人是义人。耶稣来是给人带来拯救和自由。

  我今后要自由的活着,那些要我在小事上同样遵守他们规矩的人都见鬼去吧。合乎圣经上的教导,我都会听从。

  我活着是为了荣耀神的名,但是我要是没有这么做,求神的怜悯我,为我赦罪,使我得自由。

  小小心得,如若理解出错,请大家留言纠正!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34

  暑假期间,我读了《孟子》一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古人对生活的理解。

  《孟子》告诉我们的都是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一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说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对它的理解是:人生中,敢于选择,才有机会。

  在选择机会的那一瞬间,不同的决断,就会有天壤之别的结果。

  就拿自然界的植物来说。新疆的白杨,果断的选择了荒土,保卫家园,它失去了婆娑的姿态,却换来了笔直的干。它成了人类的保卫者,正直,质朴的象征。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沙漠里生长的仙人球,它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可它能够茁壮成长,点缀荒凉的沙漠,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不仅是植物,动物也是如此。鸟儿关在笼子里,盘子里装满了新鲜的鸟食,而鸟儿却放弃了这一切,站中笼口,张开了有点笨拙的翅膀,坚定的选择了蓝天与自由。

  连那些动、植物都能做到的事,难道人类做不到吗?做得到,因为世间万物给予我们是同等的机会,在机会面前,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那选择瞬间,会成为生命的起点,成功的关键。鸟儿因选择蓝天而自由,白杨因选择荒土而得到称赞,仙人球因选择沙漠而辉煌。

  在生活中,种种机会等待我们去选择,我们要敢于选择机会,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让生命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才能够完善自己。选择困厄的环境,善于去点缀,终究是快乐的。

  我愿成为仙人球、白杨,更愿做那只展翅翱翔蓝天的勇敢的鸟儿。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35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所以才会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的理念,以彰显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有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对于平民百姓的热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并提出了忧患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业之兴败,国家之存亡,都与是否具有忧患意识相关联。忧国忧民之心也便是责任意识与承担意识的.重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意为:君主若把百姓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样百姓也会把君主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也是孟子对于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为国,爱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两个方面内容,一为孟子与君主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儒家其他门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知道。《孟子》的文笔犀利,富有说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万章·上》中所提出对于诗理解的方法。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就断章取义,曲解诗句,也不能有辞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诗句的真实含义,而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知人论世也便是评论他人作品的原则。

  对于孟子,我们并不能以三言两语概括全部,因为他的思想,使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透彻的,他的精神和气魄,犹如拨开云雾的万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1723年了,但我们局限于世的视野和眼识,亦能感受到他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36

  “心者,人之北辰也。苟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故以‘尽心’题篇”,赵氏之注开篇便点明此篇题旨——存心养性,知天立命。

  世世如事,人生在世,就如同扁舟泛于湖海,内心的守望便是风帆,航向的驶离,都靠着风帆的指引。

  心若简单,干净,便得到的是静怡和稳稳的生;心若嗔念过多,便时常觉以石为饱,那么你驶向的便是无尽的贪念之海。

  我心虽为明镜,怎奈世间落花太多。修身,最难把控的'是内心的欲望、外在的诱惑。有人因富贵放弃德行,有人因德行放弃富贵。也许彼此都认为对方不值得。差别何以如此?

  在人世的幻海中沉浮,我们必须保持自己内心的安定,修身养性之事,完全取决于自己,不能怨天尤人。一个人能做到表里如一,不拿腔作势,就会真正快乐了。一个人能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就会有仁有义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投机取巧、放弃原则、不顾名誉的人,是没有什么羞耻感的人,也是无可救药的人。

  死生有命,谁都无法强求于立世百年,我们能做到的,只不过是尊于自己的内心,确立一个人生目标,往前走,就可以了,逆境可以让人养成警醒、多虑的好习惯。一切太顺利的时候,人就疏于思考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存其心,养其性,才能做到凡事平常心以对。

  我们只是普通人,不是圣人更不是神人,短短数十载,或许不能做到如何风光于世,流芳百年,但也切莫留下遗臭万年的印记,我们唯其可做的便是,做一个好朋友,好同事,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忠于内心的自己。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37

  初次接触《孟子》是在初中之时,当时并没有多大感觉,只是把节选文段当作课文去学习。但是,当我在接到集团下发的《孟子》并读了几遍后,发觉这本书蕴含着很深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从此对之爱不释手。

  尤其是读完《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我感触良多。对于“五十步笑百步”更是有了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结合当今社会,我有所感悟。

  不知是否有人也跟我一样曾经怀疑过“付出跟收获成正比”这句话,因为也有一句“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这样的经典句子,但现在的我更倾向于前一句。很简单的例子,就拿赚钱来说,一部分人在同一时间内会比另一部分人赚的多,甚至是多很多,赚的少的那部分人也许会抱怨,也许会嫉妒,也许会羡慕。但我们所没有看到的是比我们赚的多的那部分人肯定比我们付出的“辛苦”要多,也许是身体上的,也许是心理上的,往往处在相近或一个级别上的`人就会因为某些利益上或是某种心态不自然的产生了扭曲了的心理,这也许是社会复杂一面的部分原因吧。

  人潜意识里都渴望被别人重视,但只是有时个人的期望值过高,而当别人没有达到你所希望的期望值时,也就会很自然的产生了所谓的失落感。有些人喜欢隐藏自己,有些人喜欢锋芒毕露,永远隐藏的也好,锋芒毕露的也罢,只是还有一种伪装善良的“智人”,你又奈何的了呢?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改变不了就适应它,正如《孟子》所说:“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所以我们不要去做那些“五十步笑百步”的人。

  孟子读后感500字 篇38

  对于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这两个问题,古今学者、文豪、哲学家皆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孟子与他的思想便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闪亮的金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的心理都是喜欢安乐,厌恶忧患的,孟子的这个观点,乍听之下,似乎很违反常理。然而,仔细想想,却很有道理。因为只有在忧患的时刻,人们才会提高警惕,励精图治,最后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反之,在安乐的环境中,人们很容易放松自己,麻痹大意,结果却招致了失败与死亡的'厄运。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于孟子的观点,急功近利的人也许不容易体会,而加以反对。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孟子说的的确包含真理。个人或团体乃至于国家,能够遵循道义来行事,也许短期里会遇到一定困难,但是长期坚持下去,一定可以获得他人的理解与赞赏,获得多方面的帮助,最后道路越走越宽。反之,违反道义而行事,也许短期内可以获得一些利益,但是长期下来,他人看清了你的面目之后,必将疏远乃至于杯葛你,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道路越走越窄。

  由这篇文章,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孟子的辩风。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只要坚定自己的立场,找准对方荒谬言论中一丝有点正确感的内容,将其大而化之,引入到教师的立场上来,使其在无话可说的状态下,再由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学生的缺点,辨证施治,以取得教育的效果。还要说一句的是,对于那些问题学生,不要觉得无药可救。因为,在孟夫子的教育理论里,“好货好色”都可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教育,我们为什么不能大度一些呢?

【孟子读后感500字】相关文章:

《孟子》孟子序说08-11

《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上08-12

《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下08-12

《孟子集注》孟子序说08-11

《孟子》孟子·公孙丑章句上08-12

《孟子》孟子·公孙丑章句下08-12

《孟子》孟子·离娄章句上08-12

《孟子》孟子·离娄章句下08-12

《孟子》孟子·万章章句上08-12

《孟子》孟子·万章章句下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