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读后感

时间:2023-10-30 08:45:31 泽滨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读后感(通用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读后感(通用5篇)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读后感 1

  上课时,学生能做到专心致志地听讲,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思维随着老师的要求转,或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双边”活动,这样的学生成绩肯定拔尖,但全班几十个学生,难保个个能做到这一步,这时,怎样使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呢?

  过去我采取的办法是在三个大组中进行竞争,回答对一个问题加一分,搞小动作或不知读到什么地方就倒扣一分,一节课下来,哪一组获胜就印一个奖章。这个办法刚采用还行,能约束学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但用久了,觉得学生越是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理解和识记教材,就会越疲劳,越是努力,反而越难控制自己的思想。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个建议》中的《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后,才知道控制注意力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而且研究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 一,要能控制注意力,必须做到如下两点:

  1、必须懂得儿童的心理,了解他的年龄特点。

  2、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掌握注意力——————这是教师对儿童的思维施加的一种非常精细而微妙的作用。我们要动用智育的一整套手段来创造这种情绪高涨的状态,我认为可以采取多鼓励的方法。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而且要鼓励得恰到好处,“帽子”不能戴得过高,过高了学生容易产生沾沾自喜或骄傲的情绪,也不能太低,太低了学生的情绪不会高涨,难就难在教师要把握合适的度。

  智力振奋是注意力持久的关键,如何让学生智力振奋呢?

  1、所授内容事先应了解学生有没有一些能跟教材“挂起钩来”的思想。学生事前有所了解,他就会把毫无趣味的教材看成很有趣的教材。如果学生课前对所学的知识毫无了解,教师就要推荐他们读一些有关的书。上课讲解时,教师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才能在学生的意识里引起兴趣。这种兴趣首先是靠内部的刺激和诱因而引起的,学生过去在阅读时头脑里留下的思想,此时好像在苏醒、更新,竭力向老师的思想靠拢,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学生的思维能随着老师转。

  2、注意力持久的关键是学生上课会思考,即学生一边听讲一边在头脑中积极地思考,把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结合起来,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保持高度集中,才不会感到疲惫不堪,因此也就不会走神。

  多读书,特别是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这种难题,就能很好地解决,从而更利于教学。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读后感 2

  本周研读的文章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第29篇《怎样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研读此文,意为收获把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秘密武器。

  作为一名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师,在把控学生注意力的问题上,还是有一点自己的心得的。我的思考,要让学生跟随你的脚步一步步的进行课堂学习,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关键,这其中,可以用多种教学形式,可以用多种教学载体,可以用幽默的话语引领,可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带着这些自己的见解,我开始研读文章,希望从中发现自己思考的足迹。

  在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之后,苏氏提出:“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儿童只有保持这样的探索自豪感,才能从师生的互动中体会到前进的动力。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如何去做呢?

  苏氏说,这种状态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思维的素养和情感,学生的见闻的广度等。一下子又让我感觉云里雾里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是什么?学生的见闻的广度是什么意思?我认为,这里的前者仍然是说学生要保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学生的见闻的广度是说学生的知识面。这两者,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与否。

  文章中还讲到,我们在所讲的学科中,应当使学生有某些已知的知识,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越积极,他学起来就越轻松。只有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他们就不会感到疲惫不堪。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认为,小学生的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不长的,老师也不要期望孩子们对整节课的内容都保持着高涨的兴奋感,毕竟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进度不一,我们也无法照顾到全体学生的高涨学习热情,但是,我们可以思考,通过各种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奠基了本课的知识储备,在课堂上能够与教师的思维产生碰撞,从而可以实现把已知与未知相结合的探索进步过程,这样自然而然,学生就有收获有自豪感,而且,这种感受来自于自身的思考努力过程,这就是主动探索的学习,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有意义的学习新知的过程,因为学生的所学,是自己进步的结果。

  同时,因素二中所讲述的'还是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在前面几篇文章中我们已经学习并且认识到阅读的重要,在本文中,阅读对于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状态的过程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阅读也就没有广度,也就无法融入借助已知探究未知的获取知识的自豪感,反之就会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在日复一日的煎熬学习中逐渐迷失了方向丢失了热情,那那无法保证学习的过程是绿色的和健康的了。

  总而言之,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要把控住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学习的过程作为思考的过程,并从中体会到进步的自豪感。我想,这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读后感 3

  班里有几个孩子,在课堂上“溜号”成为了他们的常态。身边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一根丝线他们能在手里玩出不同的花样;窗外的一阵风也能把他们带走,飘飘荡荡,飘到了操场,飘向了天空;有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直勾勾地盯着课本发呆,思绪万千,直到我把他拉回。就连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也曾怀疑自己讲课的能力,是不是我的课无法吸引他们?为了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我常常讲课的时候要在教室不停地巡逻。虽然情况会有所改善,但是我明白那些表面上的“安静”是处于老师的威慑。

  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不仅告诉了我们问题的根源,而且我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文章起始,苏霍姆林斯基用生动形象的例子让我看到了那根无形的“缰绳”,这样的画面是如此熟悉。每次带学生到户外观察时,他们如同脱缰的野马,东奔西撞,似乎一切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但是没有一样能吸引他们。他们在每一件事物事物上停留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当我把他们集中起来,观察一种植物时,有些孩子也只是注意一下一眼能看到的,很难深入了解。一只昆虫飞过,把他们的心带走了;地上的一只爬虫立刻让他们的目标转移……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须懂得儿童的心理,了解他的年龄特点。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告诉我,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也就是说我们要极大地引起儿童的兴趣,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怎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呢?

  我曾错误的认为只要课堂上能玩出新花样,就能吸引同学。记得在学习《一匹出色的马》这一课时,我主动在台上表演妹妹骑上“马”蹦蹦跳跳回家的状态。这一举动,使他们的目光全都放在了我的身上;听到他们对精美图画的惊呼,我认为成功吸引了他们;当他们把目光放在某些教具上时,我自以为捕获了他们的心。表面上的这些“热闹”其实并没有对他们的学习有什么改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创造前面所说的情绪高涨的状态,单单依靠在上课时采取某些特殊的方式,譬如说选用恰当的直观手段,那是不能达到目的的。面对枯燥无味的知识,仅仅用一些“花样”,看上去调动了学生情绪,他们似乎“热情”起来了。这些只是一时兴起,是无法启动学生的智力生活,也不能真正引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这种内心状态还与思维的素养和情感,学生的见闻的广度等有关。思维的素养和情感这些精细的事物,好像很难把握,而且需要长期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佳径——阅读(课外)。

  在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提到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是学生智力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成长的绝佳养分。当然这里的阅读是有针对性的,与书本知识有关的阅读材料。当这些材料在学生的细胞里留下痕迹,课堂上那些枯燥的知识一旦和那些材料能“挂起钩来”,它们似乎变得活跃起来。加上教师针对性引导,那块“僵硬之地”会被一点点地掘开,慢慢地松动,越来越柔软,学生的思维里开始了思考、整合。我们一直追求的不随意注意也自然而生。这是多么美妙的境地!如果我们每天的学习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还有什么疲惫可言。身边的风吹草动还能带走学生的思绪?

  把学生领进书籍的海洋,在学生意识里埋下“思维的引火线”,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自豪感。这才是我追求的目标,并会为之努力!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读后感 4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一个问题让我获益良多: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上课或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于是有些学生年年的评语中老师都有一句:“希望你上课专心听讲,注意力要集中。”应该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特别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积极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孩子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一一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孩子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如果上课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时候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特别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

  我们要想使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发展学生,也要发展教师自身;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这样才能在自己这个工作岗位上,虽然过的平凡,但也充实。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读后感 5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育书籍,它通过详细的案例和方法,向读者介绍了如何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方法和技巧。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和教育智慧。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我们往往认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学习或者是缺乏动力,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比如缺乏兴趣、知识不足、学习环境不佳等等。作者通过案例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针对不同原因的解决方法,比如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采用互动式教学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其次,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的作用和责任。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作者提供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和学习效率,更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最后,这本书还给我带来了一些启示。教育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工作,我们需要不断地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长。总之,《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读物,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育效果。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形容注意力集中的成语01-18

描写注意力集中的成语04-29

表示注意力集中的成语及解释04-19

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小学作文(精选35篇)05-30

集中的近义词01-14

集中培训心得03-09

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经典游戏10-10

集中的反义词01-15

集中的近义词是什么03-29

小能人集中会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