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死无葬身之地的典故

时间:2021-04-17 15:26:54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死无葬身之地的典故

  死无葬身之地是指死了没有地方埋葬。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相关的典故吧!

  死无葬身之地典故

  明朝末年的一天,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到一座桥边,只见桥头丫满了人,桥中间有两个张牙舞爪的家丁正在大叫:"行人不得过桥。"过了一会儿,一辆接一辆的犁耙车从桥上走过,原来是当地的大财主赵大耕田归来,这个赵大,是这儿方圆几十里的土皇帝,人称"活阎王",常常不择手段地掠夺百姓的土地。徐霞客打算惩治一下赵大。

  当时赵大正在寻找"风水宝地",以便以后安排后事。徐霞客将计就计,打扮成一位风水先生,来到赵大门前。赵大见他仪表不俗,就把他请入客堂,求他找块好坟地。徐霞客装模作样地掐算了半天,忽然猛地站起来说:"不好,你怕是死无葬身之地!"赵大气急败坏地说:"你胡扯!我有千顷良田,怎么没有安身之地?"徐霞客说:"你若不信,咱们打赌。"财主问他怎么个打法。徐霞客说:"我在纸上写上'死无葬身之地'六个字,等中午一时三刻把它放出去,如果落在你的'地界,我愿受罚;落不到你的地界,你付我纹银百两。"赵大一口答应下来,说话间天气突变,风越刮越大。时辰一到,家人便把那张纸抛了出去。那张纸顺着风势,向远方飘去。家人们整整追了一个下午,才回来向赵大报告:"老爷,大事不好了,纸落入别人地界了!"赵大一听吓得目瞪口呆,不一会儿就被吓死了。原来,徐霞客是一位气象学家,有着丰富的天文知识,他断定不久要起风,所以就想出这个办法,乘机为民除去了这个恶霸。

  后来,这个故事传开了,"死无葬身之地"也成了一句人们常说的俗语

  涵义

  【用法】作宾语、状语;用于诅咒别人。

  【词目】死无葬身之地

  【拼音】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释义】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指人由于当地风俗或者是犯了滔天大罪,因而死了之后将其尸体火化或进行其他粉碎性处理,不让其满葬在地里入土为安。古代流行入土为安的思想,认为人死后应该埋葬在土地里,所以这种处理尸体的方法在古时候是罪大恶极的人遭受的最严厉和残酷的惩罚。

  出处与详解

  1、《山阳公载记》:马超计不得施。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2、明·王世贞《鸣凤记·写本》:“相公坚执如此,夫妇死无葬身之地矣!”

  3、《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褒姒曰: ‘吾王千秋万岁之后,少不得太子为君。今王后日夜在宫怨望咒诅,万一他母子当权,妾与伯服,死无葬身之地矣!’言罢,呜呜咽咽,又啼哭起来。”

  4、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虽然道臣事君已忠,君使臣以礼哎,这便是死无葬身之地,敢向那云阳市血染朝衣。”

  5、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某虽不才,愿施小策,教曹操的死无葬身之地。

【死无葬身之地的典故】相关文章:

死无葬身之地的成语解释12-08

历史典故关于子产放生的典故07-22

历史典故《卖狗嫁女的典故》07-22

肝脑涂地成语的典故-成语典故素材12-24

成语典故04-15

大材小用的典故07-26

骑虎难下的典故01-17

虚堂悬镜的典故04-18

长歌当哭的典故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