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开国功臣的成语解释

时间:2022-10-28 19:38:08 成语 我要投稿

开国功臣的成语解释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开国功臣,欢迎大家分享。

  开国功臣

  发音:kāi guó gōng chén

  简拼:kggc

  类型:褒义成语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同“开国元勋”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回:“他见单雄信好客,是一个做得开国功臣的,因此借寓东岳庙中,图与交往。”

  解释: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示例:到时候,说不地自己也能够跟着张飞扬做一个开国功臣。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的数日,最先进行的就是“论翊戴功”,对在兵变中建立特殊功勋的开国功臣们加官进爵,他们依次是原后周的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殿前都虞候王审琦、虎捷右厢都虞候张光翰、龙捷右厢部指挥使赵彦徽六人。中级军官中主要的有散指挥都虞候罗彦瓌、散员都指挥使王彦升二人。

  元代依据宋朝《国史》修撰的《宋史·太祖纪》及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都只列前六人,而与《宋史·石守信传》同卷的开国功臣传记中,则除上述六人外,还有韩重赟及中级军官罗彦瓌、王彦升三人,并都被比之于东汉光武帝的开国功臣,说明宋朝的《国史》将前六人列为主要的开国元勋,而后三人在赵匡胤兵变中也有“翊戴”之功。九人中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是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都属于赵匡胤为长官的殿前司系统。散指挥都虞候罗彦瓌、散员都指挥使王彦升二人,则作为“翊戴”功臣的中下级军官的代表人物,二人都是属于殿前司中“最亲近扈从者”的“殿前诸班”之一。高怀德、张令铎则分别是侍卫亲军司马、步军的最高指挥官,赵彦徽、张光翰则分统侍卫亲军司的'马、步军主力之一。赵匡胤通过七位高级将领掌握了后周禁军精锐的大部分,确保了兵变的成功。

  从逢着那买卦的潜龙帝王,饶了个算命的开国功臣,便即时拂袖归山隐。全不管人间甲子,单则守洞里庚申。降伏尽婴儿姹女,将炼成丹汞黄银。思飘飘出世离群,乐陶陶礼圣参真。想他那乱扰扰红尘内争利的愚人,更和那闹攘攘黄阁上为官的贵人,争如这闲摇摇华山中得道的仙人。一身驾云,九垓八表神游尽,觑浮世暗中哂。坐看蟠桃几度春,岁月常新。则与这高山流水同风韵,抵多少野草闲花作近邻,满地白云扫不尽。你与我紧关上洞门,休放个客人,我待静倚蒲团自在盹。

  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

  遏春①沉鸷②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长于大将军达二岁,数③从征伐,听约束④惟谨,一时名将称徐、常。遇春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又称“常十万”云。

  (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

  【注释】①遇春: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南直隶怀远(今属安徽)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明朝开国军事大将。本封鄂国公,追封开平王,谥忠武。②沉鸷:深沉决断。鸷,凶猛。③数:屡次。④约束:拘束,限制。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分)

  ①善抚士卒( ) ②遇春尝自言能将十万众( )

  15.常遇春一生可说战功彪炳。短文中介绍当时的哪些称呼可以看出常遇春的非凡才能?(2分)

  16.史载常遇春“每与敌战,出则当先,退则殿后,未尝败北,士卒乐为之用”。从短文中的介绍来看,常遇春拥有着哪些优秀的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2分)

  答案

  14.①善于②带领、统帅(共2分,每小题0.5分) 。 (共2分)

  16.性情深沉决断,善于抚

  15.一时名将称徐、常;军中又称“常十万”卒,有较高的军事素养;听从领导,为人谨慎。(共2分)

【开国功臣的成语解释】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及解释10-12

成语的解释01-28

清朝开国功臣索尼08-22

猴的成语及成语解释03-30

描写春天的成语及成语解释03-31

形容快的成语的成语及解释02-25

关于智商的成语及成语解释04-02

形容很多的成语及成语解释04-10

《史记》成语及解释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