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时间:2021-05-08 11:00:54 成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安如泰山成语

安如泰山成语1

  成语:安如泰山

  【成语】:安如泰山

  【拼音】:ān rú tài shān

  【简拼】:arts

  【解释】: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示例】: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我军阵地~。

  【近义词】:坚如磐石、岿然不动

  【反义词】:岌岌可危、危在旦夕、不堪一击

  【语法】:作谓语、宾语;形容坚固不可摧毁

  【英文】:as stable as Mount Tai

  【成语故事】:西汉诸侯吴王刘濞对汉景帝的中央政权心怀不满,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诸侯的领地,导致刘濞联合楚等七国诸侯以“清君侧”名义举兵反叛。吴王府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劝谏,希望改变主意能使地位比泰山还要稳固

  安如泰山 成语接龙

  【顺接】:山上有山 山不厌高 山丘华屋 山丘零落 山中宰相 山中白云 山亏一篑 山亏一蒉

  【顺接】:安于泰山 安如太山 安如泰山 安若泰山 拔地摇山 拔树撼山 百二关山 百二河山

  【逆接】:变危为安 怖鸽获安 长治久安 踧踖不安 动荡不安 反侧自安 反侧获安 覆盂之安

  【逆接】:安上治民 安不忘危 安不忘虞 安世默识 安之若命 安之若固 安之若素 安乐世界

安如泰山成语2

  成语安如泰山出处:

  《汉书·枚乘传》载,枚乘给吴王刘濞上的谏书中,曾说过“安于泰山”这样的话。

  枚乘,汉景帝时曾担任吴王的“郎中”。吴王刘濞对汉景帝刘启心怀不满,暗中联络楚王、赵王等阴谋反叛。枚乘不同意刘濞的谋反,便上书劝谏。

  枚乘给刘濞的谏书中,有这样的一段:

  “……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今欲极天命之寿,敝无穷之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以为大王惑也!……”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要是能听取忠言,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倘若--定要照您所想的那样去做,那就“危于累卵,难于上天”;不过如能立即改变原来的主意.那就仍将“易于反拿,安于泰山”。现在您要想使您的一生,享受最大的幸福,造成很大的势力,但是您不想容易的办法,不用稳当的措施,却要冒险,自找困难,这是我实在替您担心和想不通的!

  但是刘濞不听他的`劝告,他就离开刘濞,投到梁孝王刘武那里去了。

安如泰山成语3

  成语拼音 ān r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成语造句 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我军阵地~。

  近义词 坚如磐石、岿然不动

  反义词 岌岌可危、危在旦夕、不堪一击

  成语英译 as stable as Mount Tai

  成语故事 西汉诸侯吴王刘濞对汉景帝的中央政权心怀不满,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诸侯的领地,导致刘濞联合楚等七国诸侯以“清君侧”名义举兵反叛。吴王府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劝谏,希望改变主意能使地位比泰山还要稳固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坚固不可摧毁,从容不迫

安如泰山成语4

  解释:

  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解释:

  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安如泰山成语5

  “安如泰山”这则成语来源于的《上书谏吴王》,原文是“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其他的几个诸侯准备叛乱。

  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磊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公元前154年,刘濞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

  枚乘在此时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被杀。

【安如泰山成语】相关文章:

古代成语历史典故成语11-17

文搜丁甲成语04-18

门到户说成语04-17

成语典故04-15

成语接龙04-14

成语典故05-22

肝脑涂地成语的典故-成语典故素材12-24

的成语逆天行事的成语解释01-12

并驾齐驱成语造句12-05

成语典故介绍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