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桃李满天下典故

时间:2022-07-18 15:49:36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桃李满天下典故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李满天下典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李满天下典故 篇1

  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知识广博。他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旧相识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的学生不分贫富,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

  这个学馆里有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棵树一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

  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

  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看到了学生栽的这两种树,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从此,当先生(老师)的就以“桃李”代称学生,并把学生多称作“桃李满天下”了。

  桃李满天下典故 篇2

  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一个宰相叫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相谏,深得武则天赏识。武则天称他为“国老”(武则天即位时,狄仁杰已六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时,武则天也不让他跪拜,说:见狄公下拜,我浑身都痛。武则天常对其他大臣说:“不是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你们不要去麻烦狄老。”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多种措施,广罗人才,并让狄仁杰给他推荐能担任将相的人才。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多成了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荐的,真是桃李满天下啊。”狄仁杰说:“推荐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不是为私,是我应该做的。”

  公元700年,七十岁的狄仁杰病死,武则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后,每当朝廷有大事而众人又不能解决时,武则天常叹息说:“老天爷为什么这么早就夺去了我的国老啊!”“桃李满天下”是形容老师教的学生很多,遍布各地,“桃李”是学生的代称。

  桃李满天下典故 篇3

  唐高宗时,有位清廉的官名叫狄仁杰,他曾在一年之内,裁决了一万七千多人的罪名。

  在江南当巡抚使时,他率先追查各地来历不明的宗教所建立的庙宇,以破除人们的迷信;在担任预州刺史时,他更全力救助那些含冤受罪的人,有二千多人得以洗刷罪名,重新获得清白。他的政绩深得老百姓的好评,是一名刚正清廉的好官。武则天在位的时候,狄仁杰虽然受到奸臣的陷害,被降级为于江村小官,但是因为他一向深得百姓的拥戴,其它官员也都支持他,所以不久又重回朝廷当宰相。

  有一次,武则天请他推荐一个尚书郎,他毫不避嫌地推举自己的儿子担任这个职位。当时,有人听到狄仁杰举荐自己的亲人,就嘲讽他:天下桃李贤才,似乎都出于你的门下。但事后证明,他并不是基于个人情感推荐,而是他的儿子真的'有才能。

  桃李满天下典故 篇4

  当年16岁的白居易曾因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当时文坛宿儒顾况颔首称道“长安米贵,有才如此,居之易矣”。27岁即金榜题名,后来官至左拾遗,就是监察部部长啊!从文学才华上看,与当时权倾朝野,同样才华盖世的裴度不相上下。年轻时,二人同居洛阳,裴度那才叫穷,而家道殷实,父为县令的白居易却“衣轻裘,出辕马”,可如今二人地位悬殊,一个身居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一个沦落于草民之间。

  晚年的白居易居住在洛阳那座宅园中时,将睡觉和饮酒看作人生的两大要事。醉则卧,醒则饮,别人见之,呼作“醉吟先生”。他也以此为号,称“可终日不寝,终日不食,不如且饮”,酒癖如此,可谓是刘伶再世矣。诗中不知白居易当时是否见到了赋闲在老家的好友裴度,但“桃李满天下”的名言却从此在百姓中流传开来。

  作为教师,在乐享清贫之时,也常以此自我安慰。

  桃李满天下典故 篇5

  桃李满天下古诗

  谢朱宰赋南园二十韵

  陈宓

  先君昔归老,手自植六梅。

  结亭在人境,尺地阳春回。

  岂无林塘胜,可以榭与台。

  自云饱世味,一室足欢咍。

  朝诗坐亭上,暮月行徘徊。

  旁观笑不足,独酌兴攸哉。

  清风去倏远,湫隘成鹿埃。

  经营五亩地,得此城南隈。

  凿池寿水绕,开堂壶山来。

  修竹翠成幄,低花锦繁堆。

  虽无亭馆巧,颇适疏散怀。

  尽日避车马,一迳荒莓苔。

  有惭邑大夫,政成此衔杯。

  落叶风扫溉,山禽喜毰毸。

  哦诗动深谷,草木声喧豗。

  此邦渐惠泽,耆艾到提孩。

  独此小园植,秋芳迟君开。

  唯梅最辱爱,有句高崔嵬。

  青玉不足报,愿公坐中台。

  桃李满天下,绿野追唐裴。

  “桃李满天下”的由来

  现在,人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比喻和赞颂教师精心栽培成才的学生很多,遍布各地。“满天下”容易理解,“桃李”为什么会喻指成才的学生或优秀的人才呢?知道的就少了,原来其中有这样一个典故。

  它最早源自西汉学者韩婴(生卒不详)所著的《韩诗外传》卷七第二十幸,说的是战国时期,魏国有位叫子质(也称子庋gIlI)的大臣,因免职罢官,曾受他培养和荐举入朝做官的人都避而不见,也没人帮助他,他只得离开魏国,流落到北边的赵国,向一位知识渊博的好友名叫简主(也称“筒子”)的诉说内心的忿怨:“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培养和举荐人才了。”简主问其原因,子质说:“魏国坐在厅堂之上办事的人,朝廷命官和戍边将领之中经我培养举荐的占一半以上,可现在他们有的在国君面前讲我的坏话,有的用法令威胁我,有的用武力逼迫我,真是忘恩负义,因此我决定今后不再施恩德给别人了。”简主用打比方的方法开导他说:“噫!你的话错了。如果你在春天种植的是桃树、李树,到了夏天你便可以在树阴下歇凉,秋天能吃到它的果实。如果你春天种植的是有尖刺的蒺摹,夏天就不能够采摘它的叶子,秋天能够得到的只能是扎伤人的尖刺。所以培养争举荐人才就如同植树一样,你所培养举荐的人是不可重用的卑劣之人,你怎么可以不加选择就随便培养和举荐这种人呢?”(原文为:“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曰:‘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令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噫!子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之所树,非其人也。’”)

  据此,后人将培养举荐优秀人才称作“树人”,而且将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比作“树桃李”。“桃李满天下”即由此而来。与之相关的语词尚有“桃李春风”、“桃李之教”,喻摺学生受到良师的教诲;“桃李门墙”、“桃李盈门”,形容生徒众多的师门。

【桃李满天下典故】相关文章:

桃李满天下的典故04-17

桃李满天下的意思典故12-02

桃李满天下的典故50字04-17

桃李满天下的典故和解释04-17

桃李满天下11-08

桃李满天下11-08

成语桃李满天下07-24

桃李满天下古诗02-24

桃李满天下的古诗02-25

桃李满天下的作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