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拔十得五成语解释

时间:2023-06-12 11:56:10 赛赛 成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拔十得五成语解释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成语吧,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成语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拔十得五成语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拔十得五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拔十得五

  【标准发音】:bá shí dé wǔ

  【繁体写法】:拔十得五

  【拔十得五是什么意思】: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拔十得五成语接龙】:一毛不拔 → 拔十得五 → 五世其昌

  【用法分析】: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才选拔

  【读音预警】:注意多音字:得 ① dé 得意洋洋;② de 好得很③děi 得喝水了。

  【出处说明】:《新唐书 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对应反义词】:拔十失五

  【拔十得五的造句示例】:

  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新唐书 张九龄传》)

  成语出处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拔十得五”。

  成语典故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他年少时老实不聪敏,没有人赏识他,只有他的叔父庞德公十分看重他,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司马徽素有识人之名,庞统便去拜访他。庞统拜访时,司马微正在树上采桑。他便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就这样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司马徽对庞统十分欣赏,称他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从此,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

  庞统后来被南州郡守任命为功曹。庞统喜欢评价人物,且注意培养别人的名声。但是被他评价的人,名声都往往超过该人实际的才能。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去问庞统,庞统说:“当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逐渐衰退,善人少而恶人多。我想整顿风俗,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改善世风。如果不说他们好就不能让他们被人尊重,不被尊重那么做好事的人就少了。如今若我提拔十个人,有五个不称职的,也就是还有一半称职的可以用,那么此事就可以完成一半,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也能崇尚教化,使有志者勉励自己。这样不也可以吗?”

  吴国大将周瑜帮助刘备取得荆州,庞统因此担任南郡太守。周瑜死后,庞统护送丧事到吴国,吴国人大多都听说过他的名声。

  等到他要回到任上时,他们便在昌门集会,陆绩、顾劭、全琮都在。庞统说:“陆绩可以算得上一匹笨马但能不停地跑动,顾邵可以算得上一头笨牛但能够驮着重物走远路。”他对全琮说:“你喜欢施舍,还好名声,就像汝南的樊子昭。虽然智力不多,也是一时的俊杰。”陆绩、顾劭对庞统说:“如果天下太平了,一定和你一起来评价天下的读书人。”

  庞统担任耒阳县令时,该县却治理得不好,因此他被免除了官职。吴国大将鲁肃写信给刘备说:“庞士元不是一般的人才,只有让他担任治中、别驾等职务,才能让他发挥出才能。”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了庞统。经过一番长谈后,刘备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对他的待遇仅次于诸葛亮。后庞统和诸葛亮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留守荆州,庞统随刘备进入蜀地。

  后来,刘备进军围攻雒县,庞统率部队攻城,被飞箭射中而亡,时年三十六岁。刘备非常悲痛惋惜,一说起来就流泪。封庞统的父亲为议郎,又升任谏议大夫,诸葛亮亲自受命,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号靖侯。

  成语寓意

  庞统喜欢评价人物。他的评价虽然远不及司马徽的精确到位,然而体现了独有的特色,把评价的对象夸大地往好的方面拔高,经常造成过誉的结果。他的观点是“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这是为了纠正世道的混乱,恢复社会的安宁,让人们弃恶扬善的一种智慧。故事也告诉人们,选拔人才不能只看表面名声,一定要深入了解后再作评定。

【拔十得五成语解释】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及解释10-12

成语的解释01-28

关于智商的成语及成语解释11-19

常用成语及解释精选08-09

成语解释大全07-18

成语害群之马解释10-14

成语大全及解释07-20

《史记》成语及解释03-07

成语的解释造句08-23

双斧伐孤树的成语解释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