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祸发萧墙成语

时间:2025-05-13 16:46:09 赛赛 成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祸发萧墙成语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祸发萧墙成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祸发萧墙成语解析

  成语名称:祸发萧墙

  成语拼音:hu fā xiāo qiáng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乱。

  实用性: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成语来源: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成语造句:汉·袁绍《与公孙瓒书》:“内违同盟之誓,外失戎狄之心,兵兴州坏,祸发萧墙,将以定霸,不亦难乎?”

  祸发萧墙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祸字开头的成语

  祸发萧墙

  包含有祸字的成语

  因祸得福 祸发萧墙 天有不测 老龟煮不

  历史典故:

  背景

  春秋时期,鲁国政权由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大夫把持。季孙氏(季康子)为扩大势力,欲攻打鲁国附庸国颛臾。

  孔子的警示

  孔子的弟子冉有、子路为季孙氏家臣,向孔子汇报此事。孔子严厉批评:

  颛臾无罪:颛臾是先王封国,且在鲁国疆域内,攻打无理。

  内部隐患:季氏的真正威胁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即鲁国宫廷内部)。孔子担忧季氏与鲁君的权力斗争可能引发内乱。

  预言成真

  孔子一语成谶。季氏与鲁君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鲁国内乱,印证了“祸发萧墙”的预言。

  典故深层含义

  内部矛盾的破坏性

  孔子通过“萧墙”比喻,揭示内部纷争的危害远超外部威胁。季氏若专注内斗,必致国家分崩离析。

  管理者的责任

  孔子批评冉有、子路未尽劝谏之责,强调臣子应维护国家稳定,而非助长内部矛盾。

  历史循环的警示

  春秋时期,诸侯国内部权力斗争频繁(如晋国六卿、齐国田氏代姜),孔子借此警示统治者:内乱是亡国之本。

  后世应用与影响

  文学与政治引用

  袁绍《与公孙瓒书》:“内违同盟之誓,外失戎狄之心,兵兴州坏,祸发萧墙。”

  蔡东藩《民国演义》:“恐祸起萧墙,势且波及全国。”

  用于形容家族、组织或国家的内部危机。

  现代启示

  企业管理:内部管理混乱、权力斗争会导致企业衰败。

  国家治理:需警惕腐败、党争等内部问题,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个人修养:反思自身问题,避免因私欲引发矛盾。

【祸发萧墙成语】相关文章:

祸发萧墙的成语故事08-23

祸起萧墙的成语典故08-03

都是成语惹的祸05-28

祸起萧墙的典故10-17

眉睫之祸的成语接龙09-01

屈原发米成语典故06-11

间不容发的成语故事09-10

成语一沐三捉发的故事07-29

成语百发百中的典故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