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乌鸦的窝小学读后感

时间:2021-05-10 14:19:3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乌鸦的窝小学读后感

  这段时间读的书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乌鸦的窝》,它是较少的话题显得有点沉重的一个读本,故事的后面是小乌鸦们长大了,都飞走了,只有乌鸦妈妈待在窝边……,老师给了个提问:“小乌鸦们去干什么了?”小朋友们肯定各有说法,欣欣说是“小乌鸦去学本领了!”我问欣欣:“小乌鸦为什么要飞走呢?”欣欣说;“小乌鸦长大了,不需要妈妈喂食了,所以他们飞走了!”。可能这是所有故事的最好结局,奉献付出换来了成长独立,这是妈妈们的.成果,是老师们的成果,是制造完的成品,如果用西方国家的观念来看,这样的结局一定是皆大欢喜的。我不知道老师在课堂上是如何诠释带省略号的结尾,而我对着呆呆看着空窝的乌鸦妈妈心情有点沉重。如果小乌鸦们长大了,不需要妈妈的帮助了,就各飞各了,这不是我们做妈妈的想要的结果,至少不是中国妈妈们想要的结果,中国的传统观念教育我们“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要“反哺”,要赡养老人,而现在有多少“孝”的教育灌输给了孩子,更多的是祖辈父辈们“孝顺”于他们,以他们的想法为想法,以他们的喜好为喜好,这些孩子们在大爱包裹下的成长历程让他们何以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去别人的付出?!所以孩子们一定会象欣欣告诉我一样回答每一个母亲;“因为他们长大了,所以要飞走了。”

乌鸦的窝小学读后感

  ——故事结局了。我顿了顿,继续问:“乌鸦妈妈在想什么呢?”“在想小乌鸦都学了什么本领。” 看样子不得要领,继续启发“那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不能再出去找食物了怎么办?” 欣欣眨眨眼睛说:“那小乌鸦会把食物给妈妈找来的呀!”“小乌鸦不是在学本领吗?” “学本领也要吃饭呀,把吃的东西给妈妈带来好了。”真是新思路新思维。不过我还是孜孜不倦的教诲:“可是还是妈妈一个人多寂寞啊?”欣欣拿过图片,仔细地看了看,估计把她“一心往外飞”的思路拉了点回来,欣欣有点歉疚地说:“小乌鸦会回来陪它妈妈的。” “对呀,为了小乌鸦的成长,妈妈付出了很多,小乌鸦长大了,怎么可以自己飞走了,留它妈妈一人在家里,而且妈妈又老了,多可怜啊!”。 我适时地抛出了“反哺”理论,教育孩子要感恩,要孝顺父母,顺带了几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孝顺父母的小故事,让孩子在省略号中感受另一种结局,在故事中学会中华传统美德。

  教育不是刻意的,有些时候可以从()一个小小的故事中引申出来,有些时候可以从一个不经意的问话中体会到。感谢分享阅读读本,小小的故事引人入胜,画面多彩,内容创意,总还有个出乎意外的幽默结尾,最重要的是让我和孩子之间多了一点沟通、输送的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