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二竖为虐的典故与解释

时间:2023-06-25 11:05:43 志升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竖为虐的典故与解释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典故吧,典故在传达表现事物事理中毕竟是隔了一层,是一种由彼而产生的联想,还记得都学过哪些典故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竖为虐的典故与解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竖为虐的典故与解释

  春秋时鲁成公十年(前581年),在位十九年的晋国国君晋景公突然得了重病。宫中的御医看到病势很凶,又吃不准是什么病,一个个束手无策,没人敢下药。晋景公的太子、后妃、文武群臣都十分着急。

  这时,大夫魏锜的儿子魏相来见景公,说:“我知道秦国有位名医名叫高缓。他是神医扁鹊的门徒,对各种疾病都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医治各种疑难杂症,现在是秦国的宫廷御医。要想治好大王的毛病,非此人不可,大王为什么不派人去请他呢?”

  在场的几个文武官员听了,十分惊讶,说:“现在秦晋不和,秦国成了我们的敌国,怎么会肯派良医来给大王治病呢?”

  魏相回答说:“体恤彼此间的灾患,可以改善邻国之问的关系,使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睦起来。我愿意凭三寸不烂之舌,前往秦国,说服秦桓公派高缓前来为大王治病。”

  晋景公听了十分高兴,立即派魏相前往秦国,请秦桓公派高缓前来为自己治病。于是,魏相当日便收拾行装,星夜赶往秦国。

  几天后,魏相来到秦都咸阳,向秦桓公说明来意。秦桓公起初不答应,魏相便给秦桓公分析利弊,说明秦晋和好的重要性,并指出晋国派他前来求医,正表示晋国愿意和秦国和好。秦国也正可利用这一契机,和晋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秦桓公见魏相言辞恳切,句句在理,便同意了,并吩咐高缓星夜随魏相赶赴晋国。

  魏相和高缓还未到达晋国,一天晚上,晋景公突然做了一个怪梦。在梦中,他见到两个竖子(小孩)从鼻孔中跳出来,一个说:“高缓是当今最有名的医生,他用药很有一套,我俩必然会受到伤害,我们怎样才能逃过这场灾难呢?”

  另一个小孩不以为然地说:“怕什么,我们只要躲到盲的上面,膏的下面(我国古代医学把心尖瓣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育,认为这是药力无法达到之处),他就奈何不了我们了。”

  两个小孩商量了一会,又从鼻孔中钻了进去。顿时,晋景公觉得胸中一阵剧痛,不由醒了过来,但梦中的情景仍宛然在目。

  第二天,魏相带着高缓来到宫中。高缓给晋景公诊脉作了检查,说:“大王的病灶在育之上,膏之下,针灸达不到,药力不能及,没法治了,请大王谅解。”

  晋景公听了,叹了口气说:“你所诊断的情况,正和我昨夜的梦境相同,你真是名不虚传!”

  于是,晋景公下令送给高缓一笔厚礼,派人把他送回秦国。过了不久,晋景公果然不治而亡。

  后来,“二竖为虐”这一典故,用来形容病情危重,不可救治;用“二竖”来指代病魔。

  二竖为虐拼音:

  èr shù wéi nüè

  [成语解释]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缠身。

  [典故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 近义词 ]

  疾病缠身、病入膏肓

  [成语用法]

  他这段时间二竖为虐,闭门不出

  [感情色彩]

  褒义词

  [语法用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疾病缠身

  [成语结构]

  主谓式

  [产生时间]

  古代

  [英文翻译]

  be out of sorts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梦见体内有两个小孩,一个说名医来了快逃吧,一个则说躲到膏肓之间。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力是无法到达的。”没过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