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时间:2022-08-16 14:07:5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精选20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精选20篇)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1

  首先,我很庆幸能从园长那里得到这本《让孩子成才的秘密》,寒假期间也认真的读了一遍。之前的我还不太了解寂静法师,但通过读了这本书后,我从心里开始喜欢这位法师写的书、赞同他说的话。寂静法师不仅是一位风趣幽默的法师,并且所说的都很有哲理,看完之后感受也是颇多的。以下是我读完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文章中使我感受最深的一篇就是:“父母和孩子为什么会有沟通障碍”对于这个话题寂静法师的导读也是非常风趣幽默但也非常有道理的,他说:“你们见过兔子跟鸡沟通没有?见过人与鬼沟通没有?为什么他们不能沟通?因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因为它们处在不同的世界。是呀,大人和小孩本来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孩子天性就是调皮爱玩的,可家长却是有很多的想法的,他希望他的孩子能成为钢琴家、绘画家又或者是什么家,希望孩子能成才。可孩子的想法往往和家长是不一样的,他们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思想,当家长和孩子的想法不一致的时候,那么争执就出现了,沟通当然就出现问题了。那怎么样才能接触这些障碍呢?要先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够知道沟通的矛盾是如何形成,之后才能谈得上去促进沟通。书中说:“父母虽然站的高,但是直接命令孩子是不行的。必须进入他的世界,跟他打成一片,然后带领他进入自己的世界。这不就可以和孩子沟通了吗?”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和孩子打成一片,首先要做孩子的好朋友,他只有愿意跟你交流、愿意跟你玩耍。那么很快就可以了解孩子并走进孩子的世界。其次,和孩子之间要树立起信任,只有他足够信任你了,他才会对你没有任何隐私,才能打成一片。所以,当父母的就要降下来,跟孩子沟通。这就是和孩子变成同一物种了。

  想要和孩子没有障碍的沟通,就必须要进入孩子的世界,必须要进入孩子的世界!凡是和孩子对立的,百分之一百不在同一个世界,百分之一百不是同一物种。只要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一切也就没有问题了,沟通也就顺利多了!

  总之,读完这本书,满满的都是收获、都是成长。不仅了解到了一些孩子常出现的问题,并且对于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也掌握了一些处理的技能和方法。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2

  在学校的亲切关怀下,我们340班全体同学有幸拜读了著名的"教育和尚"——寂静法师的著作《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这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书,虽然我不是佛教徒,不能理解书中很多高深的佛理,但即便如此,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也颇有感悟。

  书中给我们讲了很多方面的东西:亲子关系,梦想,自信……但令我感悟最深的,还是梦想。

  法师在书中说道:"梦想有三个特点:敢想、真实和坚持。"事实上的确如此,梦想梦想,就是要敢梦敢想。梦想,是成功的导向标和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有了梦想,成功才会变得可望与可及。但看看我们身边,不免有些失望,有梦想的人少的可怜,说是屈指可数也毫不为过。很多人来到高中,根本就没有一个确切的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考什么样的大学,不知道自己将来想要过怎样的生活,不知道自己每天应该干什么。整天浑浑噩噩的,转眼间就过去了一年,你要问他这一年学到了些什么,他回答你的,只会是沉默。事实上,他这一年什么也没学会,只是帮父母多花了一大笔钱,仅此而已。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不得不替他们感到悲哀。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梦想,高中留给他们的,不是拼搏与努力,而是颓废与堕落,而未来留给他们的,只有后悔与痛苦。所以说,想要成功,必须先要有一个坚定的梦想。有了它,你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最终登上你人生的高峰。

  梦想的第二个特点是真实,这个尤为关键。梦想需要敢想,但前提条件是,你的这个梦想,一定要真实可行。很多人在行刚踏进高中的时候,豪气干云,扬言自己一定要如何如何努力,一定要考清华北大,要出国留学等等。对于这些人,我不得不说一句,在定下这个目标之前,你有认真考虑过吗?你确定通过你的努力,这个目标能实现吗?换句话说,你的能力与这个梦想,会有交集吗?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你有这个能力,有这股拼劲儿,那你就放心大胆的定,竭尽全力的拼;如果没有,那我劝你还是尊重现实,定一个自己所能达到的目标。不然的话,空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却没有能力去实现,这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

  梦想的第三个特点是坚持。这是梦想能否变成现实的决定性因素。梦想需要的,可不仅仅是确立,更重要的是要去付诸行动。很多同学会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要做多少多少题,要读多少多少书,每天要跑多少多少圈步,要背多少多少个单词。第一天,他照做了;第二天,他少做了一点;第三天,又少了一点……一个周后,他早已经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像这样的人,会成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个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人,注定是不会成功的。340班一直坚持每天早上跑步,就是因为我们知道:高中,拼的不仅是智力,还有体力。只有坚持锻炼身体,才能在高中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才能在高考的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我们坚信,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能让我们站在成功之巅。

  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来结束:只要有梦想,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3

  自从得到一本教育孩子的好书《让孩子成才的秘密》后,拿回家,我就爱不释手地看了起来。

  本书从佛的角度阐释了、剖析了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根源。总共用了三天时间,我就把这本书看完了。合上书本,很多问题、很多感受、很多释然让我不能自已与大家分享如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知道一句咒语:孩子所有的问题百分之百绝对是父母的问题!我的孩子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写作业速度慢、吃饭速度慢、所有的东西随手乱放。如果我出去一周,回到加后,家里就成了这样:沙发上、客厅地板上、卫生间里到处都是臭袜子、换下的脏衣服、吃东西留下的果核、果皮,用一片狼藉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进入家门的一刻,我的火气就不打一处来,开始厉声吆喝孩子:"怎么到处是你的袜子?怎么到处是你的书?你不能把东西放到该放的地方吗?"……

  当骂完孩子,我颓然坐下来开始自己收拾东西。一件件收起来,脏袜子和衣服放进洗衣盆里,书籍收拾起来放进书桌里,架子上。但是孩子该干嘛还是在干嘛。她没有因为你发脾气就主动把东西收拾好,也没有因为你很累就主动帮你干一些家务,似乎这个家就是该我一个人做家务,我是理所应当的。我有些崩溃了……

  这时候,寂静法师的一句话回响在耳边:孩子的问题百分之百都是父母的问题。我细细地想,到底是我哪里做错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没有给自己定下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种家务的目标,没有定下哪些东西一定要放在哪里,就是定了,也只是我自己知道,老公和孩子要东西找不到的时候还是都问我要。我没有认真告诉他们哪些东西放在哪里、没有规定多长时间内要完成什么目标。只是随心所欲需要完成什么了,就立即去做,没有计划、没有程序、没有步骤。说到底是方法的问题。没有交给孩子方法!也就是那只老母鸡没有交给小鸡游泳的本领而一味地要求小鸡下水游泳……

  综上所述,我觉得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时时处处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而不是一味地吆喝、责骂、训斥,这些只会让孩子更加地反感,更加地对抗。对于写作业慢的问题,自己规定在多长时间内洗好多少件衣服的同时,告诉孩子要在多长时间内写完作业;对于吃饭慢的问题,要合理规划好时间,少做与吃饭无关的事情和少谈无关的话题;对于东西随手乱放的问题,在自己做好的同时,要求老公一定配合做好,给孩子以榜样的作用。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4

  寂静法师说:"成长是生命最大的财富,成长是生命唯一的财富。除了成长,财富一无是处。除了成长,生命一无所有。不把精力放在成长上,我们所有的想法都将成为梦幻泡影。"是啊,一个人的成长是最大的事情。那么作为学生和家长如何超越成绩,获得成长呢?

  现在好多孩子的家长,经常拿自己的孩子本身不好的缺点,去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对比。你也许经常会听到"看您的孩子考了第一名,我们的孩子这么差""谁谁家的孩子成绩怎么怎么样,我们的孩子怎么怎么样""谁谁什么科考多少,你咋学不会"等等,灭自家孩子信心的话语。以前我也非常关注孩子的成绩,每次考试比儿子还紧张,考试结束后总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孩子班里属老几,年级里位居第几位。还时不时地拿儿子与周围朋友的孩子对比,有时还刻意夸大别人的成绩,心想这样可以引起儿子的注意,督促孩子奋起直追。儿子小时候还可以,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却越来越事与愿违,引起了儿子极大反感,我常常还会听儿子质问我:"妈妈,为什么总是自己妈妈说人家孩子好?"对于孩子学习问题的教育,我越来越感到束手无策,除了批评,还是批评。

  直到我读了寂静法师的《让孩子成长的秘密》后,我不但找到了说服我自己的理由,我也找到了帮助孩子面对好成绩和不理想成绩的妙方。当孩子考第一名的时候,我都是希望他继续再考第一名。如果下次考试得了第二名,我都会深感生气。而寂静法师却说:"父母要跟孩子说‘成绩是一种体验。孩子,好好体验一下第一名是什么感觉,什么滋味?’等孩子给你讲是什么滋味、花了多少时间获得、怎样努力的等等之后,父母要对孩子说‘咱们体验过了,下个学期让给别人。’这样既能让孩子去掉占有欲,又可以在下次考砸后能有一颗平常心来看待,绝不会出现因成绩差了而哭天抹泪。当然当孩子考最后一名后,我们也可以用类似方法跟孩子交流 …… "这真是听圣人一席话,我心里豁然开朗,仿佛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一下子找到了光明一样,兴奋极了。

  兴奋之后,对于孩子的成绩我开始心里慢慢找到了平衡点,我慢慢学着用平常心对待。我不断说服自己,我不能让孩子因为我而变得疯狂,因为我而在成长的道路上变得痛苦不堪,我要让我的孩子正确对待分数和成绩,正确理解生命的真相。我要让我的孩子,甚至我的学生们,在成绩里边去真正体验,去成就,去悟道,这才是我给孩子们的最大礼物。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5

  寂静法师说“孩子的问题,百分之百绝对是父母的问题。”孩子做为我们的复印件,映射的是我们自已本身,孩子有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就是原生家庭的问题。

  我们内在的五个身体“魂,魄,识,气,形”中属于“识”的层面,就是解放我们的思想层面,学着与孩子共同成长,而不是固步自封,不做空谈的父母,不要高高在上,学会降下身段,同孩子在一个水平线上,与孩子成为朋友,走入他的内心,给孩子引导,做他们的保护伞。

  生命是有能量的,能量在厚德载物里不是“德”,属于五个身体中“魄”的层面,就是我们的德行、格局、能量、魄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被父母影响着,最后他长大后也会成为我们一样的人,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学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给孩子一个正向的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是爱,爱有几个层面,成绩不是重点,道行修养才是重点,在生活中体验智慧和成长才是重点,生活的状态去经历才是重点,让孩子在生活中觉醒出使命才是重点。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6

  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听孩子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

  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

  与孩子谈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他所有的事都告诉我们。而对我们来说,了解孩子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由于工作繁忙,很多父母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生活,也没有时间管教孩子,于是一日三餐,尤其是晚餐,往往成了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时机,美其名曰“餐桌教子”。但有关专家提醒,“餐桌教子”不可取。餐桌是全家团圆、感情汇聚的欢乐地,父母若将进餐时间当作教孩子的课堂,将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7

  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说是每一位做父母的天赋心愿,爱孩子作为一种本能情感,有时我们被它感动着,有时我们又被困扰着。怎么去爱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等问题常常在我们家长心里萦绕,尤其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常常在对待家庭教育中的具体问题时感到日益力不从心和无所适从。当孩子一切正常时活泼、好学、懂事、听话,我们感到很幸福和自豪。当孩子显得不正常时,例如情绪低落、大哭大闹、好发脾气、厌恶幼儿园、不可理喻,我们几乎束手无策,最后只能简单粗暴地运用做我们家长的权威,采取高压政策,结果造成亲子关系更加紧张、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能力丧失信心。

  其实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我们家长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从而获得最终的康复。所以,当孩子有不正常表现时,父母应当通过倾听给孩子以最好的关注。

  倾听并不是简单的听孩子说,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即在孩子哭泣、发脾气或恐惧时,给孩子的情绪宣泄及心理康复提供一种渠道,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帮助孩子度过精神和感情上的困境,从而不断增强自我能力和自信心。

  有时候我也会因为祯祯因为小事大哭而烦躁,比如叫她换上她不喜欢穿的衣服,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准备带她出去玩时,而她会因为我有没让她去开门就哭哭啼啼......也许会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太过分太无理取闹,而大动肝火。可是又有多少家长会注意到哭泣所表达的含义,其实事情很简单,她只是想穿她喜欢的,认为漂亮的衣服出门。小的事情就能引起大的情绪波动,我们大人也时常会隐藏自己的情绪而被小事所触发,何况孩子呢?

  所以不要责怪孩子为什么这么无理,不要责怪她怎么这么难伺候,眼泪这么不值钱,屁大的事情都要引发泪水之灾,希望能多多关注到眼泪背后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让小事触发了大的情绪波动!

  学会倾听孩子,对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具有巨大的作用。在我们家里,我对待女儿是最严厉的,但是女儿却最喜欢我,最信赖我,这常常让同样疼爱她的妈妈和外公、外婆都心生“醋意”,其实细细分析,可能是我更“懂”女儿,或者说,我更懂得用心倾听女儿内心的声音。她会跟我讲一切引起她喜怒哀乐的大事小事,在幼儿园里发生的点点滴滴,有时到了睡觉时间,还要偷偷问上一句:“爸爸,我还有两句话要说,就两句,行不行?说完就睡”倾听,架起了我跟女儿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我跟女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而建立在良好关系之上的教育,就变得简单而有效。

  孩子由于能力所限,不善于用语言倾诉,父母要了解孩子、观察孩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善于捕捉和发现教育时机,适时并适当地给予指导,既不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包办和干涉,又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恰当地指导和帮助,让孩子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倾听,是一门艺术,让我们细心去学习它,揣摩它,将它运用于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不会存心跟我们作对,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让孩子们力不从心;当我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掌握倾听艺术,就一定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8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教师读书资料,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直是很令我纠结的问题。从事教育十几年,忽然觉得很迷茫,我不知道学生真正的教育在哪里?回到家面对孩子,我也找不到一个和孩子交流的更好的方法。

  其实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大同小异。比如以下几点:

  1.常以学习好的孩子为例,来批评自己的孩子

  看似激励孩子,树立榜样,其实这是很多家长都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您要是想给孩子树立榜样,一定要通过合理合情的方式才能达到。拿别人家孩子长处和您的孩子短处比有太多坏处,这会对孩子的自信心造成一定的打击。

  2.家长的情绪,跟着孩子的分数走

  当孩子考试没考好时,他自己也会难过,如果我们再指责和惩罚,那么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我们不应该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而应该更多的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是否快乐才是家长最应该关注的。分数固然重要,可是孩子的心态更加重要。

  另外,家长还把物质刺激当成激励孩子的重要方法,比如,考好了就给物资奖励,长此下去,孩子就会变得拜金主义,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并行,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3.经常说:“你怎么这么笨?”

  在我们辅导孩子功课时,经常会说“讲几遍了,你还不会,怎么这么笨”。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其实我们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有可能成为孩子一生的羁绊,老是说孩子笨,本来不笨的孩子,在您多次强调以后,就变成了现实,孩子真的笨了。还有些家长在生气时口不择言,斥责孩子:“你啥也不是!”这可能是一时的失望或生气,其实心里并不真是这么想的,

  但是却对孩子产生了一个真实的心理暗示,有可能导致他产生一种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反正家长都认为我啥也不是了,那我就啥也不是了。所以,作家长

  的一定要记住,不该说的一定不能乱说。

  看《读懂孩子》里的几篇文章,我觉得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一.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我们必须在父母和孩子这个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朋友关系,以朋友关系来跟孩子交往。

  这种朋友关系是非常和谐的,温馨的,充满亲情的。比如跟孩子的一句话,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拉近你跟孩子之间的距离,都会让孩子感到你跟他非常近,非常亲。

  当然有效沟通的基础是你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孩子。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认为自已已经长大,自我意识增强了,自尊心提高了,烦恼增多了,也有了个人隐私。我们不放心孩子,难免会对孩子作出一些限制,有时会做出一些对孩子不尊重的表现,引起孩子的反感

  二.避免反来复去的唠叨,体会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问题不能只怨孩子。不要反复唠叨。比如,孩子受了委屈,心里很难过,我们应该面对面的和孩子真诚的交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找出症结。使他不再纠结,难过。这种朋友式的表达,孩子觉得父母非常理解自己,有了这种沟通,孩子就会变得更加听话。有唠叨的父母,就很有可能会有一个逆反的孩子。

  三.激发孩子的梦想,让孩子快乐成长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哪怕是一个成绩平平的孩子,一个不太听话的孩子。

  孩子们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往往会神采飞扬、激动万分,然而,很多父母却常常对孩子的梦想不屑一顾,甚至直接否定。做家长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梦想,激发孩子的梦想,给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孩子增添信心和力量,

  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勤奋并非成功秘诀,快乐才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保持快乐心境的人们,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保持健康的体魄,所以更容易获得事业成功。

  如果你的孩子始终保持一种快乐的、积极的状态,那么你的孩子一定是个身心健康,有所作为的孩子。切记:无论你的孩子多么不如意,只要你对孩子充满希望,孩子就会给你带来惊喜!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9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又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是把最好吃的,最好玩的,最好用的给孩子准备充足,孩子想要什么,有时还会无条件地满足。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拼命工作,努力赚钱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只要别人家孩子有的东西,我家孩子也要有。如是只顾忙事业、赚钱,没时间陪孩子、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却没有去深刻长远的思考。

  亲爱的家长和老师们,请您听听孩子们的心声,看看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和老师的关爱,需要父母、老师、小伙伴的陪伴,陪他唱,陪他跳,陪他说,陪他玩,陪他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只有这样,孩子的身心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下面请家长和老师们一起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这是我上的一节谈话课上的记录,谈话的主题是:快乐是什么?

  我先出示一张笑脸谱,让孩子说出脸谱表情(笑脸),然后出示一张哭脸谱,让孩子说出脸谱表情(哭脸)。我问孩子:“你们是喜欢笑脸,还是喜欢哭脸?”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笑脸。”如是我又问:“那你们你什么时候会笑?”(开心时、玩游戏时),“什么时候会哭?”(伤心、难过时)。最后我请小朋友们说说自己觉得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其中有6个小朋友说:快乐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很多、很多好玩的玩具,有6个小朋友说:快乐是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玩滑滑梯,玩玩具,捉迷藏)。有4个小朋友说:快乐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小人书。有3个小朋友说:快乐是妈妈带我去溜冰。有2个小朋友说:快乐是天天晚上妈妈给我讲故事,和我“疯”,妈妈讲的故事最好好听。有2个小朋友说:快乐是老师夸我好能干的时候。有2个小朋友说:快乐是星期五我得了小红花。有2个小朋友说:快乐是和小朋友一起去春游。有2个小朋友说:快乐是唱歌跳舞。还有11个小朋友因为表达不准确,没入主题。

  从上面的“快乐”谈话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答案最多的“快乐”是和爸妈在一起玩。其次的“快乐”是和小朋友一起玩,再次的“快乐”是与老师有关的。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听听孩子到底想要什么,要给孩子创造快乐的环境和机会,多与孩子交流、互动,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做孩子的热心听众,对孩子的讲述及时给予肯定与配合。让孩子想说、敢说,给孩子自信表达的机会,做孩子的朋友,与孩子共同成长。

  最后我想用我创作的儿歌《我想有个温暖的家》的最后两段儿歌内容来结束此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有个温暖的家,不需要巧克力和洋娃娃,只要你们一起陪我过家家。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有个幸福的家,不需要新衣服和新鞋袜,只要你们一起给我讲童话。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10

  都说孩子心灵是一张白纸,一百个孩子就是一百张白纸,怎样让孩子的内心世界更丰富多彩,更五彩斑斓,我认为,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才能更好的伴随幼儿共同成长。

  自然赋予我们一张嘴,两只耳朵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倾听就像海绵一样,吸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让自己少走弯路,幼儿也一样学会倾听老师讲述的故事和规则,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中自然发展的我们想要得到的结果,让幼儿学会倾听的同时,我们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讲述,无论他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们都不要打断她,更不要急于给孩子肯定和否定,因为孩子想象和现实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认为孩子说的话有些事谎话,我们要在倾听的同时多鼓励孩子想说,敢说,愿意说,才能培养孩子更好的培养幼儿倾听与表达的能力。

  倾听是人类的本能,通过倾听来接受外界的信息,通过倾听来了解这个世界,幼儿就是在倾听中渐渐地成长起来的,幼儿喜欢表达,是因为他学会了倾听,通过倾听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怎样去表达,表达后很想得到老师及家人的鼓励和表扬,所以,幼儿是在倾听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没有学会倾听的教师,就没有学会倾听的幼儿;哪个教师里不会倾听的幼儿就一定又不会倾听的老师。要想让幼儿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幼儿。

  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

  我上识字课《小金鱼》时,当我问到:“宝贝们想一想什么会在水里游时,我的话没说完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知道是鲨鱼在水里游。”他话音未落,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我说到:“小鱼在水里游”,“鸭子在水里游”,“乌龟在水里游”……孩子们一声高过一声,我不得不停下课,听他们吵吵嚷嚷地表白。几分钟过去了,他们才渐渐停下来,我问几名幼儿:“你们听清楚别的小朋友说的话吗?”,“他们是不是回答老师的问话?”他们都说没听清楚,没回答老师的问题。于是,我就不失时机地讲了当说话时要认真倾听,听清楚讲的是什么内容,同时还表扬了注意倾听讲的幼儿,通过这一课,更说明了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重要性。慢慢地,不管是课上,还是日常交往中,只要幼儿能认真听对方讲话,理解了别人讲话的内容,不打断别的谈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地听完,听懂对方的话,我就把一朵小红花奖给他,让他们在教师的鼓励中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幼儿学会倾听家长也起着很重要的因素,首先,有趣倾听的习惯,这表现为对别人的语音或谈话的内容感兴趣,对和别人交谈感兴趣,并且在双方交谈时对对方的讲话感兴趣,对爸爸、妈妈和老师讲的故事感兴趣,对儿童电视节目感兴趣,对外语或其他的方言感兴趣。当您的孩子能够安静、全神贯注地倾听一段谈话、一个故事和一个电视节目中的对话的时候,您的孩子就养成了有趣倾听的习惯。

  其次,耐心倾听的习惯,倾听别人的谈话需要耐心,需要克服其他因素的干扰,尤其要求孩子能够做到自我控制。然而,幼小的孩子一般不喜欢成人之间的谈话,因此父母不要苛求孩子安安静静地倾听成人们的谈话内容。要想养成孩子耐心倾听的习惯,父母应该在与孩子交谈的时候,逐步加以引导。如要求孩子复述一个爸爸、妈妈讲给他(她)的故事,这样孩子首先必须耐心地倾听。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父母应该要求他们做到不打断别人的讲话,这也是做到耐心倾听的一个方面。有效倾听的习惯在听的时候,年幼的孩子往往注意那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即使非常重要,他们也不能记住。这就提醒父母有效倾听的习惯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的。有效的倾听包含掌握有效的倾听方法,在听的过程中随时对交谈的内容进行思考、理解、比较、辨别。只有做到有效地倾听,孩子才能领会语言背后隐含的深层含义,才能听出弦外之音,才能记住别人谈话的重要内容。

  最后,积极倾听的习惯,这是在态度方面的要求,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要求能够积极投入、全神贯注的倾听。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培养他们积极倾听的习惯,要求他们在倾听的时候积极思考,随时带着一定的目的、任务去倾听,随时准备发现对方谈话中的错误之处,随时采取策略记住谈话中的关键内容。

  让幼儿学会做个文明的听众,引导幼儿认真倾听他人讲述故事或观看表演,使幼儿知道别人讲述时不随便插嘴,要做个礼貌的孩子;将倾听习惯渗透到游戏中,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形成稳定的自觉性行为;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促而成的,它是一个慢慢培养、模仿、强化的过程,因此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做有心人,把握教育活动中的时机,不断培养、强化倾听习惯的形成,做孩子的好朋友,每天与孩子亲切交流,培养师生间亲密的情感,让幼儿感受老师慈母般的关爱,消除幼儿对老师的陌生感;组织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每当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他们送去一句鼓励的话语,投去一束赞许的目光等方面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所以,孩子们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持之以恒的训练和教育,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学习奠定基础。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11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利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首先在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上给孩子作决定的自由,然后再将他们可以作决定的事情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加,我们可以让他完成更难的任务,从而使孩子有了完成任务的骄傲感,更加自信和自律。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只有一个宝贝的妈妈来说,的确很重要。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敬我们、爱我们。事事都包办代替的妈妈,显然不是好妈妈,这样只能害了孩子。孩子虽小,但他有自己的头脑、思想和情感,他是他自己。

  我们只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在一部分事情上帮帮他而已。试想,一个十几岁的大孩子如果鞋带开了自己还不会系好的话,他会感谢妈妈以前十多年来辛辛苦苦为他系鞋带吗?他只能抱怨妈妈为什么没有教会他来做这样简单的事情。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漫画:一个小女孩摔倒了,自己爬了起来。姐姐问怎么这么乖呀?跌倒了还会自己爬起来!小女孩说:“因为妈妈不在!”父母的过分呵护,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阻力,会令原本“我能行”的孩子,变成“我不行”的孩子。父母管得太多就会剥夺了孩子行的机会,体验不到自己行得经历!就会慢慢丧失勇气和胆量,成为一个胆小的人。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12

  只要读一下中国现代文学史,你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些著名文学家的启蒙老师,往往就是他们的母亲。郭沫若就说过:“我母亲事实上是我真正的蒙师,她在我未发蒙以前,就教我背诵了好些唐宋人的诗词了。”茅盾也说过:“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老舍曾说过:“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一个伟大而神圣的名词。母亲们不但肩负了繁衍人类生命的使命,而且把握着提高人类素质的使命。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与母亲们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提高母亲的素质理应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话题。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可以对教师、对社会这些环节,提出严格的选择、控制、监督和要求,而对最不应忽视的家庭教育这一道工序,却一直没有提出过要求或规范。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母亲,社会也不能要求什么人需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做母亲。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重保轻教、重智轻德等片面教育导向,教育行为表现出过分保护、过度干涉、过高期望。家长们不遗余力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购买大量教辅材料,聘请家教,送孩子上各类学习班,把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中。但家长们看中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期望一旦成为孩子的精神负担,就会压垮孩子们还不结实的肩膀,势必造成孩子们独立人格的丧失、主体意识的泯灭、自由思维的禁锢、开拓功能的消亡。

  一位美国学者曾评价说:“中国父母在表示对孩子的爱意时,往往不关心他们想些什么,却更关心他们的吃。”也许中国父母没有意识到,在他们把孩子养成"小胖子"的同时,孩子的心灵却是一片荒芜。一方面他们可以从牙缝里抠出钱来为孩子买钢琴;另一方面当孩子考试不理想时,又拳脚相加。许多孩子在父母这种畸形教育下,不但“龙”没当上,甚至“虫”也难成。他们一方面厌倦父母的精神枷锁;另一方面,当一旦脱离父母的羽翼时,他们又感到无所适从。每个做父母的都应当自省一下,我们以“爱”的名义灌输给孩子的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教育子女确是一门学问,许多为人父母者却忽视了这门学问。他们往往在放任与严格、疼爱与培养之间比重失调,根源在于无原则的迁就与溺爱。迁就与溺爱是毁灭孩子的第一杀手。在生活中不少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待发现孩子的娇性、野性、蛮性、惰性、贪性统统养成之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中国的很多父母遵循的教育“方针”是“按我的理想塑造我的孩子”。在这里,我要向这些家长大声疾呼:不要按您的理想塑造您的孩子,而应该“帮助您的孩子实现他的理想”!

  我国目前有2亿多个家庭、2亿多名母亲,而其中70%又在农村。要提高母亲的素质,不但是当前的重任,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社会工程。

  不少社会学家、教育家曾发出这样的忠告:世界的命运不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而是掌握在母亲手中,文明的教育请先从改造母亲开始。这一语道破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愿我们每位家长,尤其是母亲都应该多学一点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的母亲才会培育出高质量的孩子!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13

  人类大脑海马体的大笑与孩子幼儿时期所受的教育有关,得到细心关爱成长的儿童比那些没有的关爱的孩子大脑器官发育的更好,而前者在日后的工作,还是学习上的表现都是比较出色的。

  最著名的就是“等待实验”随即选择了100对母子,研究人员让孩子和母亲呆在一个房间里,并将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放在他们面前,研究人员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得到这份礼物,但是母亲要先填一份系统冗杂的调查表,藉此来发现母亲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这项实验显示了这些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以及他们与孩子的日常相处模式,实验开始后,卢比博士发现在这100对母子里,教育方式基本被分为两类,一类母亲会在填写调查表是顾虑到孩子的情绪问题,会不断的跟孩子说话,安慰孩子,告诉他们自己很快就会完成,请他们稍等片刻,还有一类母亲则是自顾自的埋头填写,对于孩子的叫唤充耳不闻。

  四年以后,博士和她的专业团队回访了这些家庭,并对参与实验的孩子做了核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那些等到父母细心关爱的孩子比那些没有等到足够疼惜的孩子海马的平均在大百分之十左右。

  鉴于这个调查结果,博士感性的指出:这些受测试的孩子也有一部分是被亲身父母遗弃的,但是他们之中也有大脑发育良好的,所以,是否为亲生父母这点并不重要,从始至终不曾改变的是母爱的投入的的确确可以造就一个聪明机智的儿童。

  总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自己要先学会理解他们的情绪,关爱他们的心灵,平和地对待孩子与其他同龄人的差距,耐心的包容他们的小任性,这是父母关注孩子的同时也是给予孩子真正的帮助。就是这一步步的理解和体贴,让你的孩子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14

  一、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爱好,激发他的兴趣,科学开发他的智商和情商。儿童具有纯真、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他们思维幼稚,想象力丰富,经常有千奇百怪的问题。儿童的学习特点属于感性驱动型,由兴趣主导,习惯机械记忆。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特点,顺势利导,保护童心。我家文文喜欢画画、拼字块,经常在墙上、桌子上、地上乱画乱拼一气。妻子每每见状,总想批评他,但常常被我劝阻。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心理学家说过,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做游戏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进而启发他们的思维,开启他们的心智。游戏能让孩子找到成就感和自豪感,进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二、促成孩子的习惯与礼仪素养的形成。

  首先谈习惯。习惯是个体固有的行为方式,具有极强的自觉性。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上中学时,老师就告诫我们:“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孩提时的教育,是人生的启蒙。这时期形成的人格和品行影响人的一生。作为父母,我们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做孩子的榜样。从文文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戒烟戒酒戒赌,为的是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孩子会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父母要注重自己的形象,给孩子树立一面正确的镜子!

  再谈礼仪。中国是礼仪之邦,人际交往强调礼尚往来、大度谦恭、落落大方、举止优雅、说话礼貌。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从小学会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对人说话要和气,遇事要谦让。在家庭生活中,我和妻子要求文文讲礼貌,特别要尊重长辈,而且要求他学会文明用语,如:谢谢、你好、再见、认识你很高兴、对不起、没关系等等。寒假带孩子回老家过春节,亲戚们都夸文文懂事,夸我们教育有方。

  三、课外课内两手抓。

  教育不能单纯依赖某一方,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和配合。但目前,家庭教育是中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只有强化家庭教育,克服学校教育的短腿,才能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家长和孩子的及时沟通,可以反馈孩子的学习成果,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我家文文每天放学回来,我和老婆会做些询问,例如:“今天跟老师学了什么新知识”、“学校里发生什么好玩的事”、“今天做了什么游戏”、“老师有没有教儿歌”、“结识了哪个新伙伴”等等。儿子会很高兴地把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告诉我们,什么儿歌啦、晨操啦、画画啦、拼图啦,一一道出。有表演的部分,他还会即兴表演。如果发现孩子有不会的地方,我们会及时反馈给老师。除了电话和短信联系外,我们也与老师保持网络交流。总之,家长与教师保持动态交流,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工作大有裨益。

  四、学会和孩子做朋友。

  父母希望了解孩子,孩子也渴望走进父母,但代沟的存在,以及教育方式的局限,常常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和谐。教育专家呼吁:民主的教育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家长要打破传统思想的框框,尊重孩子的人格和选择的意愿,多聆听他们的想法,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学会放手,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这样有利于孩子价值观的形成。而要真正和孩子做朋友,就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以游戏为例,如果父母参与其中,而不是扮演评委和教练的角色,会更有利于让孩子信任家长,把家长看成真诚的朋友!

  父母是人生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一半。每一个现代父母,都要更新学习观念,了解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成果。做一个懂理论的“专家型”父母,可以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在孩子的成长途中,家长是点亮火把的人,他们的人格示范犹如撒进孩子心灵的火种。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量变产生质变。家庭教育虽复杂繁琐,但只要家长们多观察,勤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和孩子一起进步成长!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15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更重要的在于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从小具有坚强意志和良好的沟通情商等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只有在强健的.体魄、良好的习惯、丰富的情趣、平衡的性格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孩子的聪明才智。

  如今,家庭教育不再是教育的边缘方式,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父母人生的又一个轮回,又一次机遇,伴随着孩子成长,父母也在成长,而且,以爱作为基础,恰恰是家庭教育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然而,老天爷似乎总是在捉弄成年人,我们做父母的时常忘记孩子儿时的特点,往往过多的溺爱扭曲了我们对孩子的态度,过高的期望值妨碍了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在与越来越多的孩子接触中,在与越来越多的父母交流当中,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这样的共识,孩子的教育不能没有“四种磨炼”。

  一是饥饿磨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孩子很少会为每天吃什么而犯愁。从小喂奶开始,生怕孩子饿着,孩子不用动,奶头就往孩子口里塞;其实让孩子主动觅食是最好的训练方法,乳房离孩子的嘴有点距离,让孩子自己摸索的找到奶头,用饥饿感驱动孩子的求生本能。

  长大点了,吃得慢,奶奶不厌其烦地喂,不少孩子上了小学三四年级还要大人喂;吃得少,爷爷买来零食,哪能让宝贝孙子饿着呢。为什么相当多的孩子有偏食、挑食的习惯,而且食欲比较差?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无规律地进食,孩子常常是零钱不离身,零食不离口,到了吃饭的时候自然就没有了胃口。二是无节制地进食,只要醒来,“吃”个不停,以致于孩子的精力都被用来消化。

  二是劳累磨炼。由于现代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几乎与劳动无缘,父母也很少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致使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累。活动量小,缺乏必要的锻炼,造成孩子肢体懒散,肌肉无力,连读书时也感觉到有气无力,这不仅影响身体发育,也影响智力开发,更易产生脆弱、自私的性格。

  三是挫折磨炼。儿童意志薄弱者甚多,这与他们的生活总是一帆风顺有关系。小的时候,父母总在替孩子着想,甚至孩子还未开口时就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我们的孩子不用动脑筋,不用花费任何精力,就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时间一长,孩子遇到问题,不知道用变通的方式解决,更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而挫折教育不是吃苦教育,不是劳动教育,更多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父母不妨人为地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开拓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思路和能力。

  四是约束磨炼。一些孩子在家里非常任性,一到外面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让父母伤透了脑筋。要使孩子有教养,父母从小就应该明确规定一些孩子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比如打人、骂人,糟蹋东西等,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16

  人为什么活着?活着是为什么?生命有何意义?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每一个充满幻想的青年,几乎都会思索这个亘古难题。于是,许许多多的青年带着这种困惑走进了中年,他们中有的人成功了,有的却失败了,更多的只是平庸地活着。在耗费了宝贵的时间之后,他们才发现:人生有无数条单行的轨道,条条都通向未来,而他们的所谓“探索”,往往表现为无从选择地、漫不经心地、甚至刻意地走错了人生的单行道,或许他们会终于明白:人生终究不是用来“探究”的,活着并精彩地演绎生活,才是惟一的人生。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如何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首先我们应当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正确地了解和人的本性。

  当你能正确的了解人和人性,当你明白了人们为什么会那样做,当你明白了为什么人们会在特定的情况和环境下对事物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应和原因,那时,也只有在那时,你才会成为一个成功掌握人际交往技巧的人。

  第二步是如何巧妙地与别人交谈

  当你与别人交谈时,请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那么,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是他们自己!

  当你与他们谈及到他们自己时,他们就会兴致勃勃,激情昂扬,而且会完全着迷,他们对你的好感也就会油然而生了。

  其次我们应该有责任心 责任心是我们这个社会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责任心可以养德,责任心更可以树德。责任心一旦成为一种群体行为,形成气候,其含义就不仅仅是责任二字本身,它会形成一种社会精神。责任心代表的是理性,是积极的精神。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分子,责任心要靠我们每个人去实践,要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这对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修养都是弥足珍贵的。

  责任心是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与我们的价值观是紧密相联的。如果他的价值取向以奉献为乐,那么他就会有很强的责任心,事事都认真负责,反之,则对人对事漠然置之。尽责尽心并非听他说得如何动听,并非他“人人一份事,事事尽责任”的口号喊得如何响亮,责任心是要反映在行动之中的,它的强弱是要通过行为来体现的。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不管他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在责任、克服困难、纠正错误面前,他对自己总是没有借口的 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中国——这个本已人口众多的国家的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竞争是残酷的,让每个人都活在了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之中,来自生活的各种无形压力使我们背得喘不过气来 其实,“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不成材”,动力是来源于压力的,只要你有本事,我们根本就大可不必担心自己的命运,虽说前面的路不一定平坦、顺利,需要开拓、创新,或者历尽艰险去标新立异,所以,我们就必须在压力下学会在逆境中鼓励自己奋斗,激励自己进步,但不要冲破道德范围内的欺骗自己,也就是不要自欺欺人。要相信,无论何时何地,自己始终是最好的;无论做什么,不要强迫自己去做,如果想做,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就可以了,毕竟每个人的能力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逆境中,我们会学到更多,更清楚自己个人的能力;在逆境中,困难会激发我们的斗志,我们会更加努力学习;在逆境中,真情会流露出来,使我们更清楚人性的险恶。对于在不知何时,时兴起了的“比”,我们不是比物质上的高档,才貌上的出众,而是比成绩上的突出,精神上的可贵,俗话都说:是你的,想跑也跑不掉;不是你的,想得也得不到。可却总有的人为了与对手比拼,甚至不择手段地也要去得到某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为此引发出了无数地悲剧,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一些物质上的需求,去违背自己的良心,我们只能为精神上的灵魂,去坚持不懈,不能让失败、挫折给打倒,这才是为自己而活,为目标、理想而活,才对得起自己的努力,也不枉自己所付出的一番心血与汗水。 “天生我才我善用用“,就像柳树一样,倒着插也可以成材,做到“无心插柳柳成阴”,不是吗,自己有一副好身手,好本领,不骄傲自大,为人忠厚谦逊,不满足于现状,继续努力奋斗,还愁难在这个充满了竞争的社会上找一块立足之地?在遇到困难、危险时,不要心急、恐慌,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沉着思考、应付每一个问题,让每一块“绊脚石”在你的冷静、机智下消失,随之烟消云散。 我们应当努力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把二者结合起来。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成为有用的人,对社会、国家有贡献的人 。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17

  怎样让引导更简单,那就要看我们的引导目的了,成人成才教育心得感想。我们引导的目的是让孩子即成人又成才。那么,成人要怎样,成才又要怎样?我们引导就分别落到了,成才和成人上了。我也只有较为简单的体会,也只能简单的说说。什么才叫成人,我个人理解,一个人有意识并且有能力担当自己该担的责任,那么他就成人了。我们来看孩子是如何对自己面临的事进行分类:喜欢做的事、可做可不做的事,和不喜欢做的事。孩子会选择去做什么事呢?当然做喜欢的事,而且希望永远去做喜欢的事情,但我们没有可能一辈子都做喜欢的事情,这是由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

  而成人对自己面临的事又是怎样分类呢:必须做的事、喜欢做的事、可做可不做的事、不喜欢做的事,必须不做的事。为什么成人要这样分类呢?,将必须做的事放在其他事之前去完成,并且必须不做的事不去做,他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才能获得基本的社会生存,因为他们承担起了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孩子面对喜欢的事、可做可不做的事、不喜欢做的事。优先选择喜欢的事,这就是天性。也可以说这是动物性的选择,心得体会《成人成才教育心得感想》。孩子很小时,动物性需求和按动物本能选择为主是正常的。而成人按照必须做的事,可做可不做的事,必须不做的事进行分类。体现了社会对人的要求和人对社会的责任。教育孩子正是要把他从动物人培养成社会人?

  孩子从小长到大的过程,就是从没有责任,到慢慢的责任增大,到成人负完全责任。也是一个必须做的事情逐渐增加和必须不做的事情逐渐明确的过程。

  家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是不断的有效地培养与孩子年龄相匹配的责任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相应的行为后果负责。虽然孩子还不能负全责,但也要然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承担,培养他的责任意识。这样随着年龄的增加,相应的责任能力也会成长。孩子从小长到大的过程,就是从没有责任,到慢慢的责任增大,到成人负完全责任。也是一个必须做的事情逐渐增加和必须不做的事情逐渐明确的过程。所以说一个人能负责任,他就成人了。

  成人,简单的讲就是有担当。那么,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担当,孩子也有孩子的担当。只要在孩子该担当的事情上,你能做到只鼓励不帮忙。他的担当能力会不会越来越强啊。每一个阶段他都担当过来了,都能在没有家长帮助的情况下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还会不成人吗?关键是只鼓励不帮忙,给空头支票,成人是不帮忙,成才就是尽力支持了。人在什么方面成才的几率最大,当然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可是孩子到底喜欢什么,并不是一下子就确定的。孩子通过广泛的接触、体验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稳定的爱好系列,这时候才能谈得上将兴趣发展成才能。我们尽力支持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正是让孩子找到成才的起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定让孩子担当就无效了。成人少帮忙,成才多支持,这样教育孩子就相对简单了。加上对孩子的包容和引导,使得我们的付出始终落在有效的范围内,不会或少做无用甚至有害的事情。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18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工匠精神代表着坚定与执着、严谨与踏实、专心与细致,注重品质、内涵与情怀。

  组工干部亦需“工匠精神”。不断雕刻自己的灵魂,谓之忠诚;不断追求工作完美,谓之严谨;敢于知难而进,攻坚克难,谓之担当;诚实守信,不为浮华所惑,谓之公道;敢于突破常规,创造性地工作,谓之创新。“忠诚、严谨、担当、公道、创新”谓之组工干部“匠人之道”。

  坚守忠诚,筑组工干部“匠人”初心。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用心做一件事情,来自内心的热爱,源于灵魂的本真,不图名声、不为利益,只求单纯地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一代代组工人亦是如此,不图名不为利,始终坚守职责,默默无闻,接力奉献,将忠诚化为了组工干部身上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最牢固的政治基因、最优良的传统作风。行组工干部“匠人之道”就必须终生恪守对党忠诚的誓言,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关键时刻头脑清醒,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忠于理想信念、忠于组工事业、忠于人民群众、忠于党纪国法、忠于道德规范,要把提高对党的忠诚度作为党性锤炼的终生实践,以实际行动彰显和体现最强党性,做对党忠诚的模范和表率,坚守绝对忠诚的初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党放心、让人民放心,才能真正彰显组工干部的本色和品位。

  磨炼严谨,琢组工干部“匠人”技艺。工匠精神的本质,就是对于自身技艺完美程度的不断追求,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组工干部亦是如此,因组织工作有很强的政策性、业务性,所以工作要求严谨细致,不能有丝毫马虎,不能出丁点差错,“追求卓越、习惯优秀”便成为组工干部的人生格言和工作写照。行组工干部“匠人之道”就要时刻用“勤、严、细、慎、实”的工作标准要求自己,以认真、勤勉、从严、谨慎、精细的工作态度不断雕琢自身的“技艺”,心无旁骛,潜心钻研,久久为功,争做业务的行家里手,炼就娴熟的业务技能,无论撰写文稿、整理档案,还是接待来访、基层调研,都要一字一句、一点一滴从严要求自己,坚持立说立干,干就干好,以正确的思路、周密的计划、严格的要求、规范的程序,快速高效推进工作。

  勇于担当,践组工干部“匠人”使命。工匠精神的灵魂,就是把服务社会需求当作终极目标,有使命感的工匠具有胸怀天下的志向和产业报国的理想,以一丝不苟、担当务实的态度为民族制造业注入灵魂。组工干部亦是如此,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对工作勇于担当,视责任重于泰山,已是组工干部的基本素养。行组工干部“匠人之道”需要“铁肩担重任,实干筑丰碑”,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忠于职守、守土有责,勇当排头兵、主旗手,发扬“见旗就扛、见优就争”的精神,秉持干到最好、干到极致、干则一流的精神风貌,勇于在改革深水区开拓进取、敢于在矛盾复杂区肩挑重担、善于在问题频发区攻坚克难,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方能不负新时代,不辱新使命。

  公道正派,守组工干部“匠人”心境。工匠精神的精髓,就是把产品质量当作生命,以内心的平静追求品质从99%提升到99.99%,成就了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传奇经典之作。组工干部亦是如此,同样需要戒骄戒躁,守住这份来自内心的平静,以“公”为“道”,不偏不倚;持“正”为“派”,不歪不斜,才称得上为“公道正派”。行组工干部“匠人之道”要对己清正,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养浩然正气,铸高尚情操,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底线,以自身的硬气扶正气,加强公道正派的品质修养,做到甘为人梯的宠辱不惊,锻造力戒私心的底线思维;要对人公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需磨砺客观公正看待人事物的眼光,对人处事要出以公心,实事求是、敢讲真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搞实用主义,不能用感情、私交代替政策、原则。

  开拓创新,承组工干部“匠人”衣钵。工匠精神的源泉,就是在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上,匠人带徒传艺,往往希望后辈能在继承衣钵的同时,把看家本领发扬光大,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并非是故步自封、墨守陈规的,“创新”也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之一。组工干部亦是如此,需像匠人那样在传承中与时俱进,学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找准自己的位置,给组织工作带来新的突破。行组工干部“匠人之道”需要贯彻“创新”的理念思维,创新是组织工作的进步源泉,因此组工干部要有一颗敢于变的心,将创造力和想象力根植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有敢于创新、敢于开拓的行动,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知识,提升创造力的素质和能力,时刻把组织工作放到发展大潮中去审视,融进社会变革大局中去思考,只有心行合一,才能化为开拓创新的无限勇气,进而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19

  有些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发现孩子迟迟不开口说话,其实这很有可能是父母的责任。父母需要做好榜样,正确引导孩子语言表达,才能获得一枚“爱说话”的孩子。

  孩子迟迟不说话?很有可能是父母的责任

  在育儿烦恼上,经常听到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太会说话”,这个“不会”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说话晚,磕磕巴巴不清楚”,另一种是“不怎么说话,教一句说一句”。

  婴儿的语言发育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从最早的“哇哇”大哭,到“咿呀”发声,直到三岁左右,才能大致掌握所有主体语法,而且这个年龄孩子的语言表达一般都能比较清晰明确,和别人沟通交谈基本没有障碍。

  那为什么在这个阶段当中,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孩子比较晚,有的孩子会说却惜字如金呢?或者除了跟家人以外的人都无法交流呢?其实,孩子说话早晚,说得好不好,除了基因决定了孩子的个体差异之外,家长的语言和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是影响很大的。

  1、拒绝半截子“叠字”

  知名的育儿专家张思莱医师和崔玉涛医生都宣讲过,我们应该正常的和孩子对话,所谓“正常”,就是我们平时和别人是怎么表达的,对于孩子也是一样的。

  很多家长在对婴幼儿说话的时候,都喜欢嗲声嗲气的对孩子说“叠字”,例如“吃饭饭”、“睡觉觉”、“听话话”、“回家家”。究其原因,这是宝宝刚学会单词的时候发出来的,大人觉得可爱而模仿起来,希望能拉近孩子的距离和博得孩子好感而演变的,这样做反而成了孩子错误的示范。

  于是,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接受的一直是这样“半截子”的说话方式,等到孩子一两岁了开始具有社交意识的时候,发现除了父母大家都不这样说话,造成的结果就是:别人说的和我不一样,内容变得不懂,然后不太敢开口,再让孩子重新学一遍大人的语言,时间上就让孩子开口更晚了。

  所以,从一开始就用正常的说话方式去和婴幼儿交流,对于孩子来说,“饭”和“饭饭”其实从语言的理解使用上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差异,正确的语言示范才是正确的交流开始。

  2、多描述周边事物以示范新词的表达

  如果小区里谁家孩子说话说得早,一定会有很多的爷爷奶奶羡慕的夸奖“你们家的孩子真聪明”。其实我并不赞成夸奖孩子“聪明”,似乎这个词就完全把孩子学习语言过程中父母不断的教导和孩子的努力练习就全盘否定了。

  再聪明的孩子,如果不是父母持续性的在耳朵边上不停的去说,没孩子自己的模仿训练,他也不可能会自己张开说出话来。

  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和他讲话,讲不同的内容,例如走在路上,就可以抱着孩子的时候不断的和他聊天,“你看,蓝蓝的天上有两朵白云,路边有绿色的小草和红色的花,远处那辆黄色的公交车开过来了,很多叔叔阿姨在站台上等着准备上车……”诸如此类,家长从描述身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开始,正确示范语言的用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也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许多新词汇。

  不要太在意这些话孩子此时是否能听懂,长期身体力行的坚持描述表达语言,孩子在不断接收过程中,就会逐渐听懂,日后孩子在语言表达上就一定会明显优于别人。

  3、孩子的咀嚼能力也会影响说话

  这一点可能很多家庭会忽略,但其实辅食的增加也会对孩子的语言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咀嚼食物能锻炼咬合肌,和说话要用的肌肉基本是一样的。

  正常情况下,孩子六个月龄就开始添加辅食,辅食的添加也应该遵循从稀到稠,从软到硬的这样一个过程,过早的添加过硬食物也会破坏咬合肌的正常发育。

  但如果一直给孩子吃过软的食物,也会导致孩子的唇部得不到锻炼,孩子就无法掌握牙齿和舌头的配合,便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导致吐字模糊不清,从而影响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科学的遵循辅食的添加规律,不仅有利于孩子脾胃的健康发展,也能让孩子的发音更加标准清晰。

  4、尽可能的让孩子多开口说话

  现在很多家庭是一个孩子,所以有足够的人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很多情况下孩子都不需要说话,努努嘴或者用手指一下,家长马上就把孩子要的东西送到手边,从而大大减少了孩子开口说话的机会。

  可是所有的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孩子开口越少,自然说话的能力越低。

  所以父母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的给孩子练习说话的机会,哪怕孩子想喝水,即便你从他的动作表情知道了,你也一定要问他“你是不是想喝水?口渴了吗?告诉妈妈你要水杯喝水”。这样就会让他明白“渴”、“喝水”、“杯子”之间的联系,或者示范的说“妈妈,我想喝水”,鼓励他自己表达出来,这样才有更多练习说话的机会。

  5、统一的语言氛围

  尤其有老人的家庭里比较容易出现这种问题,老人习惯说方言,年轻父母又想教孩子说普通话,这就造成给孩子说话都是混着方言和普通话。如果双方老人不是同一个地方的,那就更是几种语言组合在一起。

  这样的语言环境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更加迟迟不愿意开口。

  所以家庭成员之间最好能有一个约定,即便彼此之间不用普通话交谈,那么至少大家在对孩子说话时也要尽量做到语言统一,让孩子在最初语言习得的环境中有一个相对单一的语言氛围。

  6、不要代替孩子说话

  在生活中还能经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在孩子开口前父母已经抢着把孩子要说的话说完了。

  例如和孩子聊天,“你今天去什么地方了?玩什么好玩的东西了?”往往孩子还没张口,身边的妈妈就抢在孩子前面说“你告诉阿姨,我们今天去公园了,玩滑梯了”。又或者经常给孩子说,“你说‘爸爸,我要画飞机’”,“告诉爷爷你想吃饼干”。明明孩子有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表达方式,却变成了“教一句说一句”,看似是在教孩子说话,实则完全就是“传话筒”,除了不需要经过脑子的重复说一遍,根本没有给孩子任何思考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就习惯了被替代说话,孩子又怎么会自己说话表达呢?

  孩子语言发育如何,在怪孩子前,请家长先反思自己的行为吧!

  我们不需要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说话早,也不需要抱怨自己家的孩子“不太会说话”。在“别人家的孩子”伶牙俐齿的背后,有着“别人家的父母”对语言启蒙的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的作用,是可以直接体现在孩子的行为能力上的。

  只有持续性的做好榜样正确去引导孩子语言表达,才能获得一枚“爱说话”的孩子!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 篇20

  言语是最能温暖人心也是最容易伤人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爱,请从好好说话开始》。

  不要将最尖锐的一面指向自己爱的人,尤其是孩子。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能够提升幸福感,一个家庭里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好好说话。

  孩子很多事情不明白,难免会犯错误,而父母的耐性容易在日复一日的教育中磨平,因此而产生负面情绪。当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不可避免地爆发,这个时候家长可能控制不住自己,发生吼叫行为甚至语言攻击。孩子长时间被潜移默化地影响,今后遇到问题也会复制家长的的方式去释放情绪,这个结果就很严重了。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坏情绪,很多事已然很艰难,不应该再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孩子觉得痛苦。

  用温柔的力量代替火冒三丈的力量,你会发现愤怒不堪一击,温润的态度、和善的语气是最强大的武器。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尊,他们渴望被尊重,也应该有被尊重的权利。家长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总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理直气壮地对孩子大呼小叫。如果你伤害了他们的自尊,他们可能永远无法再有笃定的自信。

  和孩子沟通是门学问,要家长们用心去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用朋友身份代替父母角色去对待,才能真正融入他们的世界。当孩子乱扔东西,家长没有了解到他的年龄特点,不理解对“扔”这个行为的欲求,就开始批评孩子。不如试试说:“扔东西这个游戏看上去还挺有趣的,不过很多东西不能随意扔来扔去,会扔坏掉的,不如我们找一个其他东西来扔,你看球怎么样?”当孩子在公众场合乱跑、大嚷大叫的时候,家长大声管教他只会让他反感、反抗。不如试试说:“哇,你跑起来这么快,妈妈都跟不上了,能不能拉着妈妈慢点走,谢谢你能体谅妈妈!”有的时候,孩子只是想让家长知道,他们正经历着一些令自己焦虑的困难,因为我们是他们的父母,他们需要我们的建议。家长习惯用领导风范及命令的口吻去跟孩子接触,站在绝对权威的角度拒绝与孩子协商。自然而然的孩子主动放弃了与家长沟通,任由恶劣的行为循环下去,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便不再信任。

  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有时家长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会导致孩子变得不愿上幼儿园。不如试试改成说:“你昨天在幼儿园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特别好,今天一定也可以,老师和小朋友都特别喜欢你,妈妈今天会准时来接你。”好好说话让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越来越棒,比起“你要是不听话,妈妈就不来接你了”强太多。倾听是获取双向互动的最佳途径。对孩子来说,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他们有倾述、表达的愿望。当孩子遇到问题或提出要求时,家长们要静下心来认真听一听他们的理由,而不是急于取笑、挖苦和打击。虽然我们有时会觉得孩子的想法幼稚,难以理解他们悲伤的心情,觉得没必要,可是爱孩子,我们要去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体会到关爱。

  当孩子不开心,躺在床上不想动的时候,一些家长马上发脾气:“这么小的人就心情不好,你懂什么啊你?整天赖在床上,跟没骨头似的!”不如改成说:“宝宝,你身体不舒服吗?还是有不开心的事?可以跟妈妈说说吗?”

  其实,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今天你对孩子说了什么话,明天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很多孩子因为父母无意中的一句话而记恨了他们十几年,这句话可能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爱,请从好好说话开始。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相关文章: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03-23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读后感范文12-10

读《让孩子成才的秘密》有感:关注生命教育04-06

怎么磨炼孩子成才12-23

孩子的秘密乐园读后感范文01-04

孩子们秘密乐园读后感04-08

《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读后感12-18

《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读后感11-04

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读后感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