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

时间:2024-04-23 23:00:04 艺诗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八种常见修辞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 1

  1、比喻:

  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

  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6、反复: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7、设问:

  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作用分析:这个设问突出强调了来的是出使宫市的太监,写出他们骄横的神态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例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作用分析:在记叙了志愿战士的英雄事迹之后,用这两个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感情,赞扬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启发读者深思。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 2

  1.比喻(打比方):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关键词有:像、如、仿佛、犹如、似、一样、好比、是、变成···举例:

  ①月亮像玉盘(明喻)

  ②这里变成了花的海洋。(暗喻)

  ③这些可恨的老鼠,拿走了他家全部的钱。(暗喻)

  判断下列是比喻吗?

  他的性格像他母亲。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作用:

  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②议论文中,化抽象为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举例:人比作梅花

  作用:突出表现人物的某种品质。

  举例: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3.借代:

  一、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那群红领巾从校门口飞了出来!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⑦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例⑦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

  举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他的声音特别大,简直能震破玻璃

  我饿的能吃一头大象

  作用: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对联,古诗)

  举例: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用:语言上简练工整;形式上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概括力强。

  6.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

  举例:

  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2.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生活是一首歌,奏着高低不一的音符。生活是一首诗,充满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

  3.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张白纸,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颜料,描绘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则是涌动的波涛,推动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棵树,那么时间则是一片片绿叶,充实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扇门,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钥匙,开启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杯咖啡,那么时间则是一袋佐料,调味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场戏,那么时间则是无名主人公,演绎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幅画,那么时间则是调色盘,渲染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匹快马,那么时间则是一块绿地,承受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块绿地,那么时间则是一场春雨,滋润着人生。

  作用: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

  形式为自问自答。明知故问

  举例:

  (1):甚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2):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小明.

  (3):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作用:引起读者兴趣和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

  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举例:怎么就不是中国的?难道你连这都不想干?他怎么能这么夸人呢?作用: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和说服力;引起读者思考,加深读者印象,激发读者感情。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 3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真)、复沓、互文、比拟等。

  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但要三个以上。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设问可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顶针

  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例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也不太常见的顶针格式,叫连环格(全联相邻的分句全都顶针,且联首与联脚也顶针)。如:

  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复沓

  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无更换词语叫做叠句或重复(注意2者的区分)

  北朝民歌《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这两句是复沓句。

  朱自清《匆匆》复沓的运用,也是散文诗维持其音乐特点通常运用的手段。所谓“言之不已,又重言之”,既显出诗人感慨的遥深来,又增加了诗的旋律感。“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徘徊”“匆匆”等字眼反复出现,一种幽怨之情反复回荡。“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相同的意思句子数字的变化,使感情层层推进,在参差中又显出整齐的美。结句的反复,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画出诗人感情起伏的波澜。复沓的运用,反复吟咏,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复沓,又叫重章、重言、复辞、重复,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

  运用复沓,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

  举例

  早晨被一个小蝇子在脸上爬来爬去爬醒,赶开,又来;赶开,又来;而且一定要在脸上一定的.地方爬……

  反复写苍蝇“赶开,又来”,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苍蝇的可恶讨厌,缠住不放的特点。突出了我对苍蝇极端厌恶,又无法摆脱的感情。

  复沓句: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形成一种回环美。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例: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示例:例子(1):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范仲淹(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范仲淹(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例子(3)《木兰诗》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特征: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形式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主人忘归客不发”“东犬西吠”亦属此类,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这样写表现了木兰从军前准备细心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

  写作时善用比拟,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比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比拟是根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格,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

  比拟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作者用自己自然流露的强烈感情去感染读者的一种辞格.

  可以简单的将比拟看作是比喻和拟人的结合。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 4

  在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1、比喻

  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比喻的作用为可以化未知为已知;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易懂;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此诗运用比喻使画面更形象生动,更易于彰显诗歌的主题。

  再如:刘禹锡《望洞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运用比拟,能寓情于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可以使叙述生动形象,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韩愈的《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3、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如:唐朝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唐朝的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一首诗歌中“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4、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也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5、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听读者的作用。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愁生白发,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杜甫的《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7、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条理清晰,阐发透彻;结构整齐,节奏鲜明。在诗歌中就表现为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用纯名词性的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8、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元朝阿鲁威作的小令“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就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再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带动全篇。

  9、反问

  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引人思考以求共鸣的作用。

  如:王安石《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就在末两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0、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唯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再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11、互文

  互文也叫“互言”、“互见”、“互文见义”等,它的特点是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它的修辞作用是言简意赅,语意含蓄,节省文字而又扩大了诗文的容量。

  它在古代分为以下几种:

  单句互文,就是指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相互补充。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从字面理解,这句诗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实际上,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关口”。

  对句互文,就是指下句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与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依据上下两句的关系,对句互文又可分为近义式和反义式。近义式对句互文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这两句诗应译为“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反义式对句互文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从字面上看,前后两句对举,但在意义上两句都话外有音,而且是正反结合。即“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此种互文句用词更为简约而含义更为丰富。

  隔句互文,就是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例如:“十日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十日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12、通感

  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不仅表现为具体事物之间相互比拟时的感觉挪用,还表现为将抽象事物具象化时的心灵沟通。

  如: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一首诗歌中的“凤吹声如隔彩霞”就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作者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印象,给读者的感觉更生动具体,间接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

  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诗歌就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在“暗香浮动月黄昏”中作者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

  13、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叫做衬托。这种修辞方法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反衬。

  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写出了山林无比的幽静。

  苏舜钦的《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以黄莺婉转的啼鸣反衬深院正午时的寂静、清幽。

  14、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运用反复可以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写出了少女们的热情活泼,无拘无束,顽皮好胜的天然情态。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 5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我们老实,才有恶霸,我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3)补充: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

  a、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b、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c、借喻可改为明喻和暗喻,而借代不能。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最主要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 6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

  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义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第一种: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第二种: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第三种: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第四种: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像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像飞蛾扑火那样。

  第五种: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1、例2是歌颂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鄙视本体。例如:

  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

  5、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6、分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第二种: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散文这枝花,现在自然也和“文学树”上各个枝丫的花一样,都必须盛开。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第三种: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第四种: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7、常用比喻词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8、比喻的修辞举例

  (1)带有比喻的成语

  恩重如山冷若冰霜成竹在胸胸有成竹

  呆若木鸡风烛残年挥汗如雨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虚怀若谷轻如鸿毛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易如反掌切肤之痛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如虎添翼如胶似漆丧家之犬

  对答如流刀山火海

  a、明喻:

  虚怀若谷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冷若冰霜

  b、暗喻:

  车水马龙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犬马之劳

  c、借喻:

  望穿秋木破镜重圆风平浪静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豺狼当道掌上明珠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愚公移山

  (2)比喻句举例: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

  ②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③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④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⑤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⑦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⑧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⑨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⑩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相关文章:

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11-15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09-27

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03-17

14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08-17

对偶修辞手法07-20

春雨的修辞手法03-12

对偶的修辞手法07-20

白描修辞手法08-23

修辞手法讲解08-27

修辞手法的作用09-22